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實施中共陽泉市委第九次代表大會提出的趕超發展戰略,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全力建設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業基地,著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和生產條件,使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不僅超額完成了年初市十二屆人大第四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而且均創93年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同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群眾承諾辦好的十件實事也全部兌現,為帶領全市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據初步測算,2004年全市共完成生產總值150.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周比增長15.0%,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增長水平高5.5個和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1億元,增長14.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4.21億元,增長1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2.92億元,增長13.1%。
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經過幾年的扎實工作,全市結構調整已取得實效,一大批調產項目和調產企業已達產見效,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2004年,全市調產項目完成投資11億元,投產65項,開工建設30項。其中市級重點調產項目完成投資5.4億元,縣(區)完成投資5.6億元。鋁業公司新型鋁合金型材生產線、西小坪高密度硅磚續建、晉達碳素天然純石墨粉等5個項目已經全部建成投產。山西大寨飲品有限公司、林里粉末冶金生產線等2個續建項目也基本投產。陽煤集團80萬噸氧化鋁項目、3×13.5萬kw煤矸石電廠、大陽泉煤礦改擴建等5個項目正在建設。陽煤集團20萬噸聚氯乙烯、2.5萬噸鋁泊、15萬噸甲醇、南煤集團3×13.5萬kw煤矸石電廠、華倫高檔墻地磚、中煤盂濰青輸煤管道、陽光發電公司擴建、娘子關第二發電廠等8個項目正在抓緊進行前期準備。通過幾年來堅持不懈的結構調整,使我市的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素質進一步提高,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據初步測算,僅2004年全市調產項目就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實現利稅2.4億元,實現稅收近2億元,對全市的生產總值拉動2個以上百分點。
勞動就業狀況進一步好轉。年末全市全社會從業人員52.33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勞資口徑)21.35萬人;農村從業人員30.98萬人。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累計進入再就業中心的下崗職工有9728人,通過各種途徑使15648人(包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54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8%。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民增收困難;傳統產業新型化和新興產業規;绕涫歉咝录夹g產業化發展步伐不快;改革相對滯后,企業機制不活。對外開放不足,經濟外向度不高;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民營經濟實力較弱;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對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加以解決。
二、農業
農業生產大幅增長,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根據抽樣調查資料核定,2004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22.19萬噸,比上年增產6.9萬噸,增長45.1%o,是1993年以來的最好收成年。其中,夏糧產量0.24萬噸,下降23.2%;秋糧產量21.95萬噸,增長46.5%。主要經濟作物中,蔬菜產量7.64萬噸,下降25.6%;油料產量0.06萬噸,下降74.6%;水果產量1.05萬噸,增長15.3%。
植樹造林穩步發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0.48萬公頃;幼林撫育面積0.21萬公頃;成林撫育面積26公頃;零星植樹439.54萬株。
畜牧業生產較快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1.13萬噸,比上年增長0.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1.03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牛奶產量1.09萬噸,增長63.1%;禽蛋產量0.96萬噸,增長6.3%。年末大牲畜存欄3.86萬頭,豬存欄11.67萬頭,羊存欄16.74萬只。
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漁業總產值1174萬元,比上年增長2.0%。水產品產量980噸,比上年增長2.1%。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年農村化肥施用量(折純)1.02萬噸,增長8.5%;農村用電量8.19億千瓦時,增長19.2%。
鄉鎮企業發展步伐加快。據市農業局統計,2004年,全市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215.69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15%;鄉鎮企業增加值48.41億元,增長14.4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共完成工業增加值71.2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5.7億元,增長22.7%;集體企業7.1億元,增長5,5%;股份制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分別增長4.5%和22.0%。分行業看,重工業發展明顯好于輕工業。其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1億元,比上年下降17.6%;重工業完成70.1億元,增長21.0%。
產銷銜接良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64.0億元,比上年增長29.3%;產品銷售率達到97.6%,比上年低0.5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發展基本平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列入市考核的30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有20種比上年增長,占66.7%。其中增幅較高的有:原煤增長20.8%;洗煤增長12.5%;水泥增長14.9%;鋁錠增長19.6%;耐火材料增長37.4%;碳素材料增長35.0%;閥門增長69.5%。降幅較大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焦炭下降15.0%;電石下降13.6%;燒堿下降8,1%;生鐵下降75.8%;服裝下降76.6%。
工業整體效益明顯改善。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8.5億元,比上年增長45.0%;實現利稅22.6億元,增長30.1%;實現利潤8.1億元,比上年增加1.1億元;虧損企業57個,虧損面為31.3%,虧損企業虧損額0.8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產成品資金占用和應收賬款凈額略有上升。
建筑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建筑施工企業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55億元,比上年增長44.8%;完成竣工產值1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154.28萬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為67.35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65.2%和39.2%,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全年全社會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9.17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完成投資39.03億元,增長25.5%;集體經濟完成投資9.2億元,增長67.3%;城鄉居民個人投資0.94億元,下降15.1%。分項目看,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7.8%;更新改造投資增長29.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1%,其他投資增長27.4%。
全市基本建設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煤炭158萬噸/年,焦炭35萬噸/年,軟飲料2萬噸/年,建成二級公路129公里,碳素材料5.4萬噸,鋁材1萬噸/年,耐火材料15萬噸/年,學生席位800個、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
城市面貌變化明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年內,全市以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開展了群眾性的“城市管理年”活動,各項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4.52億元(不含住宅);新增城市供水管道6公里;新增煤氣用戶8718戶,用氣普及率達84.09%,比上年進高0.39個百分點;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93.3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熱化率達75.3%,比上年提高13.2個百分點;新增排水管道長度12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綠地面積62公頃,累計達到263.4公頃;城市道路長度累計達到234.89公里;城市道路面積372.6萬平方米;城市化水平達到49.66%,比上年提高0.68個百分點。
五、能源
能源工業發展迅速。2004年,全市能源工業在總量控制、關井壓產的大環境下,充分利用市場好轉的有利時機,積極改革營銷策略,繼續加強能源的加工轉化工作,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經過努力能源工業的生產和銷售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全市用于能源工業的投資達17.7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36.0%。其中,用于煤炭工業的投資17.2億元,全年一次能源生產折標煤3844萬噸,比上年增長25.1%;二次能源拆標煤613萬噸,增長2.5%。
能源外輸量大幅上升。2004年,全市共調往省外煤炭3934萬噸,比上年凈增加798.2萬噸,增長25.4%,外輸煤炭占原煤產量的73.1%。外輸電力18.66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8.1%,外輸電量占到發電總量的12.9%。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運輸業穩步發展。受原煤市場好轉和運輸條件不斷改善等因素的影響,全市鐵路和公路運輸呈現出穩步增長態勢。全年鐵路貨運量完成2966萬噸,比上年增長8.6%;公路貨運量完成6721萬噸,增長4.6%;公路貨物周轉量33.33億噸公里,增長7.8%。鐵路客運量85.1萬人次,下降3.8%。公路客運量3025萬人次,增長7.6%;公路客運周轉量9.30億人公里,增長12.3%。
郵電通信業繼續快速增長。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5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全市郵路總長度1301公里。年內新增住宅電話用戶42913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72315戶;年末住宅電話用戶比上年增長16.9%;移動電話用戶增長29.74%。固定電話普及率達27.01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提高0.7部;移動電話普及率達29.74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增加5.6部,郵電通信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到年末,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65.11萬門;全市公用電話19862部,比上年增加了5432部,增長37.6%。
七、國內外貿易和市場物價
國內市場持續升溫。2004年,隨著全市經濟高速增長,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改善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促進了市場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新的消費熱點層出不窮,國內市場呈現出持續升溫的良好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8.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為32.8億元,增長22.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為15.5億元,增長13.9%。
外貿出口繼續發展。全年全市海關進出口總額730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16%。其中,出口總額5851萬美元,增長0.55%;進口總額1452萬美元,增長93.34%。全年綜合利用外資額5.0億人民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實際利用境外資金598.4萬美元。
市場物價穩中有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8%。其中:衣著類104.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96.5%;食品類111.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98.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類及服務類99.4%;交通和通信類97.6%;居住類101.6%。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高速增長。2004年,全市各級財稅部門認真貫徹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深化財稅改革,繼續加強財政管理和稅收征管,使財政收入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7.5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4.38%,高出同期經濟增長率19.38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3億元,增長34.29%。在收入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按照“一保吃飯,二保建設”的方針,合理安排各項支出,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全年一般預算支出15.9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26.67%。其中,生產建設性支出執行2.8億元,增長114.03%;各項行政事業費支出執行12.3億元,增長16.55%。
金融對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29.8億元,比年初增加52.4億元,增長29.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8.5億元,增長22.0%;各項貸款余額128.2億元,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14.9%:其中,短期貸款發展快于中長期貸款。短期貸款余額78.6億元,比年初增加11.2億元,增長16.6%;中長期貸款余額42.1億元,增長39.9%。全年累計現金收入554.5億元,比上年增長46.2%;現金支出550.4億元,增長42.8%;收支相抵,凈回籠現金4.1億元。
保險事業發展迅速。全年保費收入52639萬元,比上年增長27.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120.5萬元,增長59.5%;人身險保費收入35518.5萬元,增長16.3%。全年賠付金額13911.8萬元,增長58.5%,其中財產險賠付7670.9萬元,增長33.8%;人身險給付金額6240.9萬元,增長1.08倍。
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科技隊伍繼續壯大。2004年末,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36萬人,比上年增加102人。
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取得新進展。2004年,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使全市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研究成果明顯增多。全年共評出市級科研成果37項。同時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全年共有674萬元市本級科技三項費用對104個科技項目進行了扶持,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蒲袡C構改革逐步推進,民營科技企業個數達到49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隨著國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中、高等學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全面開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4757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8498人;普通中學在校生8.30萬人;職業中學在校生6211人;小學在校生12.35萬人;全年在園幼兒2.94萬人。成人教育繼續發展,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取得新的成績。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各類電影放映單位4個,公共圖書館藏書49.9萬冊,廣播人口覆蓋率98%,電視人口覆蓋率97.73%!蛾柸請蟆啡臧l行量1018.01萬份。多種形式的文藝活動健康發展。
衛生條件繼續改善,醫療水平穩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106個,床位5758張。其中,醫院38個,床位4636張。全市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365人。其中,醫生2960人,護師、護士2315人。全市每千人擁有床位4.4張,群眾就醫條件和醫療質量大為改善。
體育事業不斷進步。2004年,全市運動健兒在競技體育方面取得可喜成績,陽泉籍運動員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比賽4項4次,共獲得金牌3枚、銅牌2枚;我市運動員在全國性競技體育比賽中獲得金牌3枚、銅牌2枚。在全省性競技體育比賽中獲得金牌47枚、銀牌36枚、銅牌26枚。群眾性體育活動也蓬勃開展,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7次,其中:舉辦市級群體類比賽10次,參加競賽人數約15.88萬人,全市體育場地總數為985塊。
十、人口、人民生活及環境保護
人口繼續低速增長。據2004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4236人,人口出生率為11.01‰,比上年上升1.01個千分點;死亡人口7870人,死亡率為6.09‰,全年凈增人口6366人,自然增長率為4.92‰,比上年提高0.78個千分點。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29.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2.06萬人,鄉村人口67.53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隨著經濟的較快發展和企業效益的提高,在崗職工工資收入呈現大幅增加。全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14169元,比上年增長29.76%。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998.03元,比上年增加1361.15元,增長20.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6.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030.71元,增長20.7%。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437元,比上年增加325元,增長10.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45%。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36元,增長23.8%,城鄉居民的收入、消費水平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城鎮新建住宅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農村新建住宅面積15.28萬平方米,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10.45平方米和27.06平方米。
社會福利及職工社會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按照新出臺的《陽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全市已保人員為40658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18萬元。市福利院擁有床位147張,收養人數147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50人。全年社會銷售福利彩票1486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35.90萬元。有18.95萬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有11.2萬城鎮企業職工參加了市級養老保險統籌,有3.84萬名離退休人民領取了養老保險金。全年全市累計支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保障金570.96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為21.21萬人。
環保工作取得重大進展。2004年,全市環保工作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環境保護與產業結構調整相互促進,大力推動環保工作的跨越式發展,使全市環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據監測結果表明,市區大氣環境質量一級天數實現了零的突破,二級以上的天數達到118天;桃河主要監測斷面水質好轉了48.8%;耐火行業通過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在產量提高的同時,徹底改變了過去黑煙滾滾的局面;熱電聯產繼續推進,集中供熱面積不斷增加,廢棄煙囪按計劃拆除,有力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生存質量。
注:1.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