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沈陽市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2 18:29:45 來源:沈陽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868次

2002年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十五”計劃,深入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應對入世挑戰,謀求快速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奮斗目標鼓舞下,全市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實現了較大的突破,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

一、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1400.0 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 .6 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15.2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01.2億元,增長12.5%。第二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0%、43.9%和50.1%。

2002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5 億元,比上年增長29.9%,其中各項稅收80.9億元,增長17.8%。地方財政支出128.7 億元,增長24.4%。其中,科技三項費用支出3.0億元,增長15.1%;農業支出5.1億元,增長15.1%;教育事業支出16.1億元,增長15.2%。

農業

2002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83.6 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種植業增加值51.3億元,增長7.0%;林牧漁業增加值32.3 億元,增長12.6%。

主要農產品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糧豆總產量278.2 萬噸,比上年增長10.5%。糧食、蔬菜、肉類、林果、花卉等十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發展。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量(萬噸) 增長(%)

糧食及大豆  278.2  10.5

其中:水稻  85.9  7.1

玉米  164.3  13.8

小麥  1.5  -7.7

大豆  9.5  8.0

油料  8.6  4.8

蔬菜  284.1  4.4

畜牧業、水產品生產繼續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達41.5萬噸,比上年增長13.9%;禽蛋產量29.2萬噸,增長6.4%;水產品產量12.5萬噸,增長9.8%。

主要畜禽產品產量和存、出欄數

單位  2002年  增長(%)

肉類總產量  萬噸  41.5  13.9

#豬牛羊肉  萬噸  23.3  11.8

牛奶產量  萬噸  8.1  23.3

禽蛋產量  萬噸  29.2  6.4

生豬出欄數  萬頭  239.3  10.8

牛出欄數  萬頭  12.2  21.2

羊出欄數  萬頭  19.9  10.3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187.5  6.6

牛年末存欄數  萬頭  21.3  13.2

羊年末存欄數  萬頭  28.3  9.4

農業生產設施有所改善。2002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03.7 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4%;機耕地面積達52.2萬公頃;地膜覆蓋面積達3.4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6.1 萬噸,增長1.7%;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4.7萬公頃,增長0.5%;農村用電量37.6 億千瓦小時,增長3.9%。

植樹造林工作取得重大進展。2002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積3.7萬公頃。其中經濟林0.17萬公頃,占造林總面積的5.0%,林木覆蓋率為19.2%。 工業2002年,全市確立了工業立市的經濟發展戰略,強化了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不變價)910.4億元,增長17.3%。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84.8億元,增長18.8%。輕工業實現總產值239.5億元,增長13.0%;重工業實現總產值670.9 億元,增長18.9%。200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19.4億元,增長14.5%。

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113.7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全年共實施了32項更新改造限額以上項目,投入24.6億元,比上年增長24.6%。105種產品成為市級以上名牌產品,24種產品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54種產品達到國內產品先進水平。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200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實現利稅總額6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96.2%,比上年提高5.3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彩色電視機  萬部  179.3  28.5

啤酒  萬噸  40.9  -0.9

液體乳  萬噸  6.4  16.3

服裝  萬件  722.0  -0.6

鋼材  萬噸  30.9  50.5

燒堿  萬噸  14.1  2.8

電力電纜  萬公里  3.5  12.8

金屬切削機床  臺  15134  44.0

汽車  輛  86414  14.5

微型電子計算機  萬部  86.6  61.3

原煤  萬噸  757.9  55.9

味精  萬噸  3.7  12.1

化學原料藥  萬噸  2.1  -9.1

輪胎外胎  萬條  207.2  9.1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609.8  16.7

礦山設備  噸  23105  52.2

水泥設備  噸  8972  65.0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159.9  23.6

蓄電池  萬千伏安時  130.7  -7.3

變壓器  萬千伏安  1611.9  -12.5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37.1  5.7

建筑業

建筑業生產持續發展。2002年,全市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20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增加值69.5 億元,增長14.9 %;全員勞動生產率為8.6萬元/人,增長21.6%。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總額增長迅猛。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2.5 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其中國有經濟投資166.7 億元,增長32.3%;非國有經濟投資235.8億元,增長33.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資額380.0 億元,比上年增長34.0 %。三類投資全面增長。基本建設投資155.0億元,增長26.6%;更新改造投資95.1億元,增長34.8%;房地產投資116.1 億元,比上年增長48.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房屋施工面積增加。全年各類房屋施工面積2149.1萬平方米,增長19.9%;竣工面積880萬平方米,增長6.8%;銷售商品房206.1萬平方米,增長5.6%。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82.1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全市在建大中型及限額以上項目38 個,完成投資額28.8億元。當年新增的生產能力主要有:電解鋁13000噸、鋁型材2000噸、銅線材300噸、炭黑500噸、輪胎外胎29萬條、輪胎內胎20萬條、電力電纜5140公里、化學原料藥40噸、化學藥片劑16.6億片、膠囊劑1億粒、計算機外部設備25萬臺、程控交換機24.4萬線。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網絡建設日益完善。2002年全市貨運總量14414.5萬噸,比上年下降4.5%。其中,鐵路501萬噸,增長20.4%;公路13910萬噸,下降5.3%;民航3.5萬噸,增長13.0%。全市客運總量6728.8萬人,下降0.2%。其中,鐵路2627萬人,下降12.1%;公路3913萬人,增長9.1%;民航188.8萬人,增長12.4%。全市公路總長度已達 527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9.2公里。與國內37個城市(地區)和國際10個城市實現通航。民航運輸起降達3.0萬架次。航線開通取得突破性進展,先后開通了泰國、韓國及東京的航線。

郵電通訊事業加快發展,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市郵電業務總量77.8億元(2000年價格),比上年增長17.0%。其中函件(含機要)3690萬件,下降34.6%;郵政特快專遞完成國內業務150萬件,增長9.2%,國際業務4.6萬件,下降8.3%;國內長途電話2.2億次,與上年持平;國際及港澳臺電話業務量466萬次,下降1.1%。全市已開辦郵政業務23種,郵路總長度(含農村投遞)1.2 萬公里。年末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89萬門,比上年新增加12萬門。年末城鄉電話用戶已達222.3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城鄉住宅電話 177.8萬戶,增長13.0%。年末全市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32 部; 每百戶擁有住宅電話79 部。移動通訊、互聯網絡、數據通訊等新的業務快速發展。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12萬戶,比上年新增42萬戶;無線尋呼用戶90萬戶,比上年減少 23萬戶。郵電系統的互聯網絡用戶96.6萬戶,增加43.8萬戶。

國內貿易

國內市場繁榮活躍,各種所有制經濟、各種新興業態在競爭中蓬勃發展。2002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5.2億元,增長11.5%。其中,國有經濟實現104.2 億元,增長3.2%;集體經濟實現55.2 億元,增長4.4%;私營和個體經濟實現412 億元,增長11.8%;股份制經濟實現46.2億元,增長31.5%;港澳臺經濟實現10.4億元,增長62.9%;外商經濟實現16.2億元,增長25.7%。

各類市場向規范化發展,市場交易規模繼續擴大。2002年,全市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10個, 各類市場商品成交額達711 億元, 比上年增長2.3%。

市場物價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小幅回升。2002年,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4,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07.5,消費品價格指數98.4。在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中,食品類指數97.3,煙酒及用品類指數102.8,衣著類指數101.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指數97.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指數97.3,交通和通訊類指數98.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指數109.3,居住類指數99.3。

對外經濟貿易及旅游

實際利用外資取得重大進展,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2002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661個,比上年增長16.2%;合同外資額20.5億美元,增長32.7%。實際利用外資16.5億美元,增長36.6%。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3%。外商直接投資額超千萬美元的大項目19個。

進出口貿易步伐平穩。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28.6億美元,增長2.3%。其中,進口總額14.6億美元,下降5.6%;出口總額14.0億美元,增長12%。在出口額中,機電產品出口8.6億美元,增長23.1%。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貨值101.7億元,增長 14.3%。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迅速推進。全年新簽境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同 4721萬美元,實現營業額7724萬美元,年末在外勞務人員15117人。

對外經濟合作區域已擴展到140個國家和地區。沈陽市已同世界上10個國家的11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國際旅游業邁上新臺階。2002年,開通了沈陽·吉隆坡國際旅游包機航線;抓住中日邦交30周年、中韓建交10周年的機會,先后組織了若干架次旅游包機;正式開通了沈陽?東京、沈陽?福岡航線。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3%;旅游外匯收入1.37億美元,增長29.2%。

金融、保險業

金融業運行平穩。年底全市擁有金融機構及網點1474 家。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為2274.2億元,比年初增長19.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13.8億元,比年初增長14.7%。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1848.6億元,比年初增長19.5%。全年銀行現金累計收入5445.1億元,支出5180.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6%和8.7%。收支相抵,凈回籠貨幣264.9億元,比上年減少10.1%。全年證券市場成交額為1121.3億元。其中,國家債券成交額296.8億元,股票成交額793.6億元。

保險業有新發展。到2002年末,全市共有保險機構及網點53 家,比上年增加12家;保險機構累計承保金額4375.7億元,增長13.0%;保費收入42.9億元,增長53.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5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3.1億元;財產險賠款金額5.5億元,人身險賠付金額3.2億元。

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建設投資再創歷史新高。2002年,全市共完成城建投資額72.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其中,投資近10億元對213 條道路進行改造,新建和改造道路長度265 公里,總面積751 萬平方米,是沈陽城建歷史上建設道路數量、總長度、總面積和總投資等四項指標最高的一年。到2002年末,全市市區道路總長度為1664公里,面積為2992.1萬平方米。道橋建設和改造工程進展順利。全市道橋整修工程開工80項,完工65項。珠江橋設計方案在審批之中,公和斜拉橋已完成工程總量的42%。年末,全市有永久性橋梁171座。

渾南開發區建設速度加快。區內120 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已經完成,“三區一城一帶”已見雛形;863軟件園等6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已經啟動;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道路、橋梁、供熱等45個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啟動。新區創新體系建設得到較快發展,全年新建和改造擴建孵化基地13.4萬平方米,創業中心、海外學子園在孵企業240 家,在孵高科技項目400個。2002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13個,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同比增長2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公用事業

城市公用事業健康發展。全年開辟及調整公交線路14 條,營業里程達到12940公里。公交車輛增加至3243臺,出租汽車1.7萬輛,公交線路140條,公交線路長度2942.3公里。

城市供水、供熱、供電、供氣等公用設施功能增強。全年新鋪設供水管網18.3公里,供水管網改造9公里,綜合日供水能力155.62萬立方米。全市供熱面積9200萬平方米。全年實際用電量118.4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2.8%。其中工業用電64.1億千瓦小時,增長2.2%;居民生活用電23億千瓦小時,增長0.9%。年末煤氣管道總長度達1385.6公里,管道燃氣用戶達108.7萬戶,共解決4.7萬戶居民的煤氣拖期開栓問題。

城市環境保護和治理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共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50個,完成環境治理項目投資43億元。渾河整治取得重大突破,長青橋至渾河段消除了黑臭,河水水質達到四類標準;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60萬噸;全市拆除1211根煙囪、400座鍋爐房,推廣民用型煤3.3萬戶,全市煙塵控制區達標覆蓋率100%,全年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03天;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到63.61%;建成生態環保模范住宅小區36個,自然保護區覆蓋率達到13.5%。

城市綠化

以建設森林城市為目標的大規模城市綠化全面展開。城市綠化面積明顯增加。2002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737公頃。其中,建成區新增綠地1112公頃,居住區綠化覆蓋面積585公頃。新建了渾河森林公園、龍王廟游園、小南天主教堂廣場等5塊大型公共綠地和南七等20塊街心綠地。環沈陽生態森林圈建設全面展開。全年共植樹332萬株,鋪草坪98.8公頃,擴大綠化覆蓋面積1877公頃,綠化覆蓋率達28.2%。全市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6396.8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2平方米。

三、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02年,全市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重點,科技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先進制造技術產業園、納米技術及先進材料產業園正式奠基,大學科技產業園發展勢頭良好。民營科技企業達到3100 家。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值620億元,同比增長19.2%。沈陽市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裝備制造業示范工程項目列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重大專項,并已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年末市以上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24個。2002年,全市共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213 項,達到國際水平的57 項,其中國際領先11 項,國際先進46項;達到國內水平的146 項,其中國內領先89 項,國內先進57 項。有158 項科技成果得到推廣和應用。全市新增技術貿易交易機構316個,技術貿易成交額達25.35 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申請專利3602件,授權2169件。

教育

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基礎教育水平得到提高,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全面發展。

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全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收本、專科(高職)學生6.7萬人,比上年增長19.6%。全市共有24 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達20.2萬人,增長20.2%。全年高等院校本、專科畢業生3.3萬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共招收研究生5039人,在校研究生12619人,分別增長25.1%和30.6%,畢業研究生1906人。

全市共有小學1366所,在校生45.8萬人,比上年下降5.37%。擁有中等學校535所,其中普通中學365 所,在校生39.3萬人,增長1.3%;中等專業學校46所,在校生4.4萬人,增長15.8%;職業中學94所,在校生5.5萬人,增長5.8%;技工學校30 所,在校生9278人,增長1.9%。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高中階段升學率達76%。全年成人高等院校共招生3.9萬人,在校生10.1萬人,畢業生2.3萬人。

文化

文化事業豐富多彩。全年開展各級各類文化活動3997項,參加活動人數達20萬人次,吸引觀眾570余萬人次。開展各種大型廣場活動419場,300多個街道、鎮、社區等中小型廣場文化活動近萬場,參加演出的專業和業余單位近400個,參與活動的群眾達300余萬人次。全市文藝創作精品疊出,評劇《半把剪刀》等優秀劇目共贏得國家獎11項,國際獎5項。其中,雜技團章功力、姚登波表演的雜技《力量》被評為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一等獎。到2002年末,全市擁有市級群眾藝術館2個,博物館4個,公共圖書館2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擁有市級廣播電臺1 座,市級電視臺1 座,沈陽電視臺已開播5 套電視節目。全年沈陽地區出版各類報紙68642萬份,各類雜志12251萬冊,圖書5481種。

衛生

衛生事業取得新進展,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擁有衛生機構688個(不含門診所、衛生室 、醫務室及村級衛生組織)。其中醫院212個;衛生院120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6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7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8個;衛生監督所3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3637人。其中,職業醫師16429人;職業助理醫師1861人;注冊護士15949人。實有病床33459張。

體育

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在亞運會上,我市體育健兒共奪得9枚獎牌,其中金牌7 枚、銀牌1枚、銅牌1枚。開展了“沈陽市第五屆冰雪旅游節體育比賽”等10項大型群眾體育活動。全市體育人口達296萬人。在校學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為98.16%,優秀率為32.03%。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醫療、養老、低保、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的網絡化。到2002年底,全市已有133 萬人參加了醫療保險;136.5 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為66.8 萬離退休人員支付了養老金,企業離退休人員和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年末全市共有養老機構134 家,床位6728 張。2002年,我市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線發放標準,有7.7萬戶、17.6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保障金1.1億元。進一步規范了失業金發放管理工作。全市參加失業保險的企事業單位24684 戶,參保人數130.1萬人。有16.75 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全年征收失業保險費3.1 億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62‰,比上年上升0.22 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77‰,上升0.2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5‰,與上年持平。年末全市總人口達688.9 萬人(戶籍人口),比上年減少0.4萬人。在總人口中,市區人口488.7萬人,縣(市)人口200.2 萬人;農業人口250.6萬人,非農業人口438.3 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就業

2002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10.9萬人,比上年末下降8.2%。在崗職工106.2萬人,下降8.1%,其中第一產業1.2萬人,比上年下降7.7%;第二產業46.6萬人,下降11.6%;第三產業58.4萬人,下降5.0%。在崗職工中,國有經濟單位65.7 萬人,減少8.8萬人;集體經濟單位12.2萬人,減少3.3萬人;其他經濟單位28.3萬人,增加2.8萬人。年末城鎮私營、個體勞動者7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4萬人。全年城鎮安置就業與再就業人員18.3萬人。全市通過實施就業技能培訓,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等措施,開發就業崗位12萬個。到2002年末,全市離崗職工為37.8萬人。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3.9 萬人,登記失業率為4.9%。

居民收支、工資及人均儲蓄

城市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據抽樣調查統計,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050 元,比上年增長10.4%;人均消費支出6074元,增長10.1%。用于吃、穿、用等“生存型”消費支出下降,居住、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支出增長,使恩格爾系數由上年的38.8%下降到2002年的37.3%。農民生活繼續改善。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增長 8.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78元,增長1.7%。職工工資收入繼續提高。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3073 元,比上年增長16.5%。儲蓄穩定增長。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達17619元,比上年增長14.8%。

居住水平

城鄉居民居住水平得到提高,拆遷安置政策進一步完善。2002年,城鎮新建住宅460.3萬平方米,增長3.6%,年末人均住宅建筑面積由上年的18.31平方米增至19.12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面積由上年的22.78平方米增至23.02平方米。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年度快報或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四区五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东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