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統計局
2004年2月27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提速、增效、進位”為目標,大力實施工業立市、科教強市、生態興市、三產活市四大戰略,全力推進六項重點工作,經濟和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全市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達到近6年最好水平,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健康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明顯改善。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運行質量不斷提升。據測算,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為318.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5%,增速比上年加快2.0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32.82億元,比上年增長7.8%。人均生產總值達7076元,比上年增加886元,增長11.4%。
市場物價回升。2003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9%,比上年指數(98.2%)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0%,比上年指數(97.6%)提高4.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7%,比上年指數(98.9%)提高2.8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1.2%,比上年指數(98.1%)提高3.1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價格指數中除了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和居住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他類價格指數均比上年提高。
勞動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2003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42萬人。全年通過各種途徑使1.39萬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4050人員再就業人數3575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縣域經濟發展滯后;中小工業企業活力不足,綜合經濟效益偏低;民營經濟發展緩慢,就業再就業壓力依然較大;對外開放規模和水平較低產品。
二、農業
2003年,我市雨水較為充沛,農業生產獲得豐收。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59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農業產值39.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3%;林業產值6.35億元,比上年增長64.3%;牧業產值38.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4%;漁業產值0.53億元,比上年增長9.8%。
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200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669.64萬畝,比上年減少110.91萬畝;油料播種面積為119.59萬畝,比上年減少20.91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09.31萬畝,比上年增加3.28萬畝。“一退雙還”取得成效。2003年當年造林面積318.88萬畝,比上年增加115.08萬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137.13萬畝,比上年增加54.53萬畝。林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4%,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畜牧業保持較快增長,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奶牛養殖發展迅速。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4.4%,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71.8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0%。當年機耕面積776.94萬畝,機播面積451.09萬畝,機械收獲面積222.05萬畝。農村用電量46348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5.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8.18萬噸,比上年增長12.4%。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2003年末全市農村擁有機電井15740眼,比上年增加669眼,有效灌溉面積達364.54萬畝。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2003年自來水受益村達到2599個,比上年增加了63個。通汽車村數達到3914個,比上年增加了5個。通電話村數達3560個,比上年增加了121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發展速度加快,效益同步提高。2003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2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增速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2.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72.1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是拉動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年實現增加值62.6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3.1個百分點;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9.45億元,比上年下降2.4%。從隸屬關系看,中央省屬企業發展速度較快,全年實現增加值52.7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市屬企業實現增加值14.9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區縣屬企業實現增加值1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04.5%,比上年提高9.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1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全年實現利稅34.56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利潤總額5.41億元,比上年增長95.2%。虧損企業虧損額4.87億元,比上年增虧31.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中央、省屬企業和區縣屬企業實現利稅保持較大幅度增長,市屬企業效益偏低。2003年中央省屬企業實現利稅30.72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區縣屬企業實現利稅1.6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市屬企業實現利稅2.15億元,比上年下降36.5%
建筑業生產穩步發展。2003年全市91家四級以上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23.7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25.4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6%;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88.4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6.5%。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全市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新突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單位完成投資72.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集體經濟單位完成投資13.86億元,比上年增長6.2%;個體經濟完成投資9.7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在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中,基建投資完成36.81億元,技改投資完成15.99億元,房地產投資完成16.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31.9%和49.4%。
2003年共有開工建設項目546個,比上年增加9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73個,比上年增加128個。重點項目建設卓有成效。20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7.65億元。年內已完工的項目主要有:宣鋼制氧機技術改造工程、張家口市勝利北路綜合改造、張家口長城嶺滑雪場、懷來縣京西蔬菜批發市場、省道張尚線張北至內蒙界路段等。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由于受“非典”影響,2003年4、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度出現負增長,隨著對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下半年消費品市場穩步快速回升。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92億元,比上年增長5.9%。從銷售地區看,城市消費高于農村,城鄉零售額增幅進一步拉大。2003年,市區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7.69億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23億元,比上年增長5.3%,城鄉增幅的差距由上年的0.5擴大到1.2個百分點。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及個體經濟發展較快。2003年外商和港澳臺企業實現零售額0.13億元,比上年增長5.4倍;股份制企業實現零售額6.11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6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所占零售市場份額由上年的50.9%提高到53.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2003年我市突出以向北京開放為中心,積極組織各類對外招商活動,努力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年內新注冊三資企業10家,三資企業投資總額489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9%。外方注冊資本202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1.8%。全年利用外資218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08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倍。對外貿易大幅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2.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6.0%,其中出口總額1.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3%
采取積極措施克服“非典”影響,旅游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03年共接待國內游客27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接待國際游客5255人次,比上年增長1.02%。國內旅游收入1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國際旅游創匯98.1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0.93%。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繼續保持增長。2003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15.9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受“非典”影響,鐵路運輸運量減少。全年鐵路貨運量988萬噸,客運量298萬人,分別比上年下降14.2%和32.6%。公路貨運量4742萬噸,貨物周轉量40.92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0.7%和2.0%;公路客運量2669萬人,客運周轉量20.02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18.0%。
2003年郵電業務總量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9372萬元。年末全市電話裝機總容量91.78萬門。本地電話用戶達73.1萬戶,比上年增長14.3%。年末移動電話用戶73.03萬戶,比上年增加25.67萬戶。全年郵遞函件1191.3萬件,包件21.47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9.1%和7.4%。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創歷史新高。2003年全部財政收入39.08億元,比上年增長26.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基金預算收入6.55億元,比上年增長49.7%。全部財政支出44.64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一般預算支出37.68億元,比上年減少4.5%;基金預算支出6.96億元,比上年增長55.2
金融運行狀況平穩。200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75.63億元,比年初增長16.5%。其中企業存款64.05億元,比年初增長19.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85.59億元,比年初增長15.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89.99億元,比年初增長10.8%。其中短期貸款169.59億元,比年初增長6.3%;中長期貸款88.32億元,比年初增長15.7%。全部金融機構現金收支相抵凈投放貨幣29.09億元,比上年減少19.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大力實施“科教強市”戰略,科研開發取得新進展。全年共評出科技成果50項,8項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2003年完成科技成果35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2項,國內領先水平的15項,國內先進水平的18項。2003年末全市大中型企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799人,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10667萬元,其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5177萬元。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條件繼續改善。張家口醫學院、師專、農專合并成立了河北北方學院,辦學質量和規模有了很大提高。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年末中小學計算機擁有量達到29703臺。全市擁有普通中學295所,普通高中年末在校學生5.22萬人;普通初中年末在校學生22.5萬人。小學1830所,小學年末在校學生35.36萬人。“普九”教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7%;初中入學率達到96.93%;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9.26%和92.63%。全市有幼兒園222所,年末在園幼兒6.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年末在校學生379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長足發展,文藝創作碩果累累。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年內國內演出觀眾人數210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3個,總藏量100.51萬冊件。全市有文化站214個,全年組織文藝活動1276次。我市創排的大型現代晉劇《天漠》獲河北省第六屆戲劇節優秀劇目、優秀編劇等8大類的14個獎項;《筋筋的莜面,粘粘的糕》獲河北省“金種獎”作品三等獎,劇本《新孟麗君》、歌曲《為民宗旨歌》、《共產黨與老百姓》獲河北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歌曲《真情歲月》、《災難面前勇者勝》分獲河北省抗擊“非典”征歌一等獎和三等獎。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2003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74個,衛生技術人員1.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3903人。衛生機構床位數達1.5萬張。
體育事業不斷發展。2003年,全市共舉辦、承辦了省、市級比賽6項15次。在全省各類競技比賽中奪得金牌24枚、銀牌23枚、銅牌34枚。全民健身活動全面開展。“非典”期內,我市率先啟動“我鍛煉、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的全民健身周活動,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全民健身宣傳周”優秀組織獎,全民健身熱潮高漲。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450.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1.34萬人;非農業人口137.9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95‰,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長率2.94‰。
城鄉居民收支增加,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據城市住戶抽樣調查,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元,比上年增加456元,增長8.7%。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4644元,比上年增加230元,增長5.2%。其中食品消費支出1824元,衣著消費支出564元,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428元,居住消費48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7%、0.5%、2.1%和4.6%。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增加,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年末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1輛,摩托車21.2輛,彩色電視機109.2臺,家用電腦7.6臺,空調器5臺。每百戶家庭擁有電話75.7部,移動電話34.5部。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3.7平方米。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200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777元,比上年增加243元,增長15.8%。農民人均消費支出1292元,比上年增加122元,增長10.4%。農民人均住房面積18.7平方米,住房質量進一步提高。
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加強。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35.62萬人,比上年增長15.6%。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為39.48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2.09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進步。2003年末全市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225個,床位數4319張,年末在院人數2733人。農村低保和傳統救濟總人數達1.54萬人。全市擁有福利性企業和單位114個,職工人數3303人,其中殘疾職工1436人。全年接收社會捐贈520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1、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地區GDP”的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市生產總值),簡稱為“××市GDP”。原來的“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改為“全市生產總值”。
2、本公報2003年部分數據為快報數,全市生產總值為初步核算數。
3、公報中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