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平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重沖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努力破解發展難題,積極探索四平創新發展新路徑。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市經濟運行逐步改善,經濟高質量發展逐步恢復,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一、綜合[2]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3]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2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2.7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2.6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1.3億元,增長1.9%。
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7%。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3%。八項分類指標呈“七升一降”的特征。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6.7%,衣著價格上漲0.4%,居住價格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4%,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4.0%,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0%,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9%,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4.5%。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產值比上年增長4.7%,林業產值比上年增長38.1%,牧業產值比上年增長5.0%,漁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2.6%。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8.2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21萬公頃,同比增長0.37%。全年糧食產量444.1萬噸,比上年減少14.1萬噸,同比下降3.1%。全年玉米播種面積51.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2萬公頃,增長0.4%,玉米產量398.1萬噸,比上年減少17.4萬噸,下降4.2%。水稻播種面積4.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21萬公頃,增長5.0%,水稻產量37.2萬噸,比上年增加2.4萬噸,增長6.8%。大豆播種面積1.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17萬公頃,下降9.6%。
圖12016—2020年糧食產量
圖片
全年全市豬、牛、羊、禽肉總產量32.1萬噸,比上年減少0.21萬噸,下降0.7%。其中:豬肉產量18.3萬噸,比上年增長1.5%;牛肉產量7.0萬噸,比上年增長2.9%;羊肉產量0.8萬噸,比上年增長22.0%;禽肉產量5.9萬噸,比上年下降6.3%;牛奶產量3.0萬噸,比上年下降12.1%;禽蛋產量26.3萬噸,比上年下降13.0%。豬飼養量394.9萬頭,比上年增長1.1%;牛飼養量100.2萬頭,比上年下降0.7%;羊飼養量133.1萬只,比上年增長27.0%。年末生豬存欄162.4萬頭,全年生豬出欄232.5萬頭,增長1.6%。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08.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7%。拖拉機保有量6.4萬臺,比上年增長1.3%。農用水泵53581臺,比上年增長0.06%。全年農村用電量46187.2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81.77億元,比上年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3.4%,集體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1.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4.1%。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3%。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68%。分門類看: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9.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1.4%。
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占全市總戶數的84.3%。擁有資產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0.7%,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1%,利潤比上年增長39.9%。
表1全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2020年
比上年增長(%)
原油
萬噸
10.7
-0.19
飼料
萬噸
49.8
13.3
紙制品
萬噸
13.0
13.4
服裝
萬件
441.1
1.5
化學藥品原藥
萬噸
0.3
22.8
中成藥
萬噸
0.8
-8
水泥
萬噸
325.6
-18.6
生鐵
萬噸
143.6
19.2
粗鋼
萬噸
170.4
20.8
鋼材
萬噸
143.3
-3.0
飲料酒
萬千升
36.5
-10.6
紗
萬噸
0.5
-22.2
大米
萬噸
13.0
13.6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1199.0
1.9
風機
臺
556.0
6.1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111.5
3.9
火力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102.4
5.1
風力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6.7
-8.4
太陽能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2.4
-5.8
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1.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全年資質等級以上的總承包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營業收入60.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建筑施工面積145.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3%,竣工面積54.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1%。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0.55億元,比上年下降3.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8.94億元,下降1.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12億元,下降3.4%;金融業增加值34.87億元,增長2.6%;房地產業增加值22.43億元,增長8.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6.21億元,增長10.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2.94億元,增長20.7%。
全年公路旅客發送量達975萬人,比上年下降65.2%。旅客周轉量達58235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4.1%。公路貨物發送量8159萬噸,比上年下降24.6%。公路貨物周轉量2753671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25%。年末,全市出租車達7362輛,比上年下降19.9%。市區出租車達2975輛,與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616547輛,比上年增長3.2%。其中:載客汽車達到374122輛,比上年增長7.2%,載貨汽車達到76590輛,比上年增長6.6%。
全市擁有郵政局、所111個,比上年增長0.9%。郵路總長度3465公里,比上年增長0.03%。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3.2%。在郵政業務中,全年完成函件業務量9.5萬件,比上年增長41.8%;包裹業務量0.95萬件,比上年下降67.9%;匯兌0.45萬筆,比上年下降63.1%;快遞業務量2668.7萬件,比上年增長68.7%。
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數36.1萬戶,比上年增長39.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315.1萬戶,比上年下降6.5%。(注: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郵政及電話用戶等相關數據包含公主嶺市)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10.6%。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下降12.6%。其中,城鎮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9.3%;鄉村零售額比上年增長52.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比上年下降24.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5.9%。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6.9%,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下降5.3%。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0.1%,飲料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7%,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3%,化妝品類增長9.6%,金銀珠寶類增長79.2%,日用品類下降13.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9.6%,中西藥品類增長13.7%,文化辦公飲品類增長46.4%,家具類增長18.2%,通訊器材類增長610.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8.2%,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2.5%,汽車類增長75.1%。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1%。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4.8億元,比上年增長32.8%。商品房銷售面積103.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7%,商品房銷售額49.0億元,比上年增長25.1%。住宅銷售面積87.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6%。住宅銷售額3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表2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指標
比上年增長(%)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0.1
#國有經濟投資
8.2
其他經濟投資
12.8
房地產投資
32.8
第一產業
-12.4
第二產業
17.3
第三產業
10.0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47452萬元,比上年增長28.0%。其中,進口總額20669萬元,比上年增長53.6%,出口總額26783萬元,比上年增長13.4%。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74.5億元,比上年下降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級財政收入33.8億元,比上年下降8.7%。市區一般公共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53.1億元,比上年下降6.4%,市區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級財政收入21.1億元,比上年下降12%。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257.3億元,比上年增長7.3%。市區財政支出9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在市區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8億元,增長2.5%;科學技術支出1850萬元,下降15.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9億元,下降2.0%;衛生健康支出6.1億元,增長11.6%;節能環保支出7.2億元,下降29.4%;農林水支出4.9億元,增長14.9%;住房保障支出3.5億元,增長85.3%。
圖22016-2020年全市財政收入
圖片
全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4.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795.6億元,比年初增加193.5億元。住戶存款1479.4億元,比年初增加239.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138.9億元,比年初增加7億元。廣義政府存款172.1億元,比年初減少50.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5.0億元,比年初減少3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002.0億元,比年初增加45.4億元。住戶貸款364.1億元,比年初增加49.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11.9億元,比年初增加17.2億元;中長期貸款252.3億元,比年初增加32.0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637.9億元,比年初減少3.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53.2億元,比年初減少27.7億元;中長期貸款273.1億元,比年初增加16.1億元。
圖32016-2020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
圖片
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數據包含公主嶺市
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31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5家,人壽保險公司16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59464萬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41847萬元,比上年增長3.3%;人壽險保費收入417617萬元,比上年增長7.2%。各類保險賠款和給付支出143256萬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70732萬元,比上年下降2.9%。人壽險賠款和給付支出72524萬元,比上年增長9.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有大學4所,招生14850人,在校生46472人,畢業生11455人。全市有普通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生5020人,招生1669人,畢業生2310人。全市有普通中學134所,招生26633人,在校生87611人,畢業生31253人。其中:普通高中20所,招生13106人,在校生35645人,畢業生11302人。普通初中114所,招生13527人,在校生51966人,畢業生9951人。全市有普通小學602所,在校生94725人,招生13481人,畢業14006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生825人,招生115人,畢業生105人。全市有幼兒園、學前班414所,在園(班)人數34753人。
2020年,四平市向國家和省申報科技項目47項。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群眾文化館、藝術館6個。公共圖書館4個,收藏圖書68.2萬冊。博物館4個,廣播電臺4座、電視臺4座,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10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
全市有旅行社40家,同比下降13.0%;星級酒店2家,與上年持平。
截止2020年底,四平市共有衛生機構1667個,其中,縣級以上國有醫療機構20個,民營醫療機構32個,衛生院71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17個,診所687個,村衛生室724個,衛生機構床位1337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3082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4734人。執業(助理)醫師6040人,注冊護士6334人。
競技體育成果豐碩。在2020年全國射箭錦標賽中,四平籍運動員獲得女子團體淘汰賽冠軍;在2020年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暨東京奧運會模擬賽中,四平市運動員獲得男子67公斤級、109公斤以上級挺舉和總成績共計三枚金牌。在省級比賽中,四平市直屬訓練單位共獲金牌30枚(其中包括速度滑冰2金,短道速滑5金,舉重1金,摔跤5金,柔道4金,射擊2金、射箭8金,武術套路1金,武術散打1金,拳擊1金)。
舉辦“滑向2022——全國大眾速度滑冰馬拉松系列賽”(四平站)暨四平市第三屆中小學生速度滑冰錦標賽、“2020世界雪日暨國際兒童滑雪節”——四平市青少年雪上親子體育活動、2020年吉林省暨四平市“全民健身日”“健康吉林·爽動盛夏”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全民健身活力中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賽(吉林省四平市站)、四平市第25屆公路自行車賽、職工羽毛球賽、全市足球聯賽、籃球聯賽、體育廣場舞大賽等一系列群眾體育活動。
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完成1.3億元。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
全地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88元,比上年增長3.5%;全地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0元,比上年增長7.3%。
圖42016-2019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圖片
注:2016-2019年數據包含公主嶺市,2020年不含公主嶺市
全市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4.9萬人,比上年下降2.4%。參加失業保險14.3萬人,比上年增長16.3%。
全市養老機構82個,養老機構床位8281張。年末全市共有18821戶、2552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25342戶、41905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436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市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6720元/年,比2016年提高1020元/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4104元/年,比2016年提高704元/年。城鎮和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救助供養標準分別為8424元/年和5076元/年。
十二、資源環境
全社會用電量51.98億千瓦時,增長3.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當量值)降低率為6.4%。
全年全市空氣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按照《環境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全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4.4%。
全市全年4條主要江河的4個國控斷面中,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監測斷面4個,占斷面總數的100%,其中Ι∽Ш類水質監測斷面1個,占斷面總數的25%。
全年全市7個(包含4個縣級集中式水源)集中式水源地水質狀況基本良好。其中,地表水源地3個,地下水源地4個。П類水質水源地0個,Ш類水質水源地7個,Ⅳ類水質水源地0個。
全年降水量平均值637.1毫米,市區全年降水量累計657.7毫米;全地區全年平均氣溫7.1℃,市區全年平均氣溫6.9℃;全地區全年最高氣溫平均值均為13℃,市區全年最高氣溫平均值均為13℃;全地區全年最低氣溫平均值1.7℃,市區全年最低氣溫平均值1.1℃;全地區日最大風速平均值5.8米/秒,市區日最大風速平均值6.2米/秒。為防御各類氣象災害,氣象部門全年面向公眾發布各類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420次,其中暴雨藍色預警信號20次。全年共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33次,人工發射火箭彈367枚,人工防雹2次,發射防雹彈40枚。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2]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不再單獨發布人口相關數據。
[3]因公主嶺市市于2020年正式劃歸長春市管轄,四平全市數據不包含公主嶺市,特殊標記除外。
[4]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使用的部分指標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提供的部門統計資料。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價格指數、城鄉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四平調查隊,農業基礎設施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用電量數據來自市電業局,公路運輸數據來自市運輸管理處,電信業務總量、電話用戶、寬帶用戶等數據來自相關通信部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市商務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旅游數據來自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貨幣金融類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四平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市保險行業協會,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生活救助資金、城鄉低保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及四所大學,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等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公共圖書館、廣播電視、圖書、體育等數據來自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氣象數據來自市氣象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