2005年1月19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落實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市”的主題,積極落實惠農政策,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積極推進國企改革,全面實施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推進城市化建設,開拓奮進,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使整體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實現了近年來的最快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城市容貌和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綜 合
全市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有了較大提高。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1%,增速創98年以來最高。
第一產業穩定增長,增速有所加快,完成增加值230億元,增長6.3%,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95億元,增長17.6%,增速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保持了較快增長, 完成增加值608億元,增長12.4%,增速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7.5萬人,比上年增長0.8%,其中市區217.3萬人,增長2.9%;全市非農業人口353.8萬人,增長6.8%,城市化進程加快。全市人口出生率12.28‰,死亡率7.24‰,自然增長率5.04‰,比上年下降0.49個千分點。
年末全市縣及縣以上單位從業人員87.6萬人,比上年減少0.8%,其中在崗職工85.9萬人,比上年減少1.0%,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3412元,比上年增長9.0%。年末市區單位從業人員為56.2萬人,其中在崗職工54.9萬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5212元,比上年增長5.9%。
繼續加快實施再就業工程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年有3.8萬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3%。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年末全市各類企業在職職工及個體工商戶共有63.6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5萬名離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年末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共有11.8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4萬名離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發放率均為100%。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84.7萬人, 失業保險覆蓋率為95%。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58.6萬人。年末全市70.9萬人參加了醫療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達70.7%,比上年提高了8.7個百分點。年末全市共有67703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4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進一步加大了對個體私營等民營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全市個體私營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96.9億元,比上年增長22%,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36.5%;個體私營經濟上繳稅金29.2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20%。
二、農 業
農業在政策效應下實現了較快增長。200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6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農業產值190.5億元,增長6.1%;畜牧業產值215.7億元,增長6.4%。全年糧食總產量為469.8萬噸,增長6.8%,畝產433公斤,增長3.3%,是我市近幾年來畝產最高、收成最好的一年,扭轉了糧食生產連續多年的下滑局面。
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加強。生豬、奶牛、肉類和特種養殖快速增長,特別是奶業增勢強勁。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推進。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6%,比上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全年造林面積24036 公頃,優質果品增加。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單位 2004年 比上年±%
糧食 萬噸 469.8 6.8
油料 萬噸 23.5 -13.9
棉花 萬噸 2.0 26.9
蔬菜 萬噸 1219.5 2.5
水果 萬噸 230.7 9.8
肉類總產量 萬噸 102.7 5.1
其中:豬肉 萬噸 62.9 5.2
牛肉 萬噸 19.1 4.4
羊肉 萬噸 3.0 4.6
禽肉 萬噸 15.7 6.4
禽蛋 萬噸 97.4 6.4
牛奶 萬噸 63.6 27.6
水產品 萬噸 2.8 4.3
年末生豬存欄 萬頭 514.8 3.0
當年出欄肉豬 萬頭 851.9 5.0
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797.7萬千瓦, 比上年增長1.9%。農用運輸車40.9萬輛,增長0.8%;大中型拖拉機1.6萬臺,增長4.1%;農用排灌機械49.5萬臺,增長0.3%。當年機耕面積48.4萬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當年機械收獲面積33.0萬公頃,增長3.8%。農村用電量47.5億千瓦時,增長10.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4年全市工業穩步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59.8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增速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工業完成增加值187.1億元,增長17.7%。工業產銷銜接良好,工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全市工業產銷率達99.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76.0億元,比上年增長19.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 單位 2004年 比上年±%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44.6 15.0
原煤 萬噸 198.5 34.5
焦炭 萬噸 204.1 9.5
原油加工量 萬噸 327.7 23.2
煤氣 萬立方米 15281.0 -7.5
水泥 萬噸 2227.8 45.0
生鐵 萬噸 319.4 47.0
鋼 萬噸 350.9 48.1
化肥 萬噸 60.7 17.3
化學原料藥 萬噸 23.4 32.7
服裝 萬件 6511.9 -26.8
紗 萬噸 14.9 0.4
棉布 萬米 58033.7 7.2
乳制品 萬噸 8.6 22.3
卷煙 億支 172.6 1.5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422.1 17.2
泵 萬臺 0.6 8.5
機制紙 萬噸 31.5 -11.7
人造板 萬立方米 390.1 44.0
合成洗滌劑 噸 110552 186倍
建筑業全年完成總產值135.2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其中建筑工程完成產值99.5億元,比上年增長42%,竣工產值78.6億元,增長24.8%?⒐っ娣e529萬平方米,增長6.2%。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4年,全市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健康快速增長。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5.7億元,比上年增長32.0%,其中城鎮投資完成574.4億元,增長40.1%。城鎮投資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單位完成投資535.8億元,增長41.2%,其中建設與改造投資完成446.0億元,增長40.5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7.7億元,增長41.3 %。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19.5億元,增長71.1 %;第二產業完成213.2億元,增長37.5 %;第三產業完成341.7億元,增長40.5% 。農村個人投資完成38.4億元,增長15.3 %。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21.1萬平方米,銷售收入18.7億元,分別增長4.4%和1.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和物價
消費品市場活躍,居民購買力增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6.7%。消費品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增速為近幾年來最高。
商品交易市場進一步得到發展。目前我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717個,其中消費品市場648個,生產資料市場69個,全年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達1139.4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達56個,比上年增加1個。其中南三條小商品市場和新華商貿中心全年成交額分別達到216億元和236.3億元,分別增長6.9%和31%。
2004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保持上升勢頭,但物價波動在正常區間。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較大,推動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揚。各類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如下:
全 市 市 區 農 村
1.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3.6 102.5 105.7
其中:食 品 107.7 105.9 111.2
煙酒及用品 100.9 100.2 101.5
衣 著 98.6 97.8 100.0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98.7 98.6 98.9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2.5 102.0 103.3
交通和通訊 98.9 98.6 99.6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1.6 99.8 104.6
居 住 105.1 104.0 106.8
2.工業企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107.8
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 116.1
4.房地產價格指數 103.5
六、對外開放和旅游
繼上年進出口大幅增長的形勢,2004年全市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1%,其中出口28.8億美元,增長23.5%(海關進出口統計口徑調整,增速按調整后同口徑計算)。在出口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6.9億美元,增長20.8%,國有企業出口增長6.2%,集體企業出口增長2.3%。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內資有較大增加。年內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5個,新增合同總金額4.7億美元,合同外資額3.5億美元。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52億美元,增長33.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3億美元,增長36.5%,增速提高了1.9個百分點。全市引進市外資金130.2億元,比上年增加28.6億元,增長28.1%。
旅游業恢復較快,并實現了快的發展。全年共接待國際旅游人數6.2萬人次,國際旅游創匯收入1791萬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7.0%和112.0%;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440.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5.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9.2%和30.6%。
七、財政、金融
財政增收加大,增速比上年明顯提高。全市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45.2億元,增長17.6%,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8.8億元,增長23.3%,比上年提高9.4個百分點。在全部稅收中,增值稅完成59.4億元,增長11.9%;營業稅完成18.6億元,增長30.5%;企業所得稅完成19.8億元,增長14.1%;個人所得稅完成12.7億元,增長18.8%。全市一般預算支出92.1億元,增長15.6%。注重解決“三農”問題,農業、林業、水利等支出4.4億元,增長24.5%,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教育支出20.5億元,增長18.0%。財政支出確保了社會保障,全市向低保人員和下崗職工發放補助和生活費1.8億元,向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14.3億元,保障了特殊社會群體的資金需要。
金融秩序正常,存、貸款余額均有較大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208.9億元,增加27.6億元,增長14.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繼續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89.5億元,比年初增加145.0億元,增長13.9%。其中鄉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45.5億元,比年初增加24.6億元,增長7.7%。金融部門貸款余額1474.8億元,比年初增加124.5億元,增長9.2%。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研究與開發活動逐步深入與擴大。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57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2項,國際領先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比上年增加了15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91項,國內先進水平28項,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5項和9 項。全年獲省長特別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34項,市科學技術特別獎4項,市科技進步獎76項。全年申請專利1322項,授權837項,授權比上年多了35項。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健康快速發展。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0.6億元,比上年增長21.3%;技工貿總收入294.4億元,增長23.7%;出口創匯1.6億美元,增長14.3%;實現利稅24.6億元,增長11.7%;財政收入7.66億元,增長14.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2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96億元,同比增長1.2倍。
教育部門重視素質教育,高校招生規模繼續擴大,各類學校向均衡發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4所,比上年增加9所,招生8.3萬人,增加3.2萬人,在校生23.4萬人,增加8.0萬人,畢業生4.8萬人,增加1.5萬人。全市普通中學692所,招生25.7萬人,在校生80.0萬人,招生和在校生都有所減少,畢業生26.9萬人,增加0.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21所,招生5.3萬人,在校生14.6萬人,畢業生4.0萬人。小學2974所,招生9.8萬人,在校生78.3萬人,畢業生17.6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8%。全市幼兒園518所,在園人數13.0萬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7個,藝術表演場所22個。文化館、群藝館25個,公共圖書館21個。廣播綜合覆蓋率99.2%,電視綜合覆蓋率99.1%。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51個,因醫療衛生機構合并,機構數比上年減少51個,其中醫院12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25個。年末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5萬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1.8萬張,略有增加。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0萬人,增加0.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2萬人,增加0.1萬人。
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全市舉辦、承辦市級以上運動會22項,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1640人次。我市選手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金牌188枚,銀牌144枚,銅牌138枚。年末全市擁有健身路徑660條,其中以彩票公益金安裝的402條,比上年增加127條。
十、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市區道路進一步暢通;蹦下方ㄔO工程全線通車,體育大街、建華大街等主干道新改建工程竣工。“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市政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562.9公里,道路面積1069.3萬平方米,排水管道長度達990公里。我市有水廠8座,日產水能力80萬立方米,管線總長度1162公里,全年供水量1.75億立方米。
城市公用事業較快發展。煤氣、天然氣管道總長度403公里,年內新增天然氣用戶3萬戶,煤氣用戶1.7萬戶。供熱管道總長度500公里,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423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80萬平方米。城市公共汽車營運線路達82條,營運車輛1703輛,營運線路長1089公里,年客運總量2.25億人次。
我市按照“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的原則,深入開展了一系列以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為重點的綜合整治活動,集中力量開展了推廣優質低硫煤、重點企業煙氣治理、拆除燃煤鍋爐、揚塵污染治理、控制重點企業煤堆灰堆污染等專項戰役,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區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2004年市區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為2.68。市區二級以上優、良天氣達280天,優、良天氣達全年76.7%,比上年增加了69天。年末全市有環境監測站14個,煙塵控制區6個,煙塵控制達標面積137.8平方公里。全市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98%,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8%,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90%。園林綠化明顯改善,年末城市公園35個,比上年增加7個,公園面積593公頃,比上年增加172公頃;城市園林綠地面積4366公頃,園林綠化覆蓋面積4944公頃,分別增加525公頃和505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
十一、人民生活
2004年,城、鄉居民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2元,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性支出6525元,增長7.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799元,增長11.9%,增速比上年提高7.3個百分點,是1997年后增速最快的一年。
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截止2004年末,市區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彩電128臺,電冰箱104臺,洗衣機103臺,空調器102臺,鋼琴3架,移動電話96部,電腦37臺,家用汽車2輛,空調、家用電腦、移動電話擁有量均比上年有較大增加。農村居民百戶擁有彩電95臺,洗衣機79臺,移動電話21部,電腦2臺。
注:本統計公報使用的2004年統計數據都是2004年年快報數據。
統計名詞解釋
1、經濟普查:國家把原有的全國第三產業普查、全國工業普查和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合并,同時將建筑業納入普查范圍,稱為全國經濟普查。經濟普查的范圍基本包括了第二、第三產業。2004年開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今后全國經濟普查每10年進行兩次,逢3、逢8年份實施。
2、在地統計:主要指城市的統計工作由市管轄的區統計局來實施,直接對調查單位來統計。由于歷史的原因,區統計局僅承擔區屬單位的統計調查、匯總任務,中央屬、省屬、市屬單位的統計、調查、匯總任務由市統計局直接對調查單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統計模式已很不適應。在地統計,就是除個別不宜實行在地統計的單位外,都要由區統計局實現本轄區地域上(區域內)不管是中央屬、省屬、市屬單位還是區屬及以下單位及外資、中處合資、合作企業(單位)的統計調查、匯總。
3、國家GDP核算制度改革:《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統計局關于改進地區GDP核算工作意見的通知》指出:從2005年開始國家要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GDP核算實行下管一級,各省及省以下可參照執行。
4、統計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是我國唯一一部統計法律,是整個統計工作的指針。1983年12月8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84年1月1日實施。1996年5月15日經全國人大會議決定進行了修正。
根據統計法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屬于統計行政法規, 經國務院批準,1987年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實施。1996年《統計法》修改后《統計法實施細則》也進行了修改。
《河北省統計檢查監督條例》是我省唯一一部統計地方法規,1987 年7月1日頒布實施,1997年10 月25日經省人大決定進行修改。2004年11月27日經省人大會議通過的《河北省統計條例》已經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實施,《河北省統計檢查監督條例》同時廢止。
統計法律、法規是維護政府統計、規范統計行為、保證統計數據質量的行為規范,是打擊弄虛作假,排除干擾,維護政府統計數據質量和權威的法律保障。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5、民營經濟統計: 根據《河北省民營(非公有制)經濟統計實施辦法》,民營(非公有制)經濟的統計范圍為全市行政區域內除國有和集體單位以外的所有單位和個體戶。具體包括:個體、私營單位,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單位,其他聯營單位,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合作和港、澳、臺合資合作單位,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6、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是指區域內的龍頭經營組織和不屬于龍頭經營組織,但符合企業標準的產業化生產經營企業的銷售額加上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銷售產值之和占其自身與本區域未經加工轉化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之和的比率。是反映一個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和水平的最為綜合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農業產業化經營率=A/B×100%
A=龍頭經營組織銷售額+主導產業內不屬于龍頭經營組織的企業的銷售額 +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銷售產值
B=轄區內全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龍頭經營組織銷售額+主導產業內不屬于龍頭經營組織的企業的銷售額+農產品加工基地銷售產值
7、科學技術活動:在自然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中與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密切相關的有組織的活動。我國科技統計包括科學研究、試驗發展和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在國際上又稱為R&D活動,西方國家的科技統計僅統計R&D活動,R&D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類活動。
8、高技術和高新技術:高技術主要是指技術密集度較高、科技開發投入尤其是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大、人才密度高的國民經濟行業,其劃分的角度側重于國民經濟行業,是粗略劃分。而高新技術則是在高技術的基礎上加入了新技術的成分,從嚴格意義上對具體產品進行區分,不簡單地按企業所屬行業分類,劃分精度較高。
9、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是城鎮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間內平均每個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表明一定時期內職工工資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主要指標。一般用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來反映工資的平均水平,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計算公式為: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在崗職工平均人數。
10、服務業統計: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第二產業外的其他各業,亦稱第三產業,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具體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其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
服務業統計的內容主要是以上所列被調查行業的單位的財務(業務)收支、資產情況和機構人員情況。
我市服務業統計是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服務業統計工作的通知》精神,于2003年8月建立的。目前,我們已建立了服務業統計調查網絡體系、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體系和服務業統計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已初步形成了全市統一規范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
11、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⒈城鎮投資、⒉農村投資。城鎮投資分:①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②城鎮集體投資、③私營個體投資、④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投資。農村投資分:①農村非農戶投資、②農村個人投資。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又進一步分:建設與改造、其他投資和房地產開發。2005年的月度投資統計將依照國家的統計制度逐月統計并公布城鎮投資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