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兩個基地、一個中心”的戰略目標,奮力拼搏,扎實工作,努力克服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不利影響,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市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進步。
一、綜 合
據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8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1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361.9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240.2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5%、53.2%和35.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7%、39.8%、50.5%。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增加值為51.8億元,增長11.3%;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0.9億元,增長7.3%;房地產業增加值23.2億元,增長12.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3441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1935美元。
圖1 2000—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三次產業比例由2007年的11.4:54.9:33.7調整為11.5:53.2:35.3。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1.6個百分點,形成了“一產穩、二產強、三產快”的發展格局。
圖2 2000年和2008年三次產業結構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4.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4.5%。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1.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
上年價格=100
指 標 全 市 城 市 農 村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4.8 104.6 105.1
食 品 112.1 113.8 110.3
其中:糧 食 106.5 105.0 107.6
煙酒及用品 105.6 107.7 101.9
衣 著 100.8 100.7 100.8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5.1 106.4 104.3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3.5 103.5 103.6
交通和通信 97.6 97.0 99.4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99.9 98.9 103.6
居 住 107.4 107.2 108.1
二、農 業
2008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44.1萬畝,比上年增加22.2萬畝,增長2.2%。其中:糧食822.3萬畝,比上年增加30.9萬畝,增長3.9%。在糧食作物中,夏糧462.8萬畝,秋糧359.5萬畝。玉米播種面積達到282.5萬畝。在經濟作物中,棉花122.4萬畝,下降9.0 %;油料20.5萬畝,增長15.2%;蔬菜52.1萬畝,增長1.7 %;瓜果6.6萬畝,下降6.0%。水果164.9萬畝,增長6.5%。由于種植結構的優化和農業投入的增加,全年農作物獲得了大豐收。據抽樣調查推算,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20.9億公斤,比上年增長16.1%,是“十五”時期以來最高年。其中,夏糧10.5億公斤,增長43.8%;秋糧10.4億公斤,減產2.8%。
圖3 2000—2008年糧食總產量及增長速度
表2 2008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產 量(億公斤) 比上年增長(%)
糧 食 20.89 16.1
夏 糧 10.50 43.8
秋 糧 10.39 -2.8
棉 花 0.99 -6.6
油 料 0.21 23.5
蔬 菜 10.85 -0.9
瓜 果 1.21 10.0
水 果 24.17 23.4
全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1.3萬噸,奶類產量3.9萬噸,禽蛋產量10.5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4.5萬畝,四旁植樹1207萬株。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533.1萬千瓦,機耕面積838.5萬畝,機播面積628.0萬畝,機收面積511.5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66.6億元,比上年增長5.2%。產品銷售率94.3%,比上年下降3.0個百分點。
圖4 2000—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
表3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
指 標 增加值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266.6 5.2
1、輕工業 24.8 -8.7
重工業 241.8 6.8
2、國有企業 18.8 22.4
集體企業 0.7 18.0
股份合作企業 2.2 16.7
指 標 增加值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股份制企業 235.6 3.4
外商及港澳臺企業 7.0 24.2
其他 2.3 7.6
3、中央企業 38.0 3.7
省屬企業 8.2 -6.3
市屬企業 19.4 -8.7
縣及縣以下企業 201.0 8.1
在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增加值66.9億元,下降3.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增加值59.5億元,增長9.1%;煉焦加工業完成增加值55.4億元,增長17.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完成增加值20.2億元,增長6.8%;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11.7億元,增長4.9%;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5.8億元,下降3.8%。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24.2億元,增長5.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4.1%。
全市重點監控的25種工業產品中10種呈增勢。其中:鋼增長22.8%,化肥增長10.0%,生鐵增長5.3%,發電量增長3.8%。
表4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 億千瓦時 181.7 3.8
原 煤 萬噸 91.0 -36.5
焦 炭 萬噸 845.4 -21.8
煤 氣 萬立方米 1249.0 138.8
生 鐵 萬噸 395.1 5.3
鋼 萬噸 319.5 22.8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鋼 材 萬噸 260.8 -21.2
鐵合金 萬噸 23.2 -15.1
金屬鎂 萬噸 12.1 -26.1
電解鋁 萬噸 71.1 -9.2
氧化鋁 萬噸 197.9 -11.7
鋁 材 萬噸 2.1 -18.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化肥(折純) 萬噸 79.1 10.0
純 堿 萬噸 15.9 -11.3
合成氨 萬噸 107.2 9.1
尿 素 萬噸 72.8 10.9
紗 萬噸 2.1 -34.7
布 萬米 5783.5 -44.5
服 裝 萬件 587.2 26.6
水 泥 萬噸 343.1 -3.2
合成洗滌劑 萬噸 10.4 -24.7
日用玻璃制品 萬噸 11.3 -21.6
精制食用植物油 萬噸 5.0 -9.8
鮮冷藏凍肉 萬噸 9.2 41.5
配混合飼料 萬噸 40.6 7.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9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實現利稅64.7億元,下降44.8%;實現利潤15.3億元,下降78.1%。在全市30個工業行業中,盈利行業24個,其中有11個行業利潤與上年相比呈增勢。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4.6%,比上年下降41.6個百分點。
表5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及增長速度
指 標 利潤總額
(萬元) 比上年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 152518 -78.1
1、輕工業 35997 -28.2
重工業 116521 -82.0
2、國有企業 -112710 -1523.1
集體企業 428 32.6
股份合作企業 2032 -51.7
股份制企業 237298 -65.3
外商及港澳臺企業 23300 98.0
其他 2170 -35.3
3、中央企業 -148969 -188.5
省屬企業 44720 10.7
市屬企業 -26297 -126.0
縣及縣以下企業 283064 -26.9
2008年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28個,其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業112個,完成總產值72.6億元,增長23.1%。具有建筑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利潤1.9億元,增長114.5%,上繳稅金1.8億元,增長20.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其中,城鎮投資318.2億元,增長24.0%;農村投資25.3億元,增長66.4%。
圖5 2000—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長速度
在城鎮投資中,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8.3億元,比上年增長308.6%。第二產業投資155.3億元,下降1.1%。其中,工業155.2億元,下降0.6%。第三產業投資154.6億元,增長58.5%。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投資完成110.0億元,增長70.9%,非國有投資208.2億元,增長8.3%。
表6 2008年城鎮固定資產分行業投資及增長速度
行 業 投資完成額(萬元) 比上年增長(%)
總 計 3181739 24.0
農、林、牧、漁業 82761 308.6
采礦業 76178 0.2
制造業 1233858 26.3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241796 -52.7
建筑業 1353 -80.2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25836 38.3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21984 -23.4
批發和零售業 82770 9.0
住宿和餐飲業 19370 45.9
金融業 530 —
行 業 投資完成額(萬元) 比上年增長(%)
房地產業 447312 33.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1968 2298.4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13547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495488 121.8
居民服務和其它服務業 3930 —
教 育 56651 57.9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9377 11.0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2677 521.8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24353 426.6
房地產開發投資35.0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其中,商品住宅投資22.9億元,增長10.4%。
表7 2008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 標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房地產開發投資 萬元 350026 32.9
其中:住宅 萬元 229388 10.4
房屋施工面積 萬平方米 592.8 46.5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461.1 34.0
房屋新開工面積 萬平方米 234.5 35.6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185.8 26.1
房屋竣工面積 萬平方米 256.3 54.7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192.9 33.4
商品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184.8 46.3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143.3 23.0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建成投產項目441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60.6%;新增固定資產237.1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68.9%。
表8 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新增生產能力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火力發電 萬千瓦 40.6
11萬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 公里 81.9
鐵合金 萬噸 35.5
焦 炭 萬噸 260.0
鋼 材 萬噸 100.0
新增生產能力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氧化鋁 萬噸 2.6
鋁加工 萬噸 41.0
水 泥 萬噸 201.0
合成橡膠 萬噸 3.0
氮肥 萬噸 41.2
精甲醇 萬噸 10.0
化學農藥原藥 噸 1000.0
新建公路 公里 345.6
改建公路 公里 1228.7
新(擴)建公路客、貨運站 個 2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9.0億元,增長25.6%。其中:市的消費品零售額157.9億元,增長27.3%;縣的消費品零售額63.3億元,增長19.2%;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47.8億元,增長28.8%。在零售總額中,批發業完成24.7億元,增長42.4%;零售業完成190.6億元,增長25.8%;住宿餐飲業完成34.9億元,增長29.6%。
圖6 2000—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速度
全年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57.6億元,比上年增長22.8%。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1.4%,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為1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出口5.4億美元,增長81.3%;進口8.1億美元,增長7.1%。貿易逆差2.7億美元。
圖7 2000—2008年進出口總額及增長速度
全市商品出口主要有五大類:礦產品21510萬美元,增長76.8%;賤金屬及其制品16483萬美元,增長218.6%;化學工業及相關工業產品6268萬美元,增長135.1%;食品等類2979萬美元,增長0.3%;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2361萬美元,下降36.0%。進口商品主要有3大類:礦產品70421萬美元,增長24.1%;賤金屬及其制品4830萬美元,下降63.1%;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產品2799萬美元,下降16.5%。
全市進出口總額中,民營企業貿易額達49064萬美元,同比增長85.4%,占貿易總額的36.3%;中外合資企業貿易額48986萬美元,同比增長100.3%,占貿易總額的36.2%;國有企業貿易額35127萬美元,同比下降32.1%,占貿易總額的26.0%。
表9 2008年對主要國家(地區)出口額
國家(地區) 美國 日本 巴西 意大利 荷蘭 南非 西班牙 伊朗 印度 臺灣 韓國
出口額
(萬美元) 13389 12087 5206 2316 2265 2125 2050 1430 1126 1034 1024
表10 2008年從主要國家進口額
國 家 澳大
利亞 巴西 秘魯 南非 智利 贊比亞 印度 蒙古 剛果 扎伊爾 伊朗
進口額
(萬美元) 23670 13384 7721 7327 3167 3101 3020 2930 2426 1951 1587
全市協議利用外資14268萬美元,增長78.0%;實際到位25297.2萬美元,增長1122.0%。
全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149.3萬人次,增長10.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1.7億元,增長28.1%;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90446人次,同比增長31.1%,創匯1875.5萬美元,增長32.4%
七、能源、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初步測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2007.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8%。其中,電力消費255.4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7%。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3.23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8.3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電耗4112.08千瓦時,比上年下降7.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6.46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10.79%。
中心城市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到340天,比上年增加34天。大氣綜合污染指數由上年的2.94降低到1.98。汾河、涑水河化學需氧量(COD)年均濃度分別為94.3mg/L和139mg/L,分別比上年下降24.1%和17.1%。全市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別為13.16萬噸和7.86萬噸,下降9.1%和4.3%。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7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56%,集中供熱普及率80%。
全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死亡276人,比上年下降13.2%。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零。全市發生道路交通事故847起,同比下降2.6%,造成262人死亡,96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24.3萬元,比上年下降37.7%。
八、交通、郵政和電信業
截止2008年底,全市鐵路營運里程309公里。公路線路里程14315公里(含村道)。其中:國道、省道1462公里(包括高速公路340公里),縣道、鄉道、村道及專用道1285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00.9公里/百平方公里。2008年,全市公路客運量5422.6萬人,比上年增長1.4%;公路貨運量3502.2萬噸,增長4.9%。公路旅客周轉量33.8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6%;公路貨物周轉量35.3億噸公里,增長12.4%。年末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60.6萬輛,增長9.8%。其中:汽車21.4萬輛,摩托車31.3萬輛,拖拉機7.3萬輛。在民用車輛中,私人汽車16.3萬輛,增長30.4%。年末轎車6.9萬輛,其中:私人轎車5.8萬輛,比上年增長28.9%。民用航空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太原、重慶、沈陽、昆明、武漢、三亞11條國內航線,全年發送旅客30.3萬人次,完成貨郵運量824噸。
全年全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9354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全年訂銷報紙5642.1萬份,增長13.0%;訂銷雜志177.6萬份,增長7.0%;收寄國內函件938.3萬件,增長10.9%;收寄國內包件21.8萬件,下降24.8%。
全年全市完成電信業務總量51.8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2.9萬戶,比上年下降6.3%;移動電話擁有量為231.5萬部,比上年增長21.3%。互聯網用戶達28.0萬戶,其中寬帶接入用戶27.7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18.4部,下降7.1%,移動電話每百人45.7部,增長20.6%。
九、財政、金融、保險和證券業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92.5億元,比上年增收6.1億元,增長7.1%。財政總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8%下降為13.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四大稅種共完成稅收78.4億元,占到財政總收入的84.8%。其中:增值稅完成59.0億元,增長13.6%;營業稅完成6.9億元,增長31.0%;企業所得稅完成8.8億元,下降41.6%;個人所得稅完成3.7億元,增長37.2%。
圖8 2000—2008年財政總收入及增長速度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全市一般預算支出93.0億元,比上年增長28.8%。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5.9%,教育支出增長34.2%,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0.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45.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4.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46.8%,環境保護支出增長62.0%。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718.4億元,比年初增加128.8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16.4億元,比年初增長21.8%,其中:企業存款79.5億元,比年初增長7.0%;財政存款36.2億元,比年初增長47.8%;城鄉儲蓄存款517.4億元,比年初增長2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69.4億元,比年初增加4.7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67.2億元,比年初增長0.9%,其中:短期貸款278.6億元,比年初下降3.0%;中長期貸款163.4億元,比年初增長20.4%。在短期貸款中:工業貸款69.5億元,比年初下降21.6%;農業貸款121.6億元,比年初增長13.8%;商業貸款47.6億元,比年初下降5.9%;鄉鎮企業貸款6.9億元,比年初增長9.5%。個人消費貸款17.1億元,比年初增長8.9%。全年累計現金收入1967.5億元,累計現金支出1981.0億元,貨幣凈投放13.5億元,比上年少投放11.7億元,減少46.4%。
2008年末,全市擁有保險公司及分支機構13家,全年保費收入21.6億元,比上年增長31.7%。其中:財險業務保費收入4.2億元,增長13.5%;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7.4億元,增長37.0%。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3億元,比上年下降14.8%。其中,財險業務賠款2.1億元,增長40.0%;壽險業務給付0.2億元,下降83.3%。
2008年末,證券機構開戶數達41284戶,其中,當年新開戶7965戶,全年交易量達到265.6億元,比上年減少29.0%。
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年財政對科技方面的投入575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全市共組織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6項,爭取資金2108萬元。獲得全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全省農村技術承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全年申請專利379項,比上年增長36.3%。每10萬人申請專利達到7.5項,比上年提高1.8項。
運城、絳縣、風陵渡三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年實現科工貿總收入199.0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財政收入4.1億元,增長41.4%。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5225人,專任教師946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71849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0.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44.3萬人。全市中小學專任教師達到5.7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1%,比上年提高7.0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6個,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13個。稷山高臺花鼓走進奧運會。農村電影免費放映率達到100%。我市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產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中央“掃黃打非”領導組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全市擁有廣播電臺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站和轉播臺1座,電視臺12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4.1%,電視人口覆蓋率95.1%,有線電視用戶達到9.3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達到4.5萬戶。
全市年末共有博物館19個,館藏文物174485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49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76處。
全市年末共有醫療機構396個,其中,市級醫療衛生單位20個,縣級醫療衛生單位70個,鄉(鎮、街道)衛生院13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0個,民營醫院88個,廠礦醫院23個。村衛生所3292個。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員 2.2萬人,其中醫生1.6萬人,每千人擁有醫生3.1人。病床床位數1.6萬張,每千人擁有病床3.2張。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83.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100%,參合率為91.7%。
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比賽中,我市獲男子標槍銀牌一枚。在全國比賽中,獲公路自行車冠軍賽第一名、錦標賽第一名,獲女子1500米田徑大獎賽第一名。在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階段賽上,獲金牌20枚,銀牌22枚,銅牌33枚,其中1人次打破1項全省最高紀錄,10人10 次打破10項市各組別最高紀錄,1人達到國家健將運動員標準,10余人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圓滿完成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任務,受到北京奧組委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全市57.5%的行政村擁有體育場地設施,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31平方米。完成了體育館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2008年末,全市共有市、縣兩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所15個,檢驗樣品3590批(次),檢定計量器具7萬余臺(件),新(換)辦代碼證書9548個。全市共有氣象臺站14個,自動站13個,區域加密自動雨量站85個,衛星云圖接收站1個,天氣預報警報短信服務網1個,小型衛星地球站1個,氣象數據衛星接收站13個,“121”電話天氣預報警報服務網13個。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單位14個,共組織高炮防雹作業18次,增雨作業11次,累計增雨量3.2億立方米。全市有地震監測站15個,宏觀監測場116個,地震遙測臺網1個,子臺5個,全年全市境內共發生地震36次,其中:3級以上地震3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統計,全市2008年末總人口為507.6萬人,比上年年末增加3萬人,增長5.9‰。其中:男性257.9萬人,占50.8%;女性249.7萬人,占49.2%。人口出生率為11.5‰,比上年降低0.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6‰,比上年下降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比上年上升0.1個千分點。全市城鎮人口178.8萬人,鄉村人口328.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5.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男女性別比為103.3(女性為100),其中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5.1。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90.5元,比上年增長16.2%。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896.9元,比上年增長18.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198.4元,比上年增長13.7%(中心城市鹽湖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8元,比上年增長12.0%,城鎮占調查總戶數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1元,比上年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480.1元,比上年增長33.8%)。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1元,比上年增長12.1%。農村占人口20%低收入者收入為1574.4元,比上年增長11.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81.2元,增長12.6%。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總建筑面積達到31.9平方米(中心城市鹽湖區城鎮居民人均住房總建筑面積達到33.0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0平方米。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2.2%(中心城市鹽湖區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9.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圖9 2000—2008年城鄉居民收入及增長速度
表11 2008年城鄉居民各項收入比重及增長速度
類 別
項 目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
全 市 鹽湖區
比重
(%) 收入增長
(%) 比重
(%) 收入增長(%) 比重
(%) 收入增長(%)
工資性收入 72.7 3.8 64.8 18.9 38.7 18.7
經營凈收入 8.5 92.0 8.3 140.9 52.8 4.1
財產性收入 2.4 -4.1 1.6 -73.6 4.1 59.3
轉移性收入 16.4 83.2 25.3 -0.8 4.4 35.4
表12 2008年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及增長速度
類 別
項 目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全 市 鹽湖區
絕對額(元) 增長(%) 絕對額(元) 增長(%) 絕對額(元) 增長(%)
合 計 7198.4 13.7 9480.1 33.8 2881.2 12.6
食 品 2320.9 14.9 2792.6 22.9 1066.4 20.5
衣 著 1151.9 8.7 992.0 8.8 228.7 9.6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420.7 8.9 555.1 33.2 141.3 0.6
醫療保健 476.1 28.5 813.9 33.0 170.6 26.3
交通和通信 936.8 37.0 1960.4 209.7 363.3 33.5
教育文化娛樂服務 723.8 8.6 834.4 0.3 358.4 -10.5
居 住 933.3 7.4 1299.5 35.7 489.6 9.0
其它商品和服務 234.9 -15.2 232.2 53.2 62.9 -7.7
表13 2008年城鄉居民每百戶主要消費品擁有量
品 名 單位 全市城鎮居民 全市農村居民
鹽湖區
洗 衣 機 臺 99.0 96.2 82.1
電 冰 箱 臺 87.7 85.7 25.0
摩 托 車 輛 58.1 21.9 83.4
空 調 臺 89.0 102.9 8.4
固定電話 部 84.9 82.9 83.8
移動電話 部 157.1 154.3 94.1
彩 電 臺 122.6 118.1 114.8
家用汽車 輛 9.4 12.4 8.9
家用電腦 臺 54.4 51.4 4.6
攝 像 機 架 4.6 1.9 —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6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5萬人。全市在崗職工為29.7萬人,比上年下降2.6%,年平均工資19769元,增長21.7%。其中:企業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0770元,增長17.6%;事業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989元,增長28.1%;機關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201元,增長26.8%。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于全市平均工資的行業是: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37641元,金融業31777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28395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22480元,教育20949元,制造業20002元。
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17.4億元,比年初增長21.9%;人均儲蓄存款為10193.1元,比上年增長21.3%。
圖10 2000—2008年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及增長速度
年末全市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85個,收養性福利單位83個,各類福利院床位數2496張,收養人員1310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265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6610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661萬元,接受社會捐贈367.9萬元。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下崗再就業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13%,控制在3.5%的目標范圍之內。城市和農村低保人數分別為8.9萬人和13.0萬人。城鎮基本社會保障覆蓋率86.3%。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26.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34.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16.8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8.9萬人,6.3 萬名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領到基本養老金。
注: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