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和異常復雜的內外發展環境,興安盟委、行署緊密團結帶領全盟各族干部群眾,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盟經濟力克疫情影響持續恢復向好,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小康取得決定性成就。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7.9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02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32.75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226.15億元,下降0.1%。三次產業比例為34.5:24.2:41.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430人,比上年少增3514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40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3%(由盟就業局提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年末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為72.84元,比上年下降3.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05%,比上年提高2.59個百分點。重點領域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全年農、林、牧、漁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2.0%,教育業投資增長8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72.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27.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10.8%。
新動能新業態穩步壯大。全年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4%,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4.9%。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5%。新能源總裝機規模232.0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5.0%,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53.5萬千瓦,增長34.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76.09萬千瓦,增長15.1%。規模以上新能源發電量36.86億千瓦時,增長15.1%,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為39.4%,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增長16.5%和10.0%。
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全年民營GDP359.33億元,比上年增長3.8%,總量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5.6%;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1.0%,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3.0%;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6%,總量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1.5%。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012.4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42千公頃。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達到634.86萬噸,比上年增產10.40萬噸,增長1.7%,其中:稻谷產量71.86萬噸,減產7.67萬噸,下降9.6%;玉米產量492.18萬噸,增產23.44萬噸,增長5.0%;大豆產量26.57萬噸,增產2.45萬噸,增長10.2%;薯類產量1.53萬噸,減產0.45萬噸,下降22.9%(由國家統計局興安調查隊提供)。
年末牲畜存欄923.13萬頭(只、口),比上年末增長5.6%,其中:牛存欄60.92萬頭,增長10.4%;羊存欄798.86萬只,增長3.4%;生豬存欄53.04萬口,增長47.2%。全年牲畜出欄975.73萬頭(只、口),比上年增長5.3%。牲畜出欄率111.7%。全年肉類總產量29.24萬噸,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牛肉產量4.43萬噸,增長35.6%;羊肉產量14.26萬噸,增長24.9%;豬肉產量8.35萬噸,下降10.3%;禽肉產量1.75萬噸,增長15.2%。牛奶產量43.43萬噸,增長7.1%;禽蛋產量3.21萬噸,增長3.9%(由國家統計局興安調查隊提供)。全年水產品產量7640噸,比上年下降6.0%(由盟農牧局提供)。
年末全盟農牧業機械總動力493.15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4.4%。全盟有大中型拖拉機4.27萬臺,小型拖拉機11.17萬臺,農用水泵8.56萬臺,節水灌溉類機械0.82萬套(由盟農牧局提供)。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6.82萬噸,比上年下降9.8%;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35噸,下降40.7%;農村用電量40212萬千瓦時,增長8.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87.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8%。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9%,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44.0%,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4.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3.7%。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0%,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6.2%。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1%,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8.5%,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1.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8.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6.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2%,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7.6%。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全盟原煤產量1585.51萬噸,比上年增長52.4%;卷煙產量25.52萬大箱,與上年持平;液體乳產量12.07萬噸,增長26.7%;鋼材產量154.76萬噸,增長0.7%;發電量93.54億千瓦時,增長2.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7.40億元,比上年增長5.6%;實現利潤總額10.97億元,增長116.9%;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3.0%。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45.21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全盟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或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45家,比上年增加1家;實現利潤50.38億元,增長1.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0.7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3%;竣工房屋面積55.19萬平方米,下降45.0%;房屋建筑竣工率為36.6%。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2.42億元,比上年增長1.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57億元,下降5.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1.57億元,下降14.2%;金融業增加值26.93億元,增長1.9%;房地產業增加值25.72億元,增長4.3%。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3.8%。
全年公路貨物運輸量1614萬噸,比上年下降65.1%;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220213萬噸公里,下降76.2%。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14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0.3%;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28682萬人公里,下降44.1%。全年航空貨運吞吐量0.06萬噸,比上年下降71.5%;航空旅客吞吐量69.32萬人次,下降27.0%。年末全盟公路通車里程13891公里,比上年末增長3.2%,其中:等級公路里程13850公里(由盟公路運管處、機場、盟公路管理局提供)。
年末全盟汽車保有量30.49萬輛,比上年末增長8.4%,其中:個人汽車保有量28.75萬輛,增長8.7%,在個人汽車保有量中載客車保有量25.53萬輛,增長8.3%。民用轎車保有量18.8萬輛,增長8.1%,其中:私人轎車18.5萬輛,增長8.2%(由盟公安局交警支隊提供)。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54億元,比上年下降4.8%。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0.57萬件,包裹業務1.15萬件;快遞業務量418.03萬件。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5.67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郵政業務收入3.29億元,增長15.8%,在郵政業中快遞業務收入1.43億元,增長27.6%;電信業務收入12.38億元,增長2.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47萬戶,比上年末下降3.1%;移動電話用戶173.74萬戶,下降3.4%,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150.16萬戶,5G移動電話用戶8.35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1.77萬戶,比上年末增長8.2%;移動互聯網接入用戶158.52萬戶,下降1.7%(由盟郵電通信各部門提供)。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87億元,比上年下降5.2%。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3.27億元,下降5.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60億元,下降5.5%。分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額20.41億元,下降22.6%;商品零售額136.47億元,下降1.9%。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5%,飲料類下降2.9%,煙酒類增長1.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8.5%,中西藥品類增長10.5%,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8.8%,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4.4%,汽車類增長15.9%。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4%。從三次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04.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9.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0.4%。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4.6%。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2.94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住宅投資35.87億元,增長22.3%;辦公樓投資0.76億元,下降50.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9.46億元,下降36.3%。全年房地產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46.4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5%;房屋銷售面積91.37萬平方米,增長15.3%;房屋銷售額40.69億元,增長25.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7.0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14.5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18.72萬平方米,減少5.4萬平方米。
七、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05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進口總額0.89億元,下降2.4%;出口總額1.15億元,增長21.9%。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57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5.0%(由盟商務口岸局提供)。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入地方庫稅收收入20.15億元,下降41.3%,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40.1%。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86.98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46億元,增長8.4%(由盟財政局提供)。
年末全盟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47.3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8%,其中:單位存款余額225.66億元,下降13.5%;住戶存款余額510.16億元,增長21.5%。年末全盟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59.2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4%,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344.72億元,增長16.3%;短期貸款余額313.63億元,下降7.7%(由盟人民銀行提供)。
年末全盟有證券經營機構1家;證券公司開戶數26090戶,比上年末增長1.8%;全年證券交易額68.90億元,增長6.8%(由國融證券營業部提供)。
截至年末,全盟有保險機構31戶,比上年增加1戶。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2.93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15億元,增長8.5%;人壽險保費收入20.78億元,增長2.4%。全年保險業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11.89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7.55億元,賠付率62.1%;人壽險賠付支出4.34億元,賠付率20.9%(由各保險公司提供)。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比上年增長4.8%;全盟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908元,增長1.5%。
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62元,比上年增長4.1%,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19302元,增長3.6%;經營凈收入4969元,下降0.4%;財產凈收入1197元,增長4.7%;轉移凈收入6194元,增長9.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735元,比上年增長1.8%;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23%,比上年降低0.3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33.64平方米。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1元,比上年增長9.0%,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1938元,增長11.6%;經營凈收入8051元,增長12.4%;財產凈收入434元,下降26.7%;轉移凈收入2258元,增長5.5%。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892元,比上年增長3.2%;農村牧區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9.63%,比上年降低0.5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31.06平方米(由國家統計局興安調查隊提供)。
全盟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67.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4.9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3.5萬人,比上年增長5.0%。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3.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4萬人(由盟人社局、盟醫保局提供)。
年末全盟有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8個。全盟公辦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擁有床位2617張,社會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4080張,年末在院人數2846人。全年共有14.94萬人得到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其中: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5062人,比上年下降4.8%;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牧民124358人,增長3.5%。全年籌集社會福利資金2209萬元,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16億元(由盟民政局提供)。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科學技術支出8650萬元。年內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1.2萬人次,培訓鄉村技術骨干0.6萬人次,送科技下鄉3000人次,受益群眾5.5萬人次。全年共取得盟級科技成果5項。年內推廣盟級實用技術22項(由盟財政局、盟科技局提供)。
全盟共有高等教育學校2所;全年招生4985人;年末在校學生14124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5505人;全年畢業學生615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4所;全年招生4821人;年末在校學生11729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6179人;全年畢業學生3314人。普通高中19所;全年招生9175人;年末在校學生24998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15610人;全年畢業學生9472人。普通初中59所;全年招生14391人;年末在校學生43044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26513人;全年畢業學生14621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5.52%。小學121所;全年招生14712人;年末在校學生85393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54544人;全年畢業學生14297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0%。特殊教育學校5所,年末在校學生1277人。全盟幼兒園在園幼兒39357人(由盟教育局提供)。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盟旗兩級共有圖書館7個,藏書量68.30萬冊。博物館9個,群藝館(文化館)7個,文物管理站(所)7個。全盟共有專業藝術團體6個,其中:烏蘭牧騎6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6個;鄉鎮蘇木綜合文化站56個;村嘎查草原書屋808家。全盟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自治區級16處,旗縣級6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自治區級57項,盟市級219項,旗縣級40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人,自治區級60人,盟市級606人,旗縣級979人。有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全年專業藝術團體送文化送戲下鄉622場(次)(由盟文化旅游體育局提供)。
年末全盟有旗縣級以上廣播電視臺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5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71%,數字電視用戶11.93萬戶。全年盟級報刊發行量達2.63萬份,其中:蒙文版0.63萬份(由盟新聞出版廣電局、興安日報社提供)。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1007.5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2.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82.05億元,下降41.4%(由盟文化旅游體育局提供)。
年末全盟共有衛生機構17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含療養院)122個;各類醫療單位實有床位9188張;有衛生技術人員11742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4638人,注冊護士4557人。全盟有婦幼衛生保健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339人。全盟有專科疾病防治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個,衛生技術人員278人。全盟有衛生院(含療養院)91個,床位1830張,衛生技術人員1747人。全盟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0個,床位42張,衛生技術人員655人(由盟衛生健康委員會提供)。
全年全盟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共獲得獎牌51枚,其中:金牌16枚,銀牌14枚,銅牌21枚。全盟共舉辦縣級及以上運動會98次,參賽運動員7400人次,觀眾50余萬人次(由盟文化旅游體育局提供)。
十二、資源、環境
初步統計,全年總用水量12.5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4%。其中,生活用水增長15.2%,工業用水下降28.8%,農業用水增長8.0%,生態補水增長12.1%。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6.52立方米,下降36.1%(由盟水利局提供)。
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40.42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3.42千公頃;年末四旁(零星)植樹195.00萬株,新育苗面積0.11千公頃。年末全盟森林面積200.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3.3%(由盟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全盟共確定自然保護區9個,其中:國家級3個,自治區級6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71.78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22.79千公頃。全盟現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個,國家級優美鄉鎮6個、生態村1個(由盟林業和草原局、盟生態環境局提供)。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0.3%。主要耗能工業企業噸水泥綜合能耗比上年增長1.4%,噸鋼綜合能耗下降4.6%。
注釋:
1、本公報2020年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各行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能耗數據中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口徑按當量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