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統計局
(2023年3月24日)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疫情散發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聚焦“五大任務”,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民生事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彌足珍貴的發展成績。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29.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0.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155.8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2012.7億元,增長2.5%。三次產業比例為4.8:34.7:60.5。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1%、31.0%和61.9%。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4443元,比上年增長1.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5.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5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3.39萬人,鄉村人口71.7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9.80%,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男性人口179.20萬人,女性人口175.9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08萬人,出生率為5.91‰;死亡人口1.97萬人,死亡率為5.6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1‰。
表1 2022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 |
年末數(萬人)
|
比重(%)
|
全市總人口
|
355.11
|
100.00
|
其中:城鎮
|
283.39
|
79.80
|
鄉村
|
71.72
|
20.20
|
其中:男性
|
179.20
|
50.46
|
女性
|
175.91
|
49.54
|
其中:0-14歲
|
46.95
|
13.22
|
15-64歲
|
259.19
|
72.99
|
65周歲及以上
|
48.97
|
13.79
|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2萬人,比上年減少0.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0萬人。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分類別看,交通通信類上漲6.9%,食品煙酒類上漲2.9%,教育文化娛樂類上漲2.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8%,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3%,衣著類上漲0.4%,醫療保健類與上年持平,居住類下降0.5%。


表2 2022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類 別
|
比上年漲幅(%)
|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
|
2.1
|
食品煙酒
|
2.9
|
衣著
|
0.4
|
居住
|
-0.5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1.8
|
交通和通信
|
6.9
|
教育文化和娛樂
|
2.1
|
醫療保健
|
0.0
|
其他用品和服務
|
1.3
|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5萬公頃,增長1.5%;經濟作物播種面積8.3萬公頃,增長2.5%。糧食總產量183.1萬噸,比上年增長3.6 %;油料產量4.8萬噸,增長2.1 %;甜菜產量5.9萬噸,下降11.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8.7萬噸,增長2.4%;水果(含果用瓜)產量8.6萬噸,下降10.4%。
年末全市農牧業機械總動力283.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67.8%,制造業增長5.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0.6%,股份制企業增長3.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2.4%,私營企業下降17.6%。分行業看,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4%,煙草制品業增長4.4%,造紙和紙制品業增長1.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11.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3.1%,醫藥制造業增長5.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9.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6%。
表3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指 標
|
比上年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3.0
|
按主要行業分
|
|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
-87.4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7.8
|
食品制造業
|
7.4
|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
-9.8
|
煙草制品業
|
4.4
|
造紙和紙制品業
|
1.7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
-11.9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3.1
|
醫藥制造業
|
5.8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29.5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2.6
|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發電量620.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8%;飼料126.4萬噸,增長2.1%;乳制品178.7萬噸,增長5.5%;卷煙180.5億支,增長0.6%;原油加工量340.0萬噸,下降13.4%;燒堿(折純)25.2萬噸,增長3.7%;水泥459.8萬噸,下降7.4%;單晶硅21.9萬噸,增長5.3%;原鋁(電解鋁)28.1萬噸,增長1.3%。
表4 202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
產 量
|
比上年增長(%)
|
發電量(億千瓦時)
|
620.0
|
3.8
|
飼 料(萬噸)
|
126.4
|
2.1
|
乳制品(萬噸)
|
178.7
|
5.5
|
卷 煙(億支)
|
180.5
|
0.6
|
原 煤(萬噸)
|
33.6
|
-91.0
|
原油加工量(萬噸)
|
340.0
|
-13.4
|
紙制品(萬噸)
|
61.6
|
-3.6
|
燒 堿(折100%)(萬噸)
|
25.2
|
3.7
|
初級形態塑料(萬噸)
|
44.1
|
-4.5
|
單晶硅(萬噸)
|
21.9
|
5.3
|
化學藥品原藥(萬噸)
|
0.8
|
-0.8
|
水 泥(萬噸)
|
459.8
|
-7.4
|
原 鋁(電解鋁)(萬噸)
|
28.1
|
1.3
|
液晶電視機(萬臺)
|
188.5
|
2.6
|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306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利潤總額327.7億元,增長37.6%;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9.0%。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或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62家,比上年減少6家;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08.9萬平方米,下降9.5%;竣工房屋面積103.6萬平方米,下降19.6%;房屋建筑竣工率14.6%。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0.4億元,比上年下降4.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74.5億元,增長0.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69.1億元,下降17.6%;金融業增加值280.6億元,增長7.2%;房地產業增加值185.7億元,下降5.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069.1億元,增長6.1%,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24.1億元,增長14.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54.9億元,下降5.9%。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867.6億元,增長1.7%。

全年公路貨運量13072.3萬噸,比上年下降4.7%,公路貨運周轉量168.9億噸公里,下降3.2%;公路客運量114.8萬人,下降62.5%,公路客運周轉量1.7億人公里,下降65.4%。
年末全市機動汽車保有量136.2萬輛,比上年增加3.4萬輛。其中,載客汽車保有量126.3萬輛,增加3.6萬輛;載貨汽車保有量9.3萬輛,減少0.1萬輛;專項作業車保有量6820輛,增加242輛。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完成14.0億元,下降14.2%。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含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18.6億元,比上年下降11.1%;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9085.8萬件,下降7.1%;郵政寄遞服務業收入0.9億元,下降25.5%。郵政函件業務334.6萬件,下降38.1%;包裹業務3.5萬件,下降33.8%。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7963.8萬件,下降12.6%;快遞業務收入14.2億元,下降10.6%。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總數451萬戶,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305萬戶,5G移動電話用戶146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127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1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0.1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451萬戶,增加0.4萬戶。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9.8億元,比上年下降4.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44.3億元,下降4.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5.5億元,下降3.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932.6億元,下降2.2%;餐飲收入127.2億元,下降15.9%。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26.3%,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增長11.3%,汽車類零售額下降19.6%。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182.7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出口額93.0億元,增長15.4%;進口額89.7億元,增長13.3%。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6.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7.3%。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79.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5.2%。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投資增長12.4%,中央項目投資增長15.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219.1億元,比上年下降19.1%。其中,住宅投資167.0億元,下降17.3%;辦公樓投資1.6億元,下降25.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8.3億元,下降36.9%。商品房銷售面積145.8萬平方米,下降52.9%;商品房銷售額161.5億元,下降51.7%。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9億元,比上年增長0.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0.8億元,和去年相比持平。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753.7億元,比年初增長16.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3372.5億元,比年初增長16.6%;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2505.0億元,比年初增長15.1%。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0559.3億元,比年初增長10.4%。其中,住戶貸款余額1986.7億元,比年初增長2.8%;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8570.2億元,比年初增長12.2%。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余額380.5億元,比年初增長1.3%;中長期貸款余額1606.3億元,比年初增長3.2%。
2022年末全市保險機構共有44家,和上年數量持平。全市實現保費收入144.3億元,同比下降1.8%,累計賠付53.1億元,同比下降4.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2.1億元,同比下降1.2%,累計賠付29.7億元,同比下降10.3%;人身險保費收入102.2億元,同比下降2.1%,累計賠付23.4億元,同比增長5.0%。
-
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96元,比上年增長5.7%,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154元,下降3.7%。
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16元,比上年增長3.0%。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29962元,增長3.9%;經營凈收入9357元,增長1.5%;財產凈收入5284元,下降1.3%;轉移凈收入10013元,增長4.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172元,下降3.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8元,增長6.7%。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8749元,增長3.1%;經營凈收入11191元,增長9.3%;財產凈收入1030元,增長6.6%;轉移凈收入2968元,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093元,下降1.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5.0%,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8%,分別比上年下降0.5個和0.2個百分點。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職參保人數80.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2.3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3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4.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1.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50.7萬人。
年末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88796戶,受益人數141828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79508.1萬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8120戶,受益人數11469人,發放低保資金8136.3萬元;農村低保對象80676戶,受益人數130359人,發放低保資金70371.9萬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4億元,比上年增長41.5%,爭取國家及自治區支持資金3.4億元,項目558項。年內專利授權量6351件,下降4.1%,占自治區專利授權總量的25.8%。安排重大科技專項經費1.4億元。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數7.7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在校生人數26.3萬人,增長2.7%,畢業生人數6.9萬人,增長6.2%;年末共有普通中學118所,招生人數5.1萬人,增長6.3%,在校生人數14.9萬人,增長2.1%,畢業生人數4.9萬人,增長2.1%;年末共有小學195所,招生人數2.9萬人,下降25.6%,在校生人數19.9萬人,下降0.5%,畢業生人數3.0萬人,增長3.4%;年末共有幼兒園442所,在園幼兒7.5萬人,增長4.2%。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7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8個。全市擁有廣播電視臺7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
全年累計接待旅游人數139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7.6億元。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539個。其中,醫院109個,擁有病床23137張。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3339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2867人。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20個,體育館19個,室內游泳池(館)51個。
十一、資源、環境
初步統計,全年總用水量10.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5.8億立方米;工業用水1.2億立方米;生活用水2.1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1.1億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7.3立方米/萬元。
初步統計,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6200公頃。其中,低質低效林改造1000公頃,森林質量精準提升4533.3公頃,森林撫育666.7公頃。全市森林面積396066.7公頃,森林覆蓋率23.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4.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3.3%。
全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優良空氣天數329天,比上年增加11天。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
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是指年末從業人員20人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和年末從業人員60人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
5、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口徑。
7、城市建設數據均為統計快報數據,最終數據以全國城市(縣城)建設統計年報為準。
8、衛生數據均為國家衛生統計信息網絡直報系統上報數,最終數據以國家和自治區反饋數為準。
9、經濟作物數據均為統計上報數。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價格指數、人民生活、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呼和浩特調查隊;農牧業機械總動力數據來自市農牧局;對外貿易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路客貨運量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機動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話互聯網數據來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旅游數據、電視、廣播數據來自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財政、科學技術支出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中國銀保監會內蒙古監管局;醫療保障數據來自醫療保障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自治區教育廳;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生活保障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市水務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和草原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