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統計局
2013年3月17日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圍繞建設全省“四化”率先發展區總目標,按照“速度快、效果好、特色濃、人民富”的要求,堅持“開放引領、項目支撐、同城發展、綜合推動”,著力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98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2億元,增長5.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4%;第二產業增加值538.7億元,增長11.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7%;第三產業增加值364.0億元,增長9.3%,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9%。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6.1億元,增長20.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7.7億元,增長8.0%;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4.0億元,增長9.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073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4779美元。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國稅部門完成93.6億元,增長6.5%;地稅部門完成83.0億元,增長25.6%;財政部門完成33.8億元,增長40.0%。全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99.2億元,比上年增長27.2%。一般預算支出1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教育支出增長19.6%,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7.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7.1%,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4.6%,節能環保支出增長4.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1.7%。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5.5%。市區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2%。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6.7%,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7.3%,生活資料價格上漲5.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4.7%。
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4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94%。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484.6萬畝,比上年減少9.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16.7萬畝,減少8.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5.4萬畝,減少0.4萬畝;棉花種植面積0.41萬畝,增長0.02萬畝。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315.1萬畝,增加4.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30.2萬畝,減少6.4萬畝。
全年糧食產量169.5萬噸,增產7.0%。其中,夏糧9.2萬噸,減產10.7%;秋糧160.3萬噸,增產8.3%。
全年完成造林22.0千公頃,減少17.3%。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積22.0千公頃,減少17.3%。經濟林面積5.8千公頃,減少33.3%。全年木材產量0.79萬立方米,增長92.7%。
全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6.97萬噸,比上年增長8.5%。其中,豬肉產量11.33萬噸,增長8.8%;牛肉產量1.3萬噸,減少16.9%;羊肉產量1.29萬噸,增長15.9%;禽肉產量3.05萬噸,增長20.4%。年末生豬存欄98.42萬頭,增長9.2%;生豬出欄129.85萬頭,增長6.8%。牛奶產量11.11萬噸,減少17.1%。禽蛋產量14.26萬噸,減少4.6%。水產品產量0.26萬噸,增長19.9%。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49.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8%。機械耕地面積27.5萬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5.6萬公頃,機械收獲面積11.7萬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3.8%、4.1%和12.5%。全市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8.6億元,增長7.5%。
三、工業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9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0.9億元,同比增長13.7%。
全社會原煤產量7975.4萬噸,比上年增長20.7%;發電量197.8億千瓦時,增長8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1127.4萬噸,增長19.9%;粗鋼產量171.8萬噸,增長31.0%。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2.0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50.0億元、192.1億元、114.9億元和54.6億元,分別增長2.5%、-1.7%、-13.5%和107.9%;新興產業中,非金屬礦制品業、化學行業、裝備制造業、醫藥行業和食品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5億元、52.1億元、75.1億元、12.7億元和51.7億元,分別增長7.8%、26.1%、-19.0%、29.2%和16.3%。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88.2億元,比上年下降26.2%;實現利潤19.5億元,比上年下降59.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4.1億元,增長28.2%。其中,國有投資289.3億元,增長44.1%;民間投資451.3億元,增長19.1%。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內資企業投資734.4億元,增長36.4%;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投資7.5億元,增長1.5%;個體經營投資2.2億元,增長6.7%。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5.8億元,增長11.3%;第二產業投資377.1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投資341.2億元,增長44.1%。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376.0億元,增長17.8%。其中,煤炭工業投資161.7億元,增長6.9%;非煤產業投資214.3億元,增長27.5%。傳統產業(煤炭、焦炭、冶金、電力)投資合計212.1億元,增長1.5%,非傳統產業投資合計163.9億元,增長48.9%。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129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88個,計劃總投資1277.1億元,完成投資297.1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39.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0.3億元,增長118.2%。其中,住宅投資完成55.4億元,增長114.5%;辦公樓投資1.1億元,下降1.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03億元,增長129.2%。
五、能源
全年全市向省外運輸原煤4761.4萬噸,比上年增長14.2%。其中,通過鐵路直接售予外省1592.0萬噸,增長5.4%;通過公路運往外省3169.4萬噸,增長19.3%。外運原煤占原煤產量的59.7%。全年全市向省外運輸焦炭888.1萬噸,比上年增長37.7%。其中,通過公路直接售予外省330.8萬噸,增長68.1%;通過鐵路直接售予外省557.3萬噸,增長24.4%。外運焦炭占焦炭產量的比重為78.8%。
全年全市全社會用電總量132.7億千瓦小時。其中,第一產業用電3.8億千瓦小時,占全部用電量2.9%;第二產業用電105.1億千瓦小時,占全部用電量79.2%,其中工業用電102.5億千瓦小時;第三產業用電10.7億千瓦小時,占全部用電量8.0%;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3.1億千瓦小時,占全部用電量9.9%。
六、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7.3億元,比上年增長16.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3.3億元,增長16.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4.0億元,增長14.6%。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344.8億元,增長15.9%;餐飲收入額32.5億元,增長1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海關進出口總額4946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2.2%。其中,進口額24536萬美元,增長98.3倍;出口額24930萬美元,增長8.1%。
全年出口焦炭14.6萬噸,同比增長32.8%,出口金額6807萬美元,增長52.3%;出口瑪鋼8394噸,下降6.8%,出口金額1635萬美元,下降5.1%;出口鋼材3.4萬噸,增長24.4%,出口金額4278萬美元,增長22.7%;出口碳素2.1萬噸,下降48.7%,出口金額2994萬美元,下降38.1%;出口玻璃器皿3028萬美元,同比下降1.8%;出口機電產品9112萬美元,同比下降13.7%。
全年新簽項目(合同)數達7個;合同利用外資項目投資總額達8824.4萬美元,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004萬美元。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5330.6公里,比上年增加367.1公里,增長2.5%;其中高速公路57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7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365837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2218輛),比上年末增長10.7%,其中私人汽車313579輛,增長12.8%。本年新注冊汽車60362輛,比上年增長5.5%。年末轎車保有量193961輛,比上年末增長25.1%,其中私人轎車179487輛,增長27.0%。
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43.6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0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1.6億元。全年全市固定電話用戶年末達到69.0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21.2萬戶,年末達到232.9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7.0萬戶。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01.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7.9萬戶。全市寬帶接入用戶達到42.8萬戶,增長3.4%。
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30.5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2450.1萬人次,分別增長22.9%和57.4%;旅游外匯收入10216.5萬美元,國內旅游收入209.6億元,旅游總收入216.2億元,分別增長39.2%、60.5%和59.7%。
九、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681.8億元,比年初增加232.7億元,增長16.1%。各項貸款余額753.6億元,比年初增加142.3億元,增長23.3%。
全年全市保費收入40.2億元,增長6.9%。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7.3億元,增長4.2%;人身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0.7億元,增長15.2%;人身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0.6億元,增長1.7%;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1.6億元,增長13.5%。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0.7億元,增長24.3%。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學校9所,普通中學225所,小學718所,幼兒園524所。
全年全市專利申請量為949件,比上年增長25.0%,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288件,比上年增長38.5%。全年全市專利授權量為476件,比上年增長41.2%。按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年末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家,比上年增加1家,創造高技術產業總產值22.7億元。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藝術表演團體13個,公共圖書館11個。年末全市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1238.1千冊。全市共有電視臺11座,廣播電臺節目10套。有線電視用戶42.0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94.06%,電視人口覆蓋率98.98%。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661個。其中,醫院9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52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8個,其他衛生機構5個。全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2833張,其中醫院床位8643張,衛生院床位3393張。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571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669人,注冊護士5466人。全市11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215.5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99.14%。
年末全市擁有各級體育機關1個,體育場館27個。全市共有二級運動員137人,二級裁判員164人。全市銷售中國體育彩票7289.0萬元,比上年增加603.0萬元,增長9.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初步統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3286793人,比上年末增加16768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6825人,人口出生率為11.23‰;死亡人口20050人,死亡率為6.12‰;自然增長率為5.12‰。男女性別比為106.14。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9.0元,比上年增長13.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996.0元,增長7.0%。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36.0元,增長14.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880.9元,增長12.4%。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972.2元,增長12.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30.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1.0%。
2012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43.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7.1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45.4萬人,增加0.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0.7萬人,增加2.1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人數44.0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6.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1.9萬人,增加7.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8.2萬人,增加16.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3.2萬人,增加15.7萬人。
全年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6446人,比上年減少205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9643人,比上年增加12383人。
年末全市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4個,床位數5082張,比上年增加377張。
十三、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市耕地保有量373.6千公頃。年末全市森林面積253.6千公頃。全市自然保護區總數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01.5千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2%。
全年全市11個縣(區、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總計達到3956天,比上年增加9天,增長0.2%。其中,市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60天。市城區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為1.54。
全年全市河流監測的7個斷面中,有1個斷面受到重度污染(劣Ⅴ類),占監測斷面總數的14.3%;水質優良(Ⅰ-Ⅲ類)的斷面6個,占監測斷面總數的85.7%。其中,水質優(Ⅰ-Ⅱ類)的斷面4個,水質良好(Ⅲ類)的斷面2個。
年末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92.8%,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96.23%;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53.36%,比上年提高11.66個百分點,其中市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53.36%。
全年全市安全生產事故死亡348人,煤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人。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35;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為0.0492;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82;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6.2;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為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公報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4]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5]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包括參保職工和參保退休人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對象是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城鎮非從業人員。
[6]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節能降耗指標將單獨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