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內蒙古

巴彥淖爾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3-03-29 20:18:36 來源:巴彥淖爾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3848次

巴彥淖爾市統計局

(2013年3月26日)

201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在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扎實工作,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7.8%,上半年增長9.8%,前三季度增長10.3%,呈逐步加快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1.2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8.8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3.3億元,增長7.4%。從各產業貢獻率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5.3%,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3∶57.6∶23.1演進為18.6:58.9:22.5,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提升1.3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9萬元人民幣,增長10.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7733美元。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9%,漲幅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上漲3.3%,農村上漲2.6%。分類別看,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價格“七漲一降”。其中,食品類價格依然處于領漲態勢,漲幅達到5.6%;煙酒及用品類上漲3.9%;衣著類上漲4.1%;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2%;居住類上漲2.4%;交通和通訊類下降0.3%。從流通、生產、建設領域看,商品零售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和固定資產投資價格總水平分別上漲2.4%、2.5%和1.8%。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89.3萬人,比上年增加0.1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30.5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1.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低于控制目標0.2個百分點。全市共完成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6.7萬人,完成目標任務104.4%,其中轉移6個月以上的12.1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5%。完成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其中,城鎮就業技能培訓1.1萬人,培訓后實現就業1.0萬人,培訓后就業率為88.6%;開展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1.4萬人,培訓后實現就業1.3萬人,培訓后就業率為90.1%。

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90.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6億元,增長16.1%;上劃中央稅收收入33.4億元,增長2.9%;上劃自治區稅收收入完成7.3億元,增長0.4%。全年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82.8億元,增長18.2%。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達130.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1.5%。

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總量小、發展速度不夠快、經濟效益不夠好;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財政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中心城市建設相對滯后,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牧民持續增收難度大;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公共服務、公共設施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不小差距;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

二、農業

全市農作物總播面積為966.7萬畝,比上年增加6.1萬畝,增長0.6%。糧食播種面積為526.7萬畝,比上年增加28.5萬畝,增長5.7%。其中,小麥面積為178.2萬畝,比上年減少9.9萬畝,下降5.3%;玉米面積為336.8萬畝,比上年增加44.0萬畝,增長15.0%。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424.1萬畝,比上年減少23.3萬畝,下降5.8%。其中,花葵面積274.2萬畝,比上年減少3.0萬畝,下降1.1%;油葵面積30.0萬畝,比上年減少1.6萬畝,下降4.9%;番茄面積24.2萬畝,比上年減少13.8萬畝,下降36.3%。耕地內種草面積為15.9萬畝,比上年增加3.5萬畝,增長28.6%。設施農業成效顯著,新增設施農業5.2萬畝。實施中低產田改造50萬畝、土地整理45萬畝、節水改造20萬畝。

全市糧食總產量為58.6億斤,比上年增加5.1億斤,增長9.5%。其中:小麥總產量為11.9億斤,比上年減少1.8億斤,下降13.3%;玉米總產量為46.1億斤,比上年增加7.3億斤,增長18.9%;雜糧總產量為0.6億斤,比上年減少0.4億斤,下降37.3%。油料總產量為10.9億斤,比上年減少2.3億斤,下降17.2%。其中,花葵和油葵的總產量分別為9.8億斤和1.1億斤,分別比上年減少2.2億斤和0.1億斤,下降18.2%和9.8%。番茄總產量為17.2億斤,比上年減少21.2億斤,下降55.2%。

牧業年度全市牲畜存欄頭數達922.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1.4%。牲畜總增930.4萬頭(只),牲畜總增率達102.1%。牧業年度良種及改良種牲畜頭數901.1萬頭(只),占牲畜總頭數比重達到97.6%。全年肉類總產量23.3萬噸,增長5.9%;牛奶產量44.5萬噸,下降4.9%;山羊絨產量417噸,下降15.9%;禽蛋產量0.8萬噸,與上年持平;水產品產量1.9萬噸,增長5.6%。畜牧業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繼續提升,新建、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家庭生態牧場310個,牲畜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65%。

年末全市完成荒山荒沙造林面積63.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2.5萬畝,飛播造林15.0萬畝。封山(沙)育林412.5萬畝。完成更新造林面積0.2萬畝。

年末全市農牧業機械總動力為421.6萬千瓦,增長2.2%;全年農村牧區用電量4.2億千瓦時,增長2.4%;化肥施用量(按折純)24.1萬噸,下降1.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提升到50%以上,達到51.0%,創歷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0%。分所有制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7.1%,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71.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6.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7.5%。增長較快的行業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增加值30.0億元,增長63.3%;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33.2億元,增長14.8%;紡織業實現增加值21.4億元,增長30.5%;醫藥制造業實現增加值9.5億元,增長26.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增加值20.7億元,增長1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20.7億元,比上年增長35.9%。從優勢特色產業看,農畜產品加工業、礦山及冶金工業、化學工業、電力工業共實現增加值243.1億元,增長14.0%。其中,農畜產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87.7億元,增長12.2%;礦山及冶金工業實現增加值100.9億元,增長23.0%;化學工業實現增加值18.4億元,增長12.0%;電力工業實現增加值36.1億元,下降2.5%。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表所示: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2.3億元,增長7.6%;實現利稅51.3億元,下降34.7%。其中,實現利潤27.1億元,下降50.6%;實現稅金總額24.2億元,增長2.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完成64.4億元,比上年增長7.1%,增速比上年提升4.9個百分點。年內全市轄區內具有建筑業資質的所有獨立核算建筑業企業共53家,從業人員1.5萬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616.3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為192.9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1.0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控股投資298.8億元,增長21.3%;集體控股投資14.7億元,下降51.5%;私人控股投資342.9億元,增長2.9%;其他經濟類型投資44.6億元,增長33.1%。從項目隸屬關系看:地方項目完成投資684.8億元,增長11.0%,占全部投資的97.7%;中央項目完成投資16.2億元,下降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7.9億元,增長43.9%;第二產業投資278.4億元,增長18.5%,其中,工業投資277.9億元,增長18.2%;第三產業投資364.7億元,增長1.8%。分城鄉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654.7億元,增長6.7%;農村牧區固定資產投資46.3億元,增長1.3倍。從主要行業投資看,農業投資14.0億元,增長72.8%;采礦業投資45.5億元,同比下降0.4%;制造業投資155.2億元,增長20.8%;電力投資77.3億元,增長26.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97.7億元,增長63.9%;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投資82.4億元,下降29.5%;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投資29.2億元,增長1.1%。

全年新開工項目812個,比上年增長3.0%。全部建成投產項目819個,項目建成投產率69.3%;新增固定資產618.6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88.2%。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6.4億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住宅投資42.9億元,下降15.9%;辦公樓投資0.6億元,下降50.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6.9億元,增長28.0%。全年商品房銷售額33.0億元,下降26.2%。其中,住宅銷售額28.1億元,下降22.8%。

五、內外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9.2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從城鄉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46.6億元,增長15.2%。其中,城區實現零售額72.2億元,增長17.0%;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2.6億元,增長13.5%,鄉村增幅比城鎮低了1.7個百分點。從規模看,限下企業在全社會商品消費領域中起著主力軍的作用。全市限額以下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9.1億元,增長16.1%,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達到82.2%;限上企業實現零售額30.2億元,增長10.2%,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的17.8%。從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43.9億元,增長13.2%,批發零售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85.0%;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5.3億元,增長25.8%,住宿餐飲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從商品類別看,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0億元,增長8.5%。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24.3%、飲料類增長30.81%、煙酒類下降24.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實現零售額4.7億元,增長19.5%;汽車類實現零售額3.9億元,增長27.1%;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實現零售額2.1億元,增長23.2%。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6%,居自治區各盟市第4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出口完成2.5億美元,增長16.7%;進口完成10.2億美元,增長37.1%。向北開放取得歷史性突破,甘其毛都口岸實現雙邊常年開放,過貨量突破1200萬噸,是2007年的6倍,成為自治區過貨量最大的公路口岸。

招商引資和區域合作廣泛開展,引進國內到位資金104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6億美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0074公里。其中,高速253公里,一級48公里,二級795公里,三級3340公里,四級10795公里,等外484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31.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區第三。全市公路項目交工驗收合格率和竣工驗收優良率都達到100%。公路優良路率達到67.2%。全年完成客運量1914萬人次,下降13.9%;客運周轉量11585百萬人公里,下降16.6%。完成貨運量3515萬噸,增長2.4%;貨運周轉量13988百萬噸公里,增長3.1%。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年末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23.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42.0萬戶。互聯網絡注冊用戶達到16.5萬戶。全年共完成郵政特快專遞22.9萬件,報刊期發18.2萬份,函件205.5萬件,包件4.0萬件。

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共接待旅游人數213.6萬人次,增長39.2%。目前我市共有基本建成的景區23個,正在建設的景區27個,尚未開發的景區30多個。其中,A級景區3個,包括4A級景區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3A級景區河套酒業、2A級景區鏡湖生態旅游區;有旅行社22家,其中國際社2家;星級飯店22家,其中,三星級7家,其余均為二星級和一星級飯店。

七、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在各項存款中,單位存款216.8億元,增長7.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54.6億元,增長24.1%。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83.8億元,增長18.5%。其中,短期貸款306.7億元,增長26.3%,在短期貸款中,個人貸款及透支141.6億元,增長26.8%;單位貸款及透支151.7億元,增長20.3%;貿易融資貸款10.3億元,增長1.2倍。中長期貸款176.3億元,增長7.1%。

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9.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財產險收入3.6億元,增長0.2%;人壽險收入5.4億元,增長8.9%。賠款支出1.7億元,同比下降12.5%。其中,財產險支出1.6億元,增長8.3%;人壽險支出0.1億元,同比下降27.1%。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學校292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學校2所,全年招收學生0.3萬人,年末在校學生0.8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5所,全年招收學生0.1萬人,年末在校學生0.4萬人;普通中學52所,比上年減少10所,全年招收學生2.9萬人,年末在校學生8.7萬人;小學107所,比上年增加3所,全年招收學生1.3萬人,年末在校學生8.0萬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基本達到100%。

年內共組織上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0項(申報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4項)。目前,獲批23項,爭取資金951萬元。其中,肉蓯蓉生態栽培技術集成及產業化建設等3個項目,通過了自治區評審,上報國家科技部。我市專利授權量達到115件,其中發明專利37件,實用新型55件,外觀設計23件。全市累計授權專利1080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圍繞“迎會創城”工作,一批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市文博中心、市地質博物館、中旗市民中心、后旗會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河套文化演藝廣場基本完成。新建9個高標準城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新建蘇木(鎮)綜合文化站4個,文化室46個,文化大院(文化戶)50個,新建草原書屋51個。7個旗縣區共設立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站61個、傳習所17個、傳承基地11個,國家、自治區級文化藝術之鄉32個。年末擁有廣播電臺1座,廣播電視臺7座,調頻轉播發射臺1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1%。電視轉播發射臺14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6.3%;縣級廣播電視臺6座。《巴彥淖爾日報》全年發行610萬份。《巴彥淖爾市晚報》全年發行509萬份。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592個,實有床位數8510個,衛生技術人員9972個。其中:醫院(含門診)37個,衛生院1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594個,村衛生室76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衛生監督所8個,中心血站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1個,其他衛生機構(急救中心)1個。全市新農合地域覆蓋率達到了100%,參合農牧民95.2萬人,參合率99.0%。截至12月底,共為214.7萬人次門診患者報銷醫藥費用4228萬元,為9.7萬人次住院患者報銷醫藥費用2.3億元,為7389名住院正常分娩產婦補助794.3萬元,為1994名慢性病患者門診補助175.5萬元,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到75.2%。

年內參加自治區青少年拳擊冠軍賽獲得3金1銀4銅的優異成績,參加全區青少年國際式摔跤冠軍賽共獲得1金4銀9銅的優異成績,其中古典摔跤隊獲得1金5銅,女子自由跤獲得4銀1銅,其余15名運動員均進入了前八名。參加全區青少年跆拳道冠軍賽,我市運動員戰績驕人,共獲得8金5銀2銅。

十、環境保護

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有職工人數400人。環境監測站7個,監測人員123人。全年下達限期治理企業27個,累計完成限期治理企業27個。關停并轉遷企業6個。全市共設立各級自然保護區6處。其中,國家級的2處,分別為內蒙古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哈騰套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5.5萬公頃;自治區級的4個,分別為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阿爾其山叉子圓柏自然保護區、烏拉山自然保護區和烏拉特后旗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3.1萬公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達到16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3.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為50.2%;鄉村人口83.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為49.8%。全年出生人口1.4萬人,人口出生率8.3‰;死亡人口1.0萬人,人口死亡率5.8‰。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55元,比上年增加2087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3102元,比上年增長7.3%,恩格爾系數(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1.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10717元,比上年增加1234元,增長13.0%。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為8662元,比上年增長13.1%,恩格爾系數為37.3%。城鄉居民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多數呈不同程度增長。

全市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人數分別為26.9萬人、62.7萬人、12.4萬人、14萬人和10.6萬人,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征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分別為13.7億元、5.2億元、0.4億元、0.1億元和0.6億元。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增加209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最高支付限額由25萬元提高到了30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由8萬元提高到了12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67.9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人員16.6萬人),完成年度覆蓋任務的100%。

全市依托社區服務中心或社區居委會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7所,新增敬老院床位900多張,五保集中供養能力達到54%。五保對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年人均分別達到4918元和2815元,比上年提高900元和500元。孤兒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月人均分別達到1392元和1160元,比上年提高192元和160元。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達到371元,比上年提高50元;農牧區低保年人均保障標準達到2725元,比上年提高502元,超額完成自治區提出的目標任務。城鎮“三無”人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月人均分別達到937元和580元,比上年提高129元和80元。2012年,全市共為5.1萬名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1.88億元,城鎮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達到312.6元,比全區月人均補助水平高17.6元;共為7.2萬名農牧區低保對象發放農牧區低保金1.3億元,農牧區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達到156元,比全區月人均補助水平高9元。為4988名五保對象發放供養資金1219.1萬元,為451名孤兒發放供養資金622.2萬元,為766名城鎮“三無”人員發放供養資金585.7萬元,有效地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共發行福利彩票1.8億元,比去年增長了21.4%,為國家籌集公益金6400多萬元,為我市籌集公益金1500多萬元。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人口數據取自2012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网站 | 亚洲AV综合AⅤ国产AV综合 |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激情在线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