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2019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5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417.9億元,下降6.2%;第三產業增加值372.7億元,下降0.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49.3:44。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382元,比上年下降3.3%。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117.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農業產值56.5億元,增長3.8%;林業產值13.6億元,下降9.7%;牧業產值35億元,增長3.0%;漁業產值7.9億元,下降0.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1億元,增長0.2%。
糧食總產量74.2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4.3萬噸;水果11.8萬噸;水產品產量1.3萬噸。豬出欄33.7萬頭,牛出欄3.0萬頭,羊出欄19.1萬只。肉類總產量10.8萬噸,禽蛋3.7萬噸,奶類0.4萬噸。
全市林地面積1285萬畝,人工造林面積14.7萬畝,森林撫育面積10.65萬畝,義務植樹400萬株。
三、工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49.9億元,下降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7.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4.8%,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31.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5%。
分門類看,全年規模以上采礦業增加值下降3.8%,制造業增加值下降9.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2.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1.6億元,下降6.6%;利潤總額31.1億元,比上年減少36.0億元;利稅總額151.4億元,比上年減少38.4億元;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9.1億元,增長36.2%。
原油加工量881.3萬噸,增長0.2%;原煤產量515.6萬噸,下降2.5%;水泥139.8萬噸,下降2.7%;鋼材412.2萬噸,增長8.1%;發電量97.2億千瓦小時,下降3.8%。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總量
比上年增長%
原煤
萬噸
515.6
-2.5
鐵礦石原礦
萬噸
772.6
-37.1
啤酒
萬升
11.6
-5.9
服裝
萬件
240
-7.2
實木木地板
萬平方米
39.9
0.7
原油加工量
萬噸
881.3
0.2
汽油
萬噸
171.1
13.1
柴油
萬噸
210.6
-9.0
燃料油
萬噸
0.5
11.1
乙烯
萬噸
101.3
7.7
塑料制品
萬噸
1.6
-33.4
水泥
萬噸
139.8
-2.7
石墨及炭素制品
萬噸
23.6
-2.8
生鐵
萬噸
372.7
3.2
粗鋼
萬噸
437.2
12.7
鋼材
萬噸
412.2
8.1
鐵合金
萬噸
2.8
-11.4
鋁合金
萬噸
0.03
-88.7
鋁材
萬噸
1.3
139.4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147.6
1.6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97.2
-3.8
四、建筑業
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83.9億元,下降11.6%。建筑企業簽訂合同額109.6億元,下降8.8%;房屋施工面積129.2萬平方米,下降16.8%;房屋竣工面積60.4萬平方米,下降39.4%。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175.2億元,下降4.1%。其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09.8億元,下降14.7%;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5.4億元,增長21.1%。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56.7億元,占32.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4.1億元,占65.1%。
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27.9萬平方米,增長8.1%,其中住宅122.5萬平方米,增長12.3%;商品房銷售額65.9億元,增長13.8%,其中住宅62.6億元,增長21.1%。
六、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業
全市公路總里程69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1公里。全年公路貨運量5761萬噸,貨物周轉量1277295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量1965萬人,下降1.6%。旅客周轉量105248萬人公里,下降1.9%。全市有公共汽車線路79條,長途客運線路387條。民用汽車擁有量26.2萬輛。擁有新(清潔)能源公交車1007輛。全市出租汽車巡游車4942臺,全年更新巡游車745臺;長途載客汽車1359輛,載貨汽車19035輛。
全市郵政業務總量5.4億元,增長34.9%;電信業務總量90.1億元,增長60.7%;全年固定電話25.5萬戶,移動電話209.4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65.8萬戶。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77.7億元,增長15.2%,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68.6億元,增長15.2%;外匯收入1.3億美元,增長3.0%。接待國內旅游者4569萬人次,增長15.0%;接待入境旅游者16.2萬人次,增長2.0%。全市擁有星級賓館21家,旅行社62家,A級景區27家。
七、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7.7億元,與去年持平。分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74.7億元,下降0.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億元,增長2.1%。分消費形態看,全年商品零售額496.2億元,比上年下降1.4%;餐飲收入額131.5億元,增長5.7%。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類值中,全年糧油、食品類零售額5.1億元,比上年下降14.1%;煙酒類零售額3835萬元,下降12.4%;化妝品類零售額7136萬元,下降8.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4.4億元,下降35.9%;中西藥品類零售額4.5億元,增長10.3%;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1190.9萬元,下降48.3%;通訊器材類零售額5300.2萬元,下降24.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4億元,下降27.6%;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1.3億元,下降4.3%;汽車類零售額16.1億元,下降20.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4%,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6%,衣著價格上漲1.5%,居住價格上漲1.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1%,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3.2%,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2.4%,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9%,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1%。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2.8%。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6.5%,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上漲13.1%,通用設備制造業價格下降0.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2.4%,汽車制造業價格下降0.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下降1.4%。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4.4%。
八、對外經濟貿易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7.9億元,下降15.1%,其中,出口33.5億元,下降9.5%;進口4.4億元,下降42.1%。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040萬美元。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2億元,下降15.9%。其中,各項稅收58.2億元,下降1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8.1億元,下降0.7%。其中,農林水支出23.5億元,增長16.7%;教育支出20.1億元,增長0.9%;科技支出0.3億元,下降24.6%;衛生健康支出13.6億元,增長0.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6億元,下降9.6%;節能環保支出4.3億元,增長32.5%。
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027.7億元,比年初增加158.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585.3億元,比年初增加175.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041.3億元,比年初增加65.6億元,其中住戶貸款242.3億元,比年初增加16.7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99億元,比年初增加48.9億元。
全市擁有保險機構44家,其中壽險26家、財險18家。實現保費收入36.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壽險25.6億元,下降5.6%,財險11.2億元,增長16.3%。全年保險賠付12.3億元,下降8.2%,其中壽險6.8億元,財險5.5億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技術市場共登記技術合同510份,技術合同成交額5.47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5.46億元。9項科技成果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當年申請專利受理2320項。專利申請授權1213項,其中發明99項。
全市普通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42442人,專任教師2023人;成人高等學校2所,在校學生2260人,專任教師13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3所,在校學生8538人,專任教師1066人;普通中學105所,在校學生62535人,專任教師6887人;小學106所,在校學生71815人,專任教師5949人。
全市擁有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8個、鄉鎮文化站48個,街道文化站34個。公共圖書館7個,總藏書量110萬冊。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99.1%,電視人口覆蓋率99.1%,有線電視入戶率98.0%。群眾文化活動全面展開,廣場文化活動100余場次。
全市擁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34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0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31個,村衛生室59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個。衛生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43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2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3萬人。
全市體育比賽共獲得獎牌326枚,其中金牌132枚,銀牌86枚,銅牌108枚。健身場館287個。體育場館172個。舉辦全民健身活動賽事100余項次。
十一、人口
201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206.7萬人,其中市轄區135.1萬人。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43.3萬人,鄉村人口63.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742人,出生率5.17‰;死亡人口15132人,死亡率7.28‰;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2.11‰。全年流入人口6922人,流出人口22819人。
十二、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81元,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6元,增長9.4%。
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94.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6.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45.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34.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30.9萬人。
水環境治理方面,渾河流域撫順城市段干支流國控和省控9個斷面整體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7.5%。撫順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撫順大伙房水庫庫區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大氣環境治理方面,空氣質量考核優良天數為279天,達標率76.4%,與2018年基本持平;細顆粒物(PM2.5)濃度45微克/立方米。污染物總量減排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4項污染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24.8%、27.3%、41.2%、10.3%。
注:1、此公報統計數據均為年快報數;
2、人口數據為戶籍統計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