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統計局
2022年5月22日
2021年,大連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大連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 合
經遼寧省統計局統一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7825.9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3.3億元,比上年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3301.6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4011.0億元,增長7.5%。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7.6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稅收收入508.8億元,增長7.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80.1億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教育支出125.2億元,比上年增長4.9%;衛生健康支出79.9億元,增長9.5%;住房保障支出40.4億元,增長18.9%;節能環保支出20.9億元,增長46.2%。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03.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3萬人,出生率為5.43‰;死亡人口4.9萬人,死亡率為8.06‰;自然增長率為-2.63‰。
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1萬戶,比上年增長20.7%。其中,新登記各類企業4.5萬戶,比上年增長11.6%;新登記個體工商戶6.6萬戶,增長28.1%。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總數84.6萬戶。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3萬人。扶持創業帶頭人2241人,帶動就業1056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其中,消費品價格比上年上漲2.0%,服務價格上漲0.6%。
表1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
比上年漲跌幅度(%)
|
居民消費價格
|
1.4
|
其中: 消費品價格
|
2.0
|
服務價格
|
0.6
|
其中:食品煙酒
|
1.0
|
衣著
|
1.7
|
居住
|
0.6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0.1
|
交通通信
|
4.5
|
教育文化娛樂
|
2.7
|
醫療保健
|
0.1
|
其他用品及服務
|
-0.7
|
二、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21.6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6.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3%;糧食總產量132.9萬噸,增長3.5%。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179.6萬噸,比上年增長2.9%。全年水果總產量189.3萬噸,比上年增長4.9%。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8.3萬噸,比上年增長16.5%。全年禽蛋產量25.2萬噸,比上年下降5.2%。全年地方水產品產量240.1萬噸,比上年增長6.0%。
年末全市累計建成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95個,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2家、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25家,“二品一標”[3]有效認證(登記)總數245個。農業機械總動力243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3.6%。全年新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處,累計獲得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稱號22處。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9%。分控股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民營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0.1%;外商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9%。分行業看,石化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4%;裝備制造業[5]增加值增長7.1%;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下降1.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產品銷售率98.3%;民營控股企業產品銷售率100.1%;外商控股企業產品銷售率97.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83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9.3%。
表2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單位
|
絕對量
|
比上年增長(%)
|
原油加工量
|
萬噸
|
4646.6
|
1.0
|
汽油
|
萬噸
|
807.6
|
16.2
|
煤油
|
萬噸
|
245.1
|
-16.2
|
乙烯
|
萬噸
|
164.2
|
20.0
|
平板玻璃
|
萬重量箱
|
333.8
|
42.6
|
生鐵
|
萬噸
|
124.7
|
-2.9
|
粗鋼
|
萬噸
|
154.3
|
-2.1
|
鋼材
|
萬噸
|
154.2
|
20.4
|
水泥
|
萬噸
|
1184.3
|
0
|
汽車
|
輛
|
572
|
38.8
|
滾動軸承
|
萬套
|
9515.4
|
28.1
|
民用鋼質船舶
|
萬載重噸
|
177.4
|
20.5
|
起重機
|
萬噸
|
4.8
|
14.3
|
鐵路機車
|
輛
|
326
|
22.1
|
數字激光音視盤機
|
萬臺
|
106.3
|
-31.0
|
集成電路
|
億塊
|
10.2
|
41.1
|
全年資質以上建筑業總產值946.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公有制企業產值325.9億元,比上年增長21.9%;非公有制企業產值621.0億元,增長12.0%。
四、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4.5%。分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額1773.8億元,比上年增長3.5%;餐飲收入額135.9億元,增長18.9%。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6]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5.4%,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5.2%,糧油、食品類下降12.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0.1%,中西藥品類下降3.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6.2%,日用品類增長12.4%,通訊器材類下降9.6%,化妝品類下降10.3%,金銀珠寶類增長41.0%,煙酒類下降8.6%,飲料類下降6.7%,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20.7%,家具類下降8.6%,書報雜志類增長8.6%,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6.1%,五金、電料類增長20.0%,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31.8%。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7](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2%。其中,建設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9.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6.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2%。全年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24.9%。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79.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89.0%、49.5%。
全年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4099.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5%;竣工面積406萬平方米,增長142.8%。商品房銷售面積687.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27.2萬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銷售額945.3億元,下降0.6%,其中住宅銷售額883.1億元,增長4.0%。
六、對外經濟
全年新增外商投資企業329家,新增合同外資額58.5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8]1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二產業實際使用外資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42.5%;第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7.0億美元,增長41.3%。韓國、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日本、新加坡分列實際使用外資來源地的前五位。
全年進出口總額42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進口2316.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出口1931.7億元,增長15.5%。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比上年增長13.4%;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6.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進出口比上年增長17.1%;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5.5%;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1.3%。
全年備案境外投資項目28個,協議投資總額1.5億美元。全年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9億美元。全年對外勞務合作人員實際收入總額1.9億美元。
全年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2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8%;執行金額23.7億美元,增長49.5%。年末全市擁有外包企業1231家,從業人員16.9萬人。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公路、水運和民航三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21198.0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18405.6萬噸,水路貨運量2788.7萬噸,民航貨郵運量3.7萬噸。全年三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周轉量763.9億噸公里。全年公路、水運和民航三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4319.0萬人次。其中,公路客運量3612.3萬人次,水路客運量220.6萬人次,民航客運量486.1萬人次。全年三種運輸方式旅客運輸周轉量86.2億人公里。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3.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67.2萬標箱。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9]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全年郵政業完成函件189.4萬件;快遞2.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36.8億元。全年電信業務總量[10]81.6億元。年末電話用戶1073.0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141.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931.9萬戶。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78.0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237.8萬戶。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770.0萬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769.5萬戶。全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11.2億G,比上年增長33.2%。
八、金 融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081.5億元,比年初增加1077.7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6537.4億元,增加1024.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540.3億元,比年初增加587.9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3284.7億元,增加656.2億元。全年跨境人民幣結算968.1億元。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1]378.2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財產險83.5億元,下降2.0%;人壽保險229.9億元,增長4.4%;意外險7.5億元,增長0.7%;健康保險57.3億元,增長6.1%。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128.2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財產險76.0億元,增長40.0%;人壽保險32.6億元,下降2.4%;意外險2.2億元,增長63.5%;健康保險17.5億元,增長22.2%。
全年轄區證券經營機構有價證券成交金額3843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A股成交額24694.6億元,增長22.7%;債券現貨成交額749.0億元,增長9.4%;債券回購成交額11424.9億元,下降10.8%;基金成交金額1030.4億元,增長42.7%。
全年期貨(期權)成交量23.6億手(單邊),比上年增長7.1%;成交額140.5萬億元(單邊),增長28.6%;日均持倉1055.2萬手,增長9.9%。全年交割量41.1萬手,比上年增長35.8%。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技術中心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50個、技術創新中心9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38個、技術創新中心142個。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50個,備案眾創空間93家。 全年專利授權2350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162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7.26件。全年技術交易合同額336.2億元,比上年增長28.5%。
年末全市共有檢驗檢測機構257個,獲得管理體系認證證書7016張。年末市本級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4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7.9萬臺件。全年制定、修訂地方標準26項。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1所,本、專科在校生33.4萬人;在學研究生6.1萬人,其中在學博士生0.8萬人;成人高等院校7所,在校生5.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2]71所,在校生5.9萬人;普通高中80所,在校生9.1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25所,在校生53.7萬人;幼兒園1319所,在園幼兒16萬人。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為98.2%,小學毛入學率[13]為100.8%,初中毛入學率為104.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100%。
十、文化、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3個,文化藝術館12個,國有博物館11個,紀念館2個,美術館1個,市直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全年專業藝術院團演出420場。年末共有報紙3種,期刊56種,出版社(含音像出版社)6家。全年放映電影72.6萬場(次),比上年增長121.0%;觀眾863.4萬人次,增長101.6%;電影票房3.4億元,增長126.5%。全年舉辦展會67個,展出面積70.1萬平方米,參觀人數142.6萬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3561個,其中醫院22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5個,衛生院92個。全市醫療機構實有床位50542張。衛生從業人員743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1201人。按常住人口計算,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6.8張、執業(助理)醫師3.2人、注冊護士3.9人。全年總診療量[14]2820.2萬人次。醫療機構平均床位使用率為54.3%。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地1.16萬個。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500場,參加人數370萬人次。大連籍運動員14人9項19次獲得全國比賽金牌,183人14項191次獲得遼寧省年度比賽金牌。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6.7億元,比上年增長27.5%。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67元,比上年增長7.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31元,比上年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3元,增長10.2%。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771元,比上年增長15.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678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10元,增長20%。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50.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26.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19.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71.7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59.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9.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75.4萬人。
全年歸集住房公積金247.8億元,比上年增長6.8%。運用住房公積金303.8億元,其中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2.7萬戶、96.4億元,提取使用住房公積金63.7萬人、207.4億元。
年末全市共有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03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350個,提供養老服務床位4萬張,全年收住各類人員2.7萬人。全年共有1.8萬城鎮居民和3.0萬農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投入臨時救助等民政專項救助資金6.6億元,保障各類困難群眾90萬人次。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0.8億元,籌集福彩公益金3.4億元。
十二、資源和環境
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333.3公頃,其中荒山造林733.3公頃,更新造林及退化林分修復600公頃。完成農村“四旁”植樹202萬株,森林撫育2000公頃。完成育苗面積2134.0公頃,生產苗木0.5億株。森林覆蓋率41.5%。
全年新建各類農村供水保障工程10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413公頃,治理河道長度28.5公里,除險加固大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5座。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647.0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9.2%;能源加工轉換效率91.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653.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4%。其中,核能發電量400.1億千瓦時,增長22.3%。
全年市區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指數(AQI)二級以上(優良)天數32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126天。城市集中式飲水水源地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水質全部達標。全年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為97.9%。全年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94.9%,夜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88.5%。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指標數據在年報時可能還有調整。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二品一標”。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5.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7.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建設項目起點為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8.實際使用外資為商務部統計口徑數據。
9.郵政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單價計算。
10.電信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單價計算。
11.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12.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13.毛入學率(%)=在校生總數/校內外學齡人口數*100%,校內外學齡人口數為省教育部門反饋的依據我市歷年出生人口數推算的數據,在校生總數為包含隨遷子女、非正規年齡組學生(如超齡、輟學回歸)的實際人數,毛入學率可能存在超過100%的現象。
14.總診療量指所有診療工作的總人次數,包括門診、急診、出診、預約診療、單項健康檢查、健康咨詢指導(不含健康講座、核酸檢測)等。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衛生健康等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城鎮就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等數據來自市醫療保障局;企業注冊登記、質量檢驗、專利等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物價、居民收入、糧食產量、畜牧業產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大連調查隊;林業數據來自市自然資源局;水產品、現代農業、“二品一標”等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等數據來自市水務局;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公路、水運、海港等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民航數據來自市政府口岸辦;郵政、快遞等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移動電話、互聯網寬帶數據來自市通信管理局;銀行數據來自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銀保監會大連監管局;證券數據來自證監會大連監管局;期貨數據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眾創空間、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文化場館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報紙、電影數據來自市委宣傳部;會展數據來自市貿促會;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住房公積金數據來自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社會服務、城鄉低保、福利救助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空氣質量、水質達標等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