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朝陽市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3 01:16:54 來源:朝陽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130次

一、綜述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市委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困難,真抓實干,全市呈現出產業結構結構不斷優化,招商引資成果創歷史新高,縣域經濟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十一五”首戰告捷。

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實現2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63.5億元,增長10.7%;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02.1億元,增長24.2%。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90.9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7.5億元,增長16.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7456元(折合955美元),比上年增長17.4%。

財稅收入再創新高。2006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和國地稅收入分別實現14.9億元和33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和15.9%。

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對239戶國有企業實施了產權制度改革,朝重資產重組和凌鋼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順利完成。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基本完成,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本級行政許可項目集中辦理率達到91%;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8924萬元。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工作全面完成,衛生、財政、投資、金融、國有資產管理等項改革不斷深化。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工業支柱型企業少,高新技術產值比重偏低,服務業發展緩慢,城鎮經濟牽動力不強,就業壓力大。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初步核算,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含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63.5億元,增長13.8%。

2006年我市糧食產量在大部分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局部地區遭受早霜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然獲得了較好收成,全市糧食總產量達14.07億公斤,比大豐收的2005年減產6.51億公斤,是我市糧食生產史上第六個高產年。這是由于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不斷加大,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等多種因素使我市在大災之年糧食及其他農產品仍然獲得較好收成。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97.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501.8萬畝,比上年增加24.7萬畝,增長5.2%。農作物結構調整較大,糧食作物比重增加,糧食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由上年的82.5:17.5調整為84:16;全市棉花總產1114噸,下降48.5%;油料產量1.4萬噸,下降39.1%;水果產量22.5萬噸,增長13.6%;保護地面積達到28.1萬畝,增長5.6%;蔬菜總產量235.2萬噸,增長27.6%,其中棚菜產量141.7萬噸,增長37.6%。全市蔬菜產值31.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已達到25.3%。

林業工作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全市加大林業重點工程推進力度,完善管理手段,堅持四季造林、多元化投入、封飛造結合,實現了造林質量的飛躍。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作業面積29.2萬畝,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66.4萬畝,跡地更新面積1.6萬畝,完成零星(四旁)植樹738.2萬株。完成退耕地造林5.0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7.0萬畝。

畜牧業生產較快發展。全市以畜牧小區建設為突破口,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通過推廣舍圈飼養、加快品種改良步伐、提高畜牧綜合防疫能力和標準化生產水平等措施,使豬、牛、羊、禽存欄和出欄均實現穩步增長。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428.9萬頭、74.1萬頭、422萬只和10570萬只,分別增長31.4%、27.8%、22.0%和33.3%。全市肉類總產量41.7萬噸,比上年增長40.9%。全市畜牧業產值實現51.6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已達41.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下同)工業總產值完成271.0億元,增長2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72.3億元,增長28.0%。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實現67.1億元,增長28.4%;輕工業增加值實現5.2億元,增長21.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92.8%和7.2%。主要特點是:

縣域工業增勢強勁,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各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40.7億元,增長50.1%,比全市平均增長幅度高25.8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9%提高到51.9%。

民營工業高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完成142.9億元,增長47.7%。有188戶民營企業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有107戶民營企業增幅超過50%以上。

工業企業運行質量明顯好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56.8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實現利稅27.3億元,增加2.7億元;企業虧損面為30.9%,比上年降低2.5個百分點末資產負債率55.3%,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

產銷銜接有所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59.6億元,比上年增長21.1%,低于總產值增長幅度2.2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5.8%,比上年低2.5個百分點。

建筑業發展迅猛。全年完成建筑業產值35.9億元,比上年增長35%,增加值11.2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全年房屋施工面積375.9萬平方米,增長41%;其中新開工面積276.8萬平方米,增長36.6%。房屋竣工面積259.2萬平方米,增長91.7%。全員勞動生產率8.84萬元/人,比上年增加1.35萬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7億元,比上年增長63.2%。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12.9億元,增長72.8%;農村投資完成26.8億元,增長32.2%。

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31.7億元,比上年增長40.3%;集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增長30%;股份合作經濟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增長11.1%;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投資28.9億元,增長87.7%;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增長15.4%;私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60%;港澳臺商固定資產投資5.4億元,增長6.7倍;外商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增長44.4%;城鄉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15.5億元,增長46.2%;其他內資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增長10.5%。

按投資種類劃分,建設項目投資104.7億元,比上年增長50.2%;房地產開發投資23億元,增長187.7%;農村農戶投資12億元,增長51.3%。

按投資的重點行業劃分,用于農林牧漁及水利管理業的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比上年增長3.4倍;用于工業、建筑業的投資75.2億元,增長37.5%;用于交通、運輸、郵電業的投資3.4億元,增長30.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重點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年計劃投資超5000萬元的建設項目由上年的57個增加到108個。全年全社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5.8億元,比上年增長63.5%,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75.7%。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2006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48公里,普通公路總里程5621公里,其中二級以上普通公路里程1765公里,比上年新增81公里,增長1.4%。全市通油路行政村663個,比上年新增60個,覆蓋率達49.1%,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全市共有公路橋梁60055米/1839座,比上年新增5763米/251座。

2006年全市共完成客運量3295萬人,客運周轉量100825萬人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5.6%和6.0%。完成貨運量3597萬噸,貨物周轉量152832萬噸公里,與上年比較增幅均為6.3%。

一大批市區交通重點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朝陽北大橋續建工程、凌鳳路及鳳凰山門旅游路工程、京沈線西大營子出口路路基路面工程、錦赤線七道泉子出口路路基路面工程、珠江路和朝北線二其營子公鐵立交橋及引線工程等相繼竣工投入使用。朝陽客運中心建設工程已開工興建。積極配合省高速公路建設部門,并協調相關部門做好高速公路拆、遷、占工作,確保高速公路建設順利進行。

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6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年末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85.2萬門,增長0.6%;城鄉固定電話用戶達到81.2萬戶,增長4.8%;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到79.5萬戶,其中新增用戶21.7萬戶。全年發送特快專遞24.4萬件,增長9.2%。

六、國內貿易與市場價格

國內貿易保持穩步增長,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4.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4.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2億元,下降6.4%;集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億元,下降25.9%;有限責任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4億元,增長46.1%;股份制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億元,增長37.4%;私營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9億元,增長19.9%;個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6.5億元,增長15.2%。按銷售地區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8.7億元,增長14.4%;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5.4億元,增長18.2%。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9.4億元,增長15.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4.3億元,增長22.4%。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呈上漲態勢。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2%,比上年上漲1.2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上升2.5%,煙酒及用品類上升1.3%,衣著類上升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升1.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升1.3%,交通和通信類下降2.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7%,居住類上升2.6%。

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0.32%。其中:重工業品價格比上年下降0.57%;輕工業產品上漲1.0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8%。

七、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工作成績顯著。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2494萬美元,增長3.3倍,全年出口創匯額26085萬美元,增長17.9%。對全市出口貢獻較大的企業是金達鉬業、浪馬輪胎、飛馬集團車橋配件有限公司、凌鋼集團和喀左進出口公司,全年出口創匯額分別是7922萬美元、5115萬美元、2653萬美元、2640萬美元和2347萬美元,五家出口企業出口額占全市總出口額的79.2%。域外招商引資完成95億元,增長66%;向國外輸出勞務1569人次,增長46.9%。全年共接待旅游、訪問、從事商務等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3180人次,比上年增加1636人次,增長106%。全市旅游總收入26.8億元,比上年增長75.1%,其中國際旅游總收入為166.5萬美元,增長116.2%。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擴大。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繼續增長,信貸結構逐步優化。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45.4億元,比上年增長19.4%,比年初增加56.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246.5億元,增長12.6%,比年初增加27.6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4%,比年初增加32.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20.6億元,比年初減少0.8億元;中長期貸款93.1億元,比年初增加36.5億元。其中農村信用社人民幣貸款51.8億元,比年初增加8億元。消費貸款14.8億元,減少2.9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10.5億元,減少1.9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2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現金支出1233.6億元,增長19%。

保險業務平穩發展。全市保險行業承保金額548.5億元,比上年增長39.7%。其中財產險承保金額324.7億元、人身險承保金額223.8億元,分別增長20.4%和82.3%。全年保費收入7.9億元,增長24.2%。其中財產險收入2億元、人身險收入5.9億元,分別增長35.8%和20.6%。賠款及給付金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74.9%。其中財產險賠款金額1億元,增長23.8%;人身險賠款及給付金額1.2億元,增長164.9%。

九、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全年市本級全口徑科技經費投入達1600萬元,實現了翻番增長。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14.9億元,比上年增長76.9%。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總數達26家。正式啟動市高新技術園區的籌建工作,完成申報省級高新區的前期工作。啟動實施農業科技倍增示范工程,全年共引進推廣各類農業新技術30項,新品種9大類656個。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109項,其中列入國家計劃2項,列入省科技計劃45項,爭取經費1460萬元。取得科技成果71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專利申請量達到165件,其中發明專利43項,比上年增長20%。成功舉辦“朝陽首屆產學研合作經驗交流暨農產品、礦產資源深加工洽談會”。

衛生事業取得全面發展。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4384個,實有床位9150張,衛生技術人員9577人,完成診療病人327萬人次,其中急診11.3萬人次,出院17.7萬人次,取得顯著社會效益。全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以村為單位覆蓋率達100%,以戶為單位參合率達84%。醫德醫風明顯好轉,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所緩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初具規模,全市以鄉鎮為單位“五苗”接種率達95%以上,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139/十萬。婦幼保健工作有所進步,嬰兒死亡率9.2‰,孕產婦死亡率20.85/十萬。

文化、文物事業繁榮興盛。全市有藝術表演場所6所,專業藝術表演團體6家,全年共演出場次557場,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由朝陽市群眾藝術館韓春明創作的小戲《爺爺你大膽的往前走》榮獲遼寧省首屆人口文化節、會員藝術節閉幕式文藝匯演金獎。由朝陽市劇目創作室劉家聲創作的小戲《謝大媽送禮》在第九屆中國戲劇節文藝匯演中榮獲金獎。由姚旭東、陳鳳岐創作的小戲《大棗紅了》在遼寧省第五屆戲劇、曲藝調演中榮獲銀獎。全市有群眾藝術(文化)館8家,文化站135個。文物工作得到了加強。全市有文物保護所8個,博物館10個,北塔博物館新館舍竣工,完成內部裝修并正式對外開放。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被列入重設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堅持農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鞏固和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2006年,普通高中招生22831人,普通初中招生47653人,中等職業學校全年招生12314人。今年共有16664人被高校錄取,錄取率為77%。繼續加大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危房改造和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建設力度。改造危房面積10萬平方米,調整(撤消)中小學132所,新建了1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競技體育取得可喜成績。2006年我市運動員歐陽曉芳代表我國參加了第十九屆女子舉重錦標賽,獲得63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3項冠軍。我市運動員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6枚、銅牌1枚;在遼寧省第十屆運動會比賽中,獲得金牌68枚、銀牌43枚、銅牌37枚,總分1414分,金牌總數名列全省第七位,重競技團體首次超過沈陽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同時,我市還獲得“遼寧省體育道德風尚獎代表團”榮譽稱號。由于我市體育館搬遷,在沒有場館的情況下,經過我市有關部門的多方努力,向國家爭取了兩項籃球比賽,并成功在建平承辦了兩次全國籃球俱樂部青年聯賽,為體育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十、城市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朝陽城區共新建、改造和維修道路83.59萬平方米,其中新建道路17條、59.2萬平方米;泥土路改造7條、2.9萬平方米;破損路罩面維修26條(150處)、2.69萬平方米;人行步道硬覆蓋4條、18.8萬平方米。全市城區新建、改造和維修排水管道67.19公里。市區新建、改造和維修排水管道45.72公里。其中新建排水管道40.5公里,改造和維修排水管道5.22公里。朝陽城區共新建8條街路路燈651基桿,改造4條街路路燈483基桿,維修路燈1008基桿,亮燈率達到98%以上。

城市市容環境管理不斷加強。城區新增綠地面積84.8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比上年增長0.4平方米,達到7.29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達到31.45%。開展19個專項35次城區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投入總人力16200多人次,動用各種車輛890臺次,整治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混居區等重點區域75處,專項治理鐵路沿線4次,城市出入口7個,累計治理680多萬平方米,消除責任外散存垃圾1650多車,總量超過7900噸,清理物業棄管小區積存垃圾超2000噸。新建水洗公廁2座、旅游公廁15座(包括1座拖掛式廁所),新建全封閉地下垃圾轉運站24座,實現了撤除主城區全部地上垃圾箱的目標。

公用事業健康發展。全年供氣總量達到1625.6萬立方米,全年銷售氣量1590萬立方米,灶前壓力合格率、熱值合格率達到100%,燃氣普及率達76%,供氣戶數達到79288戶,比上年增加1315戶。公交線路達到23條,公交車達到153臺,營運里程332.6公里,日客運量6萬人次。萬人擁有公交車2.6標臺。

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污染防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有序開展,完成限期治理150家,超額22%完成百日會戰治理任務,市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天數333天,達標率為91%。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開展《環保法》檢查,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245個,“三同時”執行率100%;對老污染源的管理進一步加強,完成3家危險廢物處置和轉移工作,對市轄區內18家輻射單位的地理坐標和140枚放射源位置進行GPS坐標定位;環境信訪案件處理扎實,信訪投訴313件,處理率100%,結案率96%;征繳排污費2000萬元;獲取環境監測數據9.7萬個,編制各類環境監測報告16份。

十一、人口與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340.1萬人,比上年增加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47.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7%;非農業人口為93.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7.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41‰。

在崗職工收入增加。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32.9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5513元,增長16.6%。

城市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0元,比上年增長12.7%,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4%;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900元,比上年增長10.7%。

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勞務經濟蓬勃發展、惠農政策的實施、三大主導產業的迅猛發展、高速公路征地補償等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65元,比上年增加363元,增長12.1%。按照遼寧省確定的貧困標準1200元推算,我市農村貧困人口24.8萬人,比上年增加了0.8萬人。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 香蕉亚洲国产自在自线 |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观看AV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