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
2021年3月16日
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輝文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強力推動“六新”突破,全省經濟運行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穩定增長,轉型發展態勢強勁,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交出奪取山西“戰疫”重大戰略成果、實現轉型發展入軌并呈現強勁態勢和全力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份優秀答卷”。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51.9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6.68億元,增長3.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4%;第二產業增加值7675.44億元,增長5.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3.4%;第三產業增加值9029.81億元,增長2.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1.2%。
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2.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1%。
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8.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7.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
經濟新動能加快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其中,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1.5%;高技術制造業增長9.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3.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2.8%,節能環保產業增長8.5%。新產品中,光伏電池增長35.8%,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增長22.8%,移動通信手持機增長21.4%,電子計算機整機從無到有,達到13.1萬臺。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8.8%,快遞業營業收入增長33.8%。全年網上零售額684.1億元,增長28.1%。
脫貧攻堅實現決戰決勝。截至2020年末,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9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2元,比上年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二、農業
全年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541.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7.1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130.0千公頃,增加3.9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88.3千公頃,減少11.4千公頃;中草藥材種植面積77.5千公頃,增加16.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89.0千公頃,增加8.6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742.2千公頃,增加27.2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535.9千公頃,減少10.9千公頃。果園面積381.1千公頃,增加6.2千公頃。
全年全省糧食產量1424.3萬噸,比上年增產62.5萬噸,增長4.6%。其中,夏糧236.8萬噸,增長4.0%;秋糧1187.5萬噸,增長4.7%。
全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積272.1千公頃,下降21.7%。
全年全省豬牛羊禽肉總產量101.6萬噸,增長12.7%。其中,豬肉產量62.8萬噸,增長10.6%;牛肉產量7.4萬噸,增長11.5%;羊肉產量8.6萬噸,增長6.9%;禽肉產量22.9萬噸,增長22.1%。禽蛋產量108.8萬噸,下降2.4%。牛奶產量117.0萬噸,增長27.4%。水產品產量4.7萬噸,增長1.0%。年末生豬存欄569.4萬頭,增長26.1%;生豬出欄797.6萬頭,增長7.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6733.9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其中,采礦業增長8.0%,制造業增長4.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0%。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673.3億元,比上年下降1.7%。分門類看,采礦業7118.2億元,下降6.1%;制造業11015.2億元,增長1.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539.8億元,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63.8億元,下降20.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1.97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66%;年末資產負債率為71.7%,比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
全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952.5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年末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3662家,比上年末增加370家;完成總產值5113.6億元,增長9.9%,共簽訂合同額12031.0億元,增長15.1%。
四、能源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原煤產量106306.8萬噸,增長8.2%;焦炭產量10493.7萬噸,增長5.6%;發電量3366.9億千瓦小時,增長2.1%;非常規天然氣產量85.2億立方米。
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7.5億噸,增長8.3%;二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6.4億噸,增長19.6%。
年末全省發電裝機容量10383.1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2.3%。其中,火電裝機容量6877.6萬千瓦,增長2.8%;并網風電裝機容量1974.0萬千瓦,增長57.7%;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308.7萬千瓦,增長20.3%;水電裝機容量222.8萬千瓦,與上年末持平。
全年全省全社會發電量3395.4億千瓦小時,增長4.4%。向省外輸送電力1053.6億千瓦小時,增長6.3%。全社會用電總量2341.7億千瓦小時,其中,第一產業用電18.5億千瓦小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0.8%;第二產業用電1804.3億千瓦小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77.1%,其中,工業用電1780.6億千瓦小時;第三產業用電288.4億千瓦小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12.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30.4億千瓦小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9.8%。
五、服務業
全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9029.8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333.17億元,下降1.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68.18億元,增長2.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87.49億元,下降11.5%;金融業增加值1207.68億元,增長6.8%;房地產業增加值1183.77億元,增長5.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462.38億元,增長22.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268.91億元,下降4.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5.1%。
全年旅客運輸量13757.3萬人,比上年下降38.3%。旅客運輸周轉量226.3億人公里,下降42.8%。貨物運輸量19.0億噸,下降1.0%。貨物運輸周轉量5711.8億噸公里,增長4.5%。民航旅客吞吐量1298.6萬人次,下降36.3%。年末全省公路通車里程14.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44.6公里。民用航空航線260條。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768.4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3.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6%,其中,私人汽車691.2萬輛,增長7.3%。本年新注冊汽車62.9萬輛,下降2.6%。年末轎車保有量472.1萬輛,增長6.7%,其中,私人轎車451萬輛,增長7.0%。
全年全省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50.7億元,增長29.5%;電信業務總量3091.3億元,增長30.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4022.8萬戶,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3318萬戶。全省寬帶接入用戶1252.1萬戶,增長11.2%。
六、國內貿易
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46.3億元,比上年下降4.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570.0億元,下降4.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76.3億元,下降3.8%。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6172.9億元,下降3.4%;餐飲收入573.4億元,下降10.7%。
全年全省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129.6億元,下降2.7%。
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49.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357.7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283.5萬戶。
七、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省、農戶)比上年增長10.6%。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長11.4%,民間投資增長10.2%。
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投資增長10.9%;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投資下降5.5%。
分構成看,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增長13.4%,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3.6%,其他投資增長4.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2.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6.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6%。
工業投資中,企業技改投資下降3.3%;制造業投資增長25.9%;煤炭工業投資下降13.0%,非煤工業投資增長23.2%。
全年全省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項目)1168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536個,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6.1%。
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830.4億元,增長10.5%。其中,住宅投資1431.8億元,增長10.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48.6億元,增長7.4%。
八、對外開放
全年全省進出口總額1505.8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進口額628.8億元,下降1.9%;出口額877億元,增長8.7%。
全年出口煤炭(煤及褐煤)18.6萬噸,增長1.6倍;出口焦炭(焦炭及半焦炭)8.9萬噸,下降50.4%;出口鎂及其制品7.4萬噸,增長26.0%;出口鋼材82.8萬噸,下降26.3%。出口機電產品688.1億元,增長17.1%;出口高新技術產品607.8億元,增長18.5%。
全年進口鐵礦砂(鐵礦砂及其精礦)861.0萬噸,下降7.7%,進口金額60.2億元,下降1.7%;進口機電產品383.3億元,增長7.3%。
全年全省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14家;按全口徑統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6.9億美元,增長24.4%。
全年全省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8.5億美元,增長1倍,完成營業額12.8億美元,增長19.0%。
九、財政金融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96.5億元,比上年下降2.2%。稅收收入完成1625.9億元,下降8.8%,其中,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共計完成稅收1327.7億元,下降10.8%。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10.9億元,增長8.4%。其中,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等民生支出3169.7億元,增長8.2%。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2497.1億元,比年初增加4115.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0640.9億元,增加2521.5億元。
年末全省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余額9379.6億元,比年初增加1020.7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5888.7億元,增加572.8億元。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9家。全省轄區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79099.9億元,增長35.9%。其中,股票成交額30043.9億元,增長63.5%;基金成交額1081.1億元,增長50.2%;債券成交額47925.3億元,增長22.6%。年末投資者證券賬戶開戶數508.6萬戶,增長13.8%。
全年全省保費收入932.8億元,增長5.6%。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517.0億元,增長5.1%;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156.9億元,增長7.7%;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21.0億元,增長13.3%;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237.9億元,增長4.6%。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11.3億元,增長11.7%。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省共有幼兒園7165所,小學5153所,普通初中1709所,普通高中518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27所,普通高等學校85所,成人高等學校9所。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0.80%,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20%。
全省專利授權量27296件,增長64.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987件,增長29.9%。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72家。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計量檢定技術機構147個,國家檢測中心9個。全年監督抽查了6678家企業8類231種12311批次的產品和商品。全年完成強制檢定計量器具80萬臺件。
年末全省有氣象臺站109個,開展電話天氣自動答詢的臺站11個。全省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18個,防雹、增雨累計受益面積為全省域內,增雨量30億立方米。全省有天氣預報服務Intel網站1個,衛星云圖接收站16個。
年末全省有專業綜合地震臺站10個,省級地震臺網中心1個,省級數字測震地震臺網1個。全年全省發生M3.0級以上地震1次,震級為M3.7級。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館130個,文化站1410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1196個)。公共圖書館128個。出版報紙60種(不含高校校報)、18.6億份,各類期刊201種、2088萬冊,各類圖書3229種、10955萬冊。廣播電視臺119座,中短波轉播發射臺18座,調頻轉播發射臺203座,一百瓦以上電視轉播發射臺169座。
全年全省商業住宿設施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7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3.3億人次,分別下降97.8%和60.1%;旅游外匯收入605.1萬美元,下降98.5%;國內旅游收入2919.7億元,下降63.5%;旅游總收入2920.1億元,下降63.6%。
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4.2萬個,床位22.4萬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4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9個。全省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8萬人。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3萬人,其中,農村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1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1.2萬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技術人員1.7萬人,婦幼保健(所、站)衛生技術人員0.8萬人。截至年末,全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3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34例,累計死亡0人。全省共有353家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總檢測能力達到95萬份/天。
年末全省有體育場地面積8036.8萬平方米;體育場地108776個,基礎大項場地數量為5670個,球類運動場地58481個,冰雪運動場地64個,體育健身場地40226個,大型體育場館56個。全年我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銀、銅牌分別為53枚、53枚和80枚(包括非奧運項目比賽)。全年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1365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00項。全年全省銷售中國體育彩票24.4億元,下降21.5%。
十二、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4元,比上年增長5.8%,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733元,下降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93元,增長4.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332元,下降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8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290元,增長5.8%。按全省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城鎮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元,增長6.0%;農村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494元,增長10.2%。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944.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2.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638萬人,增加10.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16.4萬人,增加14.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528.7萬人,減少35.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69.4萬人,增加25.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629.5萬人,增加5.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76.7萬人,減少12.9萬人。
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26.1萬人,全年共發放城市最低保障資金15.3億元。年末全省農村五保供養13.3萬人。
年末全省城鎮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8552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475個。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01384張,收養人數37074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1萬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28.7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8.99億元,接受社會捐贈款0.43億元。
十三、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全省大型水庫蓄水量8.1億立方米。
年末全省森林面積363.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3.2%。
按《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評價,11個地級城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范圍在224~315天之間。全年PM2.5平均濃度44μg/m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1.9%。
黃河、海河流域山西段共監測58個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標準,達到Ⅲ類以上(包括Ⅰ、Ⅱ、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70.7%,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24.1%,達到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5.2%。
全年全省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3.8億元,較上年減少22.4%;農作物受災面積103.4萬公頃,減少27.3%,其中,絕收面積18.3萬公頃,減少36.7%。
全年全省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亡人事故518起,下降19.2%;死亡655人,下降14.2%。全年全省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為0.023。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除注明外,所有增長或下降速度均為同上年相比較。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本公報部分數據由相關部門提供。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4.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相關數據正在匯總審核,本公報暫不涉及人口相關數據及人均指標,我們將按照國家要求及時發布。
5.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部分指標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2020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6.2020年起,各類雜志改為各類期刊。
7.招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在校生包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學生。
8.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數據為2019年末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