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市統計局
2008年3月28日
一、綜 述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抓實干,奮發圖強,經濟和社會建設又取得了長足發展。統計調查結果表明:2007年是朝陽經濟發展速度最快,質量和效益最好的一年;是招商引資全面推進,對外影響不斷擴大的一年;是人民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和諧朝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
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3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85.2億元,增長14.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45.7億元,增長27.8%;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2.2億元,增長16.9%。全市人均生產總值9794元(折合1341美元),比上年增長21%。
財稅收入再創歷史新高。 2007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國地稅收入分別實現21.8億元和46.4億元,比上年增長46.4%和40.4%,增幅均列全省第一位。企業聯合重組改造邁出新步伐,朝重、長征輪胎等企業改制啟動生產后顯現生機,一大批企業在體制機制創新中迅速成長壯大。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快,在全省率先創建農事企業小額貸款聯保機構。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項目集中辦理率達到91%。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部門綜合預算改革扎實進行,公務員制度、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穩步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優化升級不夠快,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城鄉群眾收入水平還不高,社會建設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社會管理水平還不能與變化的形勢相適應。
二、農 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初步預計,200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現價,下同)166.4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產值112.4億元,增長33.4%,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7.5%。
糧食生產獲得豐收。 農業生產投入不斷加大,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加之大部分地區雨水基本適和,全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8.56億公斤,比上年增產31.9%,為建國以來第二個高產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0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505.1萬畝,比上年增加3.3萬畝,增長0.7%。隨著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作物內部結構也有較大變化,糧食作物比重下降,糧食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由上年的84:16調整為79.8:20.2;全市棉花總產量1264噸,增長13.5%;油料產量1.6萬噸,增長14.3%;水果產量25.9萬噸,增長15.1%;蔬菜大棚面積32.3萬畝,增長14.9%;全市蔬菜總產量274.8萬噸,增長16.8%,其中棚菜產量173.5萬噸,增長22.4%。全市蔬菜產值43.3億元,比去年增長38.8%,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已達到26 %。
林業和綠化取得可喜成果。 全市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23.4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作業面積42萬畝,尤其是京四高速公路朝陽段兩側各100米寬的綠化工程,規模之大、戰線之長、標準之高、成果之好都是我市造林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全省最大的單體防護林工程。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58.1萬畝,完成零星(四旁)植樹3020萬株。更新造林9915畝,低產低效林改造3495畝。
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畜牧業大市建設方興未艾。 畜牧業規模飼養水平、龍頭企業和畜牧小區建設又上新臺階。全市畜牧業產值實現70.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已達42.3%。豬、牛、羊、禽存欄和出欄均實現穩步增長,飼養量分別達到535.1萬頭、93.6萬頭、517.8萬只和14407萬只,比上年分別增長24.8%、26.3%、22.7%和36.3%。全市肉類總產量50.8萬噸,比上年增長21.8%。
農田基本建設、水土保持和飲水解困工程建設成績斐然。 全年農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0751萬立方米,使用人工 3399萬個,投入資金8.38億元,完成灌溉工程2382項。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1.94萬畝,我市在全省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中再創佳績,連續第19次捧杯。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被譽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農村基本飲水解困工程建設成果顯著。全年共完成飲水工程 510 處,解決了 16萬人口的飲水問題。
三、工 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 全年規模以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下同)工業總產值完成407.4億元,增長5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16.9億元,增長32.5%。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實現105.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0.5%,增長32.5%;輕工業增加值實現11.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5%,增長31.2%。主要特點是:
縣域工業增勢強勁,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的比重提高。 各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年內完成總產值257.4億元,增長82.5%,比全市平均增長幅度(50.9%)高31.6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2.2%提高到63.2%。
民營工業經濟高速增長。 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完成241.4億元,增長76.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6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0.5%提高到59.2%;民營企業戶數已由上年同期的417戶增加到451戶。
工業企業運行質量顯著提高。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83.2億元,比上年增長48.1%;實現利稅43.21億元,增加16.6億元;企業虧損面下降到20.4%,比上年降低8.4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1.5%,比上年降低0.8個百分點。
產銷銜接不夠理想。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391.3億元,比上年增長50.4%,低于總產值增長幅度0.5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6.0%,比上年低0.3個百分點。
四、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業
建筑業發展勢頭良好,生產、效益同步增長。全年建筑業增加值完成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5%。2007年,116戶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共簽訂工程合同額65.3億元,比上年增長53%;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8.7億元,增長36.3%;實際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積631.6萬平方米,增長68.0%,其中新開工面積517.6萬平方米,增長87.0%;房屋竣工面積296.2萬平方米,增長14.3%。全員勞動生產率9.8萬元/人,增長11.3%。上繳稅金1.7億元,增長37.4%;實現利潤0.7億元,增長1.07倍。
房地產開發業快速發展。 全年開工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由上年的50戶,增加到58戶,房地產開發投資29.2億元,比上年增長27.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21.4億元,增長34.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90.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1%;竣工面積82.9萬平方米,增長37.7%;銷售面積134萬平方米,增長28.6%;銷售額22.6億元,增長38.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50萬平方米,增長31.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0億元,比上年增長64.7%。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6億元,增長73.6%;農村投資完成34億元,增長26.9%。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7.2%;集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增長1.9倍;股份合作經濟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增長2.1倍;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投資53.1億元,增長83.7%;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與上年持平;私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90.2億元,增長87.9%;港澳臺商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增長1.1倍;外商固定資產投資0.2億元,下降84.6%;城鄉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17.7億元,增長14.2%;其他內資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增長23.8%。按投資種類劃分,建設項目投資184.7億元,比上年增長76.4%;房地產開發投資29.2億元,增長27.2%;農村農戶投資16.1億元,增長34.1%。按投資的重點行業劃分,農林牧漁及水利管理業的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比上年增長45.5%;工業、建筑業的投資133.6億元,增長77.7%;交通、運輸、郵電業的投資8.8億元,增長1.6倍。重點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年計劃投資超5000萬元的建設項目由上年的108個增加到144個。全年全社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29.4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56.3%。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2007年全市高速公路48公里。普通公路總里程5650公里,比上年新增公路29公里,其中,二級以上普通公路里程1783公里,比上年新增18公里。二級以上公路比重31.6%,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全市通油路行政村829個,覆蓋率61.5%。全市共有公路橋梁61771米/1904座,其中:大橋以上23039米/103座。本年新建橋梁1442米/47座。全年共完成公路客運量3483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107984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3832萬噸,貨物周轉量173312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5.7%、7.1%、6.1%和13.4%。腰而營子大橋、李家窩鋪大橋、黃花灘大橋和嘎岔大橋相繼竣工并投入使用。朝陽市客運中心年底已部分投入使用。黃河路大橋、內環路木營子大橋、凌鋼路建設、建平客運站、朝青線GBM二級路改造等大批交通重點工程正在建設中。阜朝高速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形象進度95%,朝赤高速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形象進度10%。
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 全年完成郵電通訊業務總量22.6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年末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91萬門,增長6.8%;城鄉固定電話裝機數72.9萬部,下降10.2%;全市移動電話用戶116.5萬戶,增長46.6%;年末互聯網用戶數達到10.3萬戶,增長12.2%;全年發送特快專遞29.8萬件,增長22.1%。
七、國內貿易和市場價格
國內貿易快速增長,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6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5.2%。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億元,下降14.7%;集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億元,下降4.1%;有限責任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5億元,增長25.2%;股份制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億元,增長11.1%;私營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5.2億元,增長16.3%;個體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5.9億元,增長20.3%。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7.4億元,增長17.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0.2億元,增長18.9%。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實現69.3億元,增長16.8%;餐飲業零售額實現17.7億元,增長23.2%。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呈上漲態勢。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4%,比上年上漲4.4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上升11.6%,居住類上升5.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升2%,煙酒及用品類上升1.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8%,衣著類下降4.1%。
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8.9%。其中:重工業產品價格上漲9.6%;輕工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4.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6%。
八、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工作成績顯著。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數4130.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5.6%,全年出口創匯額30965萬美元,增長18.7%。對全市出口貢獻較大的企業是浪馬輪胎、金達鉬業、凌鋼集團、飛馬集團,全年出口創匯額分別是7685萬美元、7241萬美元、5014萬美元和4562萬美元,四家出口企業出口額占全市總出口額的79.1%。域外招商引資完成163.8億元,增長72.3%;向國外輸出勞務1706人次,增長8.7%;全年共接待旅游、訪問、從事商務等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5000人次,比上年增加1820人次,增長57.2%;全市旅游總收入46.2億元,比上年增長72.4%,其中旅游外匯收入為316.8萬美元,增長90.3%。
九、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擴大。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繼續增長,規模擴大,信貸結構逐步優化。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0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比年初增加55.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286.1億元,增長16.1%,比年初增加39.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91.7億元,比上年增長25.8%,比年初增加59.8億元。其中本外幣短期貸款余額137.8億元,比年初增加17.1億元;中長期貸款137.7億元,比年初增加44.3億元。其中農村信用社本外幣貸款60.8億元,比年初增加9億元。消費貸款18.9億元,比年初增加4.7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15.3億元,比年初增加4.1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475.2億元,比上年增長22%;現金支出1502.5億元,增長22%。
保險業平穩發展。 全市保險行業承保金額850.2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財產險承保金額541.9億元,增長66.9%;人身險承保金額308.3億元,增長37.8%。全年保費收入9.9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其中財產險收入2.6億元、人身險收入7.3億元,分別增長31.7%和23%。賠款及給付金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50.4%。其中財產險賠款金額1.6億元,增長58.3%;人身險賠款及給付金額1.8億元,增長44%。
十、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實現23.2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年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總數達到36家。全年組織實施科技計劃101項,其中列入國家計劃3項,列入省科技計劃47項,爭取經費1650萬元,市本級科三費達到1200萬元。高新技術園區正式成立,5個高科技項目正在辦理入園手續,同時園區建設企業化運作的投融資等各項工作也已全部落實。制定實施了《朝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技支撐行動方案》。完成科技成果鑒定項目56項,完成市科技成果轉化認定項目46項,省科技成果轉化認定項目15項,實施轉化項目達到80%以上。完成市科技獎勵項目64項,爭取省科技進步獎勵項目5項。加大專利保護力度,完成專利申請160件。以朝陽科技信息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及專業服務協作網和科技基礎數據庫、科技文獻資料庫、科技專家庫“二網三庫”為載體的科技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不斷得以完善。成功舉辦了“環渤海地區暨朝陽第二屆產學研合作洽談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衛生事業全面發展。 新農合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新農合參合人口218.6萬人,籌資標準全部達到年人均50元,以村為單位新農合覆蓋率達100%,全年共補償支出9841.5萬元,累計受益191.7萬人次,受益率87.7%。鄉鎮衛生院改造全部完工,改擴建總面積88355平方米,全市145所衛生院已全部改造完畢。公共衛生體系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全年共報告各類傳染病4533例,發病率為127.59/萬人,較上年下降了19.5%。開展各類傳染病、食品、公共場所物品等檢測47000多份次。婦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市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100%。全市各級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全市床位使用率比上年提高8.88個百分點,診療人次比上年增加65.2萬人次,治愈好轉率為93.3%,比上年提高3.35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開創新局面。藝術創作成果豐碩,現代評劇《黑嫂進城》獲省政府文華獎劇目獎,小評劇《棗鄉情緣》、男聲二重唱《鴿子少年》分別獲群眾文化活動演出獎和表演獎。公共文化服務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共舉辦各種大中型文化藝術活動100余次,參與人員3萬余人次。文化市場有效規范,繼續加大對網吧娛樂場所的管理力度。文物保護不斷加強,文博事業協調發展。改造完善了北塔舍利殿,加大了牛河梁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全市新增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使我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加到37處。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凌源市、建平縣兩縣(市)順利通過省政府“普九”鞏固水平標準驗收。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工作扎實開展,共消除D級危房82222平方米,撤并中小學151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13所,全市兒童實現了6周歲入學。全市高考成績優異,26124人報考,18889人被高校錄取,其中本科8212人,12人被北大清華錄取。完成了工校和農校實質合并,建立了朝陽工程技術學校。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中職一、二年級農村學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學生全部享受國家資助。
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取得可喜成績。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在省少年田徑賽上,我市健兒共奪金牌13枚,銀牌10枚,銅牌12枚,其中乙組團體以總分263分獲第一名。朝陽籍運動員在世界杯賽和世錦賽上更是屢傳佳音,孫彩艷等五名運動員共奪得五個世界冠軍,為我市爭得了榮譽。群眾體育工作全面推進,成功舉辦了朝陽市第二屆全民健身節和首屆龍舟大賽,極大促進了全民健身熱潮,提升了我市外在形象。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體育館和建平體育館已完成主體工程,市綜合健身館、北票體育館交付使用,全民健身設施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
十一、城市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朝陽市區共新建、改造和維修城市道路35.42萬平方米,其中,貫通了北大街區域路、新建了友誼大街南段、富民路、長江路東段等道路9條、6萬平方米;改造柳城路、新華廣場等7條道路、9.02萬平方米;鋪裝凌鳳街、南大街、西出口等5條人行道透水彩磚、14.8萬平方米;維修破損路面和人行步道方磚5.6萬平方米。市區共新建和改造路燈1340基桿,其中新建鳳凰山門路、西出口等路燈1163基桿,改造竹林路、中山大街等路燈177基桿。市區共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47.8公里,其中新建凌鋼新區排水、友誼大街南段、北出口等排水管道41.8公里,改造榆樹林溝等排水管道6公里。
到2007年末,朝陽市區共有城市道路183條、330.2萬平方米,各類排水管網長度247.3公里,路燈5482基桿,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3平方米。
城市綠化環境不斷改善。 朝陽市區共栽植行道樹等樹木3.6萬株,新增綠地65.35公頃,其中主要以綠化行動為載體,高標準完成鐵路沿線城區段、珠江下交橋路兩側、凌鳳大街、柳城路雙橋洞兩側、鳳凰山山門路、七道泉子出口路和西大營子出口路等大的綠化帶,并綠化街頭裸地10多處,新增公共綠地38.77公頃。同時將人民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還綠還景于民。到2007年末,朝陽市區綠地總面積達到819.8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272.07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8.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4.7%,比上年增長3.3個百分點。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深入開展了“綠葉杯”競賽活動,城區環境衛生清潔月活動,不斷規范各項長效管理機制,使環境衛生、市容市貌、城市基礎設施等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朝陽市區新建水洗公廁5座,新建垃圾轉運站11座,改造翻建危險旱廁3座,F公廁達230座,其中水洗公廁和生物公廁達54座,垃圾轉運站達64座。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年清運量23.98萬噸,糞便清運量5.5萬噸。道路清掃保潔面積372萬平方米,達到全天侯保潔。加強了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監察和管理工作,保證了城市道路、路燈、排水、燃氣、公交和園林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的有效發揮。
公用事業不斷發展。朝陽市區公共交通新開通公交線路2條、延伸4條、增加公交車輛5臺,安全營運里程1167萬公里。到2007年末,城區營運線路網長度357.4公里,營運車輛169臺,萬人擁有公交車4.01標臺,比上年增加0.14標臺。朝陽市區重點完成了向鳳凰組團供氣的穿越大凌河管道鋪設等工程,新鋪設和改造燃氣管線12 公里,煤氣銷氣量1610萬立方米,銷售收入2010萬元。發展煤氣用戶5000戶,達到8.2萬戶。煤氣普及率77%,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全年共接收進館入庫檔案95個工程項目、1238卷,城建檔案館藏數量達3.4萬卷。接待檔案利用者763人次,提供檔案2020卷。
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污染減排工作不斷取得進展,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氣質量顯著改善,朝陽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以上天數334天,達標率為91.5%;較好地完成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的減排任務;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召開了全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動員大會,編制了《朝陽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實施方案》;環境優美村鎮與系列創綠工作繼續開展;自然保護區管理、有機食品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環保法制工作逐步完善,完成了《朝陽市環保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標準》,起草了《朝陽市環保局行政處罰規定》;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環境整治行動全市共停產整治49家企業,新建尾礦庫16座,限期改建71座,實現污水閉路循環企業22家。全市共征繳排污費2794萬元,其中市本級征繳1148萬元。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截止到200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4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47.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6%;非農業人口為93.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7.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在崗職工收入增加。 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4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9858元,增長28%。
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比上年增長21.1%,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6%;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821元,比上年增長15.6%。
農民收入突破4000元,再創歷史新高。由于全市糧食豐收,三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農民工外出務工人數增加,工資性收入增長等因素,使我市農村經濟加快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30元,比上年增加765元,增長22.7%,已抵近4140元的全國平均水平。
十三 附 表
注: 公報中生產總值( GDP )、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
表 1 : 2007 年農業主要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同比± %
糧食產量
萬噸
185.6
31.9
其中 : 小麥
萬噸
3.0
0.0
玉米
萬噸
148.4
41.9
高粱
萬噸
11.4
5.6
谷子
萬噸
11.3
3.7
大豆
萬噸
1.7
13.3
棉花
噸
1264.0
13.5
油料
萬噸
1.6
14.3
甜菜
萬噸
3.5
9.4
蔬菜
萬噸
274.8
16.8
水果
萬噸
25.9
15.1
大牲畜出欄
萬頭
59.4
22.5
其中 : 牛出欄
萬頭
40.2
26.4
豬出欄
萬頭
312.2
19.0
羊出欄
萬只
269.8
22.2
家禽出欄
萬只
8408.0
28.3
肉類產量
萬噸
50.8
21.8
表 2 : 2007 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量
比上年± %
原煤
萬噸
206.9
2.2
鐵礦石原礦量
萬噸
1813.9
12.1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31.9
2.3
成品糖
噸
13300.0
6.4
白酒
千升
26188.8
178.6
啤酒
千升
104746.5
4.3
紗
噸
12995.0
12.9
布
萬米
3860.0
15.8
機制紙及紙板
噸
37264.0
9.9
煤氣
萬立方米
20594.0
6.5
輪胎外胎
條
146.9
31.2
水泥
萬噸
269.7
43.7
大理石板材
萬平方米
12.7
-65.8
生鐵
萬噸
221.9
8.9
鋼
萬噸
223.7
0.6
成品鋼材
萬噸
222.1
1.4
黃金
千克
3471.7
-6.0
柴油機
臺
143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