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86.5萬人,比上年增長6.0%;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24.6萬人,增長0.8%;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27.0萬人,增長8.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70.2萬人,下降1.0%。
全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戶19280戶;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18萬人,比上年下降14.2%。農村定期救濟戶81944戶;農村牧區居民定期救濟人數14.04萬人,下降2.3%。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科技項目中,科技重大專項共安排3項,自然科學基金共安排1項,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共安排34項。全年專利授權量1152件,比上年下降2.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87件,比上年增長33.6%。全年登記技術合同33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13億元。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共招生13254人;共有在校生44452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308人;共有教職工3078人,其中,專任教師2093人。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中小學、職業中學、特殊教育學校,不含高校)1252所,全年招生9.77萬人,共有在校學生40.30萬人,專任教師3.72萬人。其中,幼兒園870所,全年招生1.79萬人,共有在校生6.77萬人,專任教師0.58萬人;小學220所,全年招生2.52萬人,共有在校生16.86萬人,專任教師1.54萬人;普通中學141所,全年招生4.75萬人,共有在校生14.85萬人,專任教師1.42萬人;職業中學14所,全年招生0.70萬人,共有在校生1.74萬人,專任教師0.1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全年招生95人,共有在校生766人,專任教師246人。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烏蘭牧騎9個。擁有文化館9座,公共圖書館9座,博物館11座。年末全市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82%,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82%。年末全市有線電視覆蓋用戶284.81萬人。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720.0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7.31億元。全市有A級景區23家,其中4A級景區6家,3A級景區10家。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67個。其中,醫院8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5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2個。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床位19441張,其中,醫院1477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79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87張。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職工29428人,衛生技術人員2231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381人,注冊護士8483人,藥師(士)1119人,技師(士)1592人。
年內全市體育健兒在自治區級競賽中榮獲金牌8枚,銀牌11枚,銅牌10枚。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站點2439個,全市122.6萬體育人口共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30次。全市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776人,其中,國家級73人。
十一、資源和環境
初步統計,全年總用水量30.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生活用水增長0.5%,工業用水增長0.6%,農業用水增長15.2%。
初步統計,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10814公頃。其中,人工造林5814公頃,退化林修復5000公頃。全市共有66個自然保護區和14個自然公園,總面積77萬公頃(含重疊面積13.99萬公頃)。
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內蒙古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內蒙古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4個:內蒙古烏斯吐自然保護區、內蒙古烏旦塔拉自然保護區、內蒙古雙合爾濕地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荷葉花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10個,旗縣級自然保護區50個。
自然公園中,國家級沙漠公園2個:內蒙古奈曼寶古圖國家沙漠公園和內蒙古庫倫銀沙灣國家沙漠公園。森林公園7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內蒙古敖倫國家森林公園;自治區級森林公園6個:內蒙古通遼市自治區森林公園、內蒙古科爾沁沙地自治區森林公園、內蒙古吐爾基山自治區森林公園、內蒙古烏斯吐自治區森林公園、內蒙古興隆沼自治區森林公園、內蒙古罕山自治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4個,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內蒙古奈曼孟家段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2個:內蒙古科左后旗胡力斯臺淖爾國家濕地公園和內蒙古霍林郭勒靜湖國家濕地公園;自治區級濕地公園1個: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濕地公園。自治區級地質公園1個:內蒙古大青溝自治區級地質公園。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9%。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價格指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居民收入消費、人均擁有現住房建筑面積、居民百戶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通遼調查隊;公路客貨運量、客貨運周轉量數據來自通遼市交通運輸局;航空客貨運量、周轉量數據來自通遼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郵政業務量、快遞業務量數據來自通遼市郵政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通遼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通遼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通遼銀保監分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通遼市醫療保險服務中心;最低生活保障、福利院數據來自通遼市民政局;科技項目、合同成交金額數據來自通遼市科技局;專利數據來自通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校數據來自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職業學院和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其他教育數據來自通遼市教育局;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電視、廣播、旅游數據來自通遼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通遼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通遼市體育局;用水量數據來自通遼市水務局;自然保護區、林業數據來自通遼市林業和草原局;空氣質量數據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通遼分站;其他數據均來自通遼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