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大同調查隊
2017年3月8日
2016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切實踐行“五大發展”新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產業轉型有了新突破,城市建設有了新進展,文化旅游有了新發展,生態環境有了新成就,社會事業有了新進步,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實現了“十三五”的穩步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2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74.6億元,下降6.4%;第三產業增加值591.3億元,增長6.5%。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032元,比上年增長0.8%。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1%。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2.8%;衣著類上漲1.3%;居住類上漲0.3%;教育文化用品及娛樂類上漲1.3%;醫療保健類上漲2.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9%;交通通信類下降1.9%;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2%。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下降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4.5%。
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2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4萬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0.6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52萬人;創業帶動就業1.2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作物總播面積312.7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3.17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7.13千公頃,減少2.96千公頃。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夏糧播種面積0.19千公頃,減少0.13千公頃;秋糧播種面積276.94千公頃,減少2.83千公頃。全市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6.9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5.1千公頃;蔬菜面積13.62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42千公頃;飼草作物種植面積1.66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55千公頃。
全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12.66萬噸,比上年增加9.16萬噸,增長8.8%。其中,夏糧產量0.04萬噸,下降30.0%;秋糧產量112.62萬噸,增長8.9%。
全年全市生豬出欄102.4萬頭,比上年增長1.8%;牛出欄8.0萬頭,比上年下降1.4%;羊出欄177.8萬只,增長15.9%;家禽出欄360.3萬只,下降4.2%。豬存欄60.6萬頭,比上年下降6.9%;牛存欄17.9萬頭,比上年下降1.6%;羊存欄201.6萬只,比上年下降6.0%。全市肉類總產量14.5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豬羊肉產量12.5萬噸,增長4.5%。牛奶產量24.7萬噸,增長1.4%;禽蛋產量5.8萬噸,增長5.7%。
全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不包括農用運輸車動力)108.08萬千瓦。機械耕地面積223.54千公頃,增長1.1%;機械播種面積182.28千公頃,機械收獲面積85.80千公頃,分別增長1.7%和11.7%。農村用電量3.6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5%;化肥施用量26.05萬噸,比上年減少0.4%。
三、工業、建筑業
初步統計,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5%。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67.6億元,比上年下降16.7%。實現利稅61.5億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1.5億元,下降10.6%。實現利潤11.3億元,比上年下降31.8%。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3億元,下降45.9%。
全年全市建筑業增加值71.9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市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30.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92.9萬平方米,增長16.7%;房屋竣工面積291.8萬平方米,增長29.7%。
四、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0.6億噸,比上年下降23.2%;二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0.04億噸,下降1.0%。
全年外輸電力281.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8%,外輸電量占發電量比重為72.1%。全社會用電量132.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2.2億千瓦時,下降12.0%;第二產業用電量99.2億千瓦時,增長5.2%;第三產業用電量15.7億千瓦時,增長1.9%;居民生活用電量15.1億千瓦時,增長5.7%。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2.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國有經濟單位投資317.3億元,下降19.6%;民間投資883.5億元,增長21.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35.3億元,增長17.2%;第二產業投資408.9億元,下降13.3%;第三產業投資468.6億元,增長21.0%。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407.7億元,下降13.9%。
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67.7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住宅投資112.4億元,增長9.8%。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589.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其中,住宅施工面積930.2萬平方米,下降7.9%。房屋竣工面積288.2萬平方米,下降2.6%。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74.9萬平方米,下降19.0%。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43.4萬平方米,增長18.5%。
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2352個,其中新開工2070個。全部建成投產項目2104個(不含房地產),新增固定資產908.1億元。
六、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0億元,比上年增長7.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97.9億元,增長6.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1.1億元,增長11.4%。按行業統計,全年全市批發業零售額54.9億元,增長18.5%;零售業零售額476.9億元,增長6.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7.2億元,增長8.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5.6%;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5.7%;書報雜志類下降39.0%;汽車類下降0.7%。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海關進出口總額236305萬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出口194221萬元,增長9.8%;進口42084萬元,下降47.9%。
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家。外資實際到位2011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3%。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257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9.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89.2公里/百平方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車輛保有量60.83萬輛,比上年增長20.6%。其中,新注冊汽車7.57萬輛,增長31.2%;個人汽車49.99萬輛,增長24.6%。年末載客小型車保有量43.71萬輛,比上年增長25.4%。其中,個人載客小型車42.05萬輛,增長27.2%。年末轎車保有量30.34萬輛,比上年增長25.9%。其中,個人轎車29.42萬輛,增長27.5%。
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1.22億元,比上年增長34.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47.74億元,增長36.1%;郵政業務總量3.48億元,增長11.9%。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431.22萬戶,比上年增長0.4%。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9.99萬戶,下降20.3%;移動電話用戶401.23萬戶,增長2.4%。在移動電話用戶中,3G用戶達到137.14萬戶,比上年增長2.2%。4G用戶達到129.80萬戶,比上年增長20.4%。全市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53.18萬戶,比上年下降2.7%。全市郵政局所145個,郵路總長度3322公里。訂銷報紙3698.1萬份,下降4.6%;訂銷雜志168萬份,下降13.8%;國內函件62萬件,下降26.1%。國內包裹88.0萬件,增長206.6%。
2016年,成功承辦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全年全市旅游總收入363.3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60.7億元,增長29.4%。全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404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5%;接待入境海外游客6.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旅游外匯收入402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8.93億元,比上年下降3.8%。稅收收入66.20億元,下降7.2%,其中,國內增值稅增長24.6%;企業所得稅下降24.3%;個人所得稅下降14.8%;資源稅下降1.7%;房產稅增長8.3%。
全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89.18億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教育支出下降3.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下降11.9%;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8.0%;醫療衛生支出增長8.8%;節能環保支出增長7.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下降17.3%;住房保障支出下降5.4%。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629.08億元,比年初增加210.02億元,比年初增長8.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225.71億元,比年初增加44.10億元,比年初增長3.7%。
年末全市共有注冊保險機構36家。全年全市保費收入57.16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8.03億元,增長18.5%;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9.13億元,增長11.5%。全年全市累計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21.34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0.20億元,增長23.7%;財產險業務賠款10.06億元,同比增長2.1%。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全市共完成國家申請專利1371件,其中,發明專利312件,實用新型專利943件、外觀設計專利116件。全市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887件,其中,發明專利109件、實用新型專利731件、外觀設計專利47件。全市獲2015年度省科學技術獎20項,其中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三等獎9項。獲省2015年度農技承包獎4項,其中集體一等獎1項、個人一等獎1項、集體二等獎2項。年末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5家。
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6492人,在校生人數21993人。其中,職業高中招生4814人,在校生人數16274人。全市基礎教育招生人數11.54萬人,在校生人數42.14萬人。其中,初中中學招生人數3.12萬人,在校生人數9.1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數2.09萬人,在校生數6.20萬人。
年末全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計量檢定技術機構16個。監督抽查330家企業15類112種425批次的產品和商品。全年完成強制檢定計量器具6.5萬臺件。全市有氣象臺站8個。開展121電話天氣自動答詢的臺站1個。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7個。防雹、增雨累計收益面積1.4萬平方公里,增雨量0.6億立方米。全市有衛星云圖接收站8個。全年全市降水量446.5毫米,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無霜期151天。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年全市共有群眾文化藝術館12個,藝術表演團體14個,公共圖書館13個,博物館2個,檔案館13個。全市共有廣播電視臺10座,電視發射、轉播臺16座,中波發射臺1座,調頻發射、轉播臺14座,微波站14座,有線電視網13個。廣播人口覆蓋率98.99%,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9.49%,有線電視用戶42.3萬戶,數字電視用戶31.5萬戶。
全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227個,床位19445張。其中,醫院141個,衛生院14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2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婦幼保健機構14個;?萍膊》乐螜C構1個。年末,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69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389人,注冊護士8390人;疾病預防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54人;婦幼保健衛生技術人員290人;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096人。
全市輸送的兩名運動員在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上獲得男子蹦床銀牌,在世界摔跤錦標賽女子60公斤級賽事上獲得冠軍。2016年省運會階段賽的16個大項(20個單項)的比賽中,全市共獲得114枚金牌、111枚銀牌、128枚銅牌。承辦了第十五屆省運會階段賽的體操、跆拳道、柔道三項比賽。全年組織舉辦了全市青少年體育比賽7項次,共有36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組織舉辦了第二屆“烏大張”地區體育交流會暨邀請賽和五省區十一城市體育工作會議。完成了《大同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研制工作。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市二級以上良好天數314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21。
全年全市主城區新增供熱面積380萬平方米,實際集中供熱面積5780萬平方米,燃煤鍋爐集中供熱面積90萬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率達99.7%。天然氣用戶56.4萬戶,液化氣用戶10萬戶,城市氣化率98.6%。城市供水管網810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41萬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9.6%,水質合格率100%;市本級污水處理廠共處理生活污水6400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91.0%;中水回用1750萬立方米,中水回用率25.0%。市區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0%。
全年全市建成區新增綠化面積117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分別達到40.96%、36.84%和15.27平方米/人。
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21.67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8.67千公頃。
全年全市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49起,死亡53人,同比事故起數減少10起,下降16.9%;死亡人數增加9人,上升20.5%。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16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342.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6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56‰;死亡人口2.06萬人,死亡率為6.02‰;自然增長率為4.54‰。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94元,增長6.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73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785元,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7元,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292元,增長5.6%。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8元,增長6.3%;農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172元,增長8.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29.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3.7%。
全年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56.8萬人,比上年增加2.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9.1萬人,增加0.5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3.4萬人,增加0.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5.1萬人,增加748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3.0萬人,增加0.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3.9萬人,增加0.2萬人。
全年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74萬戶,共12.01萬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4.48億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2.81萬戶,共16.09萬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3.37億元。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77個,床位8923張,收養救助5241人。全市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723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74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93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3313萬元。
注: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所有增長或下降速度均為同口徑與上年相比較。
4.部分指標為抽樣調查數據。
5.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6.公報涉及的部分社會和經濟指標來源于相關部門,了解詳情請咨詢有關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