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統計局
(2016年3月8日)
2015年,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各族人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應對經濟持續下行嚴峻挑戰,強力攻堅重點工作重大工程,國民經濟總體上呈現平穩發展、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民生事業持續進步,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9.95萬人,比上年減少0.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02.3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7.1%。全年出生人口為3.55萬人,出生率為8.25‰;死亡人口為2.51萬人,死亡率為5.8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2‰。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6.9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882.59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701.72億元,增長8.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269元,增長8.2%,按年均匯率計算折合為6949美元。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5.4:48.4:36.2調整為14.9:47.4:37.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1%、58%和34.9%,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6、4.7和2.8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101.6%,比上年上漲1.6%。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5%。在食品類價格指數中,糧食價格下降0.6%;食用植物油下降3.8%;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4.2%,干鮮瓜果下降4.1%。其它各類消費品價格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或下降。
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35.68萬人。全市城鎮新增登記失業人數2.25萬人,新增就業人數3.17萬人,登記失業率3.98%。全市農民工總量為62.5萬人。
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46億元,比上年增加6.55億元,增長6.7%;12個旗縣區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超過3億元,其中紅山區超過20億元,元寶山區超過10億元。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25.3億元,增加64.86億元,增長18%。其中教育支出80.56億元,增長1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8.03億元,增長23.9%;醫療衛生支出35.25億元,增長13.6%,住房保障支出17.15億元,增長28.3%。
二、農業
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2.1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5%。糧食總產量516萬噸,比上年增長1.2%。其中谷物500萬噸,增長2.5%;豆類3.37萬噸,下降28.7%;薯類(折糧)12.63萬噸,下降27.5%。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4.5萬噸,增長1.7%;甜菜84.44萬噸,增長11.4%;蔬菜445.82萬噸,下降8.6%;瓜果類27.37萬噸,下降20.1%。
牧業年度(六月末)全市牲畜存欄2285.08萬頭(只),比上年增加70.49萬頭(只),增長3.2%。牲畜良種及改良種率88.3%;牲畜出欄率55.9%,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豬出欄362.53萬口,牛出欄128.55萬頭,羊出欄706.01萬只;能繁殖基礎母畜存欄1113.02萬頭只,比上年增加30.86萬頭只。全年肉類總產量46.36萬噸,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13萬噸,與上年持平;牛肉產量9.85萬噸,與上年持平;羊肉產量9.10萬噸,增長1.5%;禽肉產量12.06萬噸,與上年持平。牛奶產量39.22萬噸,增長5.8%;禽蛋產量34.20萬噸,增長3.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747.58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9.1%。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9.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4%。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冶金、能源、食品、醫藥、建材、紡織、化工和機械等八個重點行業增加值增長9.2%,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達9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8.8個百分點。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全市原煤產量2406.55萬噸,比上年下降11%;發電量226.7億千瓦小時,增長1%。其中,風力發電57.02億千瓦小時,增長3%;鐵礦石原礦量2722.61萬噸,下降4.9%;十種有色金屬41.16萬噸,增長3.5%;鋼材319.67萬噸,增長21.6%。其中,線材143.17萬噸,下降4.3%;水泥503.89萬噸,下降13.9%。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或下降。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0.2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實現利稅103.72億元,下降17.4%;實現利潤60.17億元,下降25.4%;產品銷售率97.8%,下降0.2個百分點。
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35.23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全市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137個;施工企業房屋建筑面積1064.1萬平方米,下降14.1%;竣工房屋面積744.5萬平方米,下降5.8%;房屋建筑竣工率7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7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單位投資370.89億元,增長12.9%;集體經濟單位投資35.96億元,下降3.4%;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76.54億元,增長27.8%;其他經濟類型單位投資488.71億元,增長10.8%。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246.53億元,增長15%;中央項目完成投資25.58億元,增長52%。從產業投資結構看,三次產業分別完成投資205.96、599.16和466.99億元,分別占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16.2%、47.1%和36.7%。從行業投資看,工業投資590.24億元,增長40.1%,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6.4%。
新開工項目2348個,增長29.4%。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85.7億元,下降33.4%。商品房銷售面積251.6萬平方米,下降13.3%;商品房銷售額120.6億元,增長3.5%。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7.08億元,比上年增長8.3%。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522.20億元,增長8.3%;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14.88億元,增長7.4%。全年商品銷售(營業)額1414.96億元,增長12.7%。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708.70億元,增長11.1%;零售業銷售額604.27億元,增長14.4%;住宿業營業額20.39億元,增長14.1%;餐飲業營業額81.6億元,增長17.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對外經濟
全年對外貿易企業進出口總額7.7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9%。其中進口5.98億美元,下降17.3%;出口1.81億美元,增長35.9%。在進出口總額中“三資”企業完成0.44億美元,下降43.2%。全年實際利用外商投資8560萬美元,增長305.3%。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達到24846.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率達到96.7%。全年公路貨運量完成14713萬噸,增長12.2%;貨運周轉量271.49億噸公里,增長13.2%。公路客運量3747萬人,下降3.2%;客運周轉量28.48億人公里,增長3.1%。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5.65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3.85億元,增長8%;郵政業務總量1.8億元,下降4.3%。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4.73萬戶,比上年減少5.74萬戶,其中住宅電話22.37萬戶,比上年減少5.8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69.49萬戶,增長8.7%。計算機互聯網用戶45.22萬戶,增長8.6%。
全年接待游客12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旅游創收190.7億元,增長5.9%。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494.77億元,比年初增加131.06億元,增長9.6%。其中,單位存款余額444.85億元,比年初增加18.3億元,增長4.3%;個人存款余額1049.85億元,比年初增加112.76億元,增長1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163.14億元,比年初增加115.07億元,增長1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548.66億元,比年初增加16.53億元,增長3.1%;中長期貸款余額602.61億元,比年初增加99.44億元,增長19.7%;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00.1億元,比年初增加39.57億元,增長24.7%。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9.59億元,比上年增長26.3%;賠款和給付支出15.18億元,增長2.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44億元,增長13.4%;賠款支出9.36億元,增長1.2%。人壽險保費收入30.15億元,增長36.3%;賠款與給付支出5.82億元,增長5.2%。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比上年增長9.1%。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5元,增長8.6%;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2元,增長8.6%。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455元,增長5.9%。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4597元,增長1.9%;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922元,增長8.8%。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2.5%和38.3%。年末城鎮居民現住房屋人均建筑面積30.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6平方米。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27.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3平方米。城鄉居民每百戶耐用品擁有量大多呈現不同程度增長。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6.93萬人,比上年增長8%。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0.6萬人,下降5.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9萬人,增長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53%。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6.95萬人,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上年的359元增加到367元。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29.36萬人,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補助水平由上年的1640元增加到1836元。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赤峰學院全年招收學生3430人,在校學生12100人,畢業生2936人;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赤峰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等職業院校全年招收學生2931人,在校學生8311人,畢業生2640人;43所中等職業學校全年招收學生11622人,在校學生35919人,畢業生17987人。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學在校學生分別為11.71萬人和25.25萬人,入學率均為100%。初升高升學率達到93.6%,高中階段在校生達到12.63萬人。全年普通中小學新增校舍12萬平方米(小學、初中、高中當年新增數)。中小學計算機擁有量達到41754臺,圖書726.08萬冊。
全年鑒定科技成果23項。年內簽訂技術合同117項,合同成交額9315.25萬元。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公共圖書館14個,群藝館、文化館13個,博物館15個;廣播電視臺10座,電視發射臺、轉播臺和差轉臺68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43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9.19%,電視綜合覆蓋率99.14%。
全年體育健兒參加自治區級30大項比賽,共獲獎牌202枚,其中金牌47枚。全年發展二級運動員96人。
十一、衛生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不包括村衛生室)1413個,其中醫院87個,衛生院241個,采血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3個,?萍膊》乐螜C構11個。年末全市醫療衛生單位實有病床位25700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8112人。
年末全市各類社會福利院實有床位14304張,收養8043人。城鄉居民得到國家救濟人數達50.1萬人。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61處。
十二、資源和環境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71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78萬公頃,封山育林4.27萬公頃,飛播造林0.67萬公頃。全年水產品產量16431噸,增長3.7%。全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12萬公頃。
全年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及二級以上標準天數296天。全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各水源井水質各項指標均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全年平均氣溫6.9℃,全年降水量374毫米,作物生長季(4-9月)平均日照數1623小時。
初步核算,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超額完成年度下降目標和“十二五”進度目標。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2%。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3、居住類價格包括建房及裝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和水電燃料等價格。
4、主要產品產量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量。
5、年度農民工數量包括年內在本鄉鎮以外從業6個月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和在本鄉鎮內從事非農業6個月以上的本地農民工兩部分。
6、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價格計算。
7、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口徑,按當量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