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扎實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推進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兩增并舉、以快趕強”的方針,努力擴大社會需求,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結構得到優化。初步測算,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2%,高出全省0.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6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92.6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98.9億元,增長10.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548元,比上年增長10.2%。三次產業構成由上年的18.4:53.7:27.9:轉變為17.0:54.8:28.2,第一產業比重繼續下滑,第二、三產業比重穩步攀升,經濟結構更趨優化。
市場價格總體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與上年持平,其中食品類價格下降了0.2%,居住類價格上升了5.2%。商品零售物價總水平為99.7%,其中城市下降0.1%,農村下降0.5%。
二、農業
2002年,全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產業,農村經濟運行平穩。受種植面積減少和旱情等多種因素影響,糧、棉、油產量普遍減產。全年糧食總產量281.01萬噸,較去年下降3.7%;棉花產量7.78萬噸,下降11.9%;油料總產量14.19萬噸,下降6.0%。受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市畜牧、蔬菜、果品增長較快,全年肉類總產量達27.7萬噸,增長13.1%;禽蛋產量16.7萬噸,增長11.0%;牛奶產量1.6萬噸,增長58.5%,蔬菜產量395.6萬噸,增長15.7%,水產品產量0.58萬噸,增長2.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200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6%;集體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0.1億元,增長11.8%;股份制工業實現18.8億元,增長17.0%;股份合作制工業實現1.1億元,增長5.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實現8.2億元,增長8.9%;其他類型工業實現5.0億元,增長15.1%。重工業生產快于輕工業,重工業和輕工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39.2億元、30.8億元,分別增長14.9%和11.6%。
產銷銜接進一步趨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0%,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實現利稅24.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實現利潤13.5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全部入統工業虧損額為1770萬元,比上年降低11.2%,其中市屬及以下國有工業虧損387萬元,比上年降低28.9%。全年勞動生產率實現49167元,比上年提高了16.2%;經濟效益總指數為148.2%,比上年提高了7.8個百分點。
建筑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93個,比上年減少17個。單位工程施工個數1195個,增加189個。實現利潤總額7127萬元,增長85.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86.9萬平方米,增加123.6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22.4萬平方米,增加55.9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投資率為42.3%;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8.2億元,增長13.4%;在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更新改造投資13.6億元,增長9.1%;房地產開發投資10.5億元,增長26.9%。全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施工項目326個,比上年減少39個;新開工項目262個,增加34個。
投資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第三產業投資比重加快。在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投資1.4億元、15.8億元、37.1億元,分別占總投資的2.6%、29.2%、68.3%。與上年相比,第一、二產業分別下降0.2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三產業增長1.6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更趨合理。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定增長。在國家擴大消費信貸等多種促進消費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國內市場商品銷售穩中趨活。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城市23.9億元,增長11.2%,農村(縣及縣以下)52.5億元,增長11.0%。分行業為,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5.1億元,增長10.4%;餐飲業8.1億元,增長11.1%;其他行業1.4億元,增長17.4%。大型市場逐步成為商品交易市場的主體,2002年,全市億元市場17家,商品成交額89.0億元。
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所有制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國有和集體企業零售額所占份額不斷下降,股份制和個體企業的比重逐漸攀升,其零售額分別達到5.3億元、43.7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了135.9%、16.8%。而集體企業零售額只增長了4.7%,國有企業零售額則下降了18.3%。
市場建設步伐加快。新的市場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大商場、大市場的主導作用日趨增強。倉儲式商店、連鎖店、超級市場等新的經營業態蓬勃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場達359個,商品市場成交活躍,全年市場成交額114.4億元,比上年增長24.1%。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在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市積極應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明顯減緩的嚴峻形勢,堅持市場多元化、以質取勝和“科技興貿”戰略,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全面實施“免、抵、退”稅政策,外貿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全年實現外貿出口2.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實際利用外資止跌回升。隨著我市投資環境的顯著改善和招商引資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市利用外資形勢一改去年下降態勢而出現增長勢頭。2002年新批外資合同項目28個,實際利用外資4659萬美元,較上年增長10.1%,其中直接利用外資4465萬美元,較上年增長11.5%。
七、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繼續發展。2002年衡榆高速公路和衡德公路的順利開工,為我市交通運輸業翻開了新的一頁。2002年我市公路通車里程達6091公里,其中,柏油路面5647公里;一、二級公路885公里;高速公路55公里;鄉及鄉以上公路通車里程4733公里,其中柏油路面4289公里。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29.1億噸公里,與上年基本持平。完成旅客周轉量24.3億人公里,增長0.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公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67.2萬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3.8部/百人。移動電話新增用戶29.5萬戶,年末用戶達到49.5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達到21萬戶。
八、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2年全市財政收入實現20.6億元,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2.1%,地方財政收入10.6億元,增長20.5%。
支出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2002年全市財政支出2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其中基本建設撥款、企業挖潛改造資金、農林水氣等事業費支出為10014萬元、5223萬元、7783萬元,分別增長-6.7%、2.8%、18.5%;文體廣播、教育、科學、衛生事業費為6751萬元、57588萬元、742萬元、10079萬元,分別增長30.5%、32.1%、16.3%、9.4%;行政管理費34019萬元,增長31.8%。
金融運行基本平穩,各項存貸款穩定增加。200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58.9億元,比年初增長33.6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9.6億元,比年初增長16.3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78.0億元,比年初增長16.1億元。
保險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保費總收入38789萬元,比上年增長64.0%。在保費收入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744.8萬元,增長11.0%;人身險保費收入28768萬元,增長113.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02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學319所,在校生數為33.1萬人,小學1867所,小學在校生數為42.9萬人。2002年全市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4%,學歷達標專任教師99.5%,輟學率為0.4%;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達99.9%,學歷達標專任教師90.9%,輟學率為1.0%。
科學研究成果顯著,技術市場較為活躍。2002年我市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重點,科技成果推廣,科技攻關,新產品開發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年共登記科技成果50項,其中國際先進水平7項,國內領先水平30項,國內先進水平9項,省內先進水平3項,驗收1項;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7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5066萬元,增長7.8%。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加強,專利事業較快發展。全年申請專利232件;授權專利164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2個,群藝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4個,電影放映管理機構13個,鄉村文化站113個,廣播電視機構11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持續發展,城鄉衛生狀況明顯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98個;全市共有醫院260所;病床床位7435張,比上年增加13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285人,增長10.2%。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02年我市體育健兒在第十四屆釜山亞運會中獲得1枚金牌,一個第四名;在河北省第五屆青少年運動會中,我市體育健兒獲得11金,13銀,8銅的好成績。另外,2002年我市還成功舉辦四個賽事,完成了三項工程,四賽事為中美青年籃球對抗賽,全國乒乓球聯賽,全國女子排球聯賽,全國女子籃球聯賽,其中中美青年籃球對抗賽為我市首次舉辦的國際比賽。三項工程分別為全市范圍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領導帶頭健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單位50個,從業人員779人。各級環境監測站8個,環境監測人員109人;全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35個,項目總投資534萬元。在全市城市中已建成11個煙塵控制區,面積達88.2平方公里;已建成11個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達50.9平方公里。
自然保護取得新的進展。2002年,隨著衡水湖建成了國家級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我市城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十二、人口與就業
2002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1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7.4萬人,非農業人口73.4萬人;男性人口207.7萬人,女性人口203.1萬人;出生人口43246人,出生率10.5‰;死亡人口20846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5.5‰。
年末在崗職工總數226595人,比上年末下降1.5%;其他單位從業人員31685人,比上年末減少1.1%。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5216人,比上年末增加37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比上年末上升1.8個百分點。
十三、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02年,全市職工工資總額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8.8億元,增長11.3%;在崗職工平均工資8274元,增長12.9%。據抽樣調查,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1元,比上年增長17.7%;人均消費性支出4463.6元,增長14.8%;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1.7%,比上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689元,增長3.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62元,增長3.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0.5%,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居民住宅條件繼續改善。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戶使用面積達22.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戶使用面積24.0平方米。城鄉居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穩定增長,且樣式更趨多樣化。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彩電129臺,電冰箱86臺,空調64臺,影碟機48臺,移動電話47部,家用電腦17臺,微波爐20臺。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電62臺,電冰箱16臺,空調2臺,移動電話10部,電腦1臺,影碟機9臺。
注:1、本公報為快報統計數據;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