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面對原油量價齊跌的巨大壓力,面對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的嚴峻挑戰,面對革弊鼎新、正風肅紀的政治考驗,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和“三個五”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施策、克難前行,社會發展和諧穩定,各項事業成績喜人。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5.0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745.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650.2億元,增長8.0%。全市人均GDP達到60385元,比上年增長7.3%。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為17:44.3:38.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2%、44.7%和43.1%。
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89.7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7%;民營經濟收入2869億元,增長6.3%。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率為12.63%;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降低率為12.7%。
2015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8(以上年為100,下同),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七漲一降”。其中,食品上漲1.9%、煙酒上漲1.8%、衣著上漲3.3%、家庭設備用品上漲1.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8%、娛樂文化教育上漲2.3%、居住上漲1.8%,交通通訊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73.2,下降26.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91.6,下降8.4%。
全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83.6億元,比上年下降21.4%;完成地方級財政收入50.2億元,下降19.7%。其中,全年完成稅收收入30.3億元,下降24.9%;完成營業稅收入7.7億元,增長4.1%。稅收收入占地方級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0.4%,比上年減少4.1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182.9億元,增長6.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7.4億元,增長12%;科學技術支出0.21億元,下降15.6%;醫療衛生支出18.1億元,增長19.5%;節能環保支出5.8億元,增長6.7%;教育支出32.5億元,增長12.5%。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1.8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實現農業增加值186.2億元;林業增加值3.1億元;牧業增加值90.3億元;漁業增加值5.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6.7億元。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3.5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9萬公頃,下降1.8%。全年糧食總產量737.9萬噸,增長3.4%。其中,玉米產量585.5萬噸,增長5.9%;水稻產量106.3萬噸,下降0.7%。
全年豬肉產量21.4萬噸,增長32.9%;牛肉產量4.5萬噸,下降10%;羊肉產量1.8萬噸,下降18.2%;禽肉產量6.0萬噸,下降15.5%。年末生豬存欄145.2萬頭,增長0.1%;全年生豬出欄237.6萬頭,增長15.3%。生牛奶產量20.3萬噸,增長51.5%。禽蛋產量16.2萬噸,增長2.5%。
截至2015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65.5萬千瓦,增長7.2%。主要農業機械與設備數量比上年末均有增加,其中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2.4萬臺、節水灌溉機械1.3萬套,分別增長11.1%和4.9%。全年農村用電量達到5.6億千瓦時,增長0.2%。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6.9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中央省屬工業實現增加值99.2億元,下降2.4%,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557.7億元,增長8.7%。
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五大支柱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450.5億元,增長2.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的68.6%,五大支柱產業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3%。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六大高耗能行業共實現增加值157.2億元,增長6.9%。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0.4億元,增長2.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46.8億元,下降2.4%;實現利潤總額85.2億元,下降35.2%。
全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79.4億元,增長8.1%,增幅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水平2.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16.4億元,提高2.1%。
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增加值95.6億元,增長2.8%。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46.1億元,增長0.4%。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5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311.0億元(不含農戶投資),比上年增長12.2%。
在不含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中(下同),第一產業投資102.7億元,下降11.6%;第二產業投資767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投資441.3億元,增長33.7%。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766.4億元,增長6.4%;全年民間投資達到1022.0億元,占不含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78.0%,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全年新建項目完成投資556.1億元,增長35.1%;擴建項目完成投資288.0億元,增長11.8%;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投資410.2億元,增長5.7%。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0.3億元,比上年下降37.4%。商品房房屋施工面積605.6萬平方米,下降15.6%;銷售面積55.0萬平方米,下降29.1%;商品房銷售額23.3億元,下降40.3%。
五、國內貿易、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0億元,比上年增長9.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1.1億元,增長9.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8.9億元,增長10.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幅度分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城鎮1.3和1.5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17.9億元,增長8.8%;餐飲收入額92.1億元,增長14.3%。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427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8%。其中,出口總值14068萬美元,增長19.4%;進口總值204萬美元,增長51.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5108萬美元,增長12.2%,其中直接利用外資11297萬美元,下降8.6%。全年域外資金實際到位890億元,增長5.5%,其中,實際利用外省資金835.43億元,增長9%。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截至2015年末,全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752905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4.6%;貨物發送量5902萬噸,下降24.5%。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
162320.3萬人公里,增長3.7%;旅客發送量3041萬人,增長10.8%。
截至2015年末,公路總里程11903.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8578.9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72.1%;有等外公路3324.3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27.9%。全市公路總里程中,有高速公路36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3.1%。
2015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3.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3.5%。其中,全市私人汽車保有量29.8萬輛,增長4.8%,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9.5萬輛,增長13.1%。
2015年末,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6.3億元,下降6.3%。其中,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9億元,增長5.9%;完成電信業務收入14.4億元,下降8.2%。在郵政業務中,全年完成函件業務量21.8萬件,下降40.2%;包裹業務量1.9萬件,下降48.7%;匯票13.3萬筆,下降35.1%;累計訂銷報刊2416.8萬份,下降15.7%;郵政儲蓄平均余額59.7億元,增長4.1%。
截至201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2.8萬戶,下降4.9%,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9.7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2.5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11.8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242.2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7.1部/百人。互聯網絡寬帶接入用戶26.1萬戶,下降11.9%。
2015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544.1萬人次,增長16.2%。其中,接待國內游客541.7萬人次,增長16.2%;接待入境游客2.5萬人次,增長4.2%。全年旅游總收入88.3億元,增長25.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87.5億元,增長25.5%;旅游外匯收入1270萬美元,增長9.9%。
八、金融和保險業
2015年末,全市人民幣存款余額935.6億元,比年初增加104.5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809.0億元,比年初增加208.3億元。
截至2015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經營主體24家,其中,壽險14家,財險10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3%。其中,壽險收入24.5億元,增長66.1%;健康險收入0.3億元,增長64%;意外傷害險收入0.3億元,增長35.4%;財產險收入8.6億元,增長7.1%。全年原保險賠付額7.5億元,增長18.7%。其中,壽險給付3.1億元,增長39.0%;財產險賠款4.3億元,增長7.4%。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2015年,國內專利申請量371件,授權量201件,分別比上年增長84%和6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02件,增長143%;發明專利授權量17件,增長112%。全年市級科學技術獎33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6項。有5項科研成果獲得省科技獎勵。
2015年,全市小學712所,招生25559人,在校生159534人,畢業生22461人。初中129所,招生22653人,在校生71693人,畢業生21763人。普通高中學校19所,招生16521人,在校生48455人,畢業生1488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0所,招生2417人,在校生6263人,畢業生2844人。普通高等學校1所,招生1083人,在校生2792人,畢業生1125人。幼兒園473所,在園(班)人數35769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121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截至2015年末,全市擁有文化館7個(包括群眾藝術館),藝術表演團體5個,公共圖書館5個,圖書館總藏書量77.3萬冊,博物館6個,全年博物館參觀人數達29.2萬人次。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8.1%;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8.9%;有線電視入戶率46.7%。
截至2015年末,全市有衛生技術人員1286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440人,注冊護士3953人。醫院和衛生院有128個,擁有醫療床位8627張。全市所有縣(市、區、開發區)均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有174.9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5%,全年共籌集合作醫療基金8.4億元。截至2015年末,全市受益參合農民患者54.3萬人次,支出合作醫療資金7.2億元,占年度新農合籌資總額的95.1%。
2015年,松原市共有115名運動員參加自行車、短道速滑、田徑等11個項目的吉林省青少年錦標賽,共獲得金牌19枚,銀牌20枚,銅牌23枚。全年培訓審批社會體育指導員775人,其中國家級15人,一級60人,二級200人,三級500人,審批成立體育社團組織7個,完成檢測人數4000人次。
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完成查干湖體育中心游泳池、中山體育公園、蘇力德濕地公園、濱江健身步道建設并投入使用;更新健身廣場1處,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33處,維修全民健身場地設施1處;省體育局為全市7個鄉鎮(街道)、1個城市廣場和120個行政村配建了場地健身設施。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5年末,全市總人口為278.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3萬人,出生率為4.5‰;死亡人口0.7萬人,死亡率為3.9‰;自然增長率為0.6‰。人口性別比為101.9(以女性為100)。
2015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950元,比上年增長6.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21159.3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61元,增長9.8%。
截至2015年末,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總人數達到35.4萬人,比上年增長5.8%。其中參保職工為22.4萬人,增長5.2%。全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0.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7萬人,下降0.8%。其中職工醫療40.4萬人,居民醫療50.2萬人。年末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2萬人,增長4.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4.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增長4.6%。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1.5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15年共籌集城鄉低保資金3.6億元,其中籌集城市低保資金2.0億元,籌集農村低保資金1.6億元。城市低保月標準和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455元和387.5元,比上年增長5.3%和2%;農村低保年標準和年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2908元和1988.7元,增長16.3%和28.7%,有效保障了全市16.3萬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全年投入醫療救助資金7149.3萬元,資助救助城鄉困難群眾20.7萬人次,其中直接救助6.9萬人次。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2015年,全市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59429噸,比上年下降4.9%;氨氮排放量4743噸,比上年下降0.4%;二氧化硫(SO2)排放量34971.9噸,比上年下降21.7%,氮氧化物排放量39454.9噸,比上年下降12.7%。
繼續實施《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2011-2015年)規劃》、《吉林省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011-2015年)規劃》。其中,松花江流域共列入23個項目,其中工業污染防治項目9個,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8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項目3個,區域綜合污染防治項目3個,規劃總投資10.58億元。截至到2015年末,已完工項目10個,在建項目10個,未啟動項目3個,完成投資4.22億元。
全市空氣質量狀況總體穩定,按照《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全市地級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松花江的3個監測斷面中,好于Ⅲ類水質斷面的占100%。松花江流域出省界斷面穩定保持國家規定的水質要求。
截至2015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自然保護區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37萬公頃。
2015年,全市共發生各類事故643起、死亡14人,比上年減少1440起、少死亡3人。其中:工礦商貿企業事故5起、死亡6人,比上年增加2起、多死亡4人;道路交通事故14起、死亡8人,比上年減少9起,少死亡7人。消防火災事故624起,無人員傷亡。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五大支柱產業是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五個重要產業。
4.六大高耗能行業分別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使用的部分指標數據來源于市直各相關部門提供的部門統計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