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轉型綜改試驗先導區建設為統領,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市經濟總體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運行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率先轉型跨越、一流省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經濟增長: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12.8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73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052.08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1322.06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80.12億元,增長8.1%;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465.18億元,增長6.2%;金融業增加值253.11億元,增長8.8%。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547元,比上年增長7.6%,按2013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9130美元。
圖12009-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
產業結構:三次產業比重為1.6%、43.6%、54.8%,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1、4.8和3.2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持平,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
財政: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7.33億元,增長14.7%。其中:稅收收入207.33億元,增長20.3%,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建稅共計完成稅收153.84億元,增長10.7%。
圖22009-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1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264.55億元,增長16.2%,占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2.9%。
物價: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平均上漲3.1%。其中:食品價格上漲5.5%,非食品價格上漲2.0%;消費品價格上漲2.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7%。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平均上漲1.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8.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4.8%。
圖32009-2013年價格指數走勢圖
表1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漲跌情況
指標比2012年漲(跌)(%)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3.1
食品5.5
煙酒0.9
衣著0.9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3.8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1.4
交通和通信-0.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3.9
居住2.7
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0.70萬人,其中創業帶動就業2.49萬人。4.77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35%。
二、農業
種植面積: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07.1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70千公頃。糧食種植面積80.4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29千公頃。其中:夏糧種植面積0.35千公頃,秋糧種植面積80.13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1.78千公頃,藥材種植面積0.83千公頃。
表2201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產量(噸)比2012年增長(%)
糧食3277862.6
其中:夏糧2045-56.0
秋糧3257413.5
其中:小麥2045-56.0
玉米2868944.8
馬鈴薯105168.7
油料30565.2
棉花52-53.2
蔬菜1272343-1.2
水果51145-27.7
造林:全年造林面積35.94萬畝。零星植樹1200萬株。新增育苗面積1.68千公頃。
畜禽及水產品產量:年末大牲畜存欄4.13萬頭,豬出欄41.82萬頭。肉類產量5.02萬噸,禽蛋產量2.73萬噸,牛奶產量9.54萬噸。水產品養殖面積2.39千公頃,水產品產量2787噸。
農機及化肥施用: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33.60萬千瓦。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8966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0家,比上年增加2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0.94億元,增長10.1%。
圖42009-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中央企業增加值125.06億元,增長10.3%;省屬企業增加值302.54億元,增長7.6%;市屬及以下企業增加值343.34億元,增長12.6%。
表3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類
指標增加值(億元)比2012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770.9410.1
其中:輕工業76.055.4
重工業694.8910.6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444.187.8
其中:國有企業27.558.7
集體企業3.23-11.2
股份合作企業0.0913.9
股份制企業521.046.1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09.2322.6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9.8021.9
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3.9%的十大行業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的有7個。
表4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十大行業增加值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行業增加值(億元)比2012年增長(%)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96.2526.1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48.1919.0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136.33-2.6
煙草制品業32.4910.1
石油加工、煉焦業31.922.5
通用設備制造業26.94-1.7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19.0225.0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8.926.7
專用設備制造業18.63-18.5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7.795.6
新興接替產業增加值418.52億元,增長12.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4.3%。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289.73億元,增長14.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7.6%。
圖52012年、2013年工業新興接替產業、傳統產業比重圖
表5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
行業增加值(億元)比2012年增長(%)
裝備制造業289.7314.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96.2526.1
通用設備制造業26.94-1.7
專用設備制造業18.63-18.5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7.785.6
儀器儀表制造業16.15-2.8
金屬制品業7.11-7.5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6.2711.0
汽車制造業0.60-29.8
煤炭、鋼鐵、煉焦、電力等傳統行業增加值352.42億元,增長7.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5.7%。其中:占比19.2%的鋼鐵行業增加值增長19.0%,占比17.7%的煤炭行業增加值下降2.6%,占比3.7%的煉焦行業增加值增長5.6%,占比2.2%的電力行業增長6.7%。
表6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比2012年增長(%)
原煤萬噸3711.472.3
洗煤萬噸2940.80-2.0
發電量億千瓦小時279.25-4.2
食醋萬噸45.47-1.0
白酒(折65度)千升4920.71-47.6
碳酸飲料萬噸15.5314.9
卷煙億支158.501.6
家具萬件2.794.9
機制紙及紙板萬噸9.749.7
焦炭萬噸1136.150.6
氫氧化鈉(折100%)萬噸3.07-69.2
橡膠輪胎外胎萬條166.57-2.2
子午線輪胎外胎萬條153.61-3.7
水泥萬噸594.74-5.8
生鐵萬噸698.58-0.1
粗鋼萬噸977.764.4
不銹鋼萬噸322.563.9
鋼材萬噸939.376.2
金屬鎂萬噸2.03-0.4
金屬切削機床臺466.00-32.8
數控機床臺108.00-7.7
起重機萬噸5.720.4
采礦設備萬噸10.00-29.9
金屬軋制設備萬噸7.4816.7
注:發電量為全社會口徑。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444.77億元,增長2.8%。利稅總額110.63億元,下降12.1%。利潤總額12.13億元,下降44.0%。虧損企業虧損額50.47億元,增長1.8%。
建筑業: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總產值1961.17億元,增長22.5%;利稅總額115.83億元,增長22.4%;利潤總額55.87億元,增長22.4%;上繳稅金59.96億元,增長22.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670.74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其中:中央項目投資111.57億元,下降10.3%;省屬項目投資349.03億元,增長20.2%;市屬及以下項目投資1210.14億元,增長33.6%。
圖62009-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5.31億元,增長44.5%;第二產業投資531.52億元,增長21.9%。其中:工業投資525.78億元,增長22.4%;第三產業投資1113.91億元,增長28.4%。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1.5%、31.8%和66.7%。
工業投資中,非煤產業投資428.24億元,增長26.7%,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81.4%。新興接替產業投資279.86億元,增長25.7%,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53.2%。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932.30億元,增長44.9%;非國有投資738.44億元,增長9.0%,其中:民間投資713.90億元,增長12.5%。
表72013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
指標投資額(萬元)比2012年增長(%)
總計1670739026.5
農、林、牧、漁業25307744.5
采礦業10529036.3
制造業334218731.2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86272413.6
建筑業57428-7.1
批發和零售業195648-26.2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577682-44.6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住宿和餐飲業77446-7.9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653413.1
金融業3025210.3
房地產業635848914.5
房地產開發投資429919417.9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52307132.6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5303-37.0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920743248.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5009740.2
教育17910524.8
衛生和社會工作74702-16.7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7432-28.6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5175167.1
全年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335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37個,計劃總投資2500.93億元,完成投資631.93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7.8%;10億元以上項目67個,計劃總投資2020.43億元,完成投資496.82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9.7%。
房地產開發: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2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住宅投資309.97億元,增長19.1%,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投資73.94億元,占住宅投資的比重為23.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0.57億元,增長23.0%。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積226.1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95.21億元。
五、能源
能源生產:全市一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2651.10萬噸,比上年增長3.4%;二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4368.20萬噸,增長0.7%。
能源投資:能源工業投資172.87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煤炭工業投資97.54億元,增長6.5%;焦炭工業投資1.70億元,下降41.3%;電力工業投資21.15億元,增長8.1%。
國內首個反映產地煤炭市場價格的“太原指數”正式上線。
用電: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47.43億千瓦小時,下降0.2%。其中:農業用電1.74億千瓦小時,增長2.6%;工業用電(含電廠自用電)175.02億千瓦小時,下降3.5%;建筑業用電3.46億千瓦小時,增長4.6%;第三產業用電34.73億千瓦小時,增長7.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8.56億千瓦小時,增長10.9%,城鄉居民人均生活用電667.65千瓦小時。萬元GDP電耗1059.79千瓦小時,下降7.7%。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零售: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55.53億元,增長13.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5.93億元,增長25.7%。
表8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指標零售額(億元)比2012年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1.4613.5
分地域:城鎮1255.5313.2
其中:城區1183.6313.0
鄉村25.9325.7
分行業:批發業60.958.4
零售業1142.4616.1
住宿業10.53-9.6
餐飲業67.52-12.7
圖72009-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814.13億元,比上年增長7.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5%。
表92013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類值
指標零售額(萬元)比2012年增長(%)
汽車類30497015.4
石油及制品類9433899.0
文化辦公用品類6343614.2
通訊器材類62598-5.7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52472431.1
中西藥品類45229833.2
建筑及裝潢材料類753610.4
日用品類15814210.4
家具類6360-3.6
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86636915.3
服裝類82947519.0
化妝品類8378515.8
金銀珠寶類24907939.2
七、對外經濟
進出口貿易: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91.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出口額52.95億美元,增長24.8%;進口額38.68億美元,下降8.5%。
圖82009-201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
出口商品中,煤炭、焦炭、金屬鎂分別為1.58億美元、1.01億美元、0.90億美元,占出口額的6.6%。不銹鋼材、機電產品分別為8.86億美元、35.89億美元,占出口額的84.5%。
表10201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
指標絕對數(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91.638.2
出口額52.9524.8
其中:一般貿易13.66-10.0
加工貿易38.2244.1
其中:機電產品35.8950.1
高新技術產品30.4772.1
其中:國有企業16.05-9.9
外商投資企業30.9371.1
進口額38.68-8.5
其中:一般貿易22.92-15.2
加工貿易15.539.3
其中:機電產品14.946.5
高新技術產品7.71-8.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其中:國有企業22.59-8.2
外商投資企業8.79-10.4
注: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分類有交叉。
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151個。年進出口額在千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52個,比上年增加4個。
招商引資: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9.44億美元,增長20.7%。武宿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年末全市公路線路里程累計達到73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8公里。公路密度104.7公里/百平方公里。
表112013年鐵路、公路、航空運輸量與周轉量
指標單位絕對數比2012年增長(%)
貨物運輸量萬噸15342.457.9
鐵路萬噸4239.01-7.5
公路萬噸11099.0015.2
航空萬噸4.445.0
貨物周轉量百萬噸公里42328.05-1.2
鐵路百萬噸公里29231.52-7.2
公路百萬噸公里13096.5315.2
旅客運輸量萬人次5530.443.2
鐵路萬人次2523.08-0.5
公路萬人次2227.004.0
航空萬人次780.3614.5
旅客周轉量百萬人公里12278.56-0.5
鐵路百萬人公里6345.66-5.2
公路百萬人公里5932.905.0
注:鐵路運輸為太原地區口徑。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89.5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5%,其中私人汽車75.65萬輛,增長16.5%。本年新注冊汽車13.60萬輛,增長2.7%。年末轎車保有量53.08萬輛,增長17.5%,其中私人轎車47.95萬輛,增長19.0%;本年新注冊轎車8.58萬輛,增長3.0%。
郵電:全年郵電業務總量79.61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21億元,下降2.4%;電信業務總量74.40億元,增長3.5%。年末市話到達120.15萬戶。農話到達6.0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726.22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236.76萬戶。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852.41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99部,其中: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29部/百人和170部/百人。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43.48萬戶,凈增加8.55萬戶,其中:寬帶網用戶133.12萬戶,增加9.73萬戶。
旅游: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3691.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國內游客3644.73萬人次,增長23.9%;海外游客46.60萬人次,增長10.3%。海外游客中:外國人32.74萬人次,香港同胞7.94萬人次,澳門同胞0.87萬人次,臺灣同胞5.05萬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430.90億元,增長21.2%。其中:國內旅游收入413.52億元,增長21.7%;旅游外匯收入2.76億美元,增長12.9%。
九、金融和保險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9948.51億元,比年初增長10.8%;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222.35億元,增長11.8%。
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9819.68億元,增長10.3%,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3307.99億元,增長9.4%;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111.87億元,增長11.4%。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余額4416.14億元,增長9.2%;短期貸款余額2394.45億元,增長17.8%。
保險: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97.55億元,增長6.6%。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52.91億元,增長0.4%;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6.01億元,增長19.7%;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2.34億元,增長15.3%;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6.28億元,增長14.2%。
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5.29億元,增長39.1%。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3.99億元,增長61.9%;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2.24億元,增長43.2%;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0.57億元,增長11.2%;財產險業務賠款18.50億元,增長26.2%。
十、城市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汾東新區、晉陽新區、西山生態景觀區、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等30余項編制規劃,組織完成“一環兩路”等城市主要干道綜合設計。新建改造府東府西街、并州路、太茅路、西渠路等道路105條,總長196公里。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首開段正式開工。城市中環路建成使用,主線全長48.46公里。50個城中村實施改造,11個城中村完成整村拆除。全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7.27億元,增長1.4倍。推進城市管理的信息資源整合,建立網格化數字城管系統,列入首批國家智慧試點城市。
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1%。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生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國家標準。2013年我市高考一本、二本達線率和錄取率在全省繼續名列前茅。
科學技術:組織開展“百院百企”、“百校百企”科技合作對接活動,全年技術市場共登記技術合同452項,成交金額15.2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79.5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8家。年末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4家。全年鑒定255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項。全年核定申請專利7926件,比上年增加779件。每10萬人專利申請數185項,比上年增加17項。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64.07億元,增長6.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9%。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專業、具備規模的民營藝術表演團體17個。群藝文化館12個,博物館11個。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659.11萬冊。國家綜合檔案館12個,館藏檔案資料128.70萬卷(件、冊)。廣播節目12套,電視節目18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05.77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00.4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96.2%。廣播人口覆蓋率99.9%,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太原美術館建成投入使用。開展“文化精品惠民基層行”活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實現全覆蓋。全年榮獲國家級獎30項、省級獎32項,晉劇《傅山進京》榮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原創劇目大獎”和“表演大獎”等9個獎項。新編現代晉劇《上馬街》榮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舞蹈《回娘家》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年末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6項、省級保護項目67項、市級保護項目115項。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衛生:年末共有衛生機構2638個(不含村衛生室),醫療床位3524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738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913人,注冊護士21056人。每千人擁有醫生4.4人。實際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105.40萬人,參合率99.6%。新農合“先住院、后付費”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基本藥物制度覆蓋到政府辦的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體育:全年太原運動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得3枚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17個第四至第八名。成功舉辦2013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第四屆世界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傅山杯”全國傳統武術邀請賽、第十一屆全國“籃球城市”交流活動等賽事。其中,“2013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榮獲全國馬拉松金牌賽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中國十大優質賽事等稱號。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據2013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7.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9.84萬人,增加3.33萬人;鄉村人口67.93萬人,減少1.19萬人。城鎮化率84.12%,比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男性人口216.77萬人,女性人口211.00萬人,性別比為102.73∶100。
全年出生人口3.96萬人,人口出生率9.29‰;死亡人口1.82萬人,死亡率4.28‰;自然增加人口2.14萬人,自然增長率5.01‰。
人民生活: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比上年增長11.0%;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3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88元,增長12.0%;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07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3∶1,比上年縮小0.02個百分點。
圖92009-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圖102009-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
社會保障:城鎮社會保險參保率97.85%。全市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79.15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35.1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81.5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91.14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17.2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94.09萬人。年末城市低保覆蓋人口4.17萬人,農村低保覆蓋人口4.82萬人,4239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全年發放最低保障資金3.53億元。
全市各類收養類單位39個,床位5038張,收養4242人。救濟農村五保戶4222戶,城市臨時救助5132戶次,農村臨時救助1563戶次。
十四、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質量:全年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162天,達標比率為44.4%。空氣污染綜合指數8.73%。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5.0%,婁煩汾河水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15個江河湖泊動態名錄。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年均值53.0分貝、交通噪聲年均值68.0分貝。為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改善省城環境,主動關停、搬遷232戶重點污染企業,全年PM2.5達標199天,達標比率為54.5%。
氣溫降水:全年平均氣溫8.9~12.2℃,降水量437~546mm。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1.08米。
安全生產:全年共發生生產經營性事故783起,下降3.8%。未發生重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為0.409。
注:
1、本公報數據為統計部門和其它相關部門初步統計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起點為項目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是指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和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
4、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5、依據城鄉住戶一體化改革制度,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調整為全市口徑數。
6、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按照國家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HJ663-2013的標準進行評價。
7、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節能降耗指標單獨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