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巨大沖擊和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全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25115.0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84.6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9400.9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13429.4億元,下降0.7%。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527.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8.4千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520.4千公頃,增加13.3千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699.3千公頃,增加24.3千公頃;其他谷物播種面積121.3千公頃,增加2.6千公頃;豆類播種面積116.2千公頃,增加22.8千公頃;薯類播種面積66.9千公頃,減少25.2千公頃。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60.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2.3千公頃。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09.6千公頃,增加16.1千公頃;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325.6千公頃,增加13.4千公頃。全年果園面積358.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5.6千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2338.8萬噸。其中,水稻產量446.5萬噸,玉米產量1793.9萬噸,其他谷物產量41.4萬噸,豆類產量25.6萬噸。全年油料產量99.7萬噸。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960.0萬噸。全年水果產量851.3萬噸。
全年造林作業面積158.0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4千公頃;森林撫育面積46.7千公頃;育苗面積24.5千公頃,增加2.5千公頃;義務植樹0.6億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積量194.2萬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8.4萬立方米。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76.0萬噸,比上年增長2.8%。其中,豬肉產量183.5萬噸,下降3.1%;牛肉產量31.0萬噸,增長4.7%;羊肉產量6.9萬噸,增長1.3%;禽肉產量154.6萬噸,增長10.6%。全年禽蛋產量331.9萬噸,比上年增長7.8%。全年生牛奶產量136.7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全年生豬出欄2175.2萬頭,比上年下降2.9%;年末生豬存欄1284.2萬頭,增長21.7%。
全年水產品產量(不含遠洋捕撈)437.0萬噸,比上年增長2.0%。其中,淡水捕撈3.9萬噸,增長0.5%;淡水養殖82.7萬噸,增長1.9%;海洋捕撈46.3萬噸,下降5.0%;海水養殖304.1萬噸,增長3.2%。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37.6萬噸,比上年減少2.4萬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不包括漁船)2466.0萬千瓦,比上年末增加112.1萬千瓦。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
分經濟類型看,全年規模以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0.3%;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2.6%。
分門類看,全年規模以上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6%,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3.6%。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全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5%。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6%,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6%,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2%。全年石化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4.1%。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3.1%。全年冶金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5%。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6%。全年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9%。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1.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乙烯355.7萬噸,比上年增長90.2%;民用鋼質船舶252.7萬載重噸,增長52.9%;合成纖維單體1636.8萬噸,增長28.5%;水泥5387.9萬噸,增長14.7%;發動機12916.3萬千瓦,增長12.4%;金屬切削機床2.8萬臺,增長10.9%;生鐵7235.2萬噸,增長4.8%;鋼材7578.4萬噸,增長4.2%;粗鋼7609.4萬噸,增長3.4%;十種有色金屬124.6萬噸,下降2.3%;汽車74.8萬輛,下降5.5%;平板玻璃4682.7萬重量箱,下降7.4%;發電量2051.1億千瓦小時,增長1.5%;原油加工量10276.3萬噸,增長4.1%;汽油1766.9萬噸,下降1.2%;柴油2223.1萬噸,增長3.6%;原煤3091.5萬噸,下降6.0%。工業新產品產量中,集成電路7.4億塊,增長49.3%;城市軌道車輛603輛,增長23.6%;稀土磁性材料158.3噸,增長21.8%;光纜732.9萬芯千米,增長16.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5%。其中,國有控股企業產品銷售率99.0%;股份制企業產品銷售率98.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產品銷售率99.5%;私營企業產品銷售率98.0%。
全年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共簽訂工程合同額7929.6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本年新簽訂工程合同額5139.3億元,增長21.2%。
四、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60.9億元[5],比上年下降7.3%。
分經營地看,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639.7億元,比上年下降7.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21.2億元,下降4.8%。
分消費類型看,全年商品零售額8270.9億元,比上年下降6.5%;餐飲收入額690.0億元,下降16.3%。
在限額以上單位[6]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類值中,全年糧油、食品類零售額280.7億元,比上年增長2.7%;中西藥品類零售額188.5億元,增長8.1%;日用品類零售額103.0億元,增長17.8%;煙酒類零售額47.2億元,增長3.2%;飲料類零售額35.6億元,增長21.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16.2億元,增長23.9%;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14.4億元,增長31.0%;汽車類零售額950.4億元,下降0.8%,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6.4億元,增長20.4%;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430.3億元,下降26.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80.8億元,下降14.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14.5億元,下降22.1%;通訊器材類零售額118.9億元,下降1.8%。
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271.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6]網上零售額499.0億元,增長12.3%。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比上年增長2.6%。
分投資渠道看,全年建設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0.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1%。
分產業看,全年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79.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5.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9%。
分經濟類型看,全年國有控股投資比上年增長2.7%,外商及港澳臺商控股投資增長8.2%;民間投資增長2.2%。
全年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2.4%。其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投資增長52.5%,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32.3%,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3.9%,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7.8%,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36.6%。
全年新開工建設項目5049個,比上年增加555個。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建設項目969個,增加270個。
全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3.4%。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96.1%,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64.7%,醫藥制造業投資下降3.4%,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下降24.0%。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沈陽華晨寶馬大東廠區產品升級項目、沈陽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大連恒力石化150萬噸/年乙烯項目、大連地鐵5號線項目、大連金普城際鐵路工程項目、撫順清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遼陽忠旺鋁業特大高精鋁項目、盤錦寶來新材料60萬噸/年ABS及其配套裝置項目等建設持續推進。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743.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447.3萬平方米,增長1.0%;商品房銷售額3366.3億元,增長10.4%,其中住宅銷售額3114.1億元,增長10.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902.0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0.2%。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6544.0億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出口總額2652.2億元,下降15.3%;進口總額3891.8億元,下降5.8%。
分貿易方式看,在出口總額中,全年一般貿易出口1477.7億元,比上年下降14.5%;加工貿易出口1056.8億元,下降13.3%。在進口總額中,全年一般貿易進口2692.7億元,比上年增長2.7%;加工貿易進口432.1億元,下降25.6%。
分經濟類型看,在出口總額中,全年國有企業出口351.3億元,比上年下降29.6%;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092.5億元,下降20.8%;民營企業出口1205.2億元,下降3.3%。在進口總額中,全年國有企業進口1026.6億元,比上年下降13.4%;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441.4億元,下降11.8%;民營企業進口1412.9億元,增長8.8%。
分商品看,在出口總額中,全年機電產品出口1333.5億元,比上年下降10.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77.2億元,下降21.4%。在進口總額中,全年機電產品進口1045.4億元,比上年下降5.0%;高新技術產品進口370.1億元,下降4.7%;農產品進口391.0億元,增長7.9%;原油進口1134.1億元,增長1.2%;汽車零配件進口373.8億元,增長0.5%。
分國家和地區看,年末對外貿易國家和地區231個。全年對亞洲出口1635.6億元,比上年下降17.3%。其中,對日本出口559.9億元,對韓國出口237.0億元。全年對歐洲出口445.4億元,比上年下降11.6%。其中,對歐盟(27國)出口329.5億元,對俄羅斯聯邦出口62.4億元。全年對北美洲出口304.8億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對美國出口265.2億元。全年對拉丁美洲出口154.0億元,比上年下降4.1%。全年對非洲出口65.5億元,比上年下降1.9%。全年對大洋洲出口46.9億元,比上年下降24.8%。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7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折25.2億美元,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實際利用外資0.04億美元,下降67.3%;第二產業實際利用外資9.6億美元,下降1.8%;第三產業實際利用外資15.5億美元,增長25.0%。
全年實際到位內資52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4%。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110份,新簽合同額25.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1.3億美元。全年共備案(核準)對外直接投資企業89家。全年對外勞務合作派出人員1.3萬人次。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全年公路、鐵路、水運和民航四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67332.7萬噸。其中,鐵路貨運量23956.7萬噸,公路貨運量138569.2萬噸,水路貨運量4797.2萬噸,民航貨運量9.6萬噸。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8]5422.0億噸公里。全年旅客運輸量34440.4萬人。其中,鐵路客運量7062.7萬人,公路客運量26211.0萬人,水路客運量227.8萬人,民航客運量938.9萬人。全年旅客運輸周轉量[9]580.7億人公里。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8.2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310.8萬標準箱。
年末鐵路營業里程(不含地方鐵路)6196.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105.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9.2公里。年末公路通車里程(不含城管路段)13089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31.4公里。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0]934.3萬輛,比上年末增長8.1%,其中載客汽車818.9萬輛,載貨汽車111.1萬輛。在民用汽車保有量中,私人汽車保有量821.6萬輛,增長9.1%。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667.1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8.3億元,增長37.3%;電信業務總量3388.8億元,增長24.4%。全年郵政業完成函件2054.5萬件,快遞11.2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31.4億元,增長26.5%。全年訂銷報紙47642.9萬份,訂銷雜志2885.9萬份。年末電話用戶5414.3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40.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1]4873.8萬戶。年末固定電話普及率12.4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111.9部/百人。年末4G移動電話用戶4059.8萬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比重為83.3%。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3921.8萬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3919.5萬戶。全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40.3億G,比上年增長30.6%。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30170.0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30150.2萬人次,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19.8萬人次。在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中,外國人16.7萬人次,港澳臺同胞3.1萬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2720.5億元,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712.2億元,旅游外匯收入1.2億美元。
年末有星級以上飯店388家,其中五星級及以上飯店26家。年末有旅行社1520家。年末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566個,其中5A級旅游景區6個。
八、市場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其中,城市價格上漲2.2%,農村價格上漲3.4%。分類別看,全年食品煙酒類價格比上年上漲7.4%,衣著類價格下降0.4%,居住類價格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3.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0.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3.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3.6%。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3.0%。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32.0%,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上漲3.5%,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價格下降1.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0%,汽車制造業價格上漲0.3%,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下降7.9%。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1.8%。
全年農產品生產者價格[12]比上年上漲8.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4.9%。
九、財政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5.5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各項稅收收入1878.9億元,下降2.6%。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02.0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54.3億元,增長14.8%;教育支出741.3億元,增長5.5%;衛生健康支出413.0億元,增長13.3%;住房保障支出215.8億元,增長19.3%。
十、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7988.2億元,比年初增加5290.8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7187.4億元,增加5283.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2209.4億元,比年初增加2626.8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1498.7億元,增加2844.9億元。在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中,年末住戶貸款余額12607.2億元,比年初增加1171.3億元。
年末有境內上市公司76家,年內累計實現境內融資96.4億元,其中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81.3億元。年末有證券公司3家,證券分公司62家,證券營業部325家;期貨經紀公司2家,期貨分公司51家,期貨經紀公司營業部57家。
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3]1338.3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86.5億元,增長4.0%;人壽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706.0億元,增長0.4%;人身意外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8.2億元,增長8.8%;健康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17.6億元,增長15.0%。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總額47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226.0億元,增長9.8%;人壽保險賠付支出130.2億元,增長2.4%;人身意外險賠付支出6.9億元,增長0.4%;健康保險賠付支出109.7億元,增長65.3%。
十一、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524.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9%。年末從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15.9萬人。全年技術市場成交各類技術合同1.8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64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年末有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1859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38個。年末有管理體系認證機構10個,產品認證機構8個,全年管理體系認證證書4.5萬個。年末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31個。全年制定、修訂地方標準157項。年末有氣象雷達觀測站點5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2個。年末有地震臺站15個,地震監測中心1個。
全年研究生招生5.4萬人,在校生14.2萬人,畢業生3.7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36.3萬人,在校生114.1萬人,畢業生25.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0.5萬人,在校生59.4萬人,畢業生20.9萬人;初中招生32.8萬人,在校生100.2萬人,畢業生33.9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4.7萬人,在校生196.7萬人,畢業生32.8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3萬人,在校生1.5萬人,畢業生0.2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86.0萬人。義務教育鞏固率97.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7.1%。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有文化館、藝術館124個,公共圖書館130個,博物館65個,檔案館144個。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75.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558.4萬戶。年末廣播人口覆蓋率99.45%,電視人口覆蓋率99.42%。全年出版報紙66種(不含校報),出版量5.1億張;期刊312種,出版量0.6億份;圖書1.1萬種,出版量1.5億冊。
年末有各類衛生機構34131個。其中,醫院1359個,衛生院104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9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09個,村衛生室17567個。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9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915個。年末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1.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1.6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6萬人,注冊護士14.3萬人。全年總診療人次[14]1.6億人次,出院人數[15]575.5萬人。
全年在國內各項比賽中,遼寧運動員62人21項65次獲得全國冠軍。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8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76元,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0元,增長8.3%。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49.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058.4萬人。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867.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1588.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2279.1萬人。年末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77.0萬人,其中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3.5萬人。年末參加工傷保險人數807.1萬人。年末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91.6萬人。全年34.9萬城鎮居民和69.6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2134個,其中城鄉養老服務機構2035個;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床位18.4萬張。全年收養救助人員9.4萬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2.5億元。全年遼寧省慈善總會接受捐贈3.2億元。
十四、能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6億噸標準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占91.0%。
全年城市空氣優良天數306天,占比83.6%;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1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9微克/立方米、64微克/立方米、16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
全年遼河流域50個國考斷面[19],全面消除劣Ⅴ類[20],優良水質斷面28個。全年河流優良水質斷面占“水十條”[21]地表水國考斷面的比重為73.3%,比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全年渤海優良水質比例為80.3%。全年46個國家考核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達標率(按達標個數評價)97.8%。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820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3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097人;道路運輸事故死亡511人。
注釋:
[1]本公報中2020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指標數據在年報時可能還有調整。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及各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農業機械總動力:指全部農業機械動力的額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為以下四部分:柴油發動機動力指全部柴油發動機額定功率之和;汽油發動機動力指全部汽油發動機額定功率之和;電動機動力指全部電動機(含潛水電泵的電動機)額定功率之和;其他機械動力指采用柴油、汽油、電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風力、煤炭、太陽能等動力機械功率之和。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5]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2020年數據以修訂后數據為計算依據。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7]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統計范圍為各種登記注冊類型的法人單位以及個體經營進行的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投資項目,不包括農戶投資、軍工和國防項目。
[8]貨物運輸周轉量:指在一定時期內由各種運輸工具實際完成的貨物運量與相應的運送距離的乘積之和。
[9]旅客運輸周轉量:指在一定時期內由各種運輸工具實際運送的旅客人數與相應的運送距離的乘積之和。
[10]民用汽車保有量:指報告期末,按照《機動車注冊登記工作規范》,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已注冊登記領有民用車輛牌照的全部汽車數量。汽車保有量統計的主要分類:根據汽車結構分為載客汽車、載貨汽車、專項作業車;根據汽車所有者分為個人(私人)汽車、單位汽車;根據汽車的使用性質分為營運汽車、非營運汽車;根據汽車大小規格,載客汽車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載貨汽車分為重型、中型、輕型、微型、三輪汽車和低速汽車。
[11]移動電話用戶:指報告期末通過移動電話交換機進入移動電話網的全部電話用戶。
[12]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
[13]原保險保費收入: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14]總診療人次:指所有診療工作的總人次數,包括門診、急診、出診、預約診療、單項健康檢查、健康咨詢指導(不含健康講座)人次。
[15]出院人數:指報告期內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數,包括醫囑離院、醫囑轉其他醫療機構、非醫囑離院、死亡及其他人數,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數。
[16]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包括參保職工和參保退休人員。
[17]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由于政策調整,自2019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部并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18]可吸入顆粒物:指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微米的顆粒物。
[19]國考斷面:全稱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斷面,范圍包括《“十三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確定的1940個地表水評價、考核、排名斷面和110個入海河流考核斷面,共計2050個。
[20]劣V類:地表水水質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Ⅰ類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Ⅱ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地表水水質劣于V類的即喪失使用功能的,簡稱劣V類。
[21]“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是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規。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豬牛羊禽肉產量、禽蛋產量、生牛奶產量、豬出欄及存欄、市場價格、城鄉居民收入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林業數據來自省林業與草原局;水產品、化肥施用量、農業機械總動力等數據來自省農業農村廳;進出口數據來自沈陽海關;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到位內資、對外經濟合作等數據來自省商務廳;鐵路運輸、鐵路營業里程等數據來自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公路運輸、水運、港口吞吐量、公路通車里程等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省公安廳;郵政業務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文化館、藝術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數據來自省文化和旅游廳;財政數據來自省財政廳;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證券數據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監管局和大連監管局;保險數據來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監管局和大連監管局;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省科學技術廳;質量檢驗、質量認證、法定計量等數據來自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氣象雷達觀測站點、衛星云圖接收站等數據來自省氣象局;地震臺站、地震監測中心等數據來自省地震局;教育數據來自省教育廳;檔案館數據來自省檔案局;電視、廣播等數據來自省廣播電視局;報紙、期刊、圖書等數據來自省委宣傳部;衛生數據來自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省體育局;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數據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醫療保險數據來自省醫療保障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社會服務、社會福利等數據來自省民政廳;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水質總達標率等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省生態環境廳;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省應急管理廳;其他數據均來自省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