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
(2015年2月27日)
2014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和改革創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省經濟發展總體平穩,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據2014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6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39.7萬人,人口出生率10.92‰;死亡人口21.6萬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長率4.99‰。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產總值1275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8.1億元,增長3.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6.2%;第二產業增加值6343.3億元,增長3.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9.7%;第三產業增加值5628.0億元,增長7.0%,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4.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708美元。
全年全省公共財政收入1820.1億元,增長7.0%。稅收收入1133.8億元,下降0.3%,其中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建稅共計完成稅收924.4億元,下降4.3%。公共財政支出3096.3億元,增長2.2%。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2583.1億元,增長3.1%,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83.4%。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8.6%,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9.0%,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8%。
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1.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7.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4%。
二、農業
全年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840.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57.8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286.4千公頃,增加12.1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29.7千公頃,減少10.6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8.7千公頃,減少4.7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676.5千公頃,增加6.5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673.9千公頃,減少3.6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330.8萬噸,增加18.0萬噸,增產1.4%。其中,夏糧260.3萬噸,增產12.3%;秋糧1070.5萬噸,減產1.0%。
全年完成造林307.9千公頃,增長1.7%。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03.5千公頃,增長1.6%。全年木材產量15.6萬立方米,增長31.2%。
全年全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6.7萬噸,增長5.6%。其中,豬肉產量64.2萬噸,增長4.9%;牛肉產量5.8萬噸,增長11.5%;羊肉產量6.7萬噸,增長8.1%。年末生豬存欄514.7萬頭,生豬出欄837.3萬頭。牛奶產量96.2萬噸,增長11.6%。禽蛋產量83.7萬噸,增長4.8%。水產品產量5.1萬噸,增長12.3%。
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3286.2萬千瓦,增長3.2%。機械耕地面積2683.1千公頃,增長2.8%;機械播種面積2622.3千公頃,機械收獲面積1810.7千公頃,分別增長4.2%和6.3%。全省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31.1億元,增長7.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20家,減少226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
全社會發電量2642.8億千瓦時,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8722.3萬噸,下降3.5%;鋼材產量4701.0萬噸,增長4.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119.9億元,下降6.1%。其中,裝備制造和醫藥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2.1億元和158.9億元,分別增長9.4%和14.8%;煤炭、焦炭、冶金、電力、化學、建材和食品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81.0億元、1026.4億元、3768.2億元、1597.2億元、844.9億元、358.6億元和701.4億元,分別下降8.0%、21.9%、8.3%、0.6%、2.8%、3.0%和1.0%。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73.4億元,下降32.6%;實現利潤210.6億元,下降61.4%。
全年全省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25.7億元,增長7.1%。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90.2億元,增長0.6%。
四、能源
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7.2億噸,增長2.4%;二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4.9億噸,增長1.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全省向省外運輸煤炭6.6億噸,增長7.6%。在外運煤炭中,鐵路運輸5.0億噸,增長4.7%;公路運輸1.6億噸,增長17.8%。向省外輸送電力820.2億千瓦小時,增長3.4%。
全年全省全社會用電總量1822.6億千瓦小時。其中,第一產業用電37.9億千瓦小時,占全社會用電量2.1%;第二產業用電1471.5億千瓦小時,占80.7%,其中工業用電1452.1億千瓦小時;第三產業用電160.1億千瓦小時,占8.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53.3億千瓦小時,占8.4%。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54.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省、農戶)11977.0億元,增長11.5%。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省、農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4858.7億元,下降0.2%;民間投資6977.5億元,增長20.5%。
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和個體經營投資11800.0億元,增長11.2%;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投資177.0億元,增長33.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887.7億元,增長34.5%;第二產業投資5009.5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投資6079.8億元,增長12.0%。
全省工業投資5054.0億元,增長7.5%。其中,煤炭工業投資1088.1億元,下降6.0%,非煤產業投資3965.8億元,增長12.0%;傳統產業(煤炭、焦炭、冶金、電力)投資合計2303.9億元,增長4.0%,非傳統產業投資合計2750.1億元,增長10.6%。
全年全省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81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541個,計劃總投資23149.6億元,完成投資7631.2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403.6億元,增長7.3%。其中,住宅投資1010.7億元,增長5.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91.3億元,增長4.8%。
六、國內貿易
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9.9億元,增長11.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00.8億元,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49.1億元,增長11.7%。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036.7億元,增長11.5%;餐飲收入額513.2億元,增長9.2%。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省海關進出口總額162.5億美元,增長2.9%。其中,進口額73.1億美元,下降6.3%;出口額89.4億美元,增長11.8%。
全年出口煤炭45.0萬噸,下降57.2%;出口焦炭98.9萬噸,增長81.3%;出口鎂及其制品8.8萬噸,增長57.4%;出口鋼材144.2萬噸,增長87.2%,其中不銹鋼61.5萬噸,增長67.1%。出口機電產品51.1億美元,增長10.0%;出口高新技術產品37.6億美元,增長16.6%。
全年進口鐵礦砂1616萬噸,下降31.1%,進口金額15.5億美元,下降47.7%;進口機電產品28.6億美元,增長34.2%。
全年全省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0家;按全口徑統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29.5億美元,增長5.2%。
全年全省對外經濟合作新簽合同額3.5億美元,增長47.0%,完成營業額7.4億美元,下降4.0%。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全省公路線路里程14.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1.1公里,與上年末持平。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429.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5.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3.4%,其中私人汽車372.3萬輛,增長14.0%。本年新注冊汽車58.8萬輛,下降1.7%。年末轎車保有量255.0萬輛,增長15.8%,其中私人轎車234.8萬輛,增長17.9%。
全年全省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31.2億元,增長11.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6.6億元,增長7.2%;電信業務總量394.6億元,增長11.8%。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332.3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1139.6萬戶。全省寬帶接入用戶571.1萬戶,增長9.6%。
全年全省商業住宿設施接待入境過夜游客56.5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3.0億人次,分別增長4.9%和21.7%;旅游外匯收入2.8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2829.3億元,旅游總收入2846.5億元,分別增長5.1%、25.5%和23.5%。
九、金融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942.9億元,比年初增加675.5億元,比年初增長2.6%。各項貸款余額16559.4億元,比年初增加1488.0億元,增長9.9%。
年末全省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3367.6億元,比年初增加232.6億元,增長7.4%;人民幣存款余額5268.2億元,比年初增加254.9億元,比年初增長5.1%。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5家。全省轄區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0465.5億元,增長67.7%。其中股票成交額14037.0億元,增長77.4%;基金成交額730.0億元,增長228.6%;債券成交額5698.5億元,增長39.9%。年末投資者資金賬戶累計開戶數179.5萬戶,增長9.0%。
全年全省保費收入465.4億元,增長12.9%。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71.9億元,增長13.4%;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8.7億元,增長42.4%;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8.7億元,增長9.4%;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6.0億元,增長7.9%。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82.5億元,增長7.8%。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省共有幼兒園6183所,增加301所;小學6885所,減少2061所;普通初中1919所,減少72所;普通高中499所,減少5所;中等職業學校526所,增加19所;普通高等學校71所,增加1所;成人高等學校12所,與上年持平。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6.0%,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0%,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7.0%。
全年全省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5684件和8372件,分別下降16.8%和2.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107件和1559件,分別增長1.4%和17.0%。全年新登記科技成果383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8家。按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年末累計高新技術企業520家。
全省25個經濟開發區(包括高新區)入區企業17218家,其中500強投資企業107家。區內稅收收入191.5億元,增長18.9%;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895.3億元,增長8.6%。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計量檢定技術機構220個,國家檢測中心5個。監督抽查了1882家企業59類249種11484批次的產品和商品。全年完成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82萬臺件。
全省有氣象臺站121個,全省開展電話天氣自動答詢的臺站121個。全省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16個,防雹、增雨累計受益面積224.9萬平方公里,增雨量30.4億立方米。全省有天氣預報服務Intel網站4個,衛星云圖接收站15個。
全省有專業綜合地震臺站10個,省級地震臺網中心1個,省級數字測震地震臺網1個。全年M3.0-M3.9級地震7次,M4.0-M4.9級地震0次,最大震級M3.7級。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省共有群眾藝術館12個,文化館119個,文化站1407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1196個),農村文化活動場所2.8萬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63個。公共圖書館126個。出版報紙60種(不含高校校報)20.5億份,各類雜志198種、3215.8萬冊,各類圖書5306種、11908.5萬冊。廣播電視臺114座,電視臺2座,中短波轉播發射臺15座,調頻轉播發射臺119座,一百瓦以上電視轉播發射臺14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04%,電視人口覆蓋率98.95%,有線電視用戶514.8萬戶。山西影視集團拍攝的電影《黃河喜事》榮獲第14屆韓國光州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歡影片獎”;電視劇《幸福生活萬年長》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40744個,床位18.1萬張。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3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33個。全省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0萬人;衛生院衛生技術員2.3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其中農村鄉鎮衛生院2.0萬人;防疫、防治衛生技術員0.4萬人,婦幼保健(所、站)衛生技術人員0.6萬人。全省115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2191.2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
全省有體育場99個,體育館87個。全年我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銀、銅牌分別為75枚、62枚和46枚(包括非奧運項目比賽)。全省銷售中國體育彩票19.0億元,增長21.5%。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8元,增長9.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637元,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長10.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992元,增長8.3%。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87元,增長9.1%;農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719元,增長13.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26.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29.4%。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92.0萬人,增加19.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537.4萬人,增加3.7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00.7萬人,增加14.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07.7萬人,增加7.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563.1萬人,增加14.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54.2萬人,增加8.6萬人。
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72.6萬人,全年共發放城市最低保障資金26.3億元。16萬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
年末全省城鎮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227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529個,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72110張,收養人數4.1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2萬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0.9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9億元,接受社會捐贈款0.1億元。
十三、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全省10座大型水庫蓄水總量為10.4億立方米。
年末全省森林面積28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0%。
按《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評價,太原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197天;其余10個地級城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范圍在96-300天之間。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黃河、海河流域山西段共監測96個斷面,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的斷面占47.9%,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24.0%,達到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3.1%,有25.0%的斷面超過Ⅴ類水質標準。
全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1.1億元,減少66.5%;農作物受災面積72.0萬公頃,減少60.4%,其中,絕收面積11.4萬公頃,減少55.4%。
全年全省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1947起,下降9.1%;死亡1127人,下降4.7%。全年全省煤炭百萬噸死亡率0.036。
公報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除注明外,所有增長或下降速度均為同上年相比較。
4.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5.郵電業務總量(包括郵政業務總量和電信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
6.森林資源數據為2010年山西省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
7.考慮到我國勞動年齡下限為16周歲,從2014年開始公布16-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數據。即人口構成中“0-14歲”和“15-59歲”指標變動為“0-15歲(含不滿16周歲)”和“16-59歲(含不滿60周歲)”。
8.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原有指標“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更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