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葫蘆島市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3 01:33:01 來源:葫蘆島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64次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針,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搶抓機遇,加速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二十一世紀新一輪經濟騰飛構筑了堅實的平臺。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實現160.3億元(現價,下同),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2億元,增長4.1%,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15.1%;第二產業增加值73.1億元,增長3.3%,比重為45.6%;第三產業增加值63.0億元,增長9.7%,比重為39.3%。

消費品市場趨于活躍,市場物價平穩回升。市場物價逐步扭轉了近幾年來的持續低迷走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5%,上升0.5%,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99.8%,下降0.2%。

勞動就業工作有所加強。年末全市城鎮在崗職工26.1萬人,比上年減少0.7萬人,城鎮失業登記率為5%左右。再就業工程取得較大進展,有38870名下崗職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再就業,再就業率達到53.4%。年底全市工商注冊的個體私營經濟達到8.5萬戶,為下崗分流人員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

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大多數國有企業扭虧為盈,特困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明顯好轉。14戶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有2戶虧損,虧損面占14.3%,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3.5億元,比上年增加利潤8.4億元,遠遠好于上級規定目標。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民經濟回升基礎不穩,結構調整步伐較慢;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國企改革與發展仍面臨較大困難,部分企業改制后效益尚未顯現;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不快,對外開放水平較低;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相對偏低,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亟待提升;企業減員下崗職工增加,社會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

二、農業

農業再次遭受特大旱災。受旱災影響,全市糧豆總產量在上年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繼續下滑,全年完成36萬噸,比上年下降9.8%,是歷史最高水平1998年糧食產量的3成。由于各級政府采取了增加農業投入、調整農業結構、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百村千戶高效農業示范工程及農作物新品種開發、農田補鉀等)抗災自救等措施,增強了農業行業內部互補性,主要經濟作物、畜牧和漁業繼續保持發展勢頭。棉花、花生產量分別為510噸和23211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1.1%和2倍;水果總產量52.9萬噸,比上年增長15.0%;蔬菜總產量93.9萬噸,比上年增長29.3%;肉蛋奶總產量31萬噸,比上年增長9.5%;水產品總產量25.5萬噸,比上年增長12.8%。大災之年,農業總產值仍實現48.1億元,比上年增長9.8%。

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按照“穩糧、興水、抓菜、發展林木”的總體方針,面向產業化、科學化、現代化,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種植業與林、牧、漁業的比重調整為47:2:30:21,農業結構更加趨于科學合理。同時,針對市場需求,依據“入世”需要,積極發展“合同農業”和“訂單農業”。市場一年四季均有新鮮果品和蔬菜滿足供應,居民的“菜藍子”更加豐富。

造林綠化穩步發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面積各2.5萬公頃,完成中幼齡林撫育面積800公頃。林業資源管理、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封山育林面積1.3萬公頃,封山育林總面積達到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4.9%。

農田水利蓬勃發展。大災之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使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所加強。全年重點實施了以“3655”節水灌溉工程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發展水澆地1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萬畝。

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實行扶貧、減負、開發三項并舉,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大對偏遠山區的扶貧開發攻堅力度,使貧困地區落后面貌有較大改觀。全市27個貧困鄉鎮實施了50個扶貧開發項目,3萬個貧困戶戶均增收150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國有大中型企業以改革促發展,三年解困目標基本實現。全市已有5戶國有大型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分一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15戶國有大中型企業有8戶完成改制任務,改制面為53%;縣(市)區屬企業中,已有409戶企業完成了改制任務,改制面為87.2%。全市工業企業包括國有及大中型企業年中效益扭虧為盈,不同行業、規模、隸屬、經濟成份工業利潤持續增加。

工業生產與銷售同步增長,產銷銜接較好。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完成增加值64.5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06.3億元,比上年增長34.1%,產銷率達97.5%。在國內需求穩定回升的情況下,國外需求增長較快,工業出口交貨值實現20.5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企業實現增加值32.5億元,其中,國有經濟好于集體經濟,重工業增長快于輕工業。

產品結構有所調整,骨干企業的主導產品增長較快。全市有53.7%的主要產品產量呈現增長態勢。主要產品產量原油加工、鋅、燒堿(100%)、化肥(折純)、合成氨、水泥、鋼材分別完成491.5萬噸、33.3萬噸、17.1萬噸、27.0萬噸、33.6萬噸、184萬噸、9.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9%、11.8%、、4.5%、1.8%、2.3%、15.8%和13.7%。此外,各種石油制品產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年度中旬,全市工業經濟效益一舉扭轉了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長期虧損局面,同時虧損企業虧損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0.3%,工業景氣指數一路攀升,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72.1%。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稅總額實現15.4億元,比上年增長近2.3倍;其中,實現利潤3.2億元,比上年凈增利潤8.5億元。工業經濟運行的宏觀環境改善,企業自身經過改革創新能力大大增強,企業效益呈逐步好轉趨勢。

工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取得較快進展,一些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后使生產能力有較大提高。截止2000年末,錦化化工(集團)公司已形成了13萬噸環氧丙烷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位,燒堿3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聚氯乙烯13萬噸,居全國第五位;葫蘆島鋅廠有色金屬生產能力達到43萬噸,鋅生產能力33萬噸,居亞洲第一位;渤海造船廠形成了17萬噸造船能力。所有這些,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工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并為我市工業經濟的長期發展增添了后勁。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建筑業在投資增長的作用下穩步發展。全年實現總產值15.0億元,施工個數為601個,房屋竣工面積123.2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總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抓住國家開發西部啟動內需的有利時機,利用國家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政策,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基本建設投資減少的情況下,不斷加大更新改造投資力度,及時啟動住房消費市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5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1.5億元,比上年下降11.4%;更新改造投資15.4億元,比上年增長62.9%;房地產投資9.1億元,比上年增長99.7%。

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綏中發電有限公司二號機組投入運行,36-1油田登陸工程竣工,錦化化工(集團)公司8萬噸/年環氧丙烷和8萬噸/年聚氯乙烯項目建成投產;楊家杖子10萬噸/年電解鋅、錦西石化分公司100萬噸/年柴油加氫改質、錦西煉油化工總廠熱電廠二期工程、錦化化工(集團)公司5萬噸/年粒堿工程等項目已開工建設;沈山高速公路葫蘆島段、306國道馬道嶺隧道、長途汽車客運站、金帝大廈人防工程和郵政生產樓等項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一些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后,成為拉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投資結構出現一些新的積極變化。基礎產業、基礎設施投資繼續得到加強。全年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建成投產項目127個,項目建成投產率77.0%,新增固定資產25億元。

五、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一體化的公路網絡初具規模。全年共完成公路交通建設項目64項,總投資1.7億元。全市公路里程達2685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車里程達2303公里。通油路鄉鎮已占鄉鎮總數的91.2%。全市公路平均好路率上升到72.9%,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全社會公路貨運量完成1562萬噸,客運量完成3465萬人;港口吞吐量達到83.4萬噸,比上年增長13.9%,其中葫蘆島港完成50萬噸,比上年增長32.9%。全年共完成省列計劃項目70余項。

郵電通訊業再上新臺階。全市郵電系統業務總量全年完成9.6億元,比上年增長75.4%。程控交換機容量達36.3萬門,比上年增加2.7萬門;本地中繼光纜線路長度達2074公里,年末電話機總數達46.7萬部,住宅電話發展到23.7萬戶。全市城鄉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17.4部。無線尋呼達11.2萬部,移動電話達19.3萬部。

互聯網用戶明顯增加,數字數據業務、電子數據交換業務在各機關、企事業單位之間初步形成網絡化,使辦公效率得到極大提高。目前,普通百姓在家上網或到網吧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時尚。

六、國內、國外貿易業

商品市場趨于活躍。年度內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擴大需求的舉措,刺激了消費需求的增長;假日經濟異軍突起,不僅給消費品市場帶來一片生機,也為今后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帶來更大的空間。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8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國有經濟增長17.6%,集體經濟下降19.4%,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個體和私營經濟增長7.9%。商品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流通領域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有、集體和個體私營經濟所占比重分別為9.3%、3.0%和75.4%,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并存、有序競爭的新格局。生產資料市場貨源充足,價格平穩回升。集市貿易成交額達47億元,比上年增長2.2%。

對外貿易走出困境,平穩發展。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20個,實際利用外資額達2686萬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120萬美元;全市開工的三資企業達78家。上半年出口呈較大幅度的恢復性增長,下半年增長趨勢減弱,全年出口供貨總值達21.7億元。旅游業有新發展,涉外旅游創匯1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

七、財稅、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狀況良好,地方稅收穩定增長。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4%;財政支出完成16.9億元,比上年增長23.3%。

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金融形勢保持穩定。全市金融部門各項存款余額達208.4億元,比年初增長13.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58.9億元,比上年增長9.8%。各項貸款余額達1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短期貸款129.1億元,中長期貸款78.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8%和1.6%。貸款結構進一步改善,不良貸款減少,貼現、拆借業務擴大,股票債券市場活躍,居民投資趨于多元化、理性化。

保險事業發展迅速。全年保費收入達2.6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下降2.8%,人身險保費收入增長14.0%。處理保險賠付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44.2%,其中:財產險賠付額增長1.5%,人身險賠付增長54.6%。

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科技興市結出豐碩成果。在全市范圍內,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項目為龍頭,全年共投入科技經費8913萬元,已完成或按進度正在進行的科技計劃項目67項,其中,國家4項,省級4項,市級59項,有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當年投產項目21項,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新增產值4461萬元,新增利稅729萬元,農業增收2.3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6%。

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校布局進一步合理,市屬高等教育起步后運轉良好,農村標準化初中建設取得好成績。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605所,在校生45.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教育投入有所增加,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職業中專、葫蘆島師范、葫蘆島中學教學樓相繼建成使用,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有7750人升入普通高、中等學校。全市希望小學經改擴建后達57所,新增6所。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繼續發展。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6個,圖書館7個,電影院5個,一些多種形式的小電影院、錄像廳、歌廳和書報亭等文化娛樂場所不斷增多;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廣場活動以及送文化下鄉活動質量逐步提高,活躍了城鄉群眾文化生活;編輯出版了葫蘆島市第一本市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全市現有廣播、電視臺(站)8座,廣播、電視節目質量明顯提高,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6.8%,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5.7%,分別比上年增長0.3個和0.2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市共有公立衛生機構208個,擁有衛生事業人員1544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964人;醫院床位15504張。農村初級醫療保健達標和機關事業單位醫療保險改革工作進展順利。城鄉各地診病、治病、預防和保健條件得到改善。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體育競技水平不斷提高,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全年參加省級競賽8項次,獲獎牌15枚,其中,金牌5枚。年度內積極承辦了國內一些重要體育賽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阿爾卡特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男子半決賽,女子總決賽),第五屆國際奧委會主席杯全國百城市自行車賽玉皇商城總決賽,遼寧省玉皇商城杯武術散打錦標賽。全市范圍內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人數不斷增多,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

九、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市容市貌日新月異。舊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同步發展。通過創建全國衛生城、開展“綠葉杯”競賽和“美化亮化工程”等活動,城市綠化、美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衛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連山大街改造全面完成;海辰路高架橋工程基本竣工;平山水源凈水廠和城區管網配套工程交付使用;毛屯小區改造基本完成,化工、化機小區開始建設;3萬噸生活污水處理廠工程開工建設;廣播電視大樓、圖書管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城市供水、供暖、交通等狀況有了新的改善。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全年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

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環保意識進一步強化。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以治理污染為重點,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生活便利的現代化沿海開放名城”的指導思想得到較好貫徹。全年共有環境保護系統人員417名,各級環境保護監測站7個,環境監測人員170人。全年安排環境污染治理204項,用于保護環境投資2.3億元,其中,環保系統完成投資2200萬元。以工業企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為重點,加強了對污水、煙氣、廢渣的“三廢”處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基本達標,全市納入考核的788家企業,有766家實現“一控雙達標”排放標準。城區內水、大氣環境和近海海域得到保護;農業生態環境通過小流域治理、植樹造林等工程有所改觀。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社會保障

人口數量穩中有升。全市年末總人口268.6萬人,比上年增長4.4‰;人口出生率為13.2‰,死亡率為5.76‰,自然增長率為7.4‰,計劃生育率為99.53%。

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875元,比上年增長18.6%;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8111元,比上年增長14.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78元,比上年增長3.0%。

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養老失業保險、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三條保障線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機制逐步確立。全市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4%和92%,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做到按時足額發放。全年重點解決了農業受災地區和工業資源枯竭破產礦區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向16.7萬人發放救災款2154萬元。

注:本公報指標均為快報統計數。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