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一帶五基地”建設和“五大區域發展戰略”決策部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216.6億元,按可比價格[2]計算,比上年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8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616.6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503.6億元,增長3.6%。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4602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6531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06592公頃,玉米播種面積16276公頃。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658公頃,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0888公頃。全年果園面積864公頃。
初步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120.5萬噸,其中水稻產量104.2萬噸,玉米產量13.4萬噸。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8.5萬噸。全年水果產量1.5萬噸。
全年四旁(零星)植樹231.5萬株,育苗面積356公頃。
全年肉類總產量24.8萬噸,比上年增長0.4%。其中,豬肉產量6.7萬噸,下降10.7%;禽肉產量17.6萬噸,增長5.4%。全年禽蛋產量5.3萬噸,比上年下降30.3%。全年牛奶產量0.8萬噸,比上年下降6.8%。全年豬出欄86.1萬頭,比上年減少10.6萬頭;年末豬存欄14.9萬頭,比上年減少24.6萬頭。
全年水產品產量20.3萬噸,比上年下降15.4%。其中,淡水產品養殖13.3萬噸,其中河蟹產量7.2萬噸,淡水產品捕撈0.33萬噸;海水養殖4.5萬噸,海洋捕撈2萬噸。
全年機耕地面積119.5千公頃。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4.5萬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3]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4%,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6.9%。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1%;開采輔助活動行業增加值增長10.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5%;石油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1.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6.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中,天然原油991.1萬噸,比上年下降0.9%;天然氣5.7億立方米,增長23.6%;原油加工量2363.3萬噸,增長9.7%;汽油119.2萬噸,增長47.9%;柴油383.4萬噸,下降11.9%;潤滑油4.2萬噸,下降11.6%;燃料油34.8萬噸,下降37.2%;石油瀝青558.7萬噸,增長26.6%;乙烯50.6萬噸,增長0.5%;塑料樹脂74.3萬噸,增長4.2%;合成橡膠5.2萬噸,增長1.1%;防水卷材5444萬平方米,增長13.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58.3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利稅總額207.7億元,比上年增加113.9億元;利潤總額51.8億元,比上年增加112.5億元。
全年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共簽訂工程合同額173.4億元,比上年下降15.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8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6.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20.5%。
分投資渠道看,全年建設項目投資下降21.3%;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5.9%。
分產業看,全年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47.6%;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2.4%;第三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39.3%。
分經濟類型看,全年民間投資比上年下降15.0%;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下降33.0%;港澳臺及外商企業投資增長103.3%。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97.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6.1%;商品房銷售額40.1億元,比上年下降64.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26.7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8.6%。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355.2億元,增長7.0%;鄉村零售額64.6億元,增長9.6%。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374.5億元,增長7.0%;餐飲收入額45.3億元,增長11.9%。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類值中,全年糧油、食品類零售額下降3.9%,飲料類零售額增長1.7%,煙酒類零售額增長23.2%,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18.8%,日用品類零售額下降18.3%,汽車類零售額下降2.6%,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增長17.6%,金銀珠寶類零售額下降58.7%,通訊器材類零售額下降53.1%,家用電器類零售額下降9.8%。
六、對外經濟貿易
全年進出口總額168.7億元,比上年增長47.3%。其中,出口總額20.5億元,增長8.3%;進口總額148.2億元,增長55.0%。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6.6億元,下降0.6%;加工貿易出口2.5億元,下降25.3%。一般貿易進口144.9億元,增長73.9%;加工貿易進口5.6億元,下降20.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出口2.6億元,增長100%;外商投資企業出口4.2億元,增長1.4%;其他企業出口13.6億元,下降13.9%。國有企業進口9.5億元,增長72.2%;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2.4億元,增長13.5%;其他企業進口126.3億元,增長77.1%。在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出口2.1億元,下降42.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0.25億元,下降28.1%。在進口總額中,機電產品進口4億元,增長408.8%;高新技術產品進口0.54億元,增長19.9%。
全年對亞洲出口11.3億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對日本出口1.1億元,下降18.5%;對韓國出口2.9億元,下降27.9%;對新加坡出口0.04億元,下降86.7%。全年對歐盟出口2.4億元,比上年下降23.8%;對美國出口1.9億元,下降49.5%;對非洲出口2.4億元,增長315.8%;對拉丁美洲出口0.7億元,增長5.6%。年末全市對外貿易國家(地區)89個。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2.6億美元。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外商直接投資2.4億美元;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0.2億美元。
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5項,比上年減少7項;合同外資金額32.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倍。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全年公路、水運兩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13727.8萬噸,比上年增長1.9%;貨物周轉量184.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全年完成客運量2133萬人,比上年下降7.6%;旅客周轉量15.2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7%。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091萬噸,比上年增長18.6%。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全年電信業務總量6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4.9萬戶,下降13.7%;移動電話用戶161.3萬戶,增長3.9%。年末(固定)互聯網絡用戶40.5萬戶,增長10.5%。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3048.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7%。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3036.93萬人次,增長15.7%;接待入境旅游者11.72萬人次,增長2.8%。全年旅游總收入2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46.3億元,增長15.5%;旅游外匯收入10284.6萬美元,增長3.1%。
年末有星級以上賓館10家,旅行社63家。年末全市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16個。
八、市場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1.9%;消費品價格上漲2.0%,服務項目價格上1.9漲%。分類別看,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2.2%,衣著類價格上漲0.1%,居住類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9%,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2.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8.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3%。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1.9%。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12.4%。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28.9%,石油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1.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4.2%,專用設備制造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0%。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1.0%。
九、財政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稅收收入109.0億元,比上年增長8.6%。在稅收收入中,增值稅48.7億元,增長4.7%;企業所得稅11.5億元,增長20.7%;個人所得稅3.2億元,增長21.4%。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教育支出19.9億元,增長5.2%;科學技術支出0.7億元,下降28.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1.7億元,增長2.0%;節能環保支出3.5億元,下降33.5%;農林水支出24.3億元,增長32.2%。
十、金融和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86.1億元,比年初增加110.3億元,增長6.6%。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772.6億元,比年初增加108.2億元,增長6.5%。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57.9億元,比年初增加43.5億元,增長4.8%。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951.4億元,比年初增加40.3億元,增長4.4%。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7.7億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3.9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3.8億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總額15.6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8.0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7.6億元。
十一、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專利申請1610件,比上年增加16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18件;授權專利1033件。全年獲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高新技術企業108家,比上年增加40家。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5個,比上年增加30個,其中,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個,比上年增加2個。簽訂技術合同297項,成交額6.52億元。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4.4%。
全年幼兒園在園幼兒31277人。普通小學招生11525人,在校生66291人,畢業生12388人。初中學校招生14247人,在校生40770人,畢業生11538人。普通高中招生7076人,在校生24605人,畢業生9816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520人,在校生7003人,畢業生2256人。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有文化館、藝術館6個,公共圖書館6個,國家綜合檔案館5個,城市建設檔案館1個。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0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4萬戶。全年出版報紙3種,出版量1157.1萬份。
年末有各類衛生機構1060個。其中,醫院61個,衛生院3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婦幼衛生保健院(所、站)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6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所,社區衛生服務站39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0203張,衛生技術人員972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987人。
全年在國內外各項比賽中,我市運動員獲得全省冠軍28次。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11元,比上年增長7.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6元,比上年增長7.5%。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7.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6.3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7.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31.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3.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4萬人。
城區低保月人均標準650元,縣域低保月人均標準650元。年末全市公辦養老機構20個,擁有床位2798張,收養1357人;全市民辦養老機構16個,擁有床位1368張,收養631人。全年發售社會福利彩票共6.63億元,比上年下降0.45%。
十四、能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012.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6.6%。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5.6%。
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8萬公頃。
全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290天,優良天數比例為79.5%。其中,環境空氣優級天數為86天。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7起,共死亡37人。其中,工礦商貿企業生產事故死亡6人。
十五、人口
根據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143.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5.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3.2%;鄉村人口38.6萬人,占26.8%。
年末戶籍人口129.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301人,出生率8.7‰;死亡人口6677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3.6‰。全市戶籍人口中,0-17歲人口18.3萬人,占14.1%;18-34歲人口27.0萬人,占20.8%;35-59歲人口55.9萬人,占43%;60歲及以上人口28.8萬人,占22.1%。
注釋:
1.本公報中2018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指標數據在年報時可能還有調整。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為500萬元及以上項目;限額以上批發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限額以上零售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數據來自市林濕局;糧食產量、城鄉居民收入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盤錦調查隊;畜牧業、漁業、機耕面積等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進出口、利用外資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交通業務數據來自市交通局;郵政業務數據來
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數據來自各電信公司;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盤錦市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市保險行業協會;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旅游、文化數據來自市文旅廣電局;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城鎮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等數據來自市人社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環保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