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 合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25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49529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9.1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366.5億元,下降0.5%;第三產業加值617.3億元,增長5.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1.5:29.2:49.3。(見表1)
表1地區生產總值情況
指標
單位
2018年
可比價增速(%)
全市生產總值
億元
1252.9
3.0
第一產業增加值
億元
269.1
2.8
第二產業增加值
億元
366.5
-0.5
#工業增加值
億元
289.0
1.8
建筑業增加值
億元
79.7
-8.1
第三產業增加值
億元
617.3
5.1
年末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145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7393人,登記失業率為3.75%。
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167.19億元,同比增長4.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04億元,增長0.9%。其中,稅收收入65.4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6.1%,增長0.6%。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9.1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民生支出完成336.17億元,增長2%,民生支出總量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4.9%。
二、農 牧 業
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00.06萬畝,同比下降1.2%。全年糧食總產量140.28億斤,比上年增產18.5億斤,增長8.1%。在糧食作物中,小麥產量22.44億斤,增長10.6%;玉米產量77.18億斤,增長5.7%;大豆產量28.37億斤,增長1.8%;馬鈴薯產量(折糧)4.52億斤,增長6.7%。糧食平均畝產280.6公斤,增長9.4%。
全市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023.54萬頭(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欄984.28萬頭(只),生豬存欄39.26萬口。全年牲畜出欄394.71萬頭(只),出欄率達38.7%。其中生豬出欄25.65萬口,牛出欄29.31萬頭,羊出欄335.22萬只。
全市豬牛羊禽肉產量26.29萬噸,下降5.6%;禽蛋產量3.98萬噸,下降4.0%;牛奶產量55.87萬噸,下降27.9%。(見表2)
表2主要農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情況
指標
單位
2018年
同比增長(%)
糧食
億斤
140.28
8.1
#小麥
億斤
22.44
10.6
玉米
億斤
77.18
5.7
大豆
億斤
28.37
1.8
薯類(折糧)
億斤
4.52
6.7
豬牛羊禽肉產量
萬噸
26.29
-5.6
#豬肉產量
萬噸
5.17
30.5
牛肉產量
萬噸
8.86
-10.8
羊肉產量
萬噸
11.35
-14.0
禽蛋產量
萬噸
3.98
-4.0
牛奶產量
萬噸
55.87
-27.9
年中牲畜頭數
萬頭只口
1023.54
0.5
牛
萬頭
99.22
5.4
#乳用牛
萬頭
21.12
-6.3
羊
萬只
862.95
-0.5
生豬
萬口
39.26
6.8
造林合格面積完成3.42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合格面積2.02萬公頃,當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積1.4萬公頃,森林撫育面積完成13.27萬公頃。機電井28.59萬眼(包括人飲井),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6.42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3.84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13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5.15萬公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8萬公頃。
年末農牧業機械總動力500.75萬千瓦,增長3.2%,機耕水平達93.16%,化肥施用量(折純)26.53萬噸,增長2%,農村牧區居民用電量3.82億千瓦時,增長7.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部工業增加值289億元,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在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下降1.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1%;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5.9%;木材加工業下降47.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8.5%;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醫藥制造業增長69.4%;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3.5%;食品制造業下降2%;飲料制造業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9%。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降(見表3)。
表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指標
單位
2018年
同比增長(%)
原煤
萬噸
9492.93
6.6
發電量
億度
362.86
12.1
#火力發電
億度
351.76
12.0
水力發電
億度
0.0936
53.7
風力發電
億度
10.63
17.8
水泥
萬噸
144.2
-44.1
人造板
萬立方米
1.08
5.6
鮮、冷藏肉
萬噸
2.93
-9.3
軟飲料
萬噸
1.15
-55.7
飲料酒
萬升
11.92
-19.8
#啤酒
萬升
11.83
-18.4
白酒
萬升
0.06
-80.5
乳制品
萬噸
1.69
-24.5
食用植物油
萬噸
1.57
-38.5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79.7億元,可比價同比下降8.1%。全市81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完成產值63.49億元,同比下降2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03萬平方米,下降27.5%。竣工房屋面積180.79萬平方米,下降33.8%。房屋建筑竣工率59.7%。全市建筑企業利潤總額2.18億元,下降4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同比下降26.1%。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49.97億元(不含森工及農村農戶投資),同比下降28.6%。其中,房地產企業開發完成投資89.65億元,下降22.9%。商品房銷售面積236.69萬平方米,下降21.2%,商品房銷售金額93.32億元,下降17.2%。
在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單位投資124.6億元,下降34.7%;民間投資125.98億元,下降19.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1.29億元,下降35.5%。按投資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4.34億元,下降9.8%;第二產業投資59.26億元,增長2.6%,其中,工業投資59.52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投資186.37億元,下降34.9%。(見表4)
表4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指標
單位
2018年
同比增長(%)
第一產業投資
億元
4.34
-9.8
第二產業投資
億元
59.26
2.6
#工業投資
億元
59.52
3.0
采礦業
億元
9.93
46.5
制造業
億元
19.1
-5.0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億元
30.51
-1.4
第三產業投資
億元
186.37
-34.9
#交通運輸倉儲業
億元
33.42
-53.0
教育
億元
7.63
60.3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億元
33.21
-46.3
五、國內貿易
全市全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8.58億元,同比增長6.2%。分地區看,城鎮市場消費606.37億元,增長5.9%,鄉村市場消費72.21億元,增長8.1%。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92.01億元,增長8.5%,商品零售586.57億元,增長5.8%。
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445.53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批發業銷售額730.99億元,增長9.3%;零售業銷售額714.54億元,增長8.1%。住宿餐飲業營業額177.29億元,增長9.5%,其中,住宿業營業額31.12億元,增長10.2%,餐飲業營業額146.17億元,增長9.4%。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市進出口總額188.63億元,同比下降7.5%。其中,出口額41.67億元,下降13.0%;進口額146.96億元,下降5.9%。
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864.98萬人次,同比增長8.4%。其中,入境旅游者72.04萬人次,增長0.7%,國內旅游者1792.94萬人次,增長8.7%。全年旅游業總收入685.24億元,增長12.8%。國際旅游創匯5.11億美元,增長0.6%。
七、交通、郵電、能源
全年鐵路、公路完成貨運量21504.03萬噸,增長8.7%。其中,鐵路貨運量9202.13萬噸,增長9.2%;公路貨運量12301.9萬噸,增長8.3%。民航行貨郵吞吐量2.47萬噸,增長5.4%。鐵路、公路完成貨物周轉量591.79億噸公里。其中,鐵路貨物周轉量349.94億噸公里,增長11.5%;公路貨物周轉量241.85億噸公里,增長7.8%。
鐵路、公路完成客運量1855.6萬人,下降16.2%。其中,鐵路客運量730.25萬人,下降7.0%;公路客運量1125.35萬人,下降21.2%。民航旅客吞吐量288.96萬人,增長5.9%。鐵路、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41.35億人公里。其中,鐵路旅客周轉量28.06億人公里,下降5.1%;公路旅客周轉量13.29億人公里,下降17.8%。
全市公路總里程28487公里。按照技術等級劃分:高速公路505公里、一級公路714公里、二級公路2131公里、三級公路4288公里、四級公路20142公里、等外公路707公里。
全市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1.48億元,同比下降3.3%。全市固定電話用戶25.74萬戶,下降9.0%;移動電話用戶236.98萬戶,增長14.7%;互聯網用戶62.23萬戶,增長22.5%。
全市能源消耗總量1262.87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0.37%。萬元GDP能源消耗1.0224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2.52%。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627.80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988.23億元,增長9.8%;非金融企業存款221.26億元,下降22.2%;廣義政府存款417.53億元,增長18.7%。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56.07億元,同比下降2.6%。其中,住戶貸款余額337.73億元,增長9.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17.83億元,下降7.0%。
年末全市證券公司4家,證券營業部8家,證券市場累計交易量387.13億元,同比下降20.8%;新增開戶數5311戶,下降22.3%;總客戶數9.75萬戶,下降6.3%;保證金余額2.09億元,下降10.3%;托管市值19.71億元,下降14.2%。
年末全市保險主體31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8家,壽險公司13家。保險業保費收入完成66.16億元,同比增長16.2%;各項賠款和給付18.09億元,下降18.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5億元,增長7.6%,賠款累計10.97億元,下降31.5%;壽險保費收入46.67億元,增長20.2%,壽險給付和賠款7.12億元,增長14.9%。農險保費收入7.96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鑒定科技成果8項。年內簽訂各類技術合同61項,合同成交金額8462萬元,下降64.5%。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4所,2018年招收普通本、?茖W生7241人,同比下降3.2%。高等學校普通本、?圃谛W生數23966人,下降3.5%。成人本科、?圃谛I2845人,下降11%。普通高中25所,招收學生10024人,下降5.5%,在校學生數31997人,下降6.7%。其中,少數民族學生9165人,下降5.2%。初中134所,招收學生18297人,下降1.8%,在校學生數56518人,增長4.2%。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4676人,增長6.1%。小學138所,招收學生17490人,增長1.8%,在校學生103219人,下降1.3%。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公共圖書館15個,群藝館、文化館15個,注冊博物館42個,其中享受國家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的19個。全市擁有廣播電臺13座,調頻電視發射臺119座,廣播覆蓋率99.23%。地市級電視臺2座,電視覆蓋率99.12%。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982個,比上年增加9個,醫療衛生單位實有病床14891張,比上年增加509張。
全市運動員參加自治區第十四屆運動會獲178金、129銀、124銅的優異成績,在全區金牌總數、獎牌總數團體總分均列第1位。成功舉辦中俄蒙國際式摔跤邀請賽、全國冬季兩項錦標賽、全國U型場地錦標賽等多項大型體育賽事,積極參加自治區射箭、拳擊、舉重等錦標賽,共獲金牌46枚、銀牌26枚、銅牌4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3.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3.76萬人,鄉村人口69.2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63%。全年出生人口1.77萬人,人口出生率7.01‰;死亡人口1.42萬人,人口死亡率5.61‰;人口自然增長率1.4‰。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28元,增長8.0%,人均消費性支出18689元,增長3.4%,恩格爾系數27.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01元,增長7.1%,人均消費性支出20554元,增長3.7%,人均擁有住房面積31.13平方米。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5元,增長9.7%,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3827元,增長2.8%,人均擁有住房面積25.36平方米。
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01臺,電冰箱96臺,洗衣機96臺,生活用汽車28輛,固定電話22部,手機214部;農牧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99臺,電冰箱93臺,洗衣機88臺,生活用汽車31輛,固定電話16部,手機230部。(見表5)
表5城鄉居民每百戶家庭耐用品擁有量情況
指標
單位
城鎮居民
農牧民
彩色電視機
臺
101
99
電冰箱
臺
96
93
洗衣機
臺
96
88
固定電話
部
22
16
手機
部
214
230
生活用汽車
輛
28
31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81.4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8.5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4.2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0.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3.0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9.51萬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市土地面積25.3萬平方公里,天然草原面積1.49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1.4%,森林蓄積量12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16.1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98.1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8億立方米。
持續推進天然林和草場保護工程,退牧還草145萬畝,人工種草350萬畝,禁牧1687萬畝,草畜平衡8671萬畝。完成營造林251萬畝、新造林52.52萬畝,清退已墾林地26萬畝。全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2%,同比提高了0.8個百分點,6項監測指標濃度平均值全部達標。22個重點河流水質監測斷面中,9個斷面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全市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及道路運輸事故23起,死亡27人,未發生重特大事故。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12起,下降34.3%;死亡人數減少26人,下降49.1%。
附注:
1.本公報部分統計數據為快報數,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及分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增長速度除注明外,均為與上年同期相比。
5.涉及部門數據均由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