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統計局
(2020年3月18日)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1708.4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8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508.2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876.4億元,增長5.2%。三次產業比例為19:29.7:51.3。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3%、38.7%和5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5個、2個和2.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488元,比上年增長4.9%。
年末常住人口433.0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1.3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11%,比上年末提高0.7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0.98%,比上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74萬人,出生率為8.13‰;死亡人口2.17萬人,死亡率4.71‰;人口自然增長率3.42‰。
表12019年末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全市總人口
433.09
100.00
其中:城鎮
221.35
51.11
鄉村
211.74
48.89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52萬人,新增登記失業人數3.27萬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口70.5萬人次。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3.6%,服務價格上漲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2.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
表2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比上年增長(%)
居民消費價格
2.6
其中:食品煙酒
7.0
其中:糧食
5.8
鮮菜
0.2
畜肉
37.0
水產品
-8.1
蛋
2.9
鮮瓜果
5.5
衣著
1.0
居住[3]
1.0
生活用品及服務
0.7
交通和通信
-0.9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
醫療保健
0.7
其他用品和服務
2.8
二、農牧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41.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0.5萬公頃,增長1.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1.3萬公頃,增長6.3%。糧食總產量605.2萬噸,比上年增長1.8%。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20.5萬噸,增長10.8%;甜菜產量179萬噸,增長12.3%;蔬菜產量331.1萬噸,增長4.4%;水果產量34.7萬噸,增長17.8%。
全年肉類總產量51.1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豬肉產量14.2萬噸,下降12.7%;牛肉產量11.3萬噸,增長10.9%;羊肉產量11.2萬噸,增長12.2%;禽肉產量11.9萬噸,增長13.6%。奶類產量38.8萬噸,增長1.7%。禽蛋類產量35.8萬噸,增長20.3%。年末主要畜禽存欄3521.8萬頭只,比上年增長9.2%。其中,生豬存欄122萬頭,下降7.8%;牛存欄113.4萬頭,下降7.5%;羊存欄873.4萬只,增長0.4%;禽存欄2413萬只,增長14.9%。
表32019年主要農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605.2
1.8
油料
萬噸
20.5
10.8
甜菜
萬噸
179.0
12.3
蔬菜
萬噸
331.1
4.4
水果(含果用瓜)
萬噸
34.7
17.8
肉類總產量
萬噸
51.1
3.2
其中:豬肉
萬噸
14.2
-12.7
牛肉
萬噸
11.3
10.9
羊肉
萬噸
11.2
12.2
禽肉
萬噸
11.9
13.6
禽蛋
萬噸
35.8
20.3
奶類總產量
萬噸
38.8
1.7
羊毛
萬噸
3.1
-3.7
其中:綿羊毛
萬噸
2.9
-4.1
山羊絨
萬噸
0.1
1.0
年末主要畜禽存欄
萬頭只
3521.8
9.2
其中:豬
萬頭
122.0
-7.8
牛
萬頭
113.4
-7.5
羊
萬只
873.4
0.4
禽
萬只
2413.0
14.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7.1%,集體企業下降18.7%,股份制企業增長7.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2.2%。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9%,制造業增長1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4.2%,重工業增長9.6%。冶金、能源、食品、醫藥制造、建材、紡織、化工和機械制造等八個重點行業增加值增長6.1%,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99.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9個百分點。
表42019年重點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及其比重
指標
比上年增長(%)
比重(%)
全市合計
5.9
100.0
重點行業合計
6.1
96.1
能源工業
-0.1
39.7
冶金工業
13.2
35.3
食品工業
-1.5
9.8
醫藥制造業
-3.9
1.6
建材行業
2.4
3.3
紡織業
-13.8
0.8
化工行業
-1.0
3.3
機械制造業
16.8
2.3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4]看,全市原煤產量1725.9萬噸,比上年增長1.6%;發電量345.9億千瓦小時,增長7%;鐵礦石成品礦282.6萬噸,增長1.8%;十種有色金屬72.1萬噸,增長29.1%;鋼材346.3萬噸,增長27.8%;水泥428.6萬噸,增長4.7%。
表5201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原煤
萬噸
1725.9
1.6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345.9
7.0
其中:風電
億千瓦小時
110.8
7.3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72.1
29.1
其中:銅
萬噸
33.6
45.9
鉛
萬噸
24.5
29.6
鋅
萬噸
13.7
1.2
水泥
萬噸
428.6
4.7
鋼材
萬噸
346.3
27.8
鐵礦石成品礦
萬噸
282.6
1.8
鮮、冷藏肉
萬噸
9.3
8.1
成品糖
萬噸
11.2
-3.6
乳制品
萬噸
13.1
30.3
飲料酒
萬升
22050.3
-1.4
其中:白酒
萬升
255.6
-18.8
啤酒
萬升
21794.7
-1.2
飼料
萬噸
9.6
-3.5
化學藥品原藥
萬噸
0.5
5.6
中成藥
萬噸
0.3
-75.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48.6億元,比上年增長9.4%;實現利潤49.4億元,下降28%;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100.5%。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76家,比上年增加17家;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28.5萬平方米,增長2.7%;竣工房屋面積403.7萬平方米,下降14.9%;房屋建筑竣工率30.4%。
四、服務業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2%。規模以上服務業[5]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2.1%,營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6%。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營業收入增長65.2%,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28.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0%。
全市公路里程達到2.7萬公里,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7355.7萬噸,比上年增長4.5%。貨物運輸周轉量351.8億噸公里,增長3%。旅客運輸總量1795.1萬人,比上年下降10.6%;旅客運輸周轉量22億人公里,下降9.9%。鐵路路線長度達到355.1公里,全年鐵路發貨量1576.6萬噸,比上年增長14.4%;到貨量867.3萬噸,增長15.1%。全年民航旅客運輸量189.4萬人,增長20.5%;貨運量0.4萬噸,下降4.9%。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7.5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453.7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2%,本年新增用戶14.3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總數453.6萬戶,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362.9萬戶,增長6.3%;固定寬帶用戶90.7萬戶,增長12.6%。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下降3.4%,第二產業下降24.7%,第三產業增長23.2%。從項目隸屬關系分,中央項目投資下降83.4%,地方項目投資增長10%。工業投資下降24.4%,民間投資[6]增長13.9%,基礎設施投資[7]增長10.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8]比上年增長29.6%。商品房銷售面積366.6萬平方米,增長25.2%;商品房銷售額239.4億元,增長40.2%。商品房待售面積101.5萬平方米,增長0.5%。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3%。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6.5%,餐飲收入額增長8.1%。
表6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
指標
比上年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8
其中:城鎮
6.5
鄉村
8.3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通信器材類比上年增長70.3%,糧油、食品類增長41.4%,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7.2%,中西藥品類增長17.8%,金銀珠寶類增長2.9%;家用電器及音響器材類下降3.6%,汽車類下降6.1%。
七、對外經濟
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62.1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3.9%。其中,出口29.5億元,增長31.2%;進口32.6億元,下降12.7%。全年實際利用外商投資956.5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6.2%。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4億元,比上年增長2%。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82.5億元,增長4.5%;非稅收入27.9億元,下降4.7%。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民生支出411.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4%。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421.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725.7億元,增長1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008.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1306.6億元,增長8.1%;短期貸款余額691.6億元,增長6.4%;個人消費貸款余額613.3億元,增長23.3%;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452億元,增長23.7%。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9]9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財產險收入32.3億元,增長9.8%;人身險收入66.8億元,增長11.4%。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9.1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財產險支出18.8億元,增長8.9%;人身險支出10.3億元,下降0.9%。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6元,比上年增長8.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1元,增長6.8%;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0元,增長11%。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4902元,比上年增長8.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8871元,增長6.4%;農村牧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684元,增長10.3%。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3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5.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5.4%。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65.9萬人,增長2.4%。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04.3萬人,增長0.8%。年末共有3萬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上年的508元增加到561元。32.7萬人享受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上年的243元增加到257元。
年末共有民辦公辦養老機構163個,床位1.5萬張。全年共有37.7萬人得到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科技成果登記54項,比上年增長28.6%。專利申請1588件,增長11.8%。授權專利936件,增長20.6%。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61項,增長278.3%。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7億元,增長71.7%。
年末共有普通高等學校4所,全年招收學生0.8萬人,比上年增長6.9%;在校學生2.4萬人,增長2.6%;畢業學生0.7萬人,增長4.6%。年末共有中等職業學校34所,全年招收學生1.3萬人,增長38.7%;在校學生3.1萬人,增長2.7%;畢業生1萬人,下降0.8%。年末共有普通高中39所,全年招收學生2.6萬人,增長3.1%;在校學生7.8萬人,下降1.9%;畢業學生2.7萬人,下降4.4%。年末共有初中104所,全年招收學生4萬人,下降8.7%;在校學生12.9萬人,下降0.7%;畢業學生4.1萬人,增長12%。年末共有小學394所,全年招收學生4.1萬人,下降3%;在校學生25.2萬人,增長1.5%;畢業學生4萬人,下降8.6%。全市初中升高中入學率為93.2%,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4.9%,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其中,烏蘭牧騎9個。共有公共圖書館14個,文化館13個,博物館12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5%。
全年接待游客216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8%;實現旅游收入352.3億元,增長15%。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87個,其中,醫院106個、衛生院23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婦幼衛生機構13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5個。年末醫療衛生單位共有病床位3.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3萬人。
全市共有體育場地9398個。全年發展二級運動員62人。
十二、資源和環境
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8.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3.8萬公頃,封山育林0.3萬公頃,森林撫育1.5萬公頃,退化林修復3.2萬公頃,跡地更新0.1萬公頃。完成退耕還林造林面積0.3萬公頃,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積1.9萬公頃。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8個。其中,國家級8個、自治區級9個、市級3個、旗縣區級8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13.2萬公頃。其中,國家級67萬公頃,自治區級25.2萬公頃,市級6.8萬公頃,旗縣區級14.2萬公頃。
全年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及二級以上標準天數342天,比上年增加11天。可吸入細顆粒物下降14.8%。全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各水源井水質各項指標均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全年平均氣溫7.1℃,比上年提高0.4℃。全年降水量369.2毫米,增加17.7毫米。作物生長季(4-9月)平均日照數1653小時,增加64小時。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6.8%,其中,七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8.1%。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居住類價格包括租賃房房租、住房保養維修及管理、水電燃料等價格。
[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焦炭、原油、發電量為全社會口徑,其余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口徑。
[5]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法人單位。
[6]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7]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8]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9]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及糧食總產量、人民生活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赤峰調查隊;城鎮新增登記失業、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客貨運量、客貨運周轉量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赤峰車務段和赤峰玉龍機場;郵政業務總量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總量、移動電話用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數據來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移動、聯通、電信赤峰分公司;旅游數據、藝術表演團體、公共圖書館、群藝館、文化館、博物館、廣播電視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對外貿易企業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商投資數據來自市商務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赤峰市中心支行;保險業保費收入、賠款和給付支出數據來自市銀保監分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鑒定科技成果、簽訂技術合同及成交額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社會服務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空氣質量、飲用水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氣溫、降水量、作物生長季平均日照數數據來自市氣象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和草原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