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統計局
2001年4月30日
2000年,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深入開展“管理質量效益年”活動。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重困難和連年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綜合
經濟穩定增長。據初步測算,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為243.93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第二產業增加值103.23億元,比上年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05.77億元,比上年增長8.2%。“九五”時期,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0%。
市場價格水平有所回升。200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8.2%,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97.3%,分別比上年上升0.7個和1.4個百分點。食品類價格指數為97.3%,比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服務項目類價格指數為107.80%,比上年上升2.4個百分點;衣著類價格指數為96.3%,比上年低1.1個百分點。
勞動就業工作取得進展。年末全市城鎮從業人員59.7萬人,比上年減少3.2%。其中城鎮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16.94萬人,比上年增長22.49%。全年2.31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3萬人,登記失業率為2.2%。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脆弱;投資需求不足,地方投資項目少、科技含量低;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
二、農業
2000年,全市繼續把扶貧攻堅和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在農業連續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困難情況下,農村經濟仍呈現出較好的增長勢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有新的進展并取得明顯效果,農業生產得到全面發展。
種植業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強化節水灌溉措施,全年糧食生產在播種面積減少3.3%的情況下,糧食實際總產量達80.35萬噸,比上年增加23.05萬噸,增長40.23%;油料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5486公頃,實際總產量4.87萬噸,比上年減少1.5%;蔬菜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41萬公頃,實際產量達218.33萬噸,比上年增加67.52萬噸,增長44.77%。鮮果總產量為30.79萬噸,比上年增長0.78%。
畜牧業和漁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達20.26萬噸,比上年增長3.91%。其中:豬肉產量11.6萬噸,比上年增長2.9%;牛肉產量2.87萬噸,比上年增長2.7%;羊肉產量2.86萬噸,比上年增長4.6%。禽蛋總產量8.15萬噸,比上年增長3.12%。奶類產量6.97萬噸,比上年增長29.06%。羊毛產量5180噸,比上年增長3.41%。水產品產量1.05萬噸,比上年增長5.23%。
農業基礎條件繼續有所改善。年內新增水澆地3901公頃,年末有效灌溉面積達24.34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28%。退耕還林還草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年共計造林種草達12萬畝,年末實有林地面積71.5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95%。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59.1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92%。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7.42萬噸,比上年增長2.41%。農村用電量3.51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0.78%。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0年,全市工業經濟以國企改革和結構調整為著力點,狠抓經濟運行質量,推動了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改善。
企業改革邁出較大步伐。2000年列入省三年改制規劃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部分企業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國有經濟戰略布局得到調整。宣化工程機械廠、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已列入國家520戶重點企業。206戶國有小型工業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4.34億元,比上年增長5.9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完成增加值48.23億元,比上年增長4.91%。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7.02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7.3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02%和3.56%。中央、省屬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6%;市屬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0.46億元,比上年降低19.48%;區縣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52億元,比上年降低44.72%。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6.90億元,比上年增長9.64%。
工業產品結構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調整。與上年比較,平板玻璃、電線、人造板等11種產品停止生產,增加了工業陶瓷和錳礦石成品礦的生產等。在全年列入統計的170種工業產品中,有76種產品與上年持平或有不同程度的增產。
企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94%,比上年高出0.92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0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6.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8.34億元,比上年增長5.4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稅17.17億元,比上年增長4.90%。虧損企業虧損額37067萬元,比上年減虧7.63%。
建筑業平穩增長。全市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保持適度增長,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88億元,比上年增長5.48%。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34億元,比上年下降0.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完成投資6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9%;集體經濟完成投資8.83億元,比上年下降21.10%;城鄉居民個人完成投資6.57億元,比上年下降11.57%。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0.53億元,比上年下降8.0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7%。其它投資完成1.39億元,比上年下降0.34%。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宣大高速公路已竣工,京張高速公路、沙蔚鐵路、沙電二期工程、冀蔚煤田礦區、市外環路改造等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城鎮住宅建設繼續呈快速發展態勢。全市新增固定資產83.40億元,新增能力主要有:原煤開采95萬噸/年、火力發電30萬千瓦/年、塑料樹脂2500噸/年、高速公路90公里、改建公路384公里、長途電纜119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等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運輸和郵電通信能力繼續增強。2000年全市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10.68億元,比上年增長3.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鐵路運輸貨運量863.36萬噸,比上年增長8.96%。鐵路客運量433萬人,比上年增長2.36%。公路運輸貨運量4554萬噸,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4-375400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2.1%。公路運輸客運量2446萬人,公路運輸客運周轉量171022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6.5%和3.4%。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19億元,比上年增長32.0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61萬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新增局用程控交換機容量77960門,總容量達53.37萬門。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9.31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話機比上年增加1.51部。其中,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27.23部/百人,鄉村電話普及率達到2.74部/百人。年末全市無線尋呼用戶19.5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2.06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63萬戶。全年郵遞函件和包件分別達1167萬件和22萬件。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繼續平穩運行。200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97億元,比上年增長7.1%,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1%。城鄉消費品零售均衡發展,增長幅度差距不大。市區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5億元,比上年增長6.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7.97億元,比上年增長7.5%。國有企業轉降為升,集體企業出現下滑,非公有制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46億元,比上年增長5.8%,增幅比上年提高14.7個百分點;集體經濟零售額實現13.79億元,比上年下降4.6%,增幅比上年低7.9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實現零售額67.7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國有和集體經濟零售額占全部零售額比重繼續下降,由上年的36.1%降為34.2%。非公有制經濟零售額占全部零售額比重由上年的63.9%上升為65.8%。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49.93億元,比上年增長13.30%,占全部零售額比重由上年的45.8%上升為48.5%。按行業分,餐飲業零售額增幅仍居各行業之首。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6.47億元,比上年增長5.6%;餐飲業零售額1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40%;制造業零售額4.51億元,比上年增長8.00%;農業生產者零售額16.60億元,比上年增長-5-6.30%;其它零售額4.14億元,比上年示意圖8.80%。
七、對外經濟
外貿進出口領域進一步拓寬,出口總額大幅增長。2000年全市進出口總額為7663.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0.2%。其中,出口總額6103.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4.6%。
實際利用外資有所下降。2000年全市新增注冊“三資”企業7個,外方注冊資本34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75.3%。全年實際利用外資7880萬美元,雖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但比上年下降36.1%。在實際利用外資中,客商直接投資745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2.6%。
2000年,全市共接待國際游客4003人次,比上年增長35.69%,旅游創匯58.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2.77%。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支結構有所變化。2000年,全市完成全部財政收入17.22億元,比上年下降3.9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44億元,比上年下降0.44%。全市全部財政支出2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0.21%。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2.07億元,與當年一般預算收入比,收支基本平衡。
金融信貸基本平穩。200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9.83億元,比年初增長10.8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6.26億元,比年初增長8.91%。年內金融機構新增各項存款25.40億元。其中新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6.06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31.19億元,比年初增長6.48%,年內新增貸款14.07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支相抵凈投放貨幣37.49億元。
保險事業發展較快。2000年全市各類保險機構保費收入24418萬元,比上年增長15.29%。其中:財產險9888萬元;壽險12138萬元;健康險893萬元,意外傷害險1509萬元。年內賠付額6397萬元,其中:財產-6-險和短期人身險賠付額5537萬元;壽險賠付額860萬元。
九、科技教育和體育
科技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市有獨立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13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人員769人。其中,科研技術人員249人。全年取得科研成果(已在市科委登記)78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10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18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26項。在科研項目中,有14個項目獲省2000年度科技進步獎,有43個項目獲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0年,全市各類教育有新的發展。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和擴大招生都取得一定進展,普通高中和初中學校招生增長,義務教育穩步推進,各類職業教育發展良好。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高中37所,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94所,初中學校257所,小學校2323所。全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2211人,在校生4360人;普通高中招生1.26萬人,在校生3.34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招生1.49萬人,在校生4.78萬人;初中學校招生7.24萬人,在校生17.74萬人;小學校招生5.95萬人,在校生44.30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7%。特殊教育學校招生202人,在校生876人。幼兒園招生5.52萬人,在園幼兒6.83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2000年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16個;藝術表演場所6個;博物館4個;公共圖書館13個,總藏書97.3萬冊(件)。藝術表演團體年內新排上演劇目15個。全市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7.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6.5%。全年出版各類報紙2334.8萬份,出版各類雜志1.76萬份。
年末全市有各類縣及縣以上醫院76個,衛生院295個,療養院3個,門診部25個,婦幼保健所(站)16個。各類醫院和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位1.16萬張,-7-有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4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6715人。
2000年,全市舉辦群眾性體育比賽15次,年內參加省級體育比賽獲得獎牌134枚。其中金牌25枚,銀牌41枚,銅牌68枚。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健康開展。年內有53.89萬人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達99.2%。
十一、環境保護
2000年,全市環境保護事業繼續發展,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污染源治理項目建設和管理取得新進展。全市重點企業共有專職環保人員710人。全年施工的治理污染項目197項,完成治理項目投資1.41億元。2000年全市工業廢水處理率達83.2%,工業廢氣處理率達95.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0.4%。
十二、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有所提高。據對城市居民住戶抽樣調查,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8元,比上年增長6.60%。城市居民消費性支出3661元,比上年下降10.90%。城市居民家庭高檔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增加。每百戶家庭平均擁有摩托車15.5輛,家用電腦2.5臺,微波爐4.5臺,彩電99.5臺。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10.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5平方米。農民收入在大災之年仍保持了穩定增長。據對農戶抽樣調查,200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11元,比上年增長3.8%。農民人均住房面積18.37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參加省級統籌養老保險的職工26.36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7.31萬人;參加市縣級統籌養老保險的職工5.18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58萬人。全市參加大病醫療費統籌和醫療費用統籌的職工4.66萬人。
年末全市有各類福利院230個,擁有床位4349張。全年敬老院收養人數2599人。年內城鎮和農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分別為6106人和8916人。全年接受社會捐贈款301.1萬元,捐贈物資衣被價值30.9萬元。
注:1、各項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全市人口情況由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辦公室另行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