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西

晉城市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09-12-31 23:58:50 來源:晉城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053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市和一流文明城市的總目標,搶抓機遇,爭先發展,團結進取,奮力拚搏,保持了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農村經濟形勢穩定,工業生產平穩增長,貿易市場趨向活躍,財政收入較快增加,人民生活繼續有所改善。經濟運行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工業經濟整體運行質量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社會就業壓力較大。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據初步統計,2000年全市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45億元,比上年增長7.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870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66億元,增長10.7%;第二產業增加值75.67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56.66億元,增長10.1%。

市場價格總水平略有提高。200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下降6.7個百分點,衣著類價格下降4.7個百分點,家庭設備及用品類價格下降5.8個百分點,交通和通訊工具類價格下降4.1個百分點,醫療保健類上升2.3個百分點,居住和服務項目類分別上升了25.8和58.1個百分點。

城鎮職工人數減少,工資水平明顯提高。年末全市城鎮及以上單位從業人員20.9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451人,其中在崗職工為20.57萬人,減少2864人。全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1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4%。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為7163元,比上年提高13.3%。

二、農村經濟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主線,以小康建設總攬全局,積極克服自然災害等各種困難,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村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小麥喜獲豐收,種植業結構調整明顯。據抽樣調查,2000年全市糧食總產量為75.13萬噸,比上年增產1.87萬噸,增長2.54%。其中:夏糧總產為22.12萬噸,比上年增長25.7%。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55.58千公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糧食作物與上年持平,經濟作物中油料面積增長了10.59%,其它農作物蔬菜、瓜果面積增長了1.9%。在糧食作物中,比較效益低的谷物、玉米種植面積分別下降了6.3%和19.5%,豆類和薯類種植面積分別增長了27.5%和11.1%。

畜牧業生產繼續穩步發展。全年全市肉類總產量為3.91萬噸,比上年增長4.13%;牛奶產量1486噸,增長30.24%;禽蛋產量1.84萬噸,增長7.79%。年末大牲畜存欄10.81萬頭,豬存欄32.66萬頭,比上年增長2.85%;羊存欄34.18萬只,比上年增長19.04%。

造林綠化工作取得新成績。2000年,全市在狠抓主要林木病蟲害防治的同時,積極推廣林業科技項目,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確保了林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3.96千公頃,其中成林面積5.38千公頃。

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進一步加強,農業防洪防旱抗災能力增強。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0.41千公頃,比上年末增加了9.21千公頃。全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純)達到5.57萬噸,比上年增長0.72%,農用薄膜使用量達到1331噸,比上年增長4.15%,農藥使用量達到937噸,比上年增長6.36%,農村用電量達到5.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8.3%。

鄉鎮企業持續快速增長。2000年全市鄉村兩級集體企業和全部私有企業(下同)實現增加值45.08億元,增長11.38%。鄉鎮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21.71億元,增長9.73%;完成總產值148.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57%。鄉鎮企業共提供稅金3.08億元,下降3.43%。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0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培育潛力產品為突破口,主攻"三加一新",實施"五項創新",圍繞傳統產業向優勢方向提升、新興產業向支柱方向提升的調產思路,加快改革步伐,為我市工業經濟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工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煤業轉化取得明顯成效。全市新建萬噸以上型煤、型焦、洗煤廠42個,煤炭加工轉化能力達到550萬噸,轉化率達到24%。組建擴建了一批鑄造集團,中高檔鑄件產量大幅度增加,生鐵轉化率達到62%。新建了一批飲料、小雜糧和土特產品加工企業,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28%。煤炭庫存持續下降,完成了年初提出的關井壓產目標。一批有市場潛力,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已初具規模,為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銷銜接程度有所提高。200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66.16億元,比上年增長5.39%,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5.35%,比上年提高0.63個百分點,其中,市級以下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4%,提高0.72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增加。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3.9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實現利稅

總額8.21億元,比上年增長6.6%,虧損企業虧損額0.34億元,下降48.62%。國有工業企業扭虧增盈工作取得積極效果。2000年,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稅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9%,實現利潤1.32億元,比上年增長37.27%。

建筑業生產、效益有所下降。2000年,全市資質四級以上的43戶建筑企業完成增加值1.1億元,比上年下降8.3%。實現利潤-1115萬元。施工房屋面積60.25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27.8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城鄉個人和農村集體投資)完成48.79億元,比上年下降了15.8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8.94億元,下降24.99%;更新改造投資完成6.31億元,增長1.46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16億元,增長18.68%。城市基礎設施和居民住宅建設均有新的進展,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重點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十項重點工程累計完成總投資2.8億元,占年計劃的88%。晉焦高速公路基本完工,城市二期供水、二期集中供熱開始投入運行,杜河水電站基本具備發電條件,丹河15萬千伏安變電站投入營運,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工程即將完工。黃華街、東城路、東環路、紅星街建成并投入使用,七叉口廣場、霞鳳湖等工程按期完成了年度目標,長晉高速公路前期準備工作也在積極進行。重點工程的投資建設不僅使城市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城市面貌有了新的變化,而且有力地拉動了我市經濟的增長。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運輸與郵電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到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52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4831萬人,增長57.46%,旅客周轉量達158357萬人公里,增長31.54%;完成貨運量6696萬噸,增長0.59%,貨物周轉量達241663萬噸公里,增長3.26%。

郵電通訊事業快速發展。截止年底,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1.99萬門。年末全市共有電話機18.13萬部,增加6.66萬部,其中市話12.02萬部,增加3.25萬部。全市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話8.62部,比上年增加3.03部。全市累計訂銷報紙2905萬份,增長5.14%,訂銷雜志156萬份,增長4.7%。郵電業務總量達到3.32億元,增長22.96%。移動電話用戶達3.84萬戶。

六、市場貿易與物價

2000年,在國家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擴大消費信貸、取消一些限制政策和銀行連續下調利率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我市市場商品銷售穩中趨活,市場商品銷售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3.38億元,比上年增長7.12%。按銷售地區分,市的零售額增長7.07%,縣的零售額增長10.49%,縣以下的零售額增長4.1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3.51%,餐飲業下降0.12%,制造業增長32.43%,農業生產者銷售額下降21.45%。

對外貿易大幅增長。2000年全市成功組織企業參加全國各類貿易洽談會,宣傳了我市產品,提高了我市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全市共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01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4.54%,是"九五"以來我市對外貿易取得成效最大的一年。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持續增加。2000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1.55億元,比上年增長8.71%,其中,完成一般預算收入7.08億元,增長12.2%。在一般預算收入中,工商稅收入完成4.71億元,增長7.93%。全市一般預算支出9.9億元,增長9.77%。

金融運行勢頭良好,各項存貸款繼續增加,現金投放基本正常。2000年底,全市金融部門存款余額達到194.54億元,比年初增長8.98%。其中企業存款增長6.15%,居民儲蓄增長勢頭開始減弱,較年初增長8.32%。年末貸款余額為101.11億元,比年初增長1.7%。現金投放適度增長,貨幣供應量充足。全年全市現金收入為259.75億元,現金支出為264.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38%和12.04%。全年共向市場凈投放貨幣4.92億元,比上年下降38.78%

銀行證券和投資業務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有價證券市場開戶數己達11448戶,營業收入達1178.1萬元,實現營業利潤537萬元。

保險事業不斷發展。2000年全市保費收入為21047萬元,增長19.11%。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8083萬元,增長7.59%,人壽險保險費收入10244萬元,增長23.44%。

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科技興市繼續發展。2000年,全市科技工作繼續面向經濟主戰場,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狠抓科研成果轉化,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年被列入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38項,星火計劃4項,新產品計劃3項,省攻關計劃5項,實施市級科技開發項目47項。全年共推廣新技術108項,引進專利技術25項,開發新產品20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6%。全市有11個鄉鎮被省政府命名為科技工作先進鄉鎮,18家民營企業被省確定為科技企業,科技當家人累計培訓7萬名。

教育"兩基"成果繼續得到鞏固,素質教育穩步推進。2000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450所,在校生32.44

萬人比上年增長4.58%。招生數8.67萬人,增加0.71萬人,畢業生7.32萬人,教職工3.47萬人。九年制義務教育繼續發展。全市初中入學率10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全市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學校3881所,在校學生34.95萬人,專職教職工7981人。幼兒園748所,增加36所,在園幼兒7.8萬人。我市跨入"普九"和"兩基"先進行列。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視,成人各種教育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技能培訓蓬勃發展。全年成人技術培訓學校2574所,在校生31.3萬人,畢業生31.66萬人。

文化事業較快發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從業人員664人,演出場次3289場,觀眾人數達3612千人次。文化館7個,組織文藝活動116次。圖書館6個,總藏書226千冊,增加30千冊。全市通廣播的村2370個,增加798個,通廣播的農戶達15.2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1.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有線電視用戶超過2萬戶,檔案館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6萬余卷(條)。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地方病防治、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83個,床位6236張,衛生技術人員7889人。全市共有醫院153個,床位6090張,衛生技術人員7162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416人。婦幼保健機構5個,衛生技術人員256人。農村衛生院116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974人。

體育事業穩步推進。2000年,全市共舉辦各級運動會162次,參加運動會運動員人數達4.05萬人。全民健身活動更加形式多樣,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全市體育鍛煉標準達標人數達19.71萬人,其中及格級5.04萬人,良好級10.96萬人,優秀級3.71萬人。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愈來愈多。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2000年,全市出生人口43167人,人口出生率為20.54‰;死亡人口為20750人,死亡率為9.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67‰,比上年增加2.05個千分點。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210.26萬人。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由于國家加強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失業保險費的發放,以及建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使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0元,比上年增長10.95%;其中市區居民4842元,比上年增長10.45%。由于供求關系變化,農產品賣難,加上鄉鎮企業效益下滑,農民收入增長減緩。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29元,比上年增長2.1%。

社會保障體制框架基本形成。到2000年底,全市累計籌集再就業資金1534萬元,累計為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費用1534萬元,全市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職工達10萬人,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16500人。

環境保護事業得到進一步重視和發展。2000年,全市"六.五"關停行動取得成效,"一控一達標"任務基本完成。全市關停并轉企業數31個。當年實際完成限期治理項目13個。全市新增廢水實際處理能力108.7噸/年,廢氣處理能力230009萬標立方米。當年建成環保"三同時"項目43個。建成省級生態示范區1個,面積達26.41萬公頃,區內工業污染源治理達標率為95%。當年建成煙塵控制區3個22.3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個16.3平方公里。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99.75萬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1)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絕對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主要產品產量加"*"指標的統計范圍為全部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其余指標的統計范圍為全社會。

(3)公報所列增長、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減少等,均系相對于1999年而言。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五月天婷婷亚洲熟女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网站乱 | 香蕉久久精品曰曰躁夜夜躁 |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