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沈陽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7-10-10 16:08:08 來源:沈陽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9040次
沈陽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沈陽調查隊
 
2016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沈陽市委、市政府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要求,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抓好各項工作,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46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6.4億元,下降17.8%;第二產業增加值2135.6億元,下降13.7%;第三產業增加值3058億元,增長2.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5851元,下降5.8%。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4.2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243.2億元,林業產值12.6億元,畜牧業產值227.5億元,漁業產值27.2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7億元。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65.6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8萬公頃。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豐,糧食總產量360.4萬噸,其中水稻產量102.3萬噸,玉米產量244.2萬噸。水果產量30.2萬噸;蔬菜產量371.3萬噸;肉類總產量64.5萬噸;禽蛋產量19.3萬噸;牛奶產量48.4萬噸。
 
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45.88萬千瓦(2016年口徑調整后不包括農用運輸車),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提高到92.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0.5萬噸,地膜覆蓋面積5.3萬公頃。
 
現代農業。全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7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52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個。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7363個,帶動農戶16.5萬戶。“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879.19萬畝。高效特色農業面積達到108.7萬畝。建成市級糧油高產示范區25個。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15個項目竣工。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糧食總產量
 
萬噸
 
360.4
 
#水稻
 
萬噸
 
102.3
 
玉米
 
萬噸
 
244.2
 
小麥
 
萬噸
 
0.6
 
大豆
 
萬噸
 
3.3
 
油料
 
萬噸
 
10.7
 
蔬菜
 
萬噸
 
371.3
 
主要畜禽產品、水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肉類總產量
 
萬噸
 
64.5
 
#豬牛羊肉
 
萬噸
 
47.7
 
牛奶產量
 
萬噸
 
48.4
 
禽蛋產量
 
萬噸
 
19.3
 
生豬出欄數
 
萬頭
 
484.9
 
牛出欄數
 
萬頭
 
53.6
 
羊出欄數
 
萬只
 
81.3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216.5
 
牛年末存欄數
 
萬頭
 
52.3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76.1
 
水產品產量
 
萬噸
 
24.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08.3億元,比上年下降19.7%。其中,重工業增加值952.1億元;輕工業增加值256.2億元。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785.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0%,比上年提高12.5個百分點。汽車及零部件、建筑產品、農副產品加工、化工產品制造業、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五大優勢產業實現增加值782億元。工業出口產品交貨值178.3億元。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530.5億元,利潤總額270.8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27.74%;工業產品產銷率99.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汽車
 
 
1052859
 
#中華牌
 
 
168868
 
#寶馬牌
 
 
305845
 
汽車發動機
 
萬千瓦
 
7471.6
 
金屬切削機床
 
 
53171
 
#數控機床
 
 
37154
 
采礦專用設備
 
 
257258
 
金屬冶煉設備
 
 
24508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10961
 
空調器用壓縮機
 
萬臺
 
241.9
 
彩色電視機
 
萬臺
 
145
 
輪胎外胎
 
萬條
 
985.6
 
鋁材
 
 
29766
 
化學原料藥
 
 
29405
 
啤酒
 
千升
 
932464
 
軟飲料
 
 
1662409
 
乳制品
 
 
578053
 
全市建筑業增加值409.5億元。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395.9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631.6億元,比上年下降69.4%。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394.6億元;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187.4億元;民間投資1049.6億元。從產業分布看,第一產業投資13.2億元;第二產業投資434.9億元,其中工業投資433.6億元;第三產業投資1183.5億元。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55.5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09.7億元,其中住宅投資490.4億元。房屋施工面積7058.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903.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802.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184.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099.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844.2億元,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751.7億元。
 
五、交通運輸、郵政和信息傳輸業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2068.6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鐵路558.9萬噸,增長15.8%;公路21503萬噸,增長3.0%;民用航空6.73萬噸,增長3.1%。全年旅客發送量20636萬人,略降0.03%。其中,鐵路4718.4萬人,增長6.6%;公路15244萬人,下降2.0%;民用航空673.6萬人,增長1.8%。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88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4.3%。其中,載客汽車169.1萬輛,載貨汽車17.8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156.7萬輛,增長16.4%。
 
沈陽與國際26個城市、國內79個城市(地區)通航。新開18條國際國內航線,沈陽機場航線達到189條,其中國際航線34條,國內航線155條;民航運輸飛機起降11.4萬架次,增長15.8%;機場旅客吞吐量1496.7萬人次,增長18.0%。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02.7億元。其中,郵政業業務總量34.7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68.1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88.8萬戶,下降17.7%,移動電話用戶1226.3萬戶,下降9.1%。固定電話普及率22.8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147.9部/百人。國際互聯網絡寬帶接入用戶207.8萬戶,增長10.5%。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5.9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141.9億元,增長40.7%,渾南電商基地進入全國優秀電商園區20強。按地區分,城鎮零售額3688.9億元,增長1.3%;鄉村零售額297億元,增長8.7%。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1815.1億元。其中,汽車類零售額488.5億元;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93.3億元;中西藥品類零售額281.3億元;糧油、食品類零售額108.2億元;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38.8億元;日用品類零售額93.6億元;通訊器材類零售額81.8億元;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26.9億元。全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53個,交易額1042.6億元。
 
七、對外經濟
 
沈陽成為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城市,沈陽市跨境電商進口直購通關服務平臺開通運行,我市成為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市。全年進出口總額113.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3%。其中,進口總額70.8億美元;出口總額42.5億美元。全年新簽外商投資合同項目132個,合同外資額6.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3.1%。全年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2.7億美元,實現營業額9.1億美元,外派人員0.5萬人次。
 
八、旅游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營,發行居游智惠旅游卡,沈陽經濟區近百萬市民游客從中享受到惠民旅游政策。全市國家A級旅游景區100家,旅行社222家,星級飯店96家。全年旅游總收入5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國內旅游收入562.8億元,增長13.2%,外匯收入3.44億美元,增長4.0%;接待國內外旅游者6401.1萬人次,增長11.9%,其中,國內旅游者6333萬人次,增長12.0%,入境旅游者68.1萬人次,增長5.4%。全市在建旅游項目96個,當年投資108億元。
 
九、金融
 
遼寧振興銀行獲批在沈籌建,全市新增中國銀行遼寧分行總部等各類金融及金融服務機構54家,我市獲準開展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到2016年末,全市銀行機構及網點1490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4446.3億元,比年初增長2.9%;本外幣貸款余額12798.2億元,比年初增長10.5%。
 
全市證券營業部123個。全年證券交易額36289.2億元,比上年下降34.4%。其中,股票交易額19747億元,下降50.9%;基金交易額690.4億元,下降82.3%。
 
全市保險機構及網點528家。全年保費收入304.1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其中,國內財產險保費收入80.5億元,增長6.4%;人身險保費收入221.2億元,增長45.8%。全年賠付及給付支出101.5億元,增長1.6%,其中國內財產險賠款支出43.7億元,下降4.9%;人身險賠付金額56.1億元,增長8.6%。
 
十、物價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服務價格上漲1.9%,消費品價格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3.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9%,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3%。
 
2016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2016年比2015年上漲(%)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
 
1.7
 
#食品煙酒
 
2.8
 
衣著
 
-0.1
 
居住
 
1.7
 
生活用品及服務
 
-0.3
 
交通和通信
 
0.1
 
教育文化和娛樂
 
2.2
 
醫療保健
 
2.4
 
其他用品和服務
 
2.0
 
十一、財政及稅收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各項稅收511.6億元,增長3.9%。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154.9億元,增長95.0%;營業稅74.0億元,下降49.5%;企業所得稅80.5億元,增長4.3%;個人所得稅26.2億元,增長12.8%;土地增值稅25.7億元,增長25.8%;耕地占用稅4.9億元,下降31.9%;契稅34.2億元,增長15.9%。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9.4億元,增長2.6%。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長64.6%,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3.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下降23.0%,交通運輸支出下降36.4%。
 
十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2016年城建投資完成274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地鐵4、9、10號線和2號線北延線工程進展順利,南北快速干道北段高架橋建成通車,五愛互通立交橋部分投入使用,百里二環實現無信號通行。新建改造城市慢行系統44萬平方米,新增各類公共停車場47處、停車泊位9500個。投資15.7億元加快宜居鄉村建設。整修農村公路1810公里,為98個自然村通上柏油路。南運河、鐵西新城、南北快速干道地下綜合管廊開工建設,長青公園等8處公園提升改造項目啟動實施。
 
實施道路、水系、公園等重點區域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百里環城水系綜合治理、中小河流生態治理、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升級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臥龍湖國家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工作成效顯著。全市綠化造林1.4萬公頃(21.3萬畝)。
 
生態環境。拆除10噸以下燃煤鍋爐1917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5.6萬輛,實施最嚴格的秸稈禁燒制度,強化工業排放、建筑工地揚塵管理,PM2.5、PM10濃度分別下降25%和18.3%,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49天,比上年增加42天。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40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3%,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機動車尾氣檢測85萬輛,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全市供熱管網總長度10290公里,供熱面積達到2.24億平方米。全年新增供水管網30.5公里,供水管道總長度3583.5公里,全年供水量6.24億噸。天然氣供氣管道總長度6800公里。
 
城市交通。2016年末城市公交運營線路254條,其中新開、調整公交線路34條,增加運營里程164.8公里,公交運營線路長度達到4711.5公里;公交運營車輛5444臺,年內新增、更新公交車輛1360臺,全部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試點推廣公交電子站牌43處。全年公共交通客運總量10億人次。地鐵實現常態化延時運營,地鐵1、2號線運營里程達到595.9萬列公里,客運量29917.9萬乘次。渾南有軌電車共完成運營里程326.7萬列公里,客運量1071.7萬人次。年末出租汽車17844輛。
 
十三、科學技術與教育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和國家、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爭取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資金8.5億元。其中,603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直接資助,支持額度2.9億元;14個項目獲得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支持額度3.1億元,均創歷史新高。9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0個項目獲中國專利獎。到2016年末,全市擁有市級以上民口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03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合計290個,其中國家級14個;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375個,其中國家級15個。擁有兩院院士25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8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7名。全年市以上登記認定的科技成果191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71項。應用技術成果中,達到國際水平86項(國際領先15項,國際先進71項);達到國內水平84項(國內領先64項,國內先進20項)。軟科學成果及基礎理論成果20項。各類技貿機構技術貿易成交額186.91億元。專利申請2216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289件;專利授權952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853件。
 
教育。2016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7所(含獨立學院4所),招收本、專科學生10.7萬人,在校生40.4萬人,本、專科畢業生10.4萬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研究生1.6萬人,在校研究生4.8萬人,畢業研究生1.2萬人。普通中學296所,在校生26.7萬人;普通中專33所,在校生5.2萬人;職業高中48所,在校生1.9萬人。技工學校31所,在校生1.6萬人。成功申報國家首批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試點,中德學院首批60名學生正式開課。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1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14.2%。小學272所,在校生37.4萬人。小學適齡人口毛入學率115.2%。義務教育階段生均經費定額標準大幅度提高,小學、初中生均定額標準分別提高到1150元/生/年、1350元/生/年,均高于省定標準300元。全市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99.1%。2016年全市普惠性幼兒園916所,占比達到70.2%。沈陽市被聯合國公布為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最高城市,教育發展指數國內第一。
 
十四、文化、衛生和體育
 
成功舉辦中國·沈陽國際合唱節,沈陽市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工程完工,實現了市(區)圖書館圖書通借通還,完成市少兒圖書館一期搬遷改造工程。傾力打造實景演出“皇家禮儀大典”,參加默克爾總理沈陽一行和哥德杯開幕式文藝演出贏得贊譽,創排了音樂情景劇《沈陽戀歌》、雜技兒童劇《熊貓-尋夢之旅》、大型評劇《孝莊長歌》等一批反映時代主旋律的舞臺藝術精品,沈陽交響樂團受邀參加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汗王宮遺址、鄭家洼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和豫親王府遺址保護項目完工并對外開放,張氏帥府博物館獲批東北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沈陽故宮博物院舉辦建院90周年系列活動,公布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0名,沈陽市成為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沈河區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年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萬場,參與群眾1000萬人次,開展公益性藝術培訓774場次,組織公益性文藝演出772場。
 
我市成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強力推進深化醫改,大力推進分級診療,組建覆蓋全域的20個示范醫聯體。中國醫大一院和大東醫院的“同城托管”模式得到國家衛計委高度贊譽。2016年末,全市衛生機構2324個(不含村級衛生組織)。其中,醫院268個;衛生院11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7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5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2個;衛生監督所12個。年末實有病床6390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68854人,其中執業醫師24850人,執業助理醫師1654人,注冊護士30613人。召開全市中醫藥暨衛生健康大會,《沈陽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措施出臺。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8個續建項目,市口腔醫院等3個易地新建項目有序推進,市五院腫瘤防治中心、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兩個PPP項目完成前期工作,中國醫大一院渾南國際醫院建設重新啟動,沈陽積水潭醫院建設基本完工,東北國際醫院投入使用。全面落實兩孩和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辦理二孩生育登記1.7萬,為9.8萬人發放“兩項制度”補助資金1.6億元,沈河、大東、鐵西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16年,我市全民健身異彩紛呈,“足球之都”建設成效明顯,競技體育得到提升,體育事業取得了一定成就。舉辦了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十二強賽、“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賽、“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沈陽馬拉松等國際賽事,建設并完成了沈陽足球公園(40片場地)、渾南李鐵8號足球公園、和平區足球公園等場館,為城市增添了活力。全年共舉辦大型賽事活動36余場次,群眾性健身活動1060余場次,參與人群421萬人次。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1萬余人,國民體質監測人數達5.5萬余人。體彩發行再創新高,銷量達15.4億元,比上年增長6.3%。
 
十五、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35元,比上年增長6.8%;人均消費支出27655元,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5元,增長7.1%;人均消費支出9715元,增長7.5%。
 
到2016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8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14萬人,減少1.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38.5萬人,減少12.9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59.3萬人,增加15.8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9.2萬人,參合率99%以上,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570元,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參加失業保險140萬人,增加0.5萬人;工傷保險178.9萬人,減少9.9萬人;生育保險296.2萬人,增加5.3萬人。我市成為全國首批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合并實施試點城市。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參保人數24.22萬人。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2336元,比上年提高154元。失業保險金人均支出標準為每月1097元,提高132元。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市區和開發區1530元,三縣(市)1230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十城區每人每月610元,三縣(市)每人每月53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十城區每人每月395元,三縣(市)每人每月335元。
 
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億元。其中,城市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億元,4.4萬戶、6.4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億元,3萬戶、5.3萬人享受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12戶、2912人享受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2522戶、5353人享受農村低保邊緣戶救助。
 
我市成為全國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建成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7個,新增養老床位4042張;新增17個社區日間照料站。到2016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74個,床位4.3萬張,入住養員3.2萬人。
 
全年福利彩票銷售24.6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6億元。全年共募集慈善資金1277.7萬元(其中福彩公益金875萬元)。
 
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沈陽藥品檢驗所綜合實驗樓基本完工,食品檢驗所綜合實驗樓啟動建設,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沈陽市紅十字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編制完成,“三救”“三獻”累計募集款物1.26億元,救助群眾5萬余人次。
 
十六、人口與就業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9.2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01%。戶籍人口734.4萬人,增長0.55%。其中,市區人口586.5萬人,縣(市)人口147.9萬人;男性人口362.8萬人,女性人口371.6萬人。人口出生率9.48‰,提高2.78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5.8;人口死亡率8.30‰,提高0.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1.18‰。
 
初步統計,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29.3萬人,比上年末下降11.9%,其中在崗職工119.3萬人,下降12.6%。在崗職工中,國有經濟單位52.9萬人,減少7.8萬人;集體經濟單位3.3萬人,減少0.4萬人;其他經濟單位63.1萬人,減少9萬人。在崗職工產業分布,第一產業0.13萬人,增加0.01萬人;第二產業50.1萬人,減少10.6萬人;第三產業69.1萬人,減少6.6萬人。
 
成立了沈陽市大學生創業聯盟,實施重點群體就業援助、企業穩崗補貼等政策,全年城鎮新增就業8.4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0.79萬人。201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2%。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4]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為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5]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6]限額以上網上商品零售額是指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臺(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臺)取得訂單,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含增值稅),付款可以在網上進行,也可以在網下進行。公共網絡包括計算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
 
[7]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登記注冊,通過xDSL、FTTx+LAN、FTTH/0以及其他寬帶接入方式和普通專線接入公眾互聯網的用戶。
 
[8]縣(市)經濟統計口徑為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 午夜福利亚洲国产不卡顿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