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遼寧

葫蘆島市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3 01:34:50 來源:葫蘆島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209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實施我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第二次創業戰略,全面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解放思想,奮力拼搏,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為"十五"計劃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合

國民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測算,全年葫蘆島市生產總值實現29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0%,加快了2.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0億元,增長18.5%;第二產業增加值148.4億元,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104.0億元,增長15.5%。在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長8.0%,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增長13.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增長21.8%。人均生產總值10777元,比上年增長21.7%。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14.0:50.6:35.4。三次產業拉動生產總值增長分別為2.6%、9.6%、5.8%。

價格總水平有所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累計比上年上漲3.3%。其中,食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等項目價格分別上漲10.2%、1.7%、4.6%;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交通和通訊類等項目價格分別下降7.1%、5.0%、1.5%、0.4%和2.8%。

勞動就業平穩發展。年末單位從業人員期末人數達23.5萬人;在崗職工期末人數達22.7萬人;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26.8億元,增長8.6%。就業、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通過開展"就業年"、"就業援助活動周"、召開就業洽談會等活動,全方位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2004年全市實現就業、再就業人員6.1萬人,其中持證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6萬人;新開發公益性崗位0.2萬個;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7萬人;籌集再就業扶持資金0.4億元;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率達100%。截止目前登記失業率為4.9%。

國企改制和行政審批工作進一步深化。堅持體制和機制創新,大力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和國企改制工作,全年已有2戶企業依法進入破產程序,其中1戶企業已破產終結;完成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4戶,其中3戶輔業改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行政審批事項已削減至215個,"一站式"、"一條龍式"的審批服務極大的提高了行政審批的辦事效率與服務質量。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中的有效需求與供給結構不盡合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仍顯不足,能源、交通供需關系緊張,部分企業經營效益仍然低下,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較重,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較大,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等。

二、農業

種植業喜獲豐收。由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政府促進農民增收和鼓勵農民種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快種植業結構和產業化調整步伐,伴之風調雨順的自然條件,農村種植業呈現喜人局面。全年農業總產值完成75.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種植業產值完成28.5億元,比上年增長25.4%。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6.3萬公頃,增長6.8%;總產量109萬噸,增長47.7%;糧食作物單產6683公斤/公頃,增長38.3%。在分品種糧食作物產品產量中,稻谷產量4.4萬噸,增長41.3%;小麥產量0.3萬噸,下降11.0%;玉米產量80.6萬噸,增長75.9%;高梁產量8.0萬噸,增長27.2%;馬鈴薯產量6.7萬噸,下降18.3%;花生產量4.3萬噸,下降28.6%。蔬菜總產量186.5萬噸,增長11.9%。水果總產量54.4萬噸,增長9.4%,其中蘋果產量24.8萬噸,增長11.2%;梨產量21.8萬噸,增長11.2%。

林業生產穩步運行。全年林業總產值完成1.1億元,比上年增長4.6%。年內完成造林面積2.5萬公頃,其中用材林0.3萬公頃;經濟林0.3萬公頃;防護林1.4萬公頃;薪炭林0.4萬公頃。全市新育苗面積63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5.4%,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牧業總產值完成3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肉蛋奶總產量實現44.1萬噸,比上年增長9.0%,其中肉產量25.9萬噸,比上年增長5.9%;蛋產量16.7萬噸,比上年增長10.0%;奶產量1.5萬噸,比上年增長89.1%。

漁業生產平穩運行。全年漁業總產值完成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水產品產量達34.1萬噸,比上年增長5.3%。其中,海水養殖面積2.2萬公頃,產品產量14.7萬噸,比上年增長13.1%;內陸水產養殖面積0.5萬公頃,產品產量1.5萬噸,與上年持平。從漁業產品種類上看,海洋捕撈魚類7.0萬噸,貝類1.6萬噸;內陸養殖魚類1.5萬噸。

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7.8萬千瓦,其中柴油機63.3萬千瓦,電動機13.7萬千瓦,汽油機0.9萬千瓦。在農機總動力中,拖拉機動力16.0萬千瓦,農用排灌動力15.4萬千瓦,收獲機械動力0.3萬千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動力5.9萬千瓦,運輸機械動力38.6萬千瓦,牧業機械動力0.7萬千瓦,農田基本建設機械動力0.7萬千瓦。全年機耕地面積205.7萬畝。

三、工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36.0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工業數據均為此口徑)完成工業總產值394.0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實現增加值90.1億元,增長14.9%。從經濟類型構成看,國有企業完成總產值52.2億元,增長32.4%;集體企業完成總產值29.8億元,增長61.0%;股份合作企業完成總產值4.8億元,增長63.9%;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285.2億元,增長33.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總產值9.9億元,增長39.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總產值12.2億元,增長92.8%。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總產值317.9億元,增長29.8%。大中型企業完成總產值324.4億元,增長30.3%。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總產值6.4億元,增長21.6%;重工業完成總產值387.6億元,增長37.1%。

新產品、出口導向型產品不斷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實現62.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國有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4.7億元,增長128.9%;股份制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56.5億元,增長1.9%。全年出口交貨值完成41.7億元,比上年增長42.1%,其中股份制企業出口交貨值完成20.0億元,增長28.0%;其它企業出口交貨值完成6.5億元,增長106.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產品結構進一步調整。在重點考核的14種產品中,較去年同期增產的有9種。其中:原煤產量完成485.3萬噸,發電量完成106.3億千瓦時,原油加工量完成613.7萬噸,硫酸(折100%)完成56.6萬噸,燒堿完成33.7萬噸,水泥完成149.4萬噸,民用鋼質船舶完成43.3萬綜合噸,成品鋼材完成14.4萬噸,鋅產量完成27.0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6%、9.7%、14.8%、1.9%、6.8%、5.8%、72.4%、18.3%和6.4%;合成氨完成31.8萬噸,化肥(折純)完成24.9萬噸,銅產量完成4.7萬噸,聚氯乙烯樹脂完成11.2萬噸,化工設備完成0.8萬噸,這5種產品產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6.2%、5.9%、8.1%、14.8%。

工業效益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7個,虧損企業為59個,虧損面達37.6%,比上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17.1億元,比上年增長55.1%;實現利稅總額25.8億元,比上年增長78.7%;實現利潤總額4.3億元,同比扭虧增盈6.4億元;資產負債率68.9%,比上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

工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中油錦西分公司550萬噸煉油能力配套改造,葫蘆島鋅廠4萬噸鋅基合金,渤船重工30萬噸船塢,渤海水泥集團150萬噸窯外分解水泥等項目的開工建設或投入生產,為我市的"石油化工、有色金屬、船舶機械、能源電力"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0億元,增長19.0%;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2億元,增長31.0%。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26.3億元,增長31.0%;更新改造完成投資18.0億元,增長115.3%;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4.6億元,同比下降27.7%;其他投資完成1.8億元,增長99.0%。

三次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全年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7億元,比上年增長89.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3.0億元,比上年增長18.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6.8億元,比上年增長24.4%。

投資效果不斷改善。全年固定資產項目建成投產率為58.4%。新增固定資產總量38.6億元,增長5.0%。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達63.7%,房屋建筑面積竣工率達34.9%。

房地產開發增速減緩。全年房屋新開工面積119.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70.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65.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74.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3.4萬平方米,增長4.8%。商品房銷售額10.5億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住宅銷售額7.8億元,增長13.0%。商品房空置面積61.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其中住宅43.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5%。

重點投資項目進展順利。2004年全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超億元的建設項目有7個,其中續建項目2項,新開工項目5項,本年實際完成投資12.7億元,增長1.3%。在正式施工的重點項目中,建昌宏躍集團的鐵礦開采、市城鄉建設局的老城區道路和管道改造工程、希瑞集團的海洋運輸項目、錦西煉油化工總廠的苯乙烯項目等4個項目完成或超額完成本年計劃投資。天星實業有限公司的安裝工程項目、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葫蘆島軟件學院教學樓建設項目、葫蘆島鋅廠的鉛鋅密閉鼓風爐替代豎罐煉鋅技改工程等項目的投資也基本接近完成本年的投資計劃。

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市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96個,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完成建筑工程產值26.2億元,完成安裝工程產值4.3億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完成284.2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30.0萬平方米,全員勞動生產率83871元/人。

五、交通運輸、郵電

公路交通業穩步發展。全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億元,新增公路141公里,公路總里程達3142.8公里,公路密度達31.6公里/平方公里。新增二級以上公路37.6公里,完成路基改造643.9公里,鋪設黑色路面632.1公里,修建橋梁3490.6米/138座,完成村通油路590公里,公路工程合格率達100%,優良級品率達75%。通油路的鄉達100%,通油路的行政村達63%。加強公路養護和路政管理建設,全年公路養護投資5500萬元,完成樣板路建設20公里,綠化里程100公里,公路平均好路率達77.7%。

運輸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客運車輛擁有量5249輛,其中營運客車1159輛,出租車4090輛;貨運車輛擁有量10314輛。全市縣級以上客運站8個,貨運場站3個,跨省市客運線路達26條。全年公路客運量4095萬人,客運周轉量15.2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2348萬噸,貨運周轉量18.8億噸公里。港口航運業逐步發展,現有水上運輸企業8家,水服企業13家,港埠企業3家,貨船3艘,游船8艘。港口客運吞吐量16萬人次;貨物吞吐量完成500.8萬噸,比上年增長17.2%。

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設順利實施。超額完成了村通油路工程,施工里程達590公里,使151個行政村通上柏油路;建設了連山區102線高橋至錦州段、葫六線錦葫路段、建昌306國道東出口和錦大線等城市出口路工程;實施了芷九線旅游道路建設;完成了一系列國省干線改造工程,爭取了102線老城區穿城路段建設資金和南票下凌線沉陷區改線工程。實施起動了市客運中心工程。實施了安保工程,對公路急彎、陡坡等危險路段進行整治,保證道路安全暢通。

郵政通信事業繼續發展。郵政通信事業取得進一步發展,網絡化、辦公自動化逐步改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年提高。2004年通信郵政業務收入完成8.4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8億元,增長15.6%;通信業務收入7.6億元,增長4.1%。固定電話達到60.2萬部,增長16.0%。移動電話55.5萬部,增長15.0%。因特網戶數11.5萬戶,與上年基本持平。市話交換機容量35.6萬門,農話交換機容量30.4萬門,分別比上年增長6.8%和11.5%。特快專遞46.9萬件,增長21.2%。函件273.8萬件、包裹11.1萬件、累計報刊期刊發行0.2億份、公用電話1.6萬戶,都較上年有所下降。

六、國內、國外貿易

商品交易市場較快發展,消費品零售額不斷擴大。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9%。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0.5億元,增長13.2%;餐飲業零售額9.0億元,增長21.1%。按銷售地區劃分,市零售額完成64.3億元,增長13.9%;縣零售額完成10.8億元,增長23.5%;縣以下零售額完成14.5億元,增長8.1%。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2.2億元,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1.2億元,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6.2億元,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65.8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4%、1.4%、6.9%、73.5%。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商業和餐飲企業共有12家。年成交額在億元以上的市場8個。民營企業成為國內貿易的主力軍,全年實現零售額8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7.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2004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實現8.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8.2%。其中:出口實現6.7億美元,增長175.1%;進口實現2.2億美元,增長52.5%。全年出口商品供貨總值完成45.2億元,增長37.3%。其中超億元的出口供貨企業有10家,完成出口商品供貨總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在超億元的出口供貨企業中,中央企業實現出口供貨14.3億元;地方企業實現出口供貨24.4億元。我市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已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國內的地區建立了聯系,逐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達217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2.6%。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7億元,增長24.7%;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7億元,增長14.9%;各項稅收完成10.1億元,增長18.8%。地方財政支出完成30.2億元,增長17.3%;一般預算支出28.8億元,增長14.5%。在財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5.1億元,比上年增長28.0%;農業支出1.4億元,增長10.1%;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支出1.9億元,增長3.6%;科技支出0.1億元,增長3.5%。

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擴大。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24.4億元,比年初增長16.6%,其中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40.3億元,比年初增長15.1%。年末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51.0億元,比年初增長5.5%,其中短期貸款152.5億元,比年初增長3.6%,在短期貸款中用于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13.2億元,比年初增長36.6%;中長期貸款75.1億元,比年初增長8.1%。全年全市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327.3億元,增長50.7%,現金支出1322.0億元,增長49.4%。累計現金回籠5.3億元。

保險事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保險費收入6.1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8億元,增長36.5%;人壽險保費收入4.2億元,增長23.5%。處理保險賠(給)付額1.7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財產險賠(給)付額1.0億元,增長25%,賠付率達53.9%;人壽險賠(給)付額0.7億元,增長16.7%。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旅游業穩步發展。作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我市旅游文化品位與檔次不斷提升。海水浴場、碣石遺址、興城古城、興城文廟、郜家住宅、薊遼督師府、菊花島大龍宮寺、九門口水上長城、海濱滑雪場、沿海觀光路、虹螺山等諸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成為我市吸引國內外旅游者的重點景區。全年旅游總收入達18.4億元,比上年增長37.3%。接待國內游客400.0萬人次,增長31.8%;接待入境旅游者2.1萬人次,增長23.5%;創匯560萬美元,增長18.1%。

科技事業不斷發展。2004年市政府科學技術獎評審中有40項成果獲獎,其中科學技術特別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39項,受獎科技人員296人。在獲獎科技成果中,技術水平除1項為省內先進水平外,其它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以上,有4項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科研項目引導、創造新增產值1.6億元,新增利稅0.2億元,農業增收2.9億元,節創匯1470萬美元。積極組團參加"中國專交會"、首屆"東博會"和"海外學子創業周"等活動,成果顯著。綏中縣被列為省級科技示范基地,連山區成為首批全國科技工作試點區。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59.9億元,比上年增長27.7%。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質教育的推廣,教育質量的提高,辦學條件的改善,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06所,在校學生40萬人。2004年高考總升學率為93%,高于全省平均升學率1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以上錄取人數5123人,升學率達54.2%。普通高中招生1.5萬人,增長16.1%;中等職業學校招生0.4萬人,增長39.3%。全市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率2.57%,比省定標準下降0.18個百分點。信息技術普及率達98%,各類教學計算機總數達1.2萬臺。合作辦學取得進展,與澳大利亞輝煌集團聯合創辦學校建成招生,與馬來西亞世紀集團簽署聯合辦學協議,中加合辦鴻文職業高中增加投入,使教育資源的開發不斷深化。高等教育初具規模,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二所高校,為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與智力支持。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現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6個,藝術館1個,圖書館7個,電影院3個。廣播電視事業在突出新聞性、強化服務性、搞好文藝節目等軟硬件建設上狠下功夫,收聽率與收視率不斷提高,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6.4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5.38%。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通過舉辦"迎新春"書畫展、聯歡晚會、秧歌匯演、"老基地新風采"系列文化活動、"愛我遼寧、振興遼寧"讀書活動等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海關廣場建成標準文化廣場,"慶魁影視基地"落戶葫蘆島,古箏新箏樂團隨中央領導出訪國外,成為我市文化事業的新亮點。

衛生、體育事業穩步發展。在衛生方面,預防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能力增強,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市共有醫院、衛生院223所。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萬張,其中醫院病床位0.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2萬人,其中醫生0.4萬人。在體育方面,今年我市組織參加的遼寧省少年田徑、游泳、籃球、乒乓球等十個項目比賽,獲5枚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全年向上級專業隊、院校輸送運動員35名,加強學校體育和青少年俱樂部建設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承辦全國傳統武術交流、全民運動會、社區體育比賽、市直機關體育比賽等多項體育賽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九、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整體功能進一步優化。2004年實施老城區改造的民心工程,對城區主次干道、街巷土路、上下水等諸多項目進行了改造修建,方便了群眾,提升了城市功能。連山、龍港、興城"三位一體"大城區框架的形成,體育休閑廣場等7個城市廣場的落成使用,龍灣海濱等美化亮化工程的啟動,宏運、民安兩條步行商業街的投付使用,使得城市面貌一新。年內城區完成植樹32.36萬株,城市綠化覆蓋率達56.7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91平方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區3萬噸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老城區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連山河、五里河、茨山河整治全面開展,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全年市區供水綜合生產能力30萬立方米/日,供水總量0.7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1萬噸,生活污水處理率達33%以上。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環境保護事業繼續加強。全年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指標達標率上升到80%以上,城市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名次上升到第5位。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下降到1.10,達標率上升到85%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或二級以上天數為332天,為全年總天數90.7%,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海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連續三年100%達標。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區的管理,已建立9個自然生態保護區。年內實施7項循環經濟項目,總投資1.5億元,年創經濟效益可達0.8億元。強化對排污量大、達標不穩定、嚴重影響環境質量等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嚴格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加強源頭控制新污染源產生,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可完成化學需氧量削減500噸,二氧化硫削減2500噸,煙塵削減600噸,工業粉塵削減200噸,廢水、廢氣、廢渣的"三廢"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年末全市總戶數89.5萬戶,總人口273.0萬人,比上年增長5.59‰,其中非農業人口為80.5萬人,占總人口的29.5%;農業人口192.5萬人,占總人口的70.5%。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74‰,人口死亡率5.16‰,人口自然增長率4.58‰,計劃生育率99.74%。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全年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1元,增長10.0%;城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691元,增長6.4%;城區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1.9%。農民人均純收入3052元,增長18.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22元,增長11.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3.2%。城鄉居民住房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城區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6.1平方米,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7.1平方米,增長3.8%。

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新成果。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建立,社保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21.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員25.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員26.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員1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員15萬人,城鎮享受低保待遇人員6.8萬人,農村低保保障對象4.4萬人。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性爱视屏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日韩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制服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在线视欧美亚洲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