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統計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勵精圖治、攻堅克難,使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如期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全市經濟總量和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9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4.8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525.5億元,增長19.2%;第三產業增加值309.9億元,增長15.3%。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2:59:34.8。“十一五”期間三次產業比重發生微弱變化,工業城市格局沒有改變。“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16%,比“十五”期間增加3.6個百分點。201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0140元,增長17.6%,比2005年增加22740元。
二、農村經濟戰勝洪災,再創佳績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7.5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農業產值36.9億元,林業產值10.9億元,牧業產值44.8億元,漁業產值13.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億元。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52.3萬噸,比上年增加0.3萬噸。現代特色農業建設步伐加快,設施農業面積達到4400公頃,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面積達到6.4萬公頃。
201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總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產量 萬噸 52.33 0.60
#稻谷 萬噸 10.85 -8.03
玉米 萬噸 38.73 3.53
大豆 萬噸 1.00 -3.03
薯類 萬噸 1.59 -2.12
蔬菜 萬噸 37.10 -1.54
水果 萬噸 7.10 -0.60
食用菌 萬噸 14 133.3
油料作物 噸 1685 -0.47
年末生豬存欄33.2萬頭,牛存欄9.8萬頭,羊存欄26.8萬只,比上年分別增長4.7%、12.3%、-3.5%;年末豬出欄67.4萬頭,牛出欄12.6萬頭,羊出欄32.7萬只,分別增長8.9%、11.9%、2.7%;肉蛋等農產品供應量增加,肉類總產量14.9萬噸,增長26.8%,其中豬肉5.6萬噸,增長5.1%,牛肉1.9萬噸,增長3%,羊肉0.5萬噸,增長4.7%。全年產蛋9.6萬噸,增長35.5%,奶3.7萬噸,增長18.1%。
三、工業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實現產值1647.7億元,比上年增長36.4%。實現增加值45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8.7%。其中,中央及省屬工業實現增加值202.2億元,下降0.1%;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249億元,增長40.1%。全市大中型企業實現增加值252.4億元,下降0.1%。在各種經濟類型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211.8億元,下降0.3%;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26.2億元,增長43.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3.45億元,增長18.1%;全市輕工業實現增加值44.9億元,增長12.2%;重工業實現增加值406.4億元,增長19.5%。“十一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7%,比“十五”期間增加4.4個百分點。
2010年撫順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總量 比上年增長(%)
原煤 萬噸 485.9 -10.0
鐵礦石原礦 萬噸 1559.9 2.3
啤酒 萬升 12196 3.7
服裝 萬件 699.6 -11.0
實木木地板 萬平方米 469.5 -22.9
原油加工量 萬噸 898.5 -3.2
汽油 萬噸 212.0 -3.8
柴油 萬噸 366.2 -2.7
潤滑油 萬噸 13.7 -19.2
燃料油 萬噸 28.9 -3.3
焦炭 萬噸 15.5 -63.0
乙烯 萬噸 16.7 -8.1
塑料制品 萬噸 2.7 -18.0
水泥 萬噸 229.3 -5.4
石墨及炭素制品 萬噸 12.8 26.5
生鐵 萬噸 377.7 -2.6
粗鋼 萬噸 375.6 1.9
鋼材 萬噸 356.9 3.4
鐵合金 萬噸 5.5 -4.2
原鋁(電解鋁) 萬噸 20.6 169.5
鋁合金 萬噸 3.0 1.9
鋁材 萬噸 2.5 18.4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131.2 56.3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130.1 -3.1
四、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業全面提速
全年建筑業實現總產值228.2億元,比上年增長44.7%,實現增加值73億元,增長47.1%。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施工面積1115.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1.7%,其中新開工面積959.7萬平方米,增長75.1%。竣工面積711.7萬平方米,增長65.9%。
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4.8億元,比上年增長32%。商品房施工面積682.8萬平方米,增長35.5%,其中住宅505.9萬平方米,增長29.9%。商品房竣工面積168.1萬平方米,增長10.6%,其中住宅124.3萬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銷售面積212.3萬平方米,增長34.9%,其中住宅197.6萬平方米,增長38.8%。商品房銷售額77.5億元,增長56.2%,其中住宅69億元,增長61.8%。
五、固定資產投資與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5.1億元,比上年增長43.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45.6億元,增長56.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9.5億元,下降47.7%。全年超億元項目開工建設210個,總投資1138.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427.5億元,分別為上年的1.4倍和1.6倍。“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38.7%,比“十五”期間增加10.4百分點。其中,撫順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東露天礦恢復生產、撫挖重工大型履帶起重機等一批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速度快。
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全年城區植樹103萬株,新增綠地139公頃,綠化覆蓋率39.5%。渾河城市段38.5公里景觀帶建設正式啟動,葛布橋至天湖橋北岸帶狀公園、人民廣場規劃建設進展順利。
六、交通運輸和通信業快速發展
全市公路總里程5673.9公里,高速公路151.8公里。全年公路貨運量6388萬噸,比上年增長35.6%,貨物周轉量857504萬噸公里,增長35.5%。公路客運量3185萬人,增長17.8%,旅客周轉量144600萬人公里,增長24.3%。全市共有公共汽車線路70條,長途客運線路409條。全市擁有公共汽車1179輛,更新公交車輛 30輛;出租車4969輛,更新出租車700臺。
城市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全年電信業務總量47.6億元,比上年增長24.6%,郵政業務總量1.6億元,比上年下降7.5%。全年完成匯票32.3萬筆,特快專遞47.7萬件。全市城鄉固定電話用戶80.8萬戶,移動電話241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為31.2萬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消費品市場活躍,物價有所上揚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7.7億元,增長18.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2億元,增長20%。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5.6億元,增長25.4%,零售業245.8億元,增長16.8%,住宿業1.9億元,增長38%,餐飲業50.6億元,增長23.8%。“十一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17.7%,比“十五”期間增加6.2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102.9%,八大類物價指數五升三降,其中:食品、居住分別上漲8.2%、3.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煙酒及用品漲幅分別為1.8%、1%、0.2%。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信分別下降5.8%、1.4%、0.3%。
八、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取得新成績
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完成4.4億美元,增長41.2%。域外引資到位額完成410億元,增長41.1%,其中省外項目到位額209.9億元,增長1.1倍。全年外貿進出口完成10.2億美元,增長15.1%,其中出口完成5.2億美元,增長14.1%。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30億元,比上年增長55.7%。接待國內旅游者2235.3萬人次,增長31.6%,接待入境旅游者11.2萬人次,增長28.2%。全市擁有星級賓館21家,旅行社59家,AA級以上景區12家,其中AA級景區1處,AAA級景區6家,AAAA級景區5家,省級以上森林公園6個。紅河谷漂流、皇家海洋主題樂園旅游品牌效應不斷顯現。
九、財政金融和社會保險業同步增長
全年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稅收收入實現62.9億元,增長25.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5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6.4億元,增長2.3倍,環境保護支出8.1億元,增長1.3倍,科技支出1.1億元,增長44.9%。
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27.7億元,比年初增加125.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20.5億元,增加68.1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73億元,增加39.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60.2億元,增加38.6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74億元,增加20.6億元。全市個人消費貸款和投資貸款分別增加750.9億元和62.9億元。
全市擁有保險機構25家,其中壽險13家、財險12家,共實現保費收入23.6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財產險5.5億元,增長25.2%;壽險18.1億元,增長2.7%。全年保險賠付6.1億元,比上年下降18.7%,其中支付財產險賠款金額2.6億元,比上年下降18.5%,賠付率達到47.4%,壽險賠付3.5億元,下降18.8%,退保金額1.2億元,下降63.5%。
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成果顯著
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完成130億元,增長18%。開發科技成果112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8項,國內領先水平的21項。獲省獎勵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市獎勵47項。發明專利134件。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19所,在校學生26.5萬人,專任教師2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3.7萬人,專任教師1871人;普通中學118所,在校學生9萬人,專任教師7481人;技工學校8所,在校學生6841人,專任教師457人;小學194所,在校學生8.5萬人,專任教師7303人。全市高考錄取率達91.4%。
全市擁有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7個、文化站25個;公共圖書館7個,總藏書量101.6萬冊。城鄉廣播、電視覆蓋率和電視覆蓋率均達到98.9%。群眾文化活動全面展開,廣場文化活動2200場次。
全市擁有衛生機構638個,其中醫院5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0個,衛生院5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專科疫病防治院(所、站)5個,疾病疫情控制中心(防疫站)9個。衛生醫療床位1萬張,其中醫院0.73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其中醫生0.45萬人,注冊護士0.47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以上。
在遼寧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我市共獲得獎牌115枚,其中金牌52枚,銀牌29枚,銅牌34枚。全市健身場所2117處,其中新建健身場所80處,舉辦全民健身活動賽事500項次。
十一、人口自然增長下降,就業人員平穩增長
201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220.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38.4萬人。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45.5萬人,農業人口75.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3萬人,出生率6.1‰,死亡人口2.6萬人,死亡率11.8‰,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5.7‰。
全社會從業人員10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萬人。城鎮單位從業人員26.8萬人,增加0.3萬人,其中在崗職工26.1萬人,增加0.3萬人。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26.6萬人,增加1.2萬人;鄉村從業人員50.5萬人,增加0.2萬人。城鎮實名制就業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十二、城鄉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有所提高
全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92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3元,增長12.9%。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0007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食品支出增長4.9%,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20.3%,交通、通訊支出增長56.8%。農民人均純收入7203元,增長17.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30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食品支出消費增長31%,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增長31.3%,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8.6%。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積22.47平方米,農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積24.3平方米。每百戶城市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110臺、冰箱86臺、洗衣機83臺、熱水器57臺、微波爐45臺、電腦56臺、空調12臺、家用汽車3臺;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107臺、洗衣機68臺、電冰箱49臺、摩托車42輛、微波爐11臺、電腦10臺、生活用汽車2臺。
“十一五”期間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13.8%、14%,分別比“十五”期間增加4.6、7.7個百分點。
2010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61萬人,醫療保險參保103.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52.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1.3萬人。在農村開展農民養老保險試點。
十三、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全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2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9萬噸,比上年減排0.34%,二氧化硫排放量為6.15萬噸,減排19.6%。渾河干流(城市段)平均水質達到四類水體標準,對城區的78臺小鍋爐全部進行了拆除和改造,南雜木、永陵鎮等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建成啟用。
注: 1.此公報統計數據均為年快報數;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人口數據為戶籍統計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