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朝陽市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3 01:15:51 來源:朝陽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879次

朝陽市統計局

2005年3月28日

一、綜述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朝陽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目標,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搶抓機遇,發奮圖強,合力攻堅,全市國民經濟實現高速、健康、持續增長。呈現出一個歷史時期以來經濟發展速度、質量、效益最高、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最好、推進協調發展力度最強、農民收入增長最快、城市面貌變化最大的喜人局面,實現了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良好開局。

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50億元大關,實現1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增幅僅低于1985年的歷史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0.9億元,增長20.5%;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61.2億元,增長22%。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52.6億元,增長21.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0.7億元,增長10.3%。這是在三次產業全面發展,質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基礎上,十年來首次實現“二三一”排序。全市人均生產總值4538元(折合548美元),比上年增長16.7%。

財政、稅收明顯增長。全年完成各項稅收總額21.4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9億元,增長37.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0.9億元,增長15%。

各項改革全面推進。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已完成省考核任務的95%,改制后啟動生產的企業重現生機。全市農村費稅改革繼續深化,農業稅全部實行減免,農民實際負擔水平降至零。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礦業秩序整頓取得初步成效。事業單位改革推進迅速,市縣兩級263個中介類和經營類單位劃出事業單位管理序列;撤并鄉鎮事業單位1066個,精簡編制員額5096名。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新取消審批項目392個。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矛盾十分突出,三次產業的“二三一”排序處于不穩定狀態,骨干產業、骨干企業和骨干基地發育不快,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固定資產投資水平與加快朝陽發展、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需求不相適應,具有牽動力的大項目較少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變;民營經濟有待于向更深層次發展;社會發展投入不足;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就業再就業工作面臨較大壓力。

二、農業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和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初步核算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80億元,比上年增長2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含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41.6億元,增長26.4%。

種植業內部結構繼續調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73.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456.9萬畝,比上年增加7萬畝,增長1.6%。糧食中的谷物播種415.6萬畝,增長3.3%;薯類、豆類分別播種15萬畝和26.3萬畝,分別下降12.2%和13.8%;棉花播種5.3萬畝,增長93.8%;青飼料播種13.7萬畝,下降37.8%。

農業生產雖遇春旱、低溫和夏季個別地方遭受冰雹襲擊等災害,但在糧食作物整個生育期內,光、熱、水等氣侯條件均好于前幾年,加之農民投入力度加大,全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畝產由上年的164.2公斤。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完成202億元,比上年增長38.7%。其中規模以上(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下同)工業總產值完成169.7億元,增長44.2%。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實現52.6億元,增長2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6.5億元,增長23.1%。

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67.0億元,比上年增長44.7%,產銷率98.4%,增長0.4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銷售產值153.7億元,增長48.7%,產銷率增長1.0個百分點;輕工業銷售產值13.3億元,增長10.3%,產銷率下降6.3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銷率98.5%,增長1.4個百分點;集體企業產銷率103.5%,增長8.1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產銷率98.1%,增長0.2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產銷率100.5%,增長3.8個百分點;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銷率99.8%,增長0.7個百分點。在總計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產銷率99.7%,增長1.7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產銷率95.9%,下降2.5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運行質量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71億元,比上年增長46%;實現利稅22.2億元,增加8.8億元;年末資產負債率59.5%,下降4.3個百分點。兩項資金占用30.4億元,增長24.1%。

建筑業全年完成產值26.4億元,與上年持平。建筑業增加值8.6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63.4萬平方米,下降7.7%;其中新開工面積189.3萬平方米,下降7.7%。房屋竣工面積149萬平方米,減少13.9%。全員勞動生產率6.62萬元∕人,較上年有所下降。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3.2億元,增長33.6%,農村投資完成11.4億元(注:不含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額),增長32.4%。

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32.6億元,比上年增長42.6%;集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增長0.5%;城鄉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下降20.8%。

按投資種類劃分,基本建設投資31.7億元,比上年增長103.9%;更新改造投資10.7億元,增長28.1%;房地產開發投資9.9億元,下降12.8%;其他投資12.3億元,下降6.5%。

按投資的重點行業劃分,用于農林牧漁及水利管理業的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比上年增長64.0%;用于工業、建筑業的投資24.8億元,增長64.1%;用于交通、運輸、郵電業的投資4.0億元,增長295.8%。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有高速公路里程48公里,普通公路里程5615公里,其中晴雨通車里程5039公里。一大批交通運輸重點工程開工建設,朝陽東大橋完成主體工程和部分附屬工程;建三線公營子至大城子段二級GBM建成通車;101線凌源穿城路段和老寬線凌源市南出口按一級路改造竣工;建平縣老哈河大橋和朝陽縣大三家大橋竣工通車;建設農村公路網黑色路面532公里,增加120個行政村通油路,并完成路基改造1200多公里。一大批場站建設項目全面啟動,朝陽火車站候車室和北票客運站新建工程改造工程當年啟動,當年竣工使用;喀左客運站、凌源物流中心全面啟動,按計劃完成年度進度。加大公路建、管、養力度,開工率、竣工率、合格率均為100%,工程優良率達70%,干線好路率和平均好路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加快車輛更新步伐,全年更新車輛984輛,新增運力15637臺,增幅為全省第一。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298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89586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4.1%和5.2%;公路貨運量3488萬噸,貨物周轉量121362萬噸公里,分別增長7.1%和8.2%。

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2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年末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88.8萬門,增長28.7%;城鄉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1.6萬戶,增長20.7%;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到52.4萬戶,其中新增用戶14萬戶。全年發送特快專遞13.6萬件,增長30.7%。

六、國內貿易與市場物價

國內貿易保持穩步增長,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6.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4.1%。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8億元,增長1.1%;股份制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億元,增長11.3%;集體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7億元,下降22.1%;私營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9.1億元,增長46.6%;個體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2.2億元,增長25.1%。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6.8億元,增長19.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9.3億元,增長13.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實現45.7億元,增長15.5%;餐飲業零售額實現9.2億元,增長31.1%。

市場物價總體水平穩步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9%,比上年上漲2.9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上升8.8%,煙酒及用品類上升1.8%,衣著類上升1.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5.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下降1.8%,交通和通訊類下降4.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7%,居住類上漲2.5%。

七、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工作成績顯著。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2434萬美元,按同口徑比上年增長63.6%,全年出口創匯額13210萬美元,增長183.8%。對全市出口貢獻較大的企業是金達鉬業、浪馬輪胎、飛馬鑄造有限責任公司和新源鉬業有限責任公司,全年出口創匯額分別是4328萬美元、3249萬美元、1647萬美元和1389萬美元,四家出口企業出口額占全市總出口額的80.3%。域外招商引資完成39.5億元,增長153.2%;向國外輸出勞務713人次,增長14.8%;全年共接待旅游、訪問、從事商務等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1111人次,比上年增加202人次,增長22.2%;全市旅游總收入7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國際旅游總收入為59萬美元,增長16.6%。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業運行健康平穩。各項存貸款繼續增長,信貸結構逐步優化。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4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比年初增加36.2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91.1億元,增長13.3%,比年初增加22.4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21.3億元,增長6.2%,比年初增加17.8億元。

保險事業蓬勃發展。全市保險行業承保金額4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全年保費收入5.3億元,增長20.8%。其中財產險收入1.1億元、人身險收入4.1億元,分別增長34.1%和16.1%。賠款及給付金額1.36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財產險賠款金額0.72億元,增長31%;人身險賠款及給付金額0.64億元,增長33.3%。

九、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通過深入實施“科教興市”發展戰略,緊密圍繞“三大基地”、“三大行業”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與農業科技開發,不斷加速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全年共實施市以上科技計劃117項,其中省以上科技計劃42項;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53項,其中省級科技成果3項。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展到295家。全市取得國家專利71個。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教育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實現跨越式發展。大力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良好發展勢頭。普通高中招生數達到22878人,擴招比例達到22.1%;中等職業學校共招生9252人,擴招比例達到了21.5%,均超額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任務目標。全市有13995人考入普通高校,錄取率達到91.2%。燕都小學、遼河街小學、紅旗路小學、勝利小學、文化路小學等新建、擴建、翻建工程相繼完成并投入使用,基本解決了困擾我市多年的城區小學大班額問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危房改造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農村初中學生年輟學率為2.02%,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控輟目標。

文化、文物事業空前繁榮。全市有藝術表演場所6所,專業藝術表演團體6家,今年共演出336場。其中送戲下鄉258場,觀眾達34萬人次,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由市文化局組織創作,市話劇團與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聯合上演的話劇《凌河影人》又獲得中國文華大獎和第七屆中國藝術節金獎,并捧回4個文華大獎單項獎。有群眾藝術(文化)館8家,文化館134個。文物工作得到了加強。全市有文物保護所8個,博物館9個,向世界遺產申報委員會提交了將牛河梁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的申請,牛河梁遺址第十六號地點發掘項目入選了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衛生事業取得較大進展。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334個,實有床位9千張,衛生技術人員1.2萬人。醫療機構229所,完成診療病人280萬人次,急診16萬人次,出院14萬人次,取得顯著社會效益。醫德醫風明顯好轉,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所緩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初具規模,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146.13/十萬。婦幼保健工作取得較大進步,嬰兒死亡率9.2‰,孕產婦死亡率19.82/十萬。

競技體育取得可喜成績,全民健身活動走向普及。2004年我市運動員取得世界錦標賽兩個第一名,共獲得4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6枚、銀牌2枚、銅牌1枚;在遼寧省年度比賽中獲得金牌20枚、銀牌11枚、銅牌24枚。圓滿承辦了全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男子舉重錦標賽、遼寧省少年乒乓球比賽,舉辦了朝陽市第六屆全民運動會等各項比賽,為國家、省體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十、城市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年市區共新建、改造和維修道路61條(段)、46.1萬平方米,其中新建珠江路東段、濱河路、和平街北段等道路5條(段)、15.4萬平方米,改造疏港路、永安街、新華路東段等道路15條、1.3萬平方米,破損路罩面維修16條(段)、22.4萬平方米,新鋪裝和改造柏山街、青山街、竹林路西段等街路人行步道25條(段)、7萬平方米。全年新建和改造城區古城路、北大街、體育場東側路等10條街路排水管道10.2公里。加強城區亮化建設,全年市區共新建和改造24條(段)街路和廣場路燈1859基桿,其中新建疏港路、和平街中段等街路21條(段)、1432基桿,改造中山大街等街路3條、427基桿。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城市綠化、美化水平顯著提高。市區新植大樹12568株,新建大凌河綠化帶、北塔廣場、勝利橋頭綠地、站前廣場、體育場和改造朝陽大街沿街綠化等廣場綠地10處,新增公共綠地面積43.2萬平方米,休閑廣場和綠地工程的建設,較好提升了城市形象,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健身和觀光環境。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6.89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81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1%,比上年增長1.2個百分點。

城市管理水平穩步提高。全面加大城市綜合管理力度,深入開展“綠葉杯”競賽、愛國衛生清潔月、城區環境綜合整治月及城市環境七整治等活動,使環境衛生、市容市貌、市政公用設施等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形象有了顯著改觀。嚴格執行市政公用設施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市政公用設施的維護、維修、監察和管理工作,保證了城市道路及其附屬設施、供水、供氣、公交和園林綠化設施的完好,煤氣管線、公交車輛等也達到了規范標準,確保了廣大市民的生產生活。

公用事業健康發展。全年煤氣銷氣量完成1503萬立方米,實現銷售收入1872萬元,新發展煤氣用戶3481戶,煤氣普及率由上年的74%增加到76%。液化氣供氣量1139噸,改造煤氣管道1.3公里。公汽全年完成營運里程729萬公里,新開通公交線路2條、延伸3條,完成營運收入340萬元。城區新鋪設地下強弱電管線6.9公里。

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繼續加強。開展城區大氣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鍋爐25臺,空氣質量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全年天數的80%。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建設,有機食品的種植面積達16.5萬畝。實施清潔生產方案293個,13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驗收。全市排污收費完成1765萬元,比上年增長65%。新老污染源治理取得新的進展,共審批項目323個,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表)187個,關停2家造紙廠,7家企業完成污水治理工程。全市環保能力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市投資1300多萬元用于監測能力建設,市站和2個縣區站通過省驗收。

十一、人口與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336.9萬人,比上年增加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47.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3.5%;非農業人口為89.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6.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

在崗職工收入增加。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在崗職工人均工資10400元,增長7.7%。

城市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3元,比上年增長10.4%,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3%;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4600元,比上年增長7.7%。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貧困人口減少。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15元,比上年增長31%。全市農村絕對貧困人口4萬人,比上年減少18萬人。

注:公報中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在线播放国产熟睡乱子伦 | 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在线午夜视频网站 | 日本免费久综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