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4-9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積極應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強力推進大產業、大基地、大園區、大項目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規模擴張、結構改善、質量提高、活力增強的良性運行態勢,社會事業長足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一、 綜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完成1485.69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81.0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65.15億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39.48億元,增長18.3%。人均生產總值21361元,增長12.5%。三次產業結構為12:52:36。
三次產業中,工業增長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第三產業發展繼續加快。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帶動經濟增長0.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貢獻率為50.8%,帶動經濟增長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的貢獻率為49.6%,帶動經濟增長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45.9%,帶動經濟增長6.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2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增長22%,教育增長24%。
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消費穩中趨旺,對經濟的拉動增強。總投資和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5%和60%,拉動經濟增長4.4和8.3個百分點。
圖1
受全國宏觀形勢的影響,在食品類價格上漲的推動下,我市市場物價呈上漲態勢。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8%。其中,城市上漲5.3%,農村上漲4.4%。
價格上漲呈現顯著的結構性特征。八大類商品中,有四類上漲,其中食品類是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食品類價格上漲13.7%,影響總體價格上升4.18個百分點;煙酒價格上漲1.7%,影響總體價格上升0.0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0.5%,影響總體價格上升0.03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5.1%,影響總體價格上升0.85個百分點。
四類價格下降的商品分別是: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2.2%,衣著類下降1.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下降0.4%,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2%。
表1
二、 農 業
隨著各項惠農政策逐步落實和市場導向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推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夏糧獲得豐收。雖然由于9、10月間罕見連綿陰雨的影響,秋季作物減產嚴重,但從全年整體看,全市農業形勢仍然保持穩定。預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26.65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種植業產值178.14億元,增長3%;畜牧業產值114.39億元,增長1.2%;漁業產值11.7億元,增長10%;林業產值0.41億元,下降15.4%。
全年糧食總產量379萬噸,比上年增長0.8%;棉花總產量12.7萬噸,增長8.5%;油料總產量9.4萬噸,下降1.6%;蔬菜總產量416.9萬噸,下降1.26%;肉類產量31.8萬噸,增長1.65%;禽蛋產量29.1萬噸,增長3.66%;牛奶產量11.1萬噸,增長15%;水產品產量13萬噸,增長0.67%。
表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03.6億元,同比增長18%。
輕工業增長快于重工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2.6億元,增長20.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430.9億元,增長15.2%。輕工業比重工業快5.7個百分點;外資和股份制增長快,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37.7億元,增長28.4%;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376.5億元,增長16.7%;出口增長,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72.6億元,增長15.1%;新產品產值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
石油化工、管道裝備制造、五金機電、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五大產業”的主導作用顯著。石油化工業完成增加值274.9億元,增長7.1%;管道裝備制造業完成64.9億元,增長36.6%;五金機電業完成74.8億元,增長31.1%;紡織服裝業完成24.6億元,增長8.6%;食品加工業完成21.1億元,增長25.3%。各產業在五大產業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7.8%、13.7%、15.7%、5.2%和4.4%。
在生產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也有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65.96億元,同比增長22.4%;利潤總額144.2億元,增長17.87%;利稅總額204.1億元,增長13.98%。
建筑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市建筑企業完成增加值65.8億元,比上年增長4%。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227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15.2億元,增長8.4%。房屋施工面積1092萬平方米,增長12.5%;房屋竣工面積600萬平方米,增長1.7%;實現利稅6.8億元,增長15.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8.7億元,增長35%。其中,城鎮投資完成432.3億元,增長40.3%;農村投資完成186.4億元,增長24.2%。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主導產業和支柱行業得到加強,城鎮投資中,第二產業投資完成296.69億元,占68.7%,同比增長59%,比全市增速高24個百分點。紡織、石油化工、化學原料、有色金屬、金屬制品、電力、教育、衛生、公共管理等十大行業投資完成169.59億元,占項目投資總額的41.82%,拉動全市投資15個百分點;重大項目進展加快,全市億元以上項目97個,完成投資172.85億元,同比增長43.19%,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1.38個百分點。滄州中鐵裝備有限公司新型合金材料項目完成投資9.9億元,滄州華峰熱電廠工程完成18.99億元,高速公路(石黃、津汕、滄保)完成16.59億元,任丘煉油廠擴產項目完成10.05億元;建設資金到位較好,全市項目建設資金到位578.73億元,到位率103%;自籌資金和民間資本增長快,全市到位資金中,自籌資金451.07億元,同比增長39.67%;國內貸款76.4億元,增長19.92%。
“三五八十”工程進展加快。全市總投資3億元以上的項目33個,計劃總投資329億元,2007年完成投資126.4億元。其中,3-5億元項目13個,完成投資21.9億元;5-8億元項目11個,完成投資43.9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9個,完成投資61.2億元。
五、內外貿易和外資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99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6%。
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占大頭,全市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實現零售額296億元,占全市的86.8%;限額以上企業增勢強勁,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銷售額39.4億元,對全市商業的貢獻率為24.4%;市、縣市場增長快于農村市場,市級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6億元,同比增長19.1%。縣級及縣以下市場分別實現零售額49億元和124億元,同比增長16.4%和16%;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快于住宿餐飲業,全市批發貿易業實現零售額53.22億元,增長22.7%;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36.91億元,增長17.4%;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4.46億元,增長14.5%;熱點大類商品持續熱銷,金銀珠寶類增長101.6%,娛樂用品類增長95.6%,汽車類增長8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進出口總值完成137713萬美元,同比增長29.57%。其中出口111485萬美元,增長25.72%;進口26227萬美元,增長48.95%。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24家,比上年增加9家。開拓國際市場有了新進展,在亞、歐、北美三大傳統市場之外,快速推進對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確保了出口的快速增長。
全市直接利用外資15626萬美元,同比增長14.8%。新批“三資”企業合同總金額7.08億美元,增長1.03倍;新批“三資”企業合同外資額2.06億美元,增長27.5%。新批項目中,外商獨資企業比重最大,占63.7%。引資大項目增多,規模擴大,全年審批項目投資總額超過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5個,同比增加4個。能源環保基礎設施、石油管道裝備、汽摩配件、電子產品、新型建材、五金鑄造等行業成為重點引資領域。
六、財政金融
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23.89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7.2億元,增長26.6%。從收入來源看,增長較快的主要是企業所得稅(62.4%)、個人所得稅(26.1%)、罰沒收入(18.1%)、行政事業性收費(19.8%)。 全市一般預算支出97.95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長較快的支出項目主要是醫療衛生(56.4%)、教育(32.9%)等。
全市國稅收入98.28億元,同比增長13.6%;地稅收入34.52億元,增長27.3%。
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01.6億元,比年初增加91.6億元,其中城鄉儲蓄存款余額789.4億元,占72%,增加49.3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471.1億元,比年初增加20億元。貸款額占存款額的43%,存貸差631億元。
七、社會事業
就業人數增加,就業形勢改善。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4%,低于控制目標(4.6%)。新增就業人員3.39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89萬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6.2萬人和19.54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4.1萬人和31.3萬人。投資6191萬元,完成6所中心敬老院和7所光榮院建設。共有2.6萬戶、6萬名城鎮困難居民納入了低保范圍,發放低保金5694.6萬元;衛生事業繼續發展,財政一般預算中用于醫療衛生的支出6.63億元,比上年增長56.3%。建成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街道覆蓋率達到80%。農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農民達到465.22萬人,參合率83.07%;教育水平提高,全市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達到69.51萬人,學齡前兒童入園率達到86%,建成標準化初中72所、標準化小學205所;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參加全省第十二屆運動會獲獎牌141枚,其中金牌31枚,全市有34.5%的居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群眾性文藝活動蓬勃開展,專業團體技藝水平不斷提高,雜技節目《同一個夢想》獲雜技節金獎;科技事業繼續推進,全市13個縣(市、區)成為國家科技進步縣;城市建設加強,人居環境改善,市區完成了清池大道、黃河西路、迎賓大道等主要干道的改造和綠化建設,全年新增綠地面積57.55萬平方米。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據公安戶籍統計,2007年末,全市總戶數206.62萬戶,比上年增加6.49萬戶;年末總人口700.2萬人,比上年增加9.34萬人;全年出生10.1萬人,死亡2.2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24‰,比上年提高1.6個千分點。
在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同時,消費保持同步增長。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544元,增長16.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2462元,增長11.2%。
全市全部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707元,同比增長22%。其中,企業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146元,增長21.1%;事業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8506元,增長23.6%;機關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9358元,增長25%。
說明: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統計快報數,待年報數據定案后以年報為準。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總產值均為當年價格,增長速度為可比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