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務實奮進,緊緊圍繞“創新實干、跨越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工業立市、農業強市、商貿興市”三大主體戰略,以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為著力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新的進步,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衡水打下了牢固基礎。
一、綜 合
經濟總量: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4.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1億元,下降6.2%;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184.2億元,增長10.1%。
價格: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4.9%,漲幅高于上年3.5 個百分點。價格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明顯,食品價格上漲是拉動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以肉禽蛋為代表的食品類價格上漲較多,漲幅達11.9%,其次為居住類上漲了4.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了2.8%。農資價格指數漲幅相對較低,為2.3 %,其中化學肥料價格上漲0.4%。
生產領域價格水平上漲幅度較大,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9%,較上年漲幅提高了5.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4.4%。
表一:市場物價
指 標 全市 城市 農村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4.9 104.9 104.9
#消費品價格指數 105.2 105.3 105.2
#食品 111.9 112.1 111.8
衣著 99.8 100.5 99.3
醫療保險和個人用品 102.8 102.6 102.8
居住 104.9 108.1 103.1
農資價格總指數 102.3
#化學肥料 100.4
就業: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496人,登記失業率為3.38%,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2795人。全年農村勞動力向非農轉移25.4萬人次,其中勞務輸出12萬人次,就地轉移13.4萬人次, “衡水織女”、“衡水魯班”被確定為受表彰的河北省十大勞務品牌。
二、農業
全市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06.1億元,農業總產值207.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18.1億元,牧業產值81.6億元。我市糧食生產穩步增長,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834.4萬畝,總產量達到316.4萬噸。其中,夏糧種植面積為400. 7萬畝,總產達到155.6萬噸;秋糧種植面積433.7萬畝,產量160.8萬噸;棉花種植面積200萬畝,產量14.2萬噸;油料種植面積56.3萬畝,產量10.6萬噸。
表二:2007年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量
糧食 噸 3164378
棉花 噸 141990
油料 噸 106209
蔬菜(不含瓜果) 噸 3490370
水果 噸 1419912
肉類 噸 381081
其中:豬肉 噸 251849
牛肉 噸 50015
羊肉 噸 27192
水產品 噸 6534
豬存欄 百頭 24845
豬出欄 百頭 33781
家禽存欄 百只 445470
家禽出欄 百只 36235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產品產銷率為97.8%,較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工業運行的主要特點:一是重工業形勢好于輕工業。全年全市重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04億元,增長6.2%;輕工業實現增加值29.2億元,下降4.6%。二是股份制企業是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股份制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82.2億元,增長6.4%,占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61.7%,比平均增幅高 2.4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實現利稅總額47.0億元,增長6.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繼續下降,全部入統工業共虧損0.8億元,減虧10.3%;全市工業經濟效益指數為 194.7%,提高9.1個百分點。
表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量
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728342
白酒 千升 18498
紗 噸 48526
布 萬米 15701
輕革 平方米 1235190
化學肥料 噸 287068
化學農藥 噸 162
水泥 噸 1280696
磚 萬塊 153161
生鐵 噸 182390
成品鋼材 噸 642709
交流電動機 千瓦 6024288
建筑業: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8.7億元,比上年下降13.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7.3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2.5億元,農村投資完成84.8億元。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建設項目投資96.2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16.4億元。分產業看:一產投資完成0.6億元,二產投資完成72.5億元,三產投資完成39.4億元。
全年城鎮施工項目509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75個。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66億元,增長19.0%;縣級實現零售額56.9億元,增長18.5%,縣以下市場實現零售額65.1億元,增長9.8%。
各類商品市場持續發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126 個,與上年持平,全年成交額157.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70.7億元,增長1.3%,生產資料成交額86.4億元,增長12%。
六、對外經濟
全市實際利用外資898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6%;外商直接投資5340萬美元,下降 28.7%。
據海關統計,全市完成對外貿易總額935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其中:出口完成80119萬美元,增長25.6%,亞洲、歐洲是我市主要的對外貿易市場;進口完成13461萬美元,增長46.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隨著大廣高速(河北段)公路開工和邯黃鐵路啟動建設,全市的交通樞紐作用將進一步顯現。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0137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15公里/百平方公里;國省干線總里程達到10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公里,占總里程的比重達13%;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37.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 6.9 %;旅客周轉量29.6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1.3 %。
郵電: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3.6億元 ,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57億元,電信業務總量32.0 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08.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58.4 萬戶,農村電話用戶49.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191.6萬戶;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15.2萬戶。
旅游業:全年旅游總收入66470萬元,比上年增長36.5%,其中,接待國內旅客167.6萬人次,創收65545萬元,接待境外旅客4810人次,創匯收入123.5萬美元。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財政: 全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5.34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4.1億元,增長16.1%。其中,實現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5.87億元、4.48億元、4.89億元和2.97億元;財政支出55.58億元,增長26.2%,增幅比上年提高14.1個百分點,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42.9%、91.9%和77.0%。
金融: 全市金融市場運行平穩,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43億元,比年初增加57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60.5億元,比年初增加42.4億元;貸款月末余額330億元,比年初增加24.1億元。
保險業:至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16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全年保費收入15.7億元,比上年增長36.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2億元,增長39.4%;人身險保費收入12.5億元,增長35.6 %。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5.14億元,其中,財產險2.39億元,人身險2.76億元。
證券: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30.7億元,其中股票成交額194.5億元,基金成交額4.9億元,權證成交額31.3億元,債券成交額442萬元。年末股票市場累計開戶數3.1萬戶。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全市幼兒園在園幼兒7.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5.0萬人,在校生27.6萬人,畢業生6.1萬人;初中招生6.2萬人,在校生21.5萬人,畢業生 7.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0萬人,在校生9.7萬人,畢業生3.3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8萬人,在校生4.7萬人,畢業生1.6萬人。
表四:2007年學生情況統計表
類別 招生數 在校生數 畢業生數
幼兒園 48845 71177 20 543
小學 50439 275599 61083
初中 61559 214808 78117
高中 30470 96836 33493
中職 18244 46530 15747
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雜費全部免除,受益學生達到 40 萬人。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助學獎勵辦法,有3.96萬學生享受到了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享受國家高等學校獎學金的有23人。
科學技術:截止2007年底,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32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400多萬元。共有58項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省級鑒定42項,市級成果鑒定42項。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363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 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事業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有文化館11個,群眾藝術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2個。廣播電視節目豐富多彩,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衛生:公共衛生設施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至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519個,其中,醫院82所;衛生技術人員15175人,其中,執業醫師6223人;衛生機構床位10351張。全市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各縣市區全部納入試點范圍,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276萬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體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好成績。組隊參加了河北省第十二屆運動會,獲金牌4枚、銀牌14枚、銅牌15枚,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代表隊榮譽稱號;參加河北省田徑、乒乓球、摔跤、跆拳道、舉重、拳擊等項目的年度比賽,獲得8枚金牌、5枚銀牌、4枚銅牌。同時,我市成功承辦了河北省縣級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和河北省首屆青少年中國式摔跤比賽等多項省市級賽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按1%抽樣人口顯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6.03萬人,人口出生率12.98‰,死亡率7.3‰,自然增長率5.68‰。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全市60歲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為13.5%,我國采用的標準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即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市比此標準高出3.5個百分點。
人民生活:在增加職工工資及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拉動下,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954元,增長10.2%。消費性支出7399元,增長4.7%。由于今年在秋季收獲季節遭遇長時間陰雨天氣,對秋糧、棉花等秋收作物造成了較大影響,秋收作物產量和質量明顯下降,對農民的收入造成了較大影響,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07元,下降2.8%。城鎮、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3%和34%,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7.1平方米。
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30.1萬人、25.4萬人、15.0萬人和12.3萬人,比上年末凈增1.6萬人、3.0萬人、3.9萬人和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8.20萬人,比上年略有增長;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5.2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6萬人。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有所提高,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為5.5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為 11.6萬人。至年末,全市共發放低保資金6587.9萬元,市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月人均190元。
十二、耕地資源和環境
耕地資源:年末耕地總資源56.6萬公頃,其中常用耕地55.1萬公頃,水澆地47.7萬公頃。
環境:環境保護工作見成效,兩大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出現雙雙下降,實現二氧化硫減排18447噸,化學需氧量實現減排8001噸。全年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濃度日均值分別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成為繼秦皇島、廊坊之后第三個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市。空氣質量繼續改善,全年市區空氣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為307天,較去年增加7天。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公報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計算。
3、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各年度數據為用經濟普查數據修正、調整以后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