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統計局
(2009年2月)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轉型振興,積極應對各種復雜經濟環境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狠抓項目建設,大力招商引資,扎實推進工業年活動,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突破阜新“實現良好開局。
一、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23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2億元,增長12.5%;第二產業增加值93.5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88.2億元,增長13.6%。一、二、三產業構成比例由2007年的21.5:38.9:39.6調整為22.3:40.0:37.7。自1996年以來,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由三、二、一調整為二、三、一格局。人均GDP實現12134元。
圖1 2002-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農業產值53.7億元,增長22.6%;林業產值4.1億元,增長4.8%;牧業產值50.7億元,增長13.4%;漁業產值0.37億元,增長28.1%。
2008年,各級政府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力度繼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糧食生產喜獲大豐收。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78.7萬畝,增長2.3%。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1.0萬畝,下降8.4%;油料播種面積133.5萬畝,增長61.2%,其中花生播種面積129.0萬畝,增長69.5%;蔬菜播種面積23.4萬畝,下降0.3%。全年糧食總產量202.7萬噸,比上年增產26.9萬噸,增長15.3%,比歷史最高年份2005年增產15.7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玉米產量163.7萬噸,增長11.1%;高粱產量15.5萬噸,增長44.4%;大豆產量3.9萬噸,增長16.5%。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25.4萬噸,比上年增長94.0%,其中花生產量24.7萬噸,增長一倍;蔬菜產量70.5萬噸,增長12.5%;水果產量5.7萬噸,增長71.7%。全年糧食綜合直補資金達3.295億元,比上年增加1.619億元,增長96.6%。
圖2 2002-2008年糧食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林業生產有所增長,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全年林業產值4.1億元,比上年增長4.8 %。當年造林作業面積5.41萬公頃(81.2萬畝)。有林地總面積達到33.26萬公頃(498.8萬畝)。林木綠化率32.1%。
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規�;曫B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肉類總產量29.0萬噸,比上年增長21.1%,其中,豬肉產量20.3萬噸,增長19.4%;牛肉產量2.2萬噸,增長15.8%;羊肉產量1.0萬噸,增長75.4%;禽肉產量4.3萬噸,增長30.3%。牛奶產量14.3萬噸,增長12.5%;禽蛋產量9.6萬噸,增長27.5%;羊毛產量1996噸,增長28.8%。全年豬飼養量390.2萬頭,增長23.2%;牛飼養量32.9萬頭,增長9.4%;羊飼養量153.9萬只,增長40.4%;禽飼養量3924.6萬只,增長31.4%。
漁業生產較快增長。全年淡水魚產量6503噸,增長29.9%。
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進步。全年良種面積占糧食播種面積的88.0%;品種更新更換面積占糧食播種面積的34.2%。農業化肥施用量(折純)10.9萬噸,增長3.8%;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90噸,增長22.1%。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74.60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1%;完成機耕面積33.15萬公頃(497.25萬畝),增長7.3%;機播面積30.59萬公頃(458.85萬畝),增長6.8%;機收面積8.68萬公頃(130.2萬畝),增長30.3%;農用大中小型拖拉機擁有量4.22萬臺,增長13.7%;農用排灌動力機械擁有量21.46萬臺,下降7.0%。
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得到了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參合農民達91.63萬人。完成村通油路224.0公里、橋梁1421延米36座,解決了43個行政村通油路問題。全年農田水利建設使用人工694萬工日,完成土石方2730萬立方米,新增水土保持面積2.53萬公頃(37.95萬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5.43萬公頃(81.45萬畝)。
三、工業
工業生產持續增長,整體規模和水平提升較快。全年全口徑工業完成增加值8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303家,完成增加值59.2億元(不含東電),比上年增長18.1%。實現工業出口交貨值6.7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占工業銷售產值的2.85%。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9億元,下降1.5% ;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3億元,增長24.1%。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完成增加值 30.7億元,增長27.1%;集體工業完成增加值1.03億元,下降23.2%;股份制工業完成增加值22.5億元,增長22.6%;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完成增加值4.14億元,增長0.8%。
支柱產業發展明顯,轉型的主導產業及裝備制造業正在做大做強。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38戶,實現產值183.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75.7%;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5戶,實現產值109.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45.3%。2008年,能源工業、裝備制造業、農產品加工業、原材料工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58.2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98.4%。其中:能源工業實現增加值33.92億元,增長26.8%;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9.2億元,增長42.1%;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8.35億元,下降2.6%;原材料工業實現增加值6.82億元,增長4.5%。
表1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同期增長%
原煤 萬噸 1623.71 20.4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105.71 20.7
精制食用植物油 噸 19693 -17.4
乳制品 噸 54633 13.8
白酒 千升 2524 39.2
啤酒 千升 29012 -40.8
紗 噸 10124 -9.2
布 萬米 2785.9 -3.6
服裝 萬件 104.38 23.4
人造板 萬立方米 19.36 68.0
塑料制品 噸 1687 -31.5
水泥 萬噸 109.52 7.5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443.46 -22.2
工業經濟效益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3.58億元,比上年增長27.0%;產品銷售率達97.9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14.3億元,減少2.72億元,下降16.0%,其中利潤1.64億元,減少4.87億元,下降74.9%。虧損企業45戶,虧損面14.9%,虧損額7.1億元,增虧6.1億元。
四、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業
建筑業生產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年144戶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共簽訂工程合同4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實際施工房屋建筑面積為386.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為210.2萬平方米,增長0.3%。全員勞動生產率為90829元/人,比上年提高了224元/人。上繳稅金1.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實現利潤0.2億元,增長15.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房地產開發業發展平穩。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4億元,比上年增長0.4%。其中,商品住宅投資9.3億元,同比下降19.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60.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8%;竣工面積65.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5%。商品房屋銷售面積67.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商品房銷售額為16.7億元,比上年增長23.2%。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7億元,比上年增長35.1%。按城鄉分,城鎮完成投資114.7億元,比上年增長35.6%;農村完成投資26.0億元,增長33.2%。按產業分(不含農戶個人投資),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7億元,比上年增長0.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9.8億元,增長43.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2.1億元,增長24.6%。
圖3 2002-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2008年一批牽動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計劃總投資超億元的在建項目45個,其中:華能阜新風電場二期(阜北)工程、阜新市新邱區棚戶區改造辦公室新發(街基)小區、阜新申華協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曲家溝風力發電場新建工程、阜新聯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馬鬃山風力發電場新建工程、阜新市引白工作辦公室的引白水源工程、彰武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的基礎設施建設、華能阜新風電場一期(高山子)工程、遼寧省阜新市天石紙業有限公司的綜合利用粉煤灰造紙項目、阜新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的旱河南棚戶區回遷小區、阜新鼎鑫公司棚戶區改造辦公室高德小區、阜新力達鋼鐵鑄造有限公司年產鑄鐵12萬噸項目、阜新力昌鋼鐵鑄造有限公司年產鋼鐵鑄件30萬噸項目、遼寧太克液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鑄鋼鑄鐵項目等13個項目本年完成投資額超億元,累計完成34.6億元。
六、國內貿易
城鄉消費市場日益活躍。阜新大商進入國內同行業百強,新天地廣場開業運營,知名品牌興隆大家庭落戶時代廣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新突破。2008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07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增幅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87.36億元,增長21.9%;縣消費品零售額7.46億元,增長23.6%;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2.25億元,增長23.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94.1億元,比上年增長21.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2.8億元,增長25.7%。
圖4 2002-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七、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增長。據海關統計,全市進出口總額111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出口總額10534萬美元,增長16.2%;進口總額628萬美元,下降36.7%。
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為516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4.9%。新簽外資項目合同數19個,比上年增長5.6%,新簽合同外資金額16212萬美元,增長130.7%。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運輸生產有所提高。全年阜新地區境內鐵路貨運量1378.2萬噸,比上年增長6.7%;客運量134.6萬人次,下降12.4%。公路貨運量1278萬噸,增長1.8%,公路貨運周轉量135366萬噸公里,增長6.9%;客運量1164萬人次,增長5.0%,客運周轉量102734萬人公里,增長43.0%。
郵電通訊事業有所發展,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86億元,增長21.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71億元,增長14.0%;電信業務總量16.15億元,增長22.3%。完成函件144.9萬件,比上年增長50.9%,特快專遞20萬件,增長25.0%。全市固定電話用戶57.3萬戶,下降7.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02.9萬戶,其中,本年新增移動電話13萬戶。年末國際互聯網寬帶用戶12.6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3.7萬戶。
旅游市場日益繁榮。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工業遺產旅游示范區。海州礦國家礦山公園主題廣場完工。瑞應寺等景區功能日趨完善。敖包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取得新進展。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68.4萬人,增長52.2%;國內旅游收入18.5億元,增長52.7%。全年共接待旅游、訪問、從事商務及各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胞10050人,增長88.1%。全年旅游業總收入18.78億元,增長52.7%。截止2008年末全市有星級賓館10家,旅行社39家。
九、市場價格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008年,市場物價受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因素影響,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曾一度沖高,漲幅最高月份達8.4%,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加強,以及對價格監管和市場規范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場供需逐漸平衡,下半年開始,價格漲幅逐漸回落。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4.3%,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比上年上漲12.5%;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8%;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上漲1.5%;居住類上漲2.4%;衣著類下降3.9%;交通和通訊類下降1.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2.9%。
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9.2%。
十、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國稅、地稅總收入3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61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全年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81億元,增長6.0%;用于公共安全支出3.56億元,增長23.2%;教育支出6.97億元,增長1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24億元,增長12.6%。
圖5 2002-2008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金融存貸款規模擴大。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44.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4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76.8億元,增加9.8億元;城鄉儲蓄存款余額234.4億元,增加52.0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35.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7.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16.0億元,增加15.7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00.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5億元。全年全市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0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8%,現金支出1095.9億元,比上年增長2.4%,累計現金凈投放29.8億元,比上年增長29.5%。
保險事業不斷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9.85億元,比上年增長52.3%。其中,財產險收入1.9億元,增長11.7%;壽險收入7.95億元,增長66.8%。全年支付各類賠款總額1.54億元,其中,財產險支付1.18億元,人壽險支付0.36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科學事業穩步發展,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共取得各項科研成果76項,其中,國際先進3項,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的15項。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76項得到推廣應用,推廣應用率達到100 %。全年實現高新技術增加值5.7 億元,比上年增長22.1%(現價)。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年研究生招生708人,在校研究生2117人,畢業生578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296人,在校生29823人,畢業生7866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848人,在校生21437人,畢業生6243人。普通高中招生11065人,在校生32520人,畢業生11361人。初中學校招生23876人,在校生72364人,畢業生22420人。普通小學招生17459人,在校生110195人,畢業生23076人。特殊教育招生30人,在校生306人,畢業生5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5081人。2008年我市共有8443人被專科以上學校錄取,升學率達74.47%,全省高考理科狀元再次被我市考生獲得。
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事業平穩發展。截至2008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全年共演出392場,觀眾達11.4萬人次;文化館、藝術館、文化站97個;公共圖書館8個,總藏書量40.3萬冊,本年新購圖書4800冊,總流通量11.8萬人次,外借圖書7.9萬冊。電影放映單位2個,全年共放映電影135場,觀眾10.4萬人次。廣播電臺1座,開辦節目6套,廣播人口覆蓋率95.25%。城鄉有線電視用戶32.29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8.34%。全市對社會公開發行的刊物、報紙9種,發行量近9萬份。
醫療衛生環境進一步優化,居民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2008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498個,共有床位6905張,衛生技術人員8820人。其中,醫院45個,床位5550張,衛生技術人員5694人;衛生院65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9個,婦幼保健機構9個,床位326張,衛生技術人員921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阜新健兒取得一金一銅的驕人戰績,為家鄉爭得了榮譽。全年我市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各項比賽共獲獎牌23枚,其中,金牌12枚,銀牌6枚,銅牌5枚。參加省級各項比賽,共獲獎牌85枚,其中,金牌31枚,銀牌22枚,銅牌32枚。舉辦市級比賽13次,參加運動員4120人。2008年舉辦全民健身等活動109次,參加人員達8萬人,并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阜新籃球節“。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戶籍人口為192.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102人。其中,市轄區人口77.89萬人,非農業人口86.17萬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18萬人,死亡人口1.5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97‰,比上年低3.49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為99.64%。
表2 2008年戶籍人口數及構成
單位:萬人
指標 年末數 比重(%)
全市總人口 192.46 100
其中:非農業人口 86.17 44.80
其中:市轄區人口 77.89 40.50
其中:男性 96.51 50.15
女性 95.95 49.85
其中:18歲以下 32.54 16.91
18-35歲 46.11 23.96
35-60歲 85.58 44.47
60歲以上 28.23 14.66
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大關,實現5030元,比上年增長21.9%,增幅名列全省第一,人均消費性支出4086元,增長28.3%。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大關,實現10114元,比上年增長16.2%,人均消費性支出7510元,增長6.1%。
圖6 2002-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
職工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城鎮單位職工工資總額3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34.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城鎮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14283元,增長17.6%。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1558元,增長16.7%。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2008年實現實名制就業人數6.98萬人,其中:”零就業家庭“就業0.13萬人。城鄉勞務輸出26.3萬人次,其中城鎮勞務輸出2.4萬人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萬人,其中: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人數10.8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1萬人,其中:參保退休人數13.37萬人,靈活就業人數12.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2.8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1.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10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26萬人。全市共有6.8萬戶、16.8萬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加強。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453張,收養各類人員990人。城鎮單位各種社會福利設施60個,其中新建區域性中心敬老院6所。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51.7萬元。
社會生活秩序進一步穩定。2008年全市刑事案件數5239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3%。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沈阜、阜朝、阜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區位優勢明顯提升。”三位一體“規劃建設取得新成效,高德公鐵立交橋交付使用,北外環路、人民大街北段、北新路中段竣工通車。九營子河治理工程形成水域面積7.3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正式運營,污水再利用工程全面啟動。新增供熱面積88.2萬平方米,年末供熱面積達到1759.8萬平方米。全年煤層氣供氣總量2323萬立方米,年末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4840噸。城區綠地面積2405公頃,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7.8平方米,建城區綠化覆蓋率36.4%。
截止2008年底,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253棟住宅樓竣工,建設開工面積104.8萬平方米,拆除棚戶區面積108萬平方米, 2.9萬戶8萬居民陸續遷入新居。
十三、環境保護
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達標率為100.0%,比上年提高9.7個百分點。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提高。全年共拆除4噸以下燃煤小鍋爐18臺、煙囪18根。共檢測機動車26000臺,尾氣首檢合格率達到78.0%。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均值分別為0.061毫克/立方米、0.037 毫克/立方米、0.67毫克/立方米和 0.098毫克/立方米,均比同期下降,呈現利好趨勢。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為331天,比上年增加25天,為全年總天數的90.7%。
環境保護工作繼續加強。全年全市工業污染治理施工項目26個,總投資21405萬元。環境噪聲功能區達標覆蓋率90.6%。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或初步核算數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業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