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沈陽調查隊
(2014年5月6日)
2013年,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斷增加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和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圍繞實現“三大目標”,扎實推進“五大任務”,突出做好穩增長、辦全運、惠民生等重點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715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5.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3709.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增加值3113.8億元,增長7.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86850元,增長8.2%。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3.3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種植業產值253.9億元,林業產值10.9億元,畜牧業產值329.3億元,漁業產值25.8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3億元。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67.8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410.6萬噸,實現了連續十年糧食生產豐收,其中水稻產量102.9萬噸,玉米產量291.5萬噸。水果產量27.8萬噸,比上年增長13.6%;蔬菜產量576.1萬噸,增長14.8%;肉類總產量105.9萬噸,增長6.0%,其中豬、牛、羊肉分別增長7.2%、6.8%和4.8%;禽蛋產量79.3萬噸,增長5.9%;牛奶產量50.8萬噸,增長5.6%。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石佛寺中型灌區改造等工程完工。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43.6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3%,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提高到75.5%。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0.7萬噸,地膜覆蓋面積6萬公頃。
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0個,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6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378個,帶動農戶27萬戶。新增設施農業面積0.2萬公頃,累計達到12.87萬公頃;高效特色農業面積累計達到20.5萬公頃。爭取國家、省級玉米、水稻等糧油作物高產創建示范區98個。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5處。到2013年末,61個鄉鎮達到“一鄉一業”標準,新民“梁山西瓜”、法庫“牛產業”躋身省級“一縣一業”示范縣。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糧食總產量
萬噸
410.6
2.5
#水稻
萬噸
102.9
-2.5
玉米
萬噸
291.5
5.4
小麥
萬噸
0.6
-43.6
大豆
萬噸
4.3
-10.0
油料
萬噸
14.6
-10.1
蔬菜
萬噸
576.1
14.8
主要畜禽產品、水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肉類總產量
萬噸
105.9
6.0
#豬牛羊肉
萬噸
69.3
6.9
牛奶產量
萬噸
50.8
5.6
禽蛋產量
萬噸
79.3
5.9
生豬出欄數
萬頭
590.1
6.1
牛出欄數
萬頭
136.0
7.8
羊出欄數
萬只
102.3
2.8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366.3
6.2
牛年末存欄數
萬頭
111.0
3.5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84.3
-0.3
水產品產量
萬噸
19.1
1.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重工業增加值2583.3億元,增長10.9%;輕工業增加值939億元,增長7.4%。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743.7億元,增長12.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9.5%。汽車及零部件、建筑產品、農副產品加工、化工產品制造業、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等五大優勢產業實現增加值1807億元,增長11.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1615.4億元,增長16.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5.9%。工業出口產品交貨值280.9億元,下降0.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1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利潤總額760億元,增長11.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91.28%,比上年提高40.36個百分點;工業產品產銷率98.5%,下降0.1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汽車
輛
1040756
25.0
#中華牌
輛
151732
-1.9
#寶馬牌
輛
189486
47.1
汽車發動機
萬千瓦
5149
6.7
金屬切削機床
臺
51947
-9.7
#數控機床
臺
16521
-13.4
采礦專用設備
噸
331794
21.9
水泥專用設備
噸
24555
-55.7
金屬冶煉設備
噸
83121
25.0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10367
6.0
空調器用壓縮機
萬臺
264
21.7
彩色電視機
萬臺
383
-10.2
輪胎外胎
萬條
562
11.5
鋁材
噸
69023
85.2
化學原料藥
噸
22258
-6.4
啤酒
千升
1154852
4.4
軟飲料
噸
3007978
0.7
乳制品
噸
711690
-12.0
全市建筑業增加值36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005.1億元,增長17.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6383.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1056.4億元,增長2.1%;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998.5億元,增長7.6%;民間投資4329.1億元,增長18.2%。從產業分布看,第一產業投資77.9億元,下降17.1%;第二產業投資2205.9億元,增長15.1%,其中工業投資2149.5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投資4100.1億元,增長13.4%。全年新增固定資產3731.4億元,增長16.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住宅建設投資1574.6億元,增長18.3%。房屋施工面積11568.3萬平方米,增長5.1%;房屋竣工面積1459.8萬平方米,下降29.4%,其中住宅1230.3萬平方米,下降25.2%。商品房銷售面積2262.3萬平方米,下降8.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017.4萬平方米,下降8.4%;商品房銷售額1436.1億元,下降8.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225.3億元,下降7.1%。
五、交通運輸、郵政和信息傳輸業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6707.9萬噸,比上年增長12.7%。其中,鐵路529.5萬噸,增長16.0%;公路16174萬噸,增長12.6%;民用航空4.4萬噸,下降1.5%。全年旅客發送量24483.2萬人次,增長5.2%。其中,鐵路3815.8萬人次,增長14.0%;公路20254萬人次,增長3.7%;民用航空413.4萬人次,增長3.5%。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25.3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0%。其中,載客汽車109.3萬輛,載貨汽車14.7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96.2萬輛,增長18.5%。
沈陽與國際19個城市、國內71個城市(地區)通航。沈陽機場航線達到147條,其中國際航線23條,國內航線124條。運輸飛機起降9.1萬架次,增長11.9%;機場旅客吞吐量1210.7萬人次,增長9.9%。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31.3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7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17.6億元。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80.3萬門。城鄉固定電話用戶268.7萬戶,下降4.4%。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30.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015.9萬戶,新增20.3萬戶。國際互聯網絡登記注冊用戶152.7萬戶,減少23.2萬戶,其中寬帶接入用戶151.1萬戶,增加7.1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32.5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123部/百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6.1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按地區分,城鎮零售額3074.4億元,增長13.3%;鄉村零售額111.7億元,增長25.5%。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16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汽車類零售額436.5億元,增長11.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19.3億元,增長13.8%;中西藥品類零售額224.4億元,增長30.6%;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45.8億元,增長20.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24.6億元,增長25.2%;日用品類零售額61億元,增長10.5%;通訊器材類零售額69億元,增長50.1%;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30.6億元,增長4.1%。
全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57個,交易額1554.6億元。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14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進口總額73.3億美元,增長8.1%;出口總額70億美元,增長17.3%。
全年新簽外商投資合同項目155個,合同外資額27.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5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1%。全年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5.2億美元;實現營業額10.2億美元,增長5.0%;外派人員0.4萬人次。
八、旅游
全市國家A級旅游景區54家,旅行社188家,星級飯店98家。全年旅游總收入93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國內旅游收入890.7億元,增長13.0%,外匯收入6.6億美元,增長10.8%;接待國內外旅游者7503萬人次,增長8.0%,其中,國內旅游者7422萬人次,增長8.0%,入境旅游者81萬人次,增長8.0%。
九、金融
到2013年末,全市銀行機構及網點1371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576.6億元,比年初增長10.9%,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4821.6億元,增長10.4%;本外幣貸款余額9128.7億元,比年初增長13.0%。
全市證券營業部76個。全年證券交易額12698.3億元,比上年增長46.0%。其中,股票交易額7999.3億元,增長34.7%;基金交易額337.1億元,增長49.5%。
全市保險機構及網點290余家。全年保費收入147.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國內財產險保費收入56億元,增長16.5%;人身險保費收入89.8億元,下降2.7%。全年賠付及給付支出58.8億元,增長26.7%,其中國內財產險賠款支出31.7億元,增長30.6%;人身險賠付金額26.3億元,增長23.2%;農業險賠款支出0.8億元。
十、物價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5。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01.0,消費品價格指數103.2。分類別看,食品類指數106.1,煙酒類指數100.2,衣著類指數10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指數100.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指數100.5,交通和通信類指數98.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指數100.2,居住類指數101.5。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指數99.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總指數97.2。
十一、財政及稅收
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各項稅收650.9億元,增長13.1%。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65.4億元,增長25.5%;營業稅195.7億元,增長8.5%;企業所得稅81.6億元,增長9.0%;個人所得稅19.8億元,增長12.3%;土地增值稅58.5億元,增長17.0%;耕地占用稅38.5億元,下降13.1%;契稅62.7億元,增長24.4%。
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81.8億元,增長15.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長70.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33.5%,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8.6%,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8%,教育支出增長10.2%。
十二、縣(市)經濟
2013年,四縣(市)實現生產總值1338.1億元,比上年增長8.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8.9億元,增長11.6%;固定資產投資1323.9億元,增長1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6.1億元,增長14.1%;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增長9.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9.3億元,增長12.9%;地方稅收收入79.4億元,增長14.8%。
十三、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2013年城建投資完成400億元。四環快速路全線通車,南二環快速路、三環高速路、伯官橋、北海高架橋等路橋建設改造竣工通車。全面完成二三四環路、重點街路、全運會主功能區綠化等工程。地鐵9、10號線開工建設,渾南現代有軌電車正式運營,桃仙機場T3航站樓、沈陽北站南廣場、沈陽站東廣場等重點工程投入使用。黃河大街北出口排水系統、三好排水泵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供熱管網互聯工程啟動實施,康平燃氣工程竣工送氣。
年末城市公交運營線路215條,其中新開、調整公交線路21條,延時20條;增加運營里程138.9公里,公交運營線路長度達到4096.3公里;年內新增、更新公交車輛1000臺,其中清潔能源車輛899臺;更換公交站牌2000個,改造候車廊920個。全年公共交通客運總量11.5億人次。地鐵1、2號線運營里程達到465.1萬列公里,客運量22368.1萬人次。渾南有軌電車于8月中旬起正式運行,到12月末共完成運營里程55.64萬列公里,客運量163.37萬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車21807輛,其中市區(不含蘇家屯區和沈北新區)17844輛,年內更新出租汽車3000臺,全年客運量5.3億人次。
年末市區道路總長度3526.7公里,總面積7777.26萬平方米。路燈24.28萬盞,永久性橋梁337座。全年新增供水管網266公里,供水管道總長度3422.2公里,供水量5.49億立方米。供熱管網總長度9210公里,新增供熱能力2100兆瓦,全市供熱面積達到2.59億平方米。天然氣供氣管道總長度5400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22%,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39平方米。
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全面開展城鄉綠化,棋盤山、臥龍湖生態保護利用穩步推進;遼河、渾河、蒲河等重點流域治理扎實推進,南部污水處理廠、沈北蒲河北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拆除10噸以下供暖鍋爐48臺,關停11家高污染企業,電廠脫硝改造、企業“煤改氣”、機動車尾氣和揚塵治理等專項工程積極推進。實施封井壓采,地下水資源保護得到加強。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15天,機動車尾氣檢測率90%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0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2年削減2.5%、2.6%、1.5%、1.9%。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東北首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法庫經濟開發區成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四、科學技術與教育
2013年末,全市擁有市及市以上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04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214個,其中國家級14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61個,其中國家級14個。全年市以上登記認定的科技成果211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90項。應用技術成果中,達到國際水平110項(國際領先18項,國際先進92項);達到國內水平80項(國內領先69項,國內先進11項)。軟科學成果及基礎理論成果21項。各類技貿機構技術貿易成交額127.9億元。專利申請1319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572件;專利授權692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574件。
2013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6所(含獨立學院5所),招收本、?茖W生11萬人,在校生38萬人,本、?飘厴I生9.3萬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研究生1.6萬人,在校研究生4.3萬人,畢業研究生1.3萬人。普通中學322所,在校生27.2萬人;普通中專39所,在校生5.7萬人;職業高中44所,在校生2.1萬人;技工學校31所,在校生2.5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10.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09.2%。小學320所,在校生34.5萬人。小學適齡人口毛入學率110.0%。全市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88.8%。
十五、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年共組織開展各級各類群眾文化活動2.3萬余場,參與群眾達1787萬人次,社區文化建設“五個一”工程運作模式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等6個項目、作品和個人榮獲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建成并對外開放。
2013年末,全市衛生機構2106個(不含村級衛生組織)。其中,醫院199個;衛生院11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90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0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5個;?萍膊》乐螜C構22個;衛生監督所11個。年末實有病床53515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9360人,其中執業醫師21889人,執業助理醫師1503人,注冊護士25376人。
圓滿完成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沈陽賽區的競賽組織、賽事服務、安全保衛等各項工作。完成25個市屬場館和17個市、區兩級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改造和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成籠式足球場22個、標準籃球場110個。104所學校體育設施對市民開放,方便群眾健身。全年累計開展迎全運倒計時100天萬人健步走等活動1000場次,參與群眾達到400萬人次。全年體育彩票銷量達到14.94億元。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4元,比上年增長10.0%;人均消費支出22252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14467元,增長10.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196元,增長8.6%。
到2013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45.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5.2萬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7.65萬人,增加0.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57.87萬人,增加6.65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2.89萬人,增加12.1萬人;失業保險134.3萬人,增加1萬人;工傷保險177.8萬人,增加5萬人;生育保險284.3萬人,增加10.06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105.76萬人,增加2.29萬人;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參保人數19.25萬人;啟動新農合大病保險,取消醫療救助最大封頂限額和定點醫院限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8.74萬人,參合率99.17%,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50元。
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6億元。其中,城市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億元,5.7萬戶、9.4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0.9億元,4.3萬戶、7.9萬人享受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73戶、9717人享受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4290戶、10021人享受農村低保邊緣戶救助。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1778元,比上年提高170元。失業保險金人均支出標準為每月965元,提高150元。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市區和開發區1300元,四縣(市)1050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市區和開發區每人每月490元,四縣(市)每人每月42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各區每人每年3420元,四縣(市)每人每年2760元。
新增100個社區日間照料站,新增養老床位6739張,市養老服務中心二期主體完工。到2013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64個,床位3.5萬張,收養各類人員1.6萬人。
全年福利彩票銷售19.6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4.9億元。全年共募集慈善資金1275.3萬元。
十七、人口與就業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5.7萬人,比上年增長0.35%。戶籍人口727.1萬人,增長0.4%。其中,市區人口524.6萬人,縣(市)人口202.5萬人;男性人口360.9萬人,女性人口366.3萬人。人口出生率8.00‰,降低0.65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7.7;人口死亡率7.88‰,降低0.8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12‰,回升0.21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98.13%。
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51.9萬人,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在崗職工140.7萬人,增長21.1%。在崗職工中,國有經濟單位59.6萬人,減少3.8萬人;集體經濟單位5.3萬人,與上年持平;其他經濟單位75.8萬人,增加28.3萬人。在崗職工產業分布,第一產業0.3萬人,減少0.4萬人;第二產業63.7萬人,增加18.3萬人;第三產業76.6萬人,增加6.7萬人。
全年新增實名制就業21.75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0.6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4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3%。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4、縣(市)經濟統計口徑為遼中縣、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
5、公路客貨運量數據調整,與往年不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