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統計局
(2009.4.20)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構筑兩大基地,打造三個中心,提高三個水平”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了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面落實生態立市、工業強市、商貿興市和依法治市方略,全市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生得到較大改善。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4.68億元,按2005年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82.27億元,增長9.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11.5億元,增長14.2%。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86.26億元,增長18.6%,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59.24億元,增長18.8%。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7.02億元,增長17.9%。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5.25億元,下降5.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40.9億元,增長14.9%。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0:47.7:34.3調整為本年的18.9:48.7:32.4,一產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上升1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下降1.9個百分點;從工業化進程看,工業增加值比重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8%,比上年上升2.2個百分點;從不變價增長速度看,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達到1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達到18.8%,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達到17.9%,均高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從貢獻情況看,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11.84%,比上年提高8.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6.74%,比上年下降4.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1.42%,比上年下降4.1個百分點。常住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358元,增長13.2%。
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5.05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市縣級收入完成15.47億元,增長1.6%。上劃中央和自治區收入完成19.59億元,增長8.1%。分地區看:豐鎮市總收入完成7億元,占全市總收入的19.97%;集寧、涼城均超過5億元;前旗突破3億元;卓資、后旗突破2億元;其余旗縣超億元。全市財政支出完成90.22億元,增長32.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10.92億元,增長21.7%;教育支出完成15.34億元,增長43.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17.75億元,增長37.5%。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7%。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4.8%,居住類價格上漲12.3%。這二項成為拉動物價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肉禽制品價格大幅上揚。食品類價格指數中,糧食價格上漲10.1%,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2.2%,鮮菜價格上漲7.7%。其他各類價格指數中,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1.4%,衣著類價格上漲2.4%,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上漲2.3%,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上漲1.3%,交通和通訊上漲3.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9.1%。
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14.50萬人,增長1.56%。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0190人,增長8.0%。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5346人,增長7.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6%。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綜合實力不強,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大企業拉動作用較弱,中小企業發展緩慢;建筑業和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非公有制經濟相對滯后,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農村牧區投入不足,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任務較重;生態環境依然脆弱,改善生態環境和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的任務艱巨;社會低收入群體生活困難,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完成全社會節能降耗工作目標難度較大;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二、農業
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58.25萬公頃,增長4.8%。農業生產獲得豐收,主要農作物產量大幅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25.0萬噸,增長131.5%。其中:玉米產量為39.75萬噸,增長77.5%;薯類產量為76.72萬噸,增長154.4%;油料產量為4.78萬噸,增長267.7%;甜菜產量達到43.76萬噸,增長147.1%;蔬菜產量達到215.74萬噸,增長24.8%。
牧業年度(六月末)全市牲畜存欄頭數達到811.78萬頭(只),下降5.29%。牲畜總增908.17萬頭(只),下降1.81%。牲畜總增率達105.95%。牧業年度良種及改良種牲畜總頭數達789.11萬頭(只),比重為97.21%。
全年牲畜出欄(日歷年度)876.5萬頭只,增長4.88%。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21.48萬噸,增長6.5%;牛奶產量達到95.39萬噸,增長1.0%;,山羊絨產量達到68噸,下降6.85%;禽蛋產量達到1.4萬噸,增長9.16%。
全年農牧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71.25萬千瓦,增長10.8%;化肥施用量(折純)92786噸,增長31.1%;地膜使用量8636噸,增長72.0%。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42.22萬畝,增長86.4%。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兩大國家重點任務完成造林面積110.0萬畝,增長95.4%;內蒙古重點造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積32.22萬畝,增長66.0%;完成人工培育多年生木草植物155.1萬畝;完成幼林撫育面積17.8萬畝;文冠果造林面積5.19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底達到343家,完成工業增加值159.2億元,增長18.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增加值50.3億元,增長36.7%;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08.9億元,增長11.6%。分所有制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9.6億元,增長11.7%;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0.88億元,增長3.3%;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71.67億元,增長19.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4.36億元,增長19.4%。從分行業看,四大支柱產業共計完成增加值143.15億元,增長16.2%。其中:電力工業完成增加值39.48億元,增長9.5%;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18.30億元,增長22.0%;重化工業完成增加值41.05億元,增長7.3%;農畜產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44.32億元,增長3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20億元的旗縣有四個:豐鎮市34億元,涼城24億元,集寧21億元,前旗20億元。
全年發電量完成2309692萬千瓦時,下降3.98%。其中:火力發電量完成2219168萬千瓦小時,下降6.1%;風力發電完成90524萬千瓦小時,增長114.7%;碳化鈣產量達到1362538噸,下降27.5%;鐵合金產量達到554653噸,下降14.7%;白酒產量達到30903噸,增長3.3%;花崗巖板材達到974656平方米,下降8.2%;水泥產量達到3279283噸,增長12.7%;乳制品產量達到436033噸,增長27.4%;石墨及碳素制品產量達到96687噸,增長24.3%;鮮凍肉產量達到56316噸,增長54.3%;服裝產量達到1134.4萬件,增長59.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57.68億元,增長41.1%;實現利稅總額21.61億元,增長28.8%;綜合經濟效益指數274.8,增長69.5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達到276366元/人,增長32.3%。
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單位數36個(不包括勞務分包建筑業),年末從業人員7934人,增長8.3%;建筑業總產值完成174075萬元,按現價計算增長16.1%;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10.56萬平方米,增長2.7%;竣工房屋面積112.13萬平方米,增長7.6%。建筑企業完成利潤總額1.02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2.73億元,增長3.49%。其中:國有經濟投資完成86.56億元,下降21.55%;個體經濟投資完成47.44億元,增長45.57%;其他類型投資完成68.73億元,增長29.75%。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4.32億元,增長50.2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01.07億元,增長27.87%,其中:工業完成投資99.5億元,增長26.7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7.34億元,下降18.62%。城鎮住宅施工面積322.62萬平方米,增長9.3%;城鎮住宅竣工面積191.21萬平方米,下降2.5%。其中:經濟適用房完成13.54萬平方米。
本年新開工生產能力有:原煤120萬噸/年,焦炭96萬噸/年,發電量185萬千瓦時,鋁加工4萬噸/年,電石10萬噸/年,水泥150萬噸/年。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14.37億元,增長23.9%。其中:市的消費品零售額完成37.07億元,增長24.0%;縣的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7.89億元,增長26.2%;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9.41億元,增長20.3%。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完成88.22億元,增長24.0%;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1.58億元,增長25.7%;其他行業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57億元,增長14.8%。
六、對外經濟
全市海關進出口總額1008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9.5%。其中:出口總額9147萬美元,增長139.6%;進口總額935萬美元,增長138.3%。全市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9個,全年合同使用外商投資5277萬美元,直接利用外資到位資金6544萬美元。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全市公路交通運輸業完成公路客運量1900萬人,比上年增長13.3%。公路旅客周轉量190902萬人公里,增長14.3%;公路貨運量4879萬噸,增長14.1%,公路貨物周轉量523231萬噸公里,增長35.0%。
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完成3.65億元,增長6.1%。其中:電信(網通)業務總量完成2.77億元,增長6.2%。郵政業務總量完成0.88億元,增長20.87%。網通本地電話用戶達到29.8萬戶,下降18.0%。已通電話行政村比重達到98.6%。移動電話用戶達到48. 9萬戶,增長5.6%。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到7.9萬戶,增長11.9%。公用電話用戶1.4萬戶,下降11.9%。
全年旅游共接待境內外游客330.0萬人,增長5.4%。其中:國外游客2.3萬人。旅游業總收入14.8億元,增長25.4%。
八、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74.6億元,增長27.3%。其中:企業存款35.9億元,增長28.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90.9億元,增長2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72.0億元,增長13.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48.5億元,增長12.6%;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21.2億元,增長13.7%。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為1042.1億元,增長4.9%;金融機構現金支出為1065.6億元,增長4.7%。現金凈投放23.5億元,下降2.0%。
全市人壽、財險兩大保險機構年保費收入為43609萬元,增長37.4%。其中:人壽保險機構保費收入為33399萬元,增長52.0%;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為10210萬元,增長4.11%。人壽、財險兩大保險機構業務支出為10939萬元,增長20.5%。其中:人壽險業務支出為5300萬元,增長15.0%;財產保險業務支出為5639萬元,增長26.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擁有普通高中9所,在校學生5.0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0.36萬人,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蒙古族學生0.34萬人。擁有普通初中54所,初中在校學生7.7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0.37萬人,蒙古族學生0.33萬人。擁有小學253所,小學在校學生13.13萬人。其中:小學少數民族學生0.53萬人,蒙古族學生0.48萬人。小學入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達到99.72%。初中畢業生升高中升學率達到82.85%。
全市中、小學新增校舍面積3.3萬平方米,中小學計算機擁有量達到12194臺,圖書405萬冊。
全市年末擁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7個,各類技術人員358人,高級工程師33人,工程師74人,初級科技人員65人。全年用于科技經費支出1505萬元,全年簽訂技術合同數4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40萬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公共圖書館12個,群藝館、文化館12個,博物館11個,廣播電視臺1座,電視發射臺、轉播臺和差轉臺2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3.8%,電視人口覆蓋率90.5%。
年末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512個。其中:醫院22所,衛生院188所;醫療衛生技術人員6608人,其中:醫院3126人,衛生院1196人;擁有床位數4325張,其中:醫院2677張,衛生院1128張。
全市體育健兒參加區內外重大競賽獲獎牌71枚,其中:全區比賽金牌18枚,銀牌21枚,銅牌32枚。
十一、能源、環境保護
據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13.1%,三年下降累計達到15.22%,完成“十一五”目標21.69%的70.2%。
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20個。其中: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2256.4平方公里;共有生態示范區13個。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職工573人,各級環境監測站12個。建成煙塵控制區8個,建成煙塵控制區面積67.7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2個,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25.8平方公里。
全市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35個,完成環境污染投資68356萬元。其中:工業廢水治理完成投資2753萬元,工藝廢氣治理完成投資52300萬元;其他治理完成投資12738萬元。新增治理廢水處理能力720噸/日,新增治理廢氣處理能力379.5萬標立方米/時。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3.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7.23萬人,鄉村人口135.96萬人。城鎮化率36.23%。人口出生率7.92‰,死亡率7.48‰,人口自然增長率0.44‰。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87.09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98萬人,漢族人口276.51萬人,其它少數民族人口2.6萬人。全市出生人口3.52萬人,死亡人口0.73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750元,增長20.2%。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為4061元,增長21.4%。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25131元,剔除幾大電廠外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3941元。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4.9%,農村牧區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1.8%。
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18.7萬人,增長5.5%。其中: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數6.1萬人,增長14.3%。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0%。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22.77萬人,增長5.32%;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08萬人,增長19.8%。
全市各類福利院床位594張,福利院收養人數320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989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8007人。年末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80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80個。
注: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生產總值及分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