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6日
1989年,吉林省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方針,加強宏觀調控,努力完成各項任務。經過全省上下艱苦工作,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治理整頓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國民經濟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農業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獲得了比較好的收成多工業生產在克服困難中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得到明顯壓縮多消費基金增長過快的勢頭有所控制歲城鄉市場相對比較平穩,物價上漲幅度實現了全年控制目標;出口貿易創歷史最好水平。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也都有新的發展。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為361.34億元,國民收入為304.75億元。但影響經濟穩定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總量失衡、結構失調的問題仍很突出,通貨膨脹現象尚未消除。與此同時,又出現了市場疲軟、資金短缺、經濟效益降低、部分企業開工不足等新的困難。治理整頓已進入了攻堅的關鍵階段。
一、農 業
1989年,吉林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的領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向農業傾斜的政策,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強對鄉鎮企業的管理和領導,農村經濟又有新的發展。全年農村社會總產值為259.O7億元。農業由于種植業受災減產,完成產值133.79億元(按198O年不變價格計算為82.O4億元),比上年下降11.7%。
種植業由于遭受了多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大部分作物減產,但由于省委 、省政府及時采取了預防和補救措施,糧食總產量仍屬產量較高的年份。經濟作物中甜菜、麻類產量下降幅度較大,烤煙、園參由于面積擴大,產量明顯增加。全年種植業產值為86.6l億元,比上年下降l6.3%。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長%
糧食 1351.29萬噸 -20.2
其中:玉米 983.9O萬噸 -19.4
水稻 185.58萬噸 -17.3
大豆 68.7O萬噸 -33.l
油料 34.8O萬噸 -1.8
其中:葵花籽 22.96 萬噸 -13.9
甜菜 66.OO萬噸 -49.1
烤煙 3.82萬噸 46.4
麻類 l.28萬噸 -28.5
園參 1.55萬噸 29.8
蔬菜 466.23萬噸 -0.5
瓜類(果用瓜) 45.97萬噸 -9.1
林業生產更加注重營林質量和提高經濟效益。當年造林面積為233萬畝,比上年增長O.3%。全年林業產值為3.46億元,比上年下降O.2%。城鄉廣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綠化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四旁植樹5909萬株。由于加強管理,森林防火成績顯著,亂砍濫伐林木現象有所減少。
1989年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農村經濟發展的“畜牧年”,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畜牧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畜牧業產值為36.23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長9.2%。生豬實現了省內自給,大牲畜、豬和羊的存欄及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產品產量都有增長。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為穩定全省市場,控制物價上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年末頭數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長%
豬、牛、羊肉 38.39萬噸 9.8
其中:豬肉 34.9O萬噸 9.9
牛肉 3.OO萬噸 7.3.
牛奶 l0.72萬噸 l6.9
禽蛋 22.92萬噸 11.8
綿羊毛 7956噸 21.3
肉豬出欄數 381.64萬頭 8.O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大牲畜年末頭數 292.17萬頭 3.6
其中:牛年末頭數 172.93萬頭 6.9
豬年末頭數 494.13萬頭 l0.7
羊年末只數 223.O1萬只 l5.5
漁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漁業產值為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水產品產量為6.6l萬噸,比上年增長13.7%。市場水產品供應較好。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有新的進展。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59.O5億瓦特,比上年增長6.9%;農村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09萬臺;擁有小型及手扶拖拉機17.3O萬臺,增長6.6%;擁有大中型機引農具3.3O萬部;擁有農用載重汽車9015輛,增長2.7%;農用排灌機械總動力為9.92億瓦特,增長23.3%。全年機耕地面積達2432.6萬畝,比上年增長2.9%,占全部耕地面積的比重為4l.2%,比上年提高l.3個百分點。農村用電量為16.22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2.4%;化肥施用量(折純量)為71.48萬噸,增長7.l%。秋冬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4O天時間,全省累計出工3064萬個,共完成綜合工作量7585萬立方米,完成各類水利工程2.3萬多項。為恢復和發展1990年農業生產,確保春灌和安全渡汛打下了基礎。
農村的非農產業在治理整頓中又有新的發展。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和商業產值為12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7%上升到48.4%。
農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增加農業投入的激勵機制尚未建立,科技興農還沒有形成綜合配套體系,農業發展后勁不足,要真正地把農業搞上去還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工 業
1989年,吉林省認真進行治理整頓,積極消除工業生產中的過熱因素。同時,又竭力克服資金、能源、原材料嚴重不足和市場銷售疲軟等困難,堅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強了對生產的指揮調度,實行傾斜政策,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組織結構,進一步完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拓進企業聯合,發展企業集團,加強企業管理,廣泛深入開展“雙增雙節”運動。經過艱苦工作,使生產在困難中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全年工業總產值為530.36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為363.27億元),比上年增長6.3%;鄉以上工業(不包括城鎮委辦和個體工業、農村村及村以下工業)總產值為473.25億元(按198 0年不變價格計算為318.83億元),增長4.2%。在工業總產值中,全民所有制工業370.O5億元,增長2.5%;集體所有制工業126.51億元,增長lO.4%;其他經濟類型工業33.8O億元,增長32.2%。
輕工業生產上半年受市場需求的拉動,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下半年由于市場銷售由平轉淡,產品積壓,生產速度明顯放慢。全年輕工業總產值為223.5l億元,比上年增長8.1%,快于重工業增長速度。以農產品為原料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工產品增長較快,市場積壓的高檔耐用消費品生產下半年有所壓縮。
主要輕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長%
布 2.O7億米 O.2
化學纖維 2.69萬噸 26.4.
呢絨 669.OO萬米 3.3
機制紙及紙板 57.72萬噸 -1.O
卷煙 64.97萬箱 9.9
罐頭 2.18萬噸 45.3
糖 1O.lO萬噸 4O.l
合成洗滌劑 3.62萬噸 -2.2
自行車 37.33萬輛 -18.6
手表 113.99萬只 -0.9
電視機 33.26萬臺 1O.7
其中:彩色電視機 l6.75萬臺 1O.l
家用電冰箱 9.59萬臺 9l.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錄音機 9.68 萬臺 -44.1
家用洗衣機 33.83萬臺 -3.5
塑料制品 7.79萬噸 -1.O
家俱 194.21萬件 -11.8
重工業生產受能源短缺的制約,增長速度較慢,但比較平穩。全年重工業總產值306.8 5億元,比上年增長4.9%。有些能源、原材料工業產品產量增長幅度較大,而加工工業中的部分產品因受市場滯銷影響,生產速度下降。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主要重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長%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折標準煤) 2369.98萬噸 3.4
原煤 2438.49萬噸 9.5
原油 342.24萬噸 8.6
發電量 157.5l億千瓦小時 -5.O
其中:水電 3l.1l億千瓦小時 -47.2
鋼 65.22萬噸 18.9
鋼材 59.44萬噸 2.O
鐵合金 26.45萬噸 1.2
水泥 413.4O萬噸 -l.8.
木材 620.7l萬立方米 -2.9
硫酸 12.3O萬噸 -5.7
燒堿 8.21萬噸 22.3
合成氨 46.74萬噸 -4.5
電石 lO.O6萬噸 -11.5
化肥(折純量) 29.69萬噸 7.2
化學農藥 O.19萬噸 24.6
輪胎外胎 96.36萬條 4.8
金屬切削機床 1754臺 -26.6
汽車 8.42萬輛 -14.3
拖拉機 2549臺 59.9
小型拖拉機 6.7l萬臺 -10.9
鐵路客車 l102輛 -3.2
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新產品開發、產品升級換代步伐加快。全年共開發新產品2049種,其中國內首創和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產品499種,創產值l4.4億元,利稅3.O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O%和8.9%。產品質量有所提高,全省工業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為94.7%,優質產品產值率由上年的23.O%上升到29.9%。在全省質量評比中,有360種產品被評為省優質產品。工業企業在節約能源消耗方面取得新成績。全省縣以上工業每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由上年7.33噸標準煤下降到7.28噸標準煤,下降O.7%,全年節約能源(折標準煤)l4.O l萬噸。省考核的128項主要工業產品原材料消耗指標穩定降低率為75%,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受“五緊”的制約和部分企業管理水平低、市場銷售疲軟等因素的影響,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全省地方預算內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O.52億元,比上年下降9.3%;企業上繳利潤和銷售稅金增長5.2%,其中上繳利潤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4.5%;虧損企業虧損額達l.92億元,比上年增長8O.3%;銷售利稅率和資金利稅率均比上年下降;可比產品成本上升24.3%;產成品資金期末占用額增長l倍多;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比上年平均延長34天。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下降l%。
當前工業生產面臨的資金不足、能源短缺、市場疲軟等方面的問題仍很嚴重,低速發展的狀態將持續一段時間。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局面亟待扭轉。內部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之間不平衡的狀況仍比較突出。
三、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部門在緊運行中,進一步挖掘潛力,合理安排生產,提高運輸能力,全年貨物周轉量仍保持增長勢頭;旅客周轉量受票價提高的影響而出現下降。各種運輸工具完成的運輸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466.23億噸公里 7.5
鐵路 398.38億噸公里 8.1
公路 66.58億噸公里 4.5
水運 1.27億噸公里 -8.O
旅客周轉量 176.49億人公里 -6.O
鐵路 129.68億人公里 -7.2
公路 46.75億人公里 -2.5
水運 O.O6億人公里 104.8
公路行車里程增加,路面等級提高。水運條件進一步改善。大安港全年吞吐量達到4O萬噸,為緩解運輸緊張發揮了一定作用。
民航事業發展較快。到年末民航局已開通8條航線,航線里程達1.26萬公里。
郵電通信事業繼續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為l.7l億元,比上年增長25.9%。其中函件業務量增長l.7%,長途電話業務量增長25.O%。年末市內電話用戶達到16.7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51萬戶。全省所有市、縣均開展了國內郵政快件業務。長春市已進入了全國長途電話自動交換網,實現了對全國已開通長途直撥業務的大中城市的自動撥號。郵電部門收入和實現利潤比上年分別增長27.5%和23.5%。
交通運輸緊張狀況沒有明顯緩解,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1989年,吉林省加強了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宏觀調控,在上年停、緩建了一批項目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全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新開工5萬元以上建設項目有655個,比上年減少968個,建設戰線過長的局面有所改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明顯壓縮。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O.1O億元,比上年壓縮13.9%,如果考慮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工作量壓縮的幅度更大。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投資58.l3億元,比上年下降14.3%;城鄉集體所有制單位完成投資4.28億元,下降4l.l%;城鄉個人完成投資17.69億元,下降l.5%。
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完成投資29.O7億元,比上年下降22.O%,其中中央項目投資l5.47億元,下降2l.2%;地方項目投資l3.6O億元,下降22.9%。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生產性建設投資17.8O億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5%上升到6l.2%;非生產性建設投資11.27億元,比重由4O.5%下降到38.8%,特別是樓、堂,館、所的投資壓縮較大。
重點建設得到保證,基本建設列入國家和省重點建設共2O個項目,全年完成投資l2.O3億元,為年計劃的93.9%。其中舒蘭礦區九臺立井、吉林熱電廠、琿春發電廠等項目或單項工程按期投產發揮效益。全年建成投產基本建設項目645個,其中大中型項目2個。新增固定資產24.6O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84.6%。
全民所有制單位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1.4O億元,比上年下降l6.O%,其中中央項目投資3.79億元,下降8.9%;地方項目投資l7.6l億元,下降l7.3%。全年建成投產更新改造項目421個,其中限額以上項目5個,新增固定資產16.66億元。
1989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加的主要生產能力有:天然石油開采62萬噸,煤炭開采81萬噸,鐵礦開采25萬噸,發電機組容量32.29萬千瓦,變電設備(11萬伏及以上的)36.3萬千伏安,木材采運4萬立方米,燒堿2.5萬噸,改建公路485公里。這批生產能力發揮效益,為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
建筑業在改革中進一步發展。全年地方全民所有制建筑單位共施工3743個工程,其中實行各種形式承包責任制的工程3687個,占98.5%。全部施工面積6O6.63萬平方米。地方全民所有制建安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2.74億元,比上年增長7.O%,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9.6%。不少建筑施工企業任務不足,窩工現象嚴重,實現利潤減少,虧損企業有所增加。
地質勘探工作又取得一批新成果。全年新發現及有新進展的主要礦產地1l處,提交了轉入詳查的產地3處,4個主要礦種新增加了探明儲量。石油、天然氣普查勘探取得較大進展。全年完成地質鉆探進尺5.96萬米,超過年計劃2.8%。
五、國內商業和物資供銷
1989年,隨著宏觀緊縮效應的顯露和上年搶購的滯后影響,消費者心理恢復正常,全省市場變化較大,商品銷售由旺轉平、由平轉淡。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22.66億元,比上年增長1O.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下降5.7%。與上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單位零售額增長8.5%,集體所有制單位零售額增長1.4%,其他所有制零售額增長25.O%。
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消費品零售額為l98.3O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售給居民的部分增長lO.4%,售給社會集團的部分增長3.2%,增幅比上年有所降低;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為24.36億元,增長14.8%。消費品中吃的商品零售額為92.13億元,比上年增長9.8%;穿的商品零售額為34.84億元,比上年增長1O.4%;用的商品零售額為65.44億元,比上年增長8.5%。主要消費品銷售量與上年相比,糧食增長1.5%,食用植物油下降21.7%,豬和豬肉下降2.7%,鮮蛋增長12.2%,水產品增長9.3%,食糖下降lO.6%,棉布下降23.8%,呢絨下降24.8%,服裝下降16.3%,電冰箱下降5.5%,洗衣機下降36.6%,電視機下降25.3%,電風扇增長19.2%,錄音機下降23.O%。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物價上漲幅度逐月回落,實現了明顯低于上年的控制目標。1989年,全省各級政府把嚴格控制物價上漲作為治理整頓的重要目標來抓,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效果明顯。全年全省零售物價總水平比上年上升l6.9%(其中新漲價因素為6.8個百分點),比上年漲幅回落3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鎮上升16.7%,農村上升17.4%。分商品看,消費品上升17.2%,比上年回落3.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上升15.8%,比上年回落8.5個百分點,在食品類中,糧食上升16.2%,肉禽蛋升幅由上年的38.l%回落到22.9%,鮮菜升幅由25.4%回落到12.4%,水產品升幅由3O.4%回落到15.6%;衣著類上升2O.5%;日用品類上升15.2%;建材類上升21.O%。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升12.6%,比上年回落4.2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6.9%,漲幅明顯低于上年21.6%的水平;農民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上升19.3%。
生產資料需求有所減弱。全省物資系統銷售各種生產資料4l.3億元,比上年增長2O.5%。通過物資系統銷售的鋼材55.9萬噸,比上年下降5.5%,木材82.7萬立方米,下降7.8%;煤炭935萬噸,下降5.6%。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仍較大,全省生產資料購進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32.7%。生產資料市場調節范圍進一步擴大,年末全省已有生產資料貿易中心4O個,銷售額1.4億元。
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下半年市場銷售疲軟,商品庫存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優質品短缺和劣質品積壓并存。消費者儲蓄保值,結余購買力增多,對市場潛在壓力較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隨著外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邁出新的步伐。據海關統計,1989年全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lO.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5 %,出口總額為7.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3%,創歷史最好水平,主要是玉米、服裝、凍牛肉等品種出口完成較好。進口得到適當控制,全年進口總額2.6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2%。對蘇對朝邊境貿易和勞務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新的發展。到年末,我省已與7 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技術合作和貿易關系。全年共達成利用外資協議(合同)8O項,金額8O9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66萬美元。年末全省已有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l08家,其中工業企業73家。對外新簽訂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l955.2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4%。
旅游業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匯下降。全年共接待來本省旅游、參觀、探親、訪問及從事經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共計2.53萬人,比上年下降40.1%。其中接待外國人1.2l萬人,下降32.3%。全年旅游外匯收入334.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1.9%。
七、科技、教育和文化事業
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全年全省科學研究共取得各種科技成果48l項,其中國際首創或領先的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1l項,國內首創或領先的72項,國內先進的298項。全省有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有7項成果獲得國家“星火獎”,有147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有468項發明創造獲國家批準專利權,比上年增加l27項。科技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加快。全省有32O項科技成果直接得到推廣和應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振興農村經濟的“星火計劃”進一步落實,并有了新的進展。在第38屆布魯賽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上,我省有9項星火技術和產品獲得12項獎勵,其中“天仙膠囊”獲大會最高研究獎, “鵝裘皮”和“人參凈面膜”兩項獲金獎。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年末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單位擁有自然科學技術人員23.9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l.33萬人;擁有社會科學技術人員34.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66萬人。群眾性科技活動廣泛開展。企業技術開發工作進一步加強。l989年末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設有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241個,比上年末增加55個,共組織技術開發項目1l3O項,比上年增加36l項。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866項,成交額l.2億元,比上年減少7.7%。到年末,全省各類科技開發、咨詢服務機構發展到l1O3個。
氣象、地震部門作了比較及時、準確的預報,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測繪部門為各項經濟建設測繪了各種比例尺地圖lOO7幅,出版公開版地圖3種,總印數達l7.1萬張。
教育事業穩定發展,為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1989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347人,在學研究生4425人,畢業研究生l745人。全年有63人獲得博士學位,有l6O7人獲碩士學位。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2.l萬人,在校學生7.3萬人,比上年增長O.3%,畢業生2.O3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收本,專科學生2.1萬人,在校學生6.3萬人,比上年增長O.9%。普通高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學校和技校在校學生43.1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49.4%。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在校學生39.l萬人。全省普通中學初中在校學生1OO.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283.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由上年的98.54%上升到98.57%。對弱智,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也有一定發展。年末全省有幼兒園2579所,在園兒童4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
文化、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等部門在宣傳治理整頓方針,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化部門配合國慶4O周年慶祝活動,舉辦了省首屆藝術節,展示了改革以來文藝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長春電影制片廠全年生產電影故事片l9部,譯制片l4部,共拍出電視劇23部共93集,其中譯制電視劇2部共2O集。各電影發行單位全年發行各種新片(長片)l89部。到年末,全省共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4693個,藝術表演團體74個,劇場63個,文化、藝術館(站)1O7O個,公共圖書館49個,博物館15個,檔案館96個。全省共有廣播電臺l9座,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3座,電視臺26座,l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9座。全省出版地方性報紙有4O種,發行2.7億份歲出版備類雜志4672萬冊,出版圖書l.48億冊(張)。
八、衛生和體育事業
衛生事業繼續發展,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到年末,全省共有各種衛生機構4425個,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l.7萬人,比上年增長3.2%;其中醫生4.8萬人(含中、西醫師3.6萬人),比上年增長4.l%;護師、護士3.3萬人,增長11.9%。醫院病床達8.2萬張,比上年末增加134O張。醫療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有2項醫療科研成果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預防保健工作有所加強,各種傳染病、慢性病的預防控制取得新的成效,麻疹、流腦等多種傳染病發病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部分農村缺醫少藥的現象仍然存在。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就。l989年我省運動員在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中獲2枚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多在亞洲錦標賽中獲l枚金牌、l枚銀牌、2枚銅牌;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43.5枚金牌、2l枚青少年金牌。有l2人27次破(超)17項世界紀錄,1人1次破l項亞洲紀錄,6人lO次破5項全國紀錄,是“七五”期間吉林省競技水平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群眾體育活動進一步普及,全省共舉辦2746次運動會,參加人數達97萬人。全省共有228萬人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九、人民生活
勞動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就業人數增加。全年城鎮安置待業人員l2.5萬人,年末全省職工總數為5O9.4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95萬人。勞動合同制度穩步發展。年末全民所有制單位有合同制職工3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為29.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O.7萬人。全年職工工資總額87.1億元,比上年增加8.2億元,增長lO.4%。
據抽樣調查,l989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費的貨幣收入為lOl9.5元,比上年增長11.8%。但由于一些企業的停產半停產,使部分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下降。農民平均每人純收入623.96元,比上年下降O.6%。因農業遭受多種自然災害,全省有6.9%的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在2OO元以下,生活比較困難。
金融部門開展保值儲蓄等多種業務,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加。到年末,儲蓄存款余額達到l4l.2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l.78億元,增長29.O%。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1989年城市新建住宅636萬平方米,農村新建住房636.48萬平方米。到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上年的5.3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由l2.45平方米增加到l3.l2平方米。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穩步發展。l989年末,全省共有各類社會福利事業院(包括鄉鎮敬老院)9l7處,床位達3.9萬張,共收養3萬人。由集體供養的社會散居孤、老、殘、幼等共有4.7萬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國家救濟達l53萬人次。全省有69%的鄉鎮建立了農村社會保障網絡歲城鎮社區服務網絡:有了新的發展,共建立了各種社區服務網絡O.56萬處。
保險事業不斷壯大。1989年各類財產險承保總額達到6lO億元,比上年增長3.O4%;共有l99萬戶家庭參加了家庭財產保險,各種人身保險投保人數已達4O5萬人。省內財產險業務共處理賠案7.17萬件,賠款支出1.6億元,人身保險為15萬人給付84O4萬元,對受災的城鄉企業、家庭和個人及時恢復生產、經營,安排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人 口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1989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l9.3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死亡率為6.4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95‰。據推算,年末全省總人口為2402.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9.6萬人。
注:(1)本公報各項總產值絕對數除注明者外均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2)本公報在載入本年鑒時,對一些初步數字按實際數字進行了改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