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內蒙古

巴彥淖爾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8-05-09 12:22:47 來源:巴彥淖爾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7521次
巴彥淖爾市統計局
 
(2018年4月10日)
 
2017年,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發展為中心,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1億元①,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7%②。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8.9億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92.3億元,同比下降1.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8.9億元,同比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5:39.5:39.0。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94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6509美元。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同比上漲1.3%③。分類別看,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價格“五漲三降”。其中,衣著類上漲3.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2%;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8%;醫療保健類上漲11.5%;食品煙酒類下降1.3%;居住類下降0.5%;其它用品和服務類下降0.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④下降1.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1.4%。
 
年末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6%,低于控制目標0.14個百分點。全市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3.1萬人。其中,轉移就業6個月以上的9.8萬人。全市城鎮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農牧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1萬人,城鄉創業培訓4741人,創業帶動就業1.0萬人。截止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級標準化創業園(孵化基地)24家。其中,自治區級示范性創業園(孵化基地)4個,市級示范性創業園(孵化基地)7個、市級標準化創業園(孵化基地)13個,入園創業的經濟實體4497家,安置就業28446人。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7.2億元,同比下降15.7%。其中,稅收收入44.7億元,同比下降3.9%;非稅收入12.5億元,同比下降41.3%。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6.4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教育、文化體育傳媒、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184.1億元,同比增長3.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4.7%。
 
二、農牧業
 
初步統計,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00.9萬畝,同比增長2.9%。糧食播種面積514.8萬畝,同比增長6.4%。其中,小麥面積117.8萬畝,比上年減少11.8萬畝,下降9.1%;玉米面積391.7萬畝,比上年增加42.2萬畝,增長12.1%。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73.4萬畝,同比增長1.4%。其中,花葵面積387.4萬畝,比上年減少13.8萬畝,下降3.4%;油葵面積11.7萬畝,比上年減少4.3萬畝,下降26.7%;番茄面積16.6萬畝,比上年增加2.6萬畝,增長18.5%。耕地內種草12.7萬畝,同比下降36.6%。
 
全市糧食總產量67.7億斤,同比增長8.0%。其中,小麥產量8.4億斤,同比下降6.6%;玉米產量59.0億斤,同比增長10.4%;雜糧產量0.3億斤,同比下降7.8%。油料總產量16.7億斤,同比增長5.0%。其中,花葵產量16.3億斤,同比增長5.9%;油葵產量0.4億斤,同比下降25.1%。番茄產量18.2億斤,同比增長16.5%。
 
日歷年度全市豬牛羊存欄頭數800.4萬頭(只),同比增長4.3%;豬牛羊出欄頭數1012.7萬頭(只),同比下降0.8%。豬牛羊肉總產量21.9萬噸,同比增長1.9%;牛奶產量58.2萬噸,同比下降7.2%;山羊絨產量740.0噸,同比增長1.1%;禽蛋產量1.0萬噸,同比增長9.9%。
 
全市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92萬畝。其中,新造林75萬畝(包括人工造林24.4萬畝、飛播造林19.5萬畝、封山育林31.1萬畝),退化林分修復10萬畝,森林撫育7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227.3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從所有制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8.7%,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從優勢特色產業看:農畜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1%;礦產品采選及冶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化學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電力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從新興產業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快于規上工業增速5.5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3.6億元,同比增長15.5%;實現利潤總額33.5億元,同比增長1.5倍;虧損企業虧損額17.8億元,同比下降2.1%。
 
全市轄區內具有資質的獨立核算建筑業企業共61家,從業人員1.6萬人。全年建筑業增加值完成65.1億元,同比下降8.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6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8%;房屋建筑竣工面積9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0.2億元,同比下降11.5%。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控股投資347.5億元;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98.0億元;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7億元;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3億元;私營企業投資79.1億元;港、澳、臺商投資4.6億元;外商投資0.9億元;其他投資0.5億元。從項目隸屬關系看:地方項目投資比重較大,占全部投資的98.6%,完成投資641.1億元,同比下降11.6%;中央項目投資9.1億元,同比下降0.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1.1億元,同比增長18.9%;第二產業投資288.2億元,同比下降14.1%。其中,工業投資288.2億元,同比下降15.0%;第三產業投資320.9億元,同比下降12.0%。從主要行業投資看:采礦業投資60.3億元,同比下降15.2%;制造業投資123.3億元,同比下降27.7%;電力投資88.6億元,同比增長19.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151.0億元,同比下降10.6%;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投資53.2億元,同比下降26.1%。
 
全年新開工項目1046個。全部建成投產項目1068個,項目建成投產率87.5%;新增固定資產547.0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84.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2.9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住宅投資23.9億元,同比增長12.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6億元,同比增長36.0%。全年商品房銷售額48.8億元,同比下降5.9%。其中,住宅銷售額40.3億元,同比下降11.5%。
 
五、內外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78.1億元,同比增長7.9%。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1.8億元,占總額的86.9%,同比增長7.9%;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6.4億元,占總額的13.1%,同比增長8.6%。從規模看: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38.7億元,同比增長16.3%;限額以下企業及個體戶實現零售額239.4億元,同比增長6.7%。從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39.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18.2億元,同比增長8.4%;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1.5億元,同比增長5.2%;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8.5億元,同比增長7.2%。從商品類別看:煙酒類零售額增長27.2%;化妝品類增長25.7%;日用品類增長19.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9.1%;汽車類增長0.8%。
 
全年進出口總額28.1億美元,同比增長41.0%。其中,出口4.3億美元,同比增長11.8%;進口23.9億美元,同比增長47.9%。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截止2017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22755公里,公路密度35.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區第三位。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372公里,一級公路216公里,二級公路709公里,三級公路3679公里,四級公路13825公里(其中8406公里為黑色路面、5419公里為砂石路),等外公路395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7.4%)。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1165.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1.8億人公里,分別同比下降14.8%和18.0%;貨運量10008.5萬噸,貨運周轉量229.5億噸公里,分別同比增長12.6%和14.2%。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7.0萬輛,同比增長6.3%。其中,本年新注冊汽車3.9萬輛。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24.1萬輛,同比增長8.6%。其中,本年新注冊轎車2.2萬輛。
 
全年電信業營業收入14.0億元,同比增長1.4%。年末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18.3萬戶,同比下降9.0%;移動電話用戶211.3萬戶,同比增長1.2%;互聯網絡注冊用戶33.7萬戶,同比增長28.1%。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6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快遞527.8萬件,函件15.5萬件,包件1.8萬件。
 
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552.0萬人次,同比增長29.8%,實現旅游收入56.2億元,同比增長30.1%。建設實施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五原縣抗戰紀念園、三盛公黃河風情特色小鎮等52個旅游項目,完成投資20.1億元。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被正式評為國家4A級景區,德嶺山國家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全市4A級景區升至6家,3A級景區升至11家。
 
七、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66.7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59.0億元,同比增長7.9%。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55.2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短期貸款503.1億元,同比增長5.3%;中長期貸款336.5億元,同比增長24.9%。
 
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48.1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財產險收入11.3億元,同比增長14.9%;人身險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17.7%。保險公司各類賠付支出8.8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財產險公司賠付支出5.4億元,同比增長3.3%;人身險公司賠付支出3.4億元,同比增長45.1%。全市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2.5億元,累計賠付支出1.5億元。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168.5萬人⑤。其中,城鎮人口91.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4.2%,比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鄉村人口77.2萬人,占總人口的45.8%。
 
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3元,同比增長8.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8元,同比增長7.8%;人均消費支出17349元,同比增長1.5%,恩格爾系數(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28.3%。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4元,同比增長8.5%;人均消費支出14138元,同比增長3.6%,恩格爾系數29.5%。
 
截至2017年底,全市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0.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6.1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1.8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⑥130.64萬人;工傷保險15.56萬人,生育保險14.91萬人,各險種參保人數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2017年,城市低保保障標準月人均提高48元/月,達到556元/月;農牧區低保保障標準年人均提高577元/年,達到4442元/年。城鎮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中,集中供養標準提高102元/月,達到1232元/月;分散供養標準保持不變,達到770元/月。農牧區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中,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分別提高1080元/年和1691元/年,達到8403元/年和5849元/年。全市共為28728名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1.7億元,共為70416名農牧區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0億元;共為4791名農牧區特困人員發放特困供養資金3657.6萬元,為822名城市特困人員發放特困供養資金1117.7萬元;共為375名孤兒發放供養資金642萬元。為18903戶低保對象發放2017-2018年取暖補助905萬元。
 
全市共支出城鄉醫療救助金6203.9萬元,累計救助10.5萬人次。其中,支出直接救助資金5494.4萬元,救助2.6萬人次;支出參合參保資金709.5萬元,資助7.9萬人;資助低保家庭大學生升入專科497人,資助資金1491萬元,本科419人,資助資金1676萬元;資助孤兒大學生18人,資助資金63萬元。
 
九、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學校325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學校2所,全年招收學生4016人,在校學生11442人;中等職業學校11所,全年招收學生4942人,在校學生16233人;普通中學48所。其中,完全中學6所,高級中學6所,十二年一貫制中學3所,初級中學20所,九年一貫制中學13所。初中招收學生12575人,在校學生35339人;高中招收學生6995人,在校學生23440人;小學88所,比上年減少1所,全年招收學生12102人,在校學生73479人。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3.4%。
 
2017年,全市新增授權專利245件。其中,發明專利21件,實用新型專利146件,外觀設計專利78件。專利授權總量達到2118件。內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29490-2013》國家標準認證,成為我市首家獲得認證的企業。
 
圍繞自治區成立70周年和文化惠民主題,組織舉辦了河套文化藝術節、“魅力烏拉特”西部民歌會、沿黃九省(區)第二屆“黃河頌”書畫展、“北疆亮麗風景線”中國書畫名家巴彥淖爾寫生展等各類文化活動千余場,基本實現“天天有活動,周周有展覽,月月有演出”。烏拉特前旗爬山調項目傳承人馬成士、烏拉特民歌項目傳承人蘇亞拉圖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自治區公示我市第六批自治區級非遺項目10項,公布為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59項(包括拓展項目3個)。年末擁有市級廣播電視臺1座,旗縣級廣播電視臺6座;全市調頻轉播發射臺11座,中波轉播發射臺3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4%。電視轉播發射臺23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巴彥淖爾日報》全年發行843.9萬份。《黃河晚報》全年發行292萬份。
 
十、衛生和體育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43所。其中,醫院53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57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3所。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235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956人,注冊護士(師)4696人。床位數1068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9人、注冊護士(師)2.8人、床位數6.3張。
 
2017年,我市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牌2枚、銀牌6枚和銅牌3枚,在區內外比賽中獲得金牌35枚、銀牌35枚和銅牌45枚。舉辦了中國·巴彥淖爾沿黃河公路自行車公開賽暨首屆梨花節騎游。市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并榮選為“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第三屆理事單位”,是我區唯一獲選單位。五原縣被自治區體育局命名為“內蒙古自治區全民健身示范縣”,是自治區唯一全民健身示范縣。全市體育彩票銷售2.1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1.0%,增速居全區首位。
 
十一、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
 
扎實推進污染綜合治理,年內全市淘汰72臺燃煤小鍋爐,完成3個工業煙粉塵治理項目、1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8家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全年完工13項重點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氮肥、制藥、制革、印染四大行業的清潔化改造;4個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都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烏前旗、烏中旗、烏后旗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通過實施改造,已全部投入運行;完成109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初步核算,2017年我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34%,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4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61.98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9.88%。其中,七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78.31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消費總量的81.9%。
 
注:①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②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③由于調查方案變化,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臨河地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代替。
 
④由于調查方案變化,全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由五原縣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代替。
 
⑤人口數據取自2017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
 
⑥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合并,現統稱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最新不卡 |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有码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不卡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