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我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經濟要進一步穩定,改革要進一步深化"的方針,宏觀管理和控制取得了較大成就,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穩定發展,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企業活力進一步增強,工業生產穩步提高,能源經濟持續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得到控制,城鄉市場繁榮活躍,科學、教育、文化事業也在改革中得到了較大發展。全市社會總產值(注①)為34.06億元,增長(注②)9.73%;國民收入為15.62億元,增長9.93%;國民生產總值為18.07億元,增長8.95%;其中第三產業為2.94億元,增長10.94%;工農業總產值為23.45億元,增長10.510%;市及以下工農業總產值為20.11億元,增長10.16%。但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潛伏著一些不穩定因素,主要是農業生產后勁不足中,物價上漲幅度雖然穩中有降,但通貨膨脹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夠平衡,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農村經濟
一九八八年,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結構逐漸趨于協調,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全市現價農村社會總產值達20.85億元,增長22.04%。其中農村工業、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的產值達14.64億元,增長23.54%,占農村現價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9.38%上升到70.22%,而農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0.61%下降到29.78%。非農產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村經濟的騰飛。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為口若懸河.82億元,增長34.03%,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41.01%上升為42.78%。
農業內部結構得到調整。一九八八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3.77億元,增長0.39%。其中林、牧、副業產值分別達到了0.29億元、0.66億元和0.27億元,分別增長了11.53%、4.76%和12.50%,三業所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13%上升為32.36%,而種植業產值為2.55億元,下降3.0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蚶0.13%下降為67.64%。
農產品產量增加,商品率提高。一九八八年,我市的糧食生產雖然播種面積減少1.81萬畝,遭到了旱、洪、蟲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襲擊,但是,由于各級各部門普遍重視和較大面積地推廣一些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提高集約經營水平,發展適度規模經濟,改善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糧食產量仍達55070萬公斤,下降5.51%。其中,夏糧為14391萬公斤,下降28.66%;秋糧達到40679萬公斤,增長6.74%。全年棉花產量達170萬公斤,增長3.355;油料產量為935萬公斤,與上年持平;蔬菜產量為18854萬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增長5.825.各類水果產量達6032萬公斤,為建國以來第二個高產年,增長26.68%;蠶繭產量達260萬公斤,增長5.865.農產品綜合商品率達56.04%,提高16個百分點。
林業生產在調整中得到發展。全市按85%成活率計算的造林面積達18.30萬畝,下降16.71%;零星植樹2991.52萬株,增長52.6%;年末育苗面積2.77萬畝,下降7.1%,當年新育0.73萬畝。
牧業生產健康發展。大牲畜、豬、羊存欄續繼回升,分別達到15.75萬頭、24.22萬頭和17.85萬頭,分別增長0.77%、6.93%和11.19%;出欄率明顯提高,豬、羊、牛、雞、兔的出欄率分別達到96.5%、36.66%、13.93%、26.14%和中31.14%,分別提高21.8%、2.30%、1.25%、5.18%、和75.46%,均為歷史最高水平;母畜群擴大,能繁殖母豬達2.53萬頭,增長52.4%。主要畜產品增加,肉蛋、奶產量全面增長,創歷史最高水平。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底,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為64.39萬千瓦,增長5.89%。農用大中型拖拉機2224臺,增加93臺,增長4.36%;小型及手扶拖拉機1.39萬臺,增加0.15萬臺,增長12.10%;農用載重汽車2296輛,增加124輛;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為3.24萬噸,增長3.51%;農村用電量為15621萬千瓦小時,增長6.86%。但農業基礎仍顯薄弱,主要是農業生產資料缺口較大有效灌溉面積減少,農業科技人員缺乏,這些都是影響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鄉鎮企業在農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得到加強。一九八八年末,全市鄉鎮及以下擁有各類企業32149個,增加679個,增長2.16%;從業人數達25.52萬人,增加0.52萬人,增長2.09%;全年總產值為14.40億元,,增長13.65%;總收入為11.81億元,增長16.02%。
二、工業
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一九八八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為19.68億元,增長12.68%,其中鄉鎮及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為11.37億元,增長9.68%。市及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為16.34億元,增長12.68%。從經濟類型分組來看:全民所有制工業為10.35億元,增長12.75%;城鄉合作和居民聯辦及個體工業為2.43億元,增長16.83%。在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為3.08億元,增長2.55%,占總產量比重為15.62%;重工業為16.60億元,增長14.78%,占總產值比重為84.38%;在鄉鎮及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中,輕工業為1.69億元,其占總產值比重由上年的16.43%下降為14.82%;重工業為9.69億元,其占總產值比重由上年的83.57%上升為85.18%。工業生產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是輕工業發展緩慢。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加,產品結構有所改善。一九八八年,我市生產的5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一半以上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木材、水泥、毛線、皮鞋、金屬切削機床等部分產品下降。
煤炭生產穩步提高,銷售情況好轉,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市煤炭生產量達2823.3萬噸,增長9.40%;銷售量為2756.5萬噸,增長18.92%;銷售率達97.64%,提高7.7個百分點;年末庫存煤炭為854.3萬噸,減少281.6萬噸。其中:市營及以下煤炭生產量為1754.9萬噸,增長8.56%;煤炭銷售量為1786.5萬噸,增長27.20%;銷售率為101.80%,提高14.9個百分點;年末庫存煤炭652.6萬噸,減少371.2萬噸。煤炭外調量繼續增加,全市外調煤炭2026.8萬噸,增加220萬噸,增長12.18%,為我市歷年煤炭外調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市營及以下煤炭外調量為1126.1萬噸,增加161.9萬噸,增長16.79%。
一九八八年,我市狠抓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梅花牌SE桑蠶絲"榮獲國家金質獎,有兩種產品被評為部優產品,有36種產品被評為省優產品。同時,繼續鞏固和完善承包責任制,將風險機制引入企業,充分調動了工人生產積極性,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
一九八八年,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下同)工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9.115元/人,增長5.94%;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6842元/人,增長5.36%;鄉鎮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8444元/人,增長8.40%。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65億元,增長46.3%;銷售利稅率為18.2%,提高2.7個百分點;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為129天,縮短9天。鄉辦以上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實現利稅0.66億元,增長69.2%;銷售利稅率為15.7%,提高3.7個百分點。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萬元工業總產值能源綜合消耗為9.56噸(折標準煤,下同),降低率為6.7%;其中市及以下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為1393噸,降低率為4.9%。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可比產品成本上升8.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三、交通運輸與郵電
公路運輸緊張狀況有所改善。一九八八年,全市公路客貨運輸量為2042萬噸,增長10.86%,其中貨運量為1924萬噸,增長9.9%。客貨周轉量為88440萬噸公里,增長9.57%,其中貨運周轉量為84084萬噸公里,增長8.65%。一九八八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為1648公里,增加75公里。
郵電通訊事業持續發展。一九八八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為337.31萬元,增長14.33%;通信總量為272.27萬元,增長13.96%。累計訂銷各種報紙3309.14萬份,增長0.16%;各種雜志316.59萬份,下降11.01%。年末電話機總數中市話5494部,增長25.15%;農話3773部,下降2.20%。太原—晉城微波擴容工程正在建設,通訊基礎落后的狀況日趨改善。但是,作為煤炭重化工基地的新建市,運輸郵電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仍然突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地方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初步得到控制。一九八八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3億元。增長了18.64%。在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51億元,增長23.77%;更新改造完成投資1.02億元,增長11.83%。市及以下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75萬元,下降19.97%。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3734萬元,下降36.01%;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441萬元,增長29.77%。
投資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在基本建設已完成的1.51億元投資中,生產性投資1.12億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46%上升為74.02%;非生產性投資3916萬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3.54%下降為25.98%,其中市及以下單位基本建設投資3734萬元。生產性投資為0.83億元,所占比重為80.56%。其中市及以下單位完成投資2441萬元,生產性投資比重為97.38%。在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用于能源工業和交通運輸事業的投資為2.0億元,占投資比重的79.05%。
投資周期縮短。全民基建本年新增固定資產1.03億元,增長134.09%;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68.21%,提高31.79%。更新改造本年新增固定資產0.82億元,增長5.28%;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9.90%,提高6.42%。
一九八八年,城鎮集體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665萬元,增長80.22%。本年新增固定資產200萬元,下降37.5%;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30.08%,下降56.64%。農村個人建房投資為7436萬元,增長5.90%。
五、貿易市場與財政金融
城鄉市場繁榮興旺,銷售網點增加,流通渠道進一步疏通。全市平均每千人擁有的商業零售網點達到6.21個,增長8.19%;平均每千人擁有商業飲食服務人員22.73人,增長6.17%。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繼續發揮了市場主渠道作用。一九八八年,全市商業部門國內純購進總值達4.69億元,增長23.99%;國內純銷售總值達7.05億元,增長11.68%;年末庫存總額為3.08億元,增長36.30%。一九八八年是,全市社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為2.11億元,增長17.37%。
零售市場空前活躍。一九八八年,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7.86億元,增長18.41%。其中:對居民的消費品零售額為5.87億元,增長19.46%;對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為0.75億元,增長6.30%;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為1.24億元,增長21.76%。
社會主要消費品零售量同上年比較,除食糖等少數副食品供應偏緊外,大多數消費品供應充裕,耐用消費品增長幅度較大。糧食增長9.47%,食油增長30.17%,豬肉下降23.73%,鮮蛋增長10.35%,食糖下降29.37%,棉布增長5.47%,化纖布增長7.49%,呢絨下降4.23%,各種服裝增長93.32%,洗衣機增長16.88%,縫紉機增長8.61%,自行車增長13.78%,手表增長27.98%,電視機增長72.66%,收錄機增長29.77%,洗衣機增長109.88%,電風扇增長106.60%。
商業體制改革深入發展。全市商業企業在95%以上實行承包、租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企業內部經營機制,實行了百元利潤、銷售、工資含量制和優化組合;供銷系統擴大股金達967萬元,進一步調整了供銷社和農民的經濟關系;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實行了購進、調運、銷售、財務四包干。一九八八年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為1.52億元,增長11.20%。
由于總需要和總供給失衡,市場物價上漲幅度較大。一九八八年,城市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為125.4%,零售物價指數為125.6%。其中:食品類為133.5%,衣著類為115.0%,日用品類為116.0%,文化娛樂用品類為138.0%,書報雜志類為110.7%,藥及醫療用品類為112.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121.1%,集市貿易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33.8%。農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為119.6%,農村零售物價總指數為119.6%。
一九八八年,外貿收購總額創歷史最高水平,達6047.6萬元,增長27.1%。外匯創匯穩步增長,一九八八年為國家創匯約1800萬美元,增長24.1%;全市出口商品66個,增加1個。
一九八八年,全市共實現財政收入1.43億元,增長22.08%;地方財政支出為1.73億元,增長23.84%;全市財政支大于收0.30億元。全市金融部門年末各項存款余額為12.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8.36%;各項貸款余額為12.9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9.34%;借差由上年末的1.03億元縮小為0.53億元。
一九八八年,全市銀行現金收入為9.27億元,增長40.47%;現金支出為10.70億元,增長43.49%;絕對投差1.43億元,為上年的1.7倍。
六、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業在貫徹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中進一步發展。一年來,共組織實施市級以上"星火計劃"和科技攻關項目50項。一九八八年新上項目已有24項完成或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有中草3754名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走向商品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服務。一九八八年底,全市各級各類民辦科研機構已發展到362個,有農民會員15000余名。一九八八年,全市有13項科技成果順利通過鑒定和驗收,其中獲國家星火獎一項。
教育事業在改革中繼續得到發展。一九八八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092所,在校學生數3139萬人,招生數7.73萬人,畢業生數8.13萬人,教職工總數2.67萬人。各級各類成人業余教育學校2241所,在校學生數11.61萬人,招生數為8.01萬人,畢業生數為7.10萬人,專職教職工數為0.26萬人。全市共有幼兒園685所,在園幼兒4.86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鞏固率達98%,畢業率達98%,普及率達100%;全市少年入學率達79%,鞏固率達97%,畢業率達96%,普及率達81%。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一九八八年,全市有公共圖書館5所,群眾藝術館、文化館7個,電影放映單位554個,放映場次12.30萬場,觀眾6997.13萬人次,放映收入248.05萬元,發行收入是08.34萬元。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1個,演出場次2861場,觀眾人數達552萬人次。全市121個鄉鎮文化站,有97個達合格、基本合格標準,合格率為駕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一九八八年,我市文化藝術事業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市有1幅書畫作品獲全國"中華杯"中國版畫電視大賽獎;有12件書畫作品參加了在日本舉辦的國際版畫藏書會展。我市協助省文化廳舉辦了"山西省一九八八年振興上黨梆子調演"。這次調演,我市共獲得劇本、音樂創作等項獎38個,我市有8名演員榮獲"山西省一九八八年上黨梆子表年演員‘杏花獎’"。全市現有有線廣播線路8088公里,鄉鎮有線廣播站116個,通廣播的村2164個,有線廣播喇叭13.64萬只。電視設備方面,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25座,增加11座;轉播臺87座,增加一倍。全市廣播覆蓋率為76%,增加6%;電視覆蓋率為82%,增加2%。
七、衛生、體育
醫療衛生事業在改革中前進。一九八八年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18個;擁有床位5706張,增加209張;年末職工人數為685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988人,增加327人。在專業衛生技術人員中,有中西醫結合高級醫師18人,增加10人;中醫師334人,增加116人;西醫師1231人,增加462人;護師211人,增加163人。全市有8個醫院被省衛生廳授予"文明醫院"稱號。
一九八八年體育戰線在訓練、競賽、群眾體育三個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我市運動員在全省性比賽中,獲11枚金牌、18枚銀牌和9枚銅牌;在全國性比賽中,獲1枚金牌、1枚健將級稱號;在中日中學生田徑對抗賽上獲兩枚金牌。全市共培養等級裁判員118名,等級運動員89人。全市已建立業余體校、體育班18個(所),在校學生961名。全市中小學生體育達標人數為7.5萬人。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更加廣泛深入。
八、人民生活
一九八八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為142686人,增長4.61%;城鎮集體所有制單位職工為45033人,增長4.96%。全民和城鎮集體所有制職工工資總額為2.85億元,增長11.81%,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為1520元,增加133元,增長9.59%。剔除職工生活費用價格上漲因素,居民的平均實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年末城鎮個體勞動者為9803人,增加2659人。
一九八八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23.8元,增加58.3元,增長12.52%。剔除生活費用價格上漲因素,實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其中:來自生產經營性活動的收入為458.8元,增加46.3元;來自外出人員寄回、帶回的現金和實物以及國家發放的救濟金等其它非借貸性收入為65元,增加12元。
據對100戶城市居民調查,一九八八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實際收入為971.87元,增長19.37%;其中生活費收入為835.18元,增長17.32%。剔除生活費用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下降6.45%;人均生活費支出為837.84元,增長24.79%。在生活費支出中。用于商品支出749.85元,增長19.77%;用于非商品支出87.99元,增長94.24%。
一九八八年底,100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彩電與黑白電視機92臺;洗衣機77臺,增加7臺;電冰箱18臺,增加6臺,摩托車2輛;自行車206輛;縫紉機86架;收錄機57臺,增加17臺。
一九八八年底,我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69718萬元,增長42.83%;人均376元,增長41.88%。在儲蓄存款余額中,城鎮儲蓄32726萬元,增長51.57%;農村儲蓄36992萬元,增長35.94%。
九、人口
一九八八年底,全市總戶數為48.12萬戶,增加1.15萬戶;總人口186.43萬人,增長1.08%,其中非農業居民為23.21萬人,增加3.71%。全市男女性別比為106:100。本年出生人口2.87萬人,出生率為15.46‰;死亡人口1.39萬人,死亡率7.51‰;自然增長人口1.4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7.95‰。
注:①本公報所列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均為初步計算資料,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工農業總產值按一九八О年不變價格計算。
②公報所列增長、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減少,無特殊定語者,均系相對于一九八七年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