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沈陽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2 18:35:07 來源:沈陽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4350次

2008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完成“五大任務”、實現“三大目標”,以“優化結構年”活動為主線,搶抓難得機遇,積極應對挑戰,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步伐,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保持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邁出了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新步伐。

一、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60.5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7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1934.1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742.7億元,增長15.0%。三次產業結構為4.8:50.1:45.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55.0%和42.7%。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54106元,增長15.5%。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0.9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00.6億元,增長17.9%。其中,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6.5%,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6.3%,教育支出增長25.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7.0%,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5.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8.5%。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0.1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種植業產值133.5億元,林業產值6.6億元,畜牧業產值182.0億元,漁業產值14.8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2億元。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60.5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97萬公頃。糧食總產量358.7萬噸;水果產量17.5萬噸,增長29.0%;蔬菜產量356.7萬噸,增長13.2%。全市完成造林面積3.27萬公頃,增長27%。肉類總產量71.5萬噸,增長18.7%,其中豬、牛、羊肉分別增長9.9%、20.3%和24.6%;禽蛋產量53.7萬噸,增長36.4%;牛奶產量32.3萬噸,增長3.5%。

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276.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8.1萬噸,地膜覆蓋面積達到5.5萬公頃。

全市擁有農民科技研修基地167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60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19個;百畝以上的花卉生產基地42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585個,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個,年銷售額4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78個。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萬公頃,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7.7萬公頃;新增高效特色農業面積3萬公頃,全市高效特色農業面積達到15.9萬公頃;全市耕地全部通過環境質量檢測,蔬菜保護地面積7.9萬公頃,無公害產地認證面積34.1萬公頃;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146個;擁有綠色食品229個,有機食品12個。沈北新區被評為“中國名優食品產業基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建戶用沼氣池1.18萬個,綠化村屯500個,新建農村飲水工程85處,解決1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到2008年末,建成秸稈氣化標準站35個,“一村一業”專業鄉村發展到607個。完成農村公路投資533公里,長白、道義等4個公交樞紐建成使用,新建農村客運站10個。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糧食總產量 萬噸 358.7 -8.2

#水稻 萬噸 112.5 -10.2

玉米 萬噸 227.0 -7.7

小麥 萬噸 0.8 -51.2

大豆 萬噸 7.7 51.9

油   料 萬噸 11.6 89.0

蔬   菜 萬噸 356.7 13.2

主要畜禽產品、水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肉類總產量 萬噸 71.5 18.7

#豬牛羊肉 萬噸 46.9 12.1

牛奶產量 萬噸 32.3 3.5

禽蛋產量 萬噸 53.7 36.4

生豬出欄數 萬頭 447.2 11.0

牛出欄數 萬頭 61.1 12.9

羊出欄數 萬只 73.0 0.98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276.0 11.1

牛年末存欄數 萬頭 62.3 -5.7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58.1 15.0

水產品產量 萬噸 18.7 11.1

工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14.2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重工業增加值1231.4億元,增長25.0%;輕工業增加值482.9億元,增長21.2%。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84.9億元,增長9.2%;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956.0億元,增長32.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367.5億元,增長8.3%。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化工、IT產品、農副產品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等八大優勢產業實現增加值1361.5億元,增長23.2%。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804.1億元,增長21.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6.9%。鐵西老工業基地改造成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18個典型之一。航空經濟區被批準為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699.8億元,增長31.8%。工業出口產品交貨值291.8億元,增長25.9%。工業擁有市級以上名牌產品162種,其中國家級名優產品19種,省級名優產品102種。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403.4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利潤總額237.7億元,增長28.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7.7%,比上年提高28.4個百分點;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8%,提高0.3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汽車 輛 299061 -15.1

#中華轎車 輛 60554 -46.8

寶馬轎車 輛 33000 -5.0

汽車發動機 萬千瓦 2491 -29.9

金屬切削機床 臺 93121 4.1

#數控機床 臺 21333 4.7

礦山設備 噸 164071 4.8

水泥設備 噸 51502 50.1

酸性蓄電池 萬千伏安時 247 10.4

輸送機械 萬米 28.9 13.3

變壓器 萬千伏安 8157 47.9

彩色電視機 萬臺 398 18.2

化學原料藥 噸 34930 11.9

輪胎外胎 萬條 371 3.2

鋁材 噸 89998 76.3

皮鞋 萬雙 3882 -13.5

啤酒 千升 801450 1.2

液體乳 噸 792971 -19.6

軟飲料 萬噸 259.8 3.3

味精 噸 37947 -17.5

建筑業

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76.7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全市資質等級以上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532.5億元,增長11.1%;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17萬元/人,比上年提高28.8%。

固定資產投資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8.7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842.4億元,增長26.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66.3億元,增長43.1%。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527.3億元,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584.3億元,增長34.9%;民間投資1897.1億元,增長31.7%。從產業分布看,第一產業投資62.6億元,增長44.8%;第二產業投資1125.6億元,增長21.9%,其中工業投資1105.1億元,增長23.0%;第三產業投資1820.4億元,增長30.5%。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740.5億元,增長24.7%。

全年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24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占全社會完成投資的74.5%,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726.9億元,占24.2%。地鐵一、二號線及延伸線完成工程投資29.1億元,奧園動漫城完成投資7.9億元,沈陽國際軟件園完成投資4億元,新世界會展中心完成投資6億元,金山熱電的“以大壓小”供熱項目完成投資8億元。沈陽石臘化工年產50萬噸乙烯催化裂解項目、國電康平電廠、雪花啤酒年產40萬噸等項目竣工投產。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10.9億元,比上年增長38.4%。其中商品住宅投資729.5億元,增長30.5%,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2.2%。房屋施工面積5848.5萬平方米,增長16.5%;房屋竣工面積1291.6萬平方米,增長0.1%。商品房銷售面積1465.1萬平方米,增長0.2%,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307.2萬平方米,下降3.7%;商品房銷售額604.7億元,增長12.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504.1億元,增長5.3%。

交通運輸、郵政和信息傳輸業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0731.2萬噸,比上年增長8.6%。其中,鐵路465.5萬噸,公路20260萬噸,民用航空5.7萬噸。全年旅客發送量11040.1萬人次,增長9.7%。其中,鐵路3581.1萬人次,公路7081.7萬人次,民用航空377.3萬人次。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60.3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5%。其中,載客汽車44.1萬輛,載貨汽車10.4萬輛。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37.5萬輛,增長14.3%。

沈陽與國際31個城市、國內53個城市(地區)通航。沈陽機場航線達到124條,其中國際航線39條,國內航線85條。運輸飛機起降6.08萬架次,增長11.4%;機場旅客吞吐量680.7萬人次,增長10.0%。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99.8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1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93.6億元。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24.96萬門。城鄉固定電話用戶347.5萬戶,其中城鄉住宅電話用戶275萬戶。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11.3萬戶,新增131.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12.6萬戶,新增78.5萬戶。國際互聯網絡登記注冊用戶107.7萬戶,增長5.1%,其中寬帶接入用戶103萬戶,增長18.4%。固定電話普及率為48.7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為71.8部/百人。

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5.5億元,比上年增長22.2%。按商品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額556.1億元,增長21.9%;穿的商品零售額323.0億元,增長20.7%;用的商品零售額626.4億元,增長23.3%。按地區分,市的零售額1422.8億元,增長22.2%;縣及縣以下零售額82.7億元,增長22.7%。

限額以上貿易企業1281家,比上年增加546家;實現零售額606.9億元,增長24.6%。其中,汽車類零售額135.8億元,增長26.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39.5億元,增長17.9%;金銀珠寶類零售額17.2億元,增長20.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11.2億元,增長31.8%;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80.0億元,增長22.2%。

全市處于營業狀態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綜合超市、專業店和專賣店60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38家。連鎖店鋪達5500余個。全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69個,交易額1049.0億元。

對外開放

全年進出口總額7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進口總額30.1億美元,增長9.5%;出口總額41.2億美元,增長24.2%。出口商品供貨值245.9億元,增長11.5%。

全年新簽外商投資合同項目518個,合同外資額102.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60億美元,增長19.0%。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同金額10.9億美元,增長2.7倍;實現營業額5.6億美元,增長1.7倍;外派人員2.1萬人次,增長18.3%。

對外交往日益活躍,成功舉辦東北亞發展論壇等重大國際活動。到2008年末,沈陽同世界上12個國家的13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旅游業

成功舉辦國際旅游節,中國沈陽國際旅游節正式提升為國家級旅游節慶活動。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級飯店114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33家,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1家。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520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5161.4萬人次,增長3.0%;接待入境旅游者47.6萬人次,增長4.5%。實現旅游總收入410.3億元,增長25.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87.4億元,增長27.0%;旅游外匯收入3.3億美元,增長13.8%。

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市銀行機構營業網點1100余個。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04.8億元,比年初增長1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30.2億元,增長24.6%;貸款余額3572.6億元,比年初增長26.8%。銀行現金收入10108.4億元,現金支出9830.1億元,收支相抵,貨幣回籠278.3億元,比上年增長6.1%。

年末全市轄區內證券營業部73個。全年證券交易額5879.9億元,比上年下降43.4%。其中,股票交易額5776.0億元,基金交易額73.0億元。

年末全市保險機構及網點260余家。實現保費收入86.6億元,比上年增長33.8%。其中,國內財產險保費收入25.8億元,增長11.3%;人身險保費收入60.6億元,增長45.9%。支付各類保險賠款總額31.8億元,增長4.2%。其中,國內財產險賠款金額14.6億元,下降7.5%;人身險賠付金額17.0億元,增長16.1%。

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4.4。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98.9,消費品價格指數106.6。分類別看,食品類指數114.0,煙酒及用品類指數102.7,衣著類指數94.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指數104.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指數102.3,交通和通信類指數93.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指數99.5,居住類指數101.7。

房屋銷售價格指數104.6,其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104.2;二手房住宅銷售價格指數107.5。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104.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總指數111.0。

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498.0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4億元,增長7.8%;第二產業增加值1398.0億元,增長20.4%;第三產業增加值971.6億元,增長15.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7.1億元,增長2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37.5億元,增長27.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23.4億元,增長23.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實現生產總值1524.2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9億元,增長9.1%;第二產業增加值886.8億元,增長30.4%;第三產業增加值462.5億元,增長19.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0.5億元,增長37.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7.0億元,增長30.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2.2億元,增長19.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6.3億元,增長45.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7億美元,增長3.6%。

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

2008年城建投資284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地鐵22座車站完成主體工程,1號線開始鋪軌。五愛隧道、三好跨渾河橋、沈康高速公路一期竣工通車,實施黃河大街、北陵大街等31條主次干道綜合改造。實施街巷路和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完成580條街巷路、889個住宅小區的731萬平方米路面整修,小區植樹18萬株,粉刷樓體500余棟。

年末市區鋪裝道路總長度2603公里,總面積4544萬平方米。排水管道長度3206公里,路燈20.9萬盞,永久性橋梁267座。城市公共交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公交運營線路189條,其中新開、調整公交線路54條;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達到1186公里。年內新增、更新公交車輛1759輛,公交標準運營車輛6249標臺,增長9.5%。公共交通客運總量達到11.1億人次,增長8.4%。年末全市出租汽車19969輛。

全年新增供水管網41.7公里,供水管道總長度3023.7公里,供水量6.9億立方米,綜合日供水量198.7萬噸。供熱面積1.96   億平方米,其中新增地源熱泵應用面積1618.49萬平方米,累計應用面積3458.49萬平方米。煤氣供氣管道總長度2474公里,天然氣及液化氣家庭用戶達到144萬戶。

完成19條林蔭大道建設,新增綠地1.32平方公里,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1295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65%,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63平方米。

環境保護

搬遷重點污染源企業31戶,關停高污染落后產能企業150家,完成沈海熱電等5家企業脫硫工程。沈陽再生資源產業園列入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老虎沖沼氣發電工程并網發電。開工建設60萬噸/日南部污水處理廠,建成11座區縣(市)污水處理廠和31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城市污水處理率提高到75%;新民、康平垃圾填埋場建成并投入使用,村鎮生活垃圾處置實現零的突破。沈北30萬噸鉻渣無害化處理工程投入運行。設立33個生態保護地,受保護地區覆蓋率達到30.9%。機動車尾氣達標率達到90%,年度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323天。啟動“環城水系改造工程”,實施渾河沈陽城市段改造,水質持續改善;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10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和交通噪聲平均值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全市26個鄉鎮通過國家環境優美鄉鎮驗收,省級環境優美村達到50個、市級綠色社區103個。東陵區在東北地區率先通過國家生態區技術核查,鐵西區榮獲“2008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范獎”,沈陽市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三、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全年承擔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973等計劃立項175項。R0110天然氣重型燃氣輪機研制成功,新增特變電工沈變集團、中科儀公司2家國家工程實驗室。沈陽市被評為“中國創新能力優秀城市”,沈陽機床、北方交通和沈陽化工研究院被確定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渾南新區成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舉辦重大科技活動28項。全市擁有市及市以上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16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3家,其中國家級14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36家,其中國家級10家。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855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739項。應用技術成果中,達到國際水平361項(國際領先49項,國際先進312項);達到國內水平378項(國內領先297項,國內先進81項)。軟科學成果及基礎理論成果116項。各類技貿機構技術貿易成交額58.06億元。專利申請625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680件;專利授權310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94件。

教育

2008年,全市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22所,實現“一鄉一校”。加快推進6所萬人職業學校建設,改擴建14所特教學校,全面免除城市義務階段學生學雜費。到2008年末,普通高等院校30所,其中,高等專科職業技術院校10所。招收本、專科學生9.8萬人,在校生32.7萬人,本、專科畢業生8.3萬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研究生12265人,在校研究生33401人,畢業研究生11868人。普通中學241所,在校生34.2萬人;中等專業學校43所,在校生6.5萬人;職業中學58所,在校生4.2萬人;技工學校35所,在校生1.7萬人。小學校566所,在校生36.4萬人。全市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4.5%。

文化

全年創作新劇目10部,排演新劇目6臺,復排保留劇目20個。全年實現演出1600余場。評劇《我那呼蘭河》獲得巨大成功,京劇《古寺圣火》獲第五屆中國京劇節銀獎,雜技《圣火綢吊》在第32屆蒙特卡羅世界雜技比賽中榮獲“銀小丑獎”和“國際星辰特別獎”。全年共組織各類群眾文化活動6000多場,參與群眾達1060萬人次。群眾文化活動榮獲國際級獎10項、國家級獎165項、省級獎211項。老龍口白酒傳統釀造工藝進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啟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完成了“一宮兩陵”、“帥府”的大規模修繕工作。“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全國4000多家博物館評比中,率先進入了83家首批一級博物館行列。

棋盤山開發區被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沈陽雜技演藝集團被評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到2008年末,市級群眾藝術館2個,博物館5個,公共圖書館2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5個。

衛生

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年末,全市有衛生機構1767個(不含村級衛生組織)。其中,醫院183個;衛生院134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41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3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5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6個;衛生監督所14個。實有病床35053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8736人,其中執業醫師17978人,執業助理醫師1665人,注冊護士18573人。沈陽市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體育

成功舉辦奧運會足球賽和奧運火炬在沈傳遞活動,贏得了國際奧委會、北京奧組委、各國媒體和14支參賽球隊的高度評價。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賽場上,我市體育健兒取得5金2銀的優異成績。實施健身促和諧工程,在全市建立了40余個國民體質監測站點,為500個村屯各安裝一套乒乓球臺和籃球架,為200個社區安裝了新型健身器材,使全市100%的社區和50%以上的村屯擁有了健身器材。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組織開展了群眾體育活動1000余場次。到2008年末,全市體育人口已達370萬。體育彩票銷售額突破4億元。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67.5萬人,其中職工181.5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5.4萬人和11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74.6萬人、失業保險125.7萬人、工傷保險152.8萬人、生育保險175萬人,分別增加25.4萬人、2.1萬人、18.1萬人和12.1萬人。16.6萬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加住院和門診大病統籌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5萬人,參保率達到86%。繼續推進農民工醫療保險,年末農民工醫療保險人數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1.04萬人,參合率97.74%,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120元以上。

全市7.65萬戶、15.15萬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保障金2.95億元;4.91萬戶、10.2萬人享受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保障金7230萬元。7254戶、1.79萬人享受了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建立農村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1977戶、4875人享受了農村低保邊緣戶救助。對城鄉低保戶、農村五保戶發放臨時物價補貼。城市醫療救助人數1.07萬人次,累計救助金額13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51萬人次,救助金額1614.24萬元。

年末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為每月928元,比上年提高120元。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開發區700元,市區700元,三縣一市600元,分別比上年增加50元、150元和150元。失業保險金人均支出標準為每月472元,比上年提高127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三縣一市每人每月240元,其他區每人每月300元,均比上年提高4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三縣一市每人每年1300元,比上年提高300元;蘇家屯區、沈北新區每人每年1800元,比上年提高600元;其他區每人每年1800元,比上年提高300元。

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77個,床位14821張,收養各類人員10542人。全年通過發售福利彩票籌集公益金3.15億元,市慈善總會接收社會捐款1.43億元。

累計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2.4億元,積極收治傷員、接收學生,按期完成1萬套過渡安置房建設任務,對口支援災區恢復重建。

四、人民生活

人口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84%。全市戶籍人口713.5萬人,增長0.5%。戶籍人口中,市區人口509.0萬人,縣(市)人口204.5萬人;農業人口252.4萬人,非農業人口460.5萬人。人口出生率7.7‰,比上年下降0.52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7.0;人口死亡率8.53‰,上升2.6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83‰,下降3.19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97.8%。

就業

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04.4萬人,比上年增長4.15%。在崗職工98.7萬人,增長3.37%。其中,國有經濟單位57.3萬人,增加0.8萬人;集體經濟單位6.3萬人,減少0.2萬人;其他經濟單位35.1萬人,增加2.6萬人。從在崗職工產業構成看,第一產業0.6萬人,下降13.0%;第二產業39.9萬人,增加7.54%;第三產業58.2萬人,增加0.89%。年末離崗職工15.0萬人。

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2.3萬個,開發公益性崗位3104個,實現實名制就業23.3萬人。1.9萬人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3.4萬人,普惠制就業培訓9.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7.6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576萬元。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

居民收支

2008年,全市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29545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3544元,增長22.6%。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5元注,增長18.4%;人均消費支出14667元,增長30.3%。農民人均純收入8079元注,增長18.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494.9元,增長16.8%。

居住水平

城鎮住宅建設投資738.9億元,比上年增長30.8%;新建成住宅1103.9萬平方米,增長0.2%。建成150.28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其中經濟適用房120.8萬平方米,廉租房29.48萬平方米;為農村貧困群眾建房1580戶,維修住房458戶。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29.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6.3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6平方米。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4、縣域經濟統計口徑為蘇家屯區、東陵區、沈北新區、于洪區、遼中縣、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

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為預計數。

沈陽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沈陽調查

2009年3月31日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亚洲成在线免费观看 |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 亚洲综合楼国产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日本十八禁黄无遮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