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13日
1991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下團結一致,拼搏進取,治理整頓取得明顯成效。隨著中央和地方各項宏觀調整政策、措施的陸續到位,全省社會經濟開始進入穩定發展階段。農業生產在同較重的自然災害斗爭中奪得大豐收,工業生產在克服困難中穩定回升,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外貿出口大幅度增長,物價保持基本平穩,實現了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新成果。全年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為424.l億元,比上年增長4.9%;國民收入為357.4億元,比上年增長3.6%。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緩慢,產成品庫存仍然較多,企業虧損有增無減,經濟效益仍然低下。經濟工作的重點亟待向調整結構和提高效益方面轉移。
一、農 業
1991年,吉林省繼續加強農業,廣泛開展科技興農,加大農業投入,積極發展農業多種經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全年全省農村社會總產值為330.1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農業總產值188.4億元,比上年下降O.5%。
種植業生產在戰勝嚴重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后,獲得全面豐收。糧食雖比上年減少,但超額完成年度計劃,成為歷史上笫二個高產年。葵花籽、煙、麻、園參等經濟作物也獲得好收成。全年種植業產值為129.4億元,比上年下降3.6%。
主要農產I鋪產量如下:
1991年 比上年增長%
糧 食 1898.87萬噸 -7.2
其中:玉米 1400.13萬噸 -8.5
水稻 3O6.3O萬噸 5.8
大豆 71.65萬噸 -23.2
油 料 43.54萬噸 -6.8
其中:葵花籽 35.7 萬噸 11.2
甜 菜 109.56萬噸 -5.9
烤 煙 4.38萬噸 3O.3
麻 類 O.61萬噸 59.6
園 參 1.98萬噸 3.O
蔬 菜 429.97萬噸 -4.5
瓜類(果用瓜) 29.OO萬噸 O.3
林業生產取得新的成績。全年造林面積13.6萬公頃,比上年擴大13.3l%,林業產值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991年是全省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十周年,綠化造林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三北”防護林、平原綠化和速生豐產用材基地建設等重點造林綠化工程進展順利。森林防火工作取得連續11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繼續增產,生豬、大牲畜的存欄持續增
加。全年畜牧業產值45.1億元,比上年增長
8.8%。
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如下:
1991年 比上年增長%
豬牛羊肉 46.78萬 噸 7.8
其中:豬 肉 40.86萬噸 4.9
牛 肉 4.92萬噸 35.5
牛 奶 12.26萬噸 4.6
禽 蛋 27.44萬噸 9.8
綿羊毛 9124噸 7.5
肉豬出欄數 443.59萬頭 5.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大牲畜年末數 318.55萬頭 3.l
其中:牛年末數 199.10萬頭 5.7
豬年末數 522.61萬頭 3.0
羊年末數 228.69萬只 -2.l
淡水養殖業穩步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7.9萬噸,比上年增長1O.9%,漁業產值3.l億元,增長1O.8%。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改善。1991年末,全省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58.8億瓦特,大中型拖拉機3.8萬臺,小型及手扶拖拉機l9.2萬臺,比上年末增加5775臺 ;大中型機引農具4.1萬部,增加3228部;載重汽車6922輛,農用排灌機械總動力為10.9億瓦特,全年機耕地面積l86.1萬公頃,比上年擴大3.2% ;農村用電量達18.2億千瓦小時,增長8.3%。金年化肥施用量(折純)91.6萬噸,增長8.2%。農業綜 合開發成果顯著,松遼一期工程開發任務順利通過驗收,二期工程已經開始實施。“水利年”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全省投入勞動積累工1.2億個,共完成土石方綜合工程量2.7億立方米。
農業商品經濟和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加快。全年全省農業商品產值達12O.6億元,農產品綜合商品率達64.O%,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產值達1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為42.9%。
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結構不盡合理,農業多種經營和農村非農產業所占比重偏低,總體經濟效益不理想。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服務功能較差。
二、工 業
1991年,省委、省政府把竭盡全力實現工業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作為全年工作的主要任務。研究和制訂了一系列搞活企業、搞活經濟、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認真開展了“質量 、品種、效益年”活動。經過艱苦努力,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經濟運行出現了新的轉機,國營大中型企業活力增強。全年工業總產值為614.4億元,比上年增長5.4%。 鄉以上工業(不包括城鎮委辦和個體工業、農村村及村以下工業)總產值為553.0億元,比上年增長6.4%。在工業總產值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439.5億元,比上年增長5.9% ;集體所有制工業產值l33.5億元,增長5.O%;其他經濟類型工業產值41.3億元,增長1.5%。工業增長速度已進入到與現有經濟條件相適應的正常增長水平。
重工業生產受投資需求的拉動增長速度快于輕工業。全年重工業產值36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輕工業產值244.8億元,增長3.O%。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能源及基礎原材料、投資類機電產品和適銷對路的輕紡織品、日用工業品、耐用消費品保持了穩定增長,質次、價高的滯銷產品受到限產壓庫。但工業存量結構調整緩慢,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1991年 比上年增長%
布 1.93億米 -1.9
化學纖維 3.l7萬噸 4.6
呢絨 639萬米 -4.3
機制紙及紙板 6O.3O萬噸 5.8
飲料灑 62.42萬噸 14.6
卷煙 62.64萬箱 -2.0
糖 9.24萬噸 58.2
合成洗滌劑 2.O3萬噸 -42.6
自行車 26.53萬輛 -7.5
手表 120.75萬只 -10.8
電視機 21.43萬部 -25.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其中:彩色電視機 ll.21萬部 -5.8
家用洗衣機 28.71萬臺 -1.1
塑料制品 7.69萬噸 l8.9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折標準煤) 2523.42萬噸 -0.8
原煤 2558.75萬噸 -2.O
原油 342.3O萬噸 -4.O
原油加工量 406.77萬噸 -1.3
發電量 199.8O億千瓦小時 l4.5
其中:水電 64.3O億千瓦小時 4O.3
成品鋼材 67.45萬噸 8.8
鐵合金 22.53萬噸 -18.O
木材 563.15萬立方米 -5.8
平板玻璃 192.75萬重量箱 l8.2
水泥 473.16萬噸 26.3
硫酸 lO.92萬噸 -2.O
純堿 9700噸 -56.O
燒堿 8.6O萬噸 -1.9
合成氨 47.47萬噸 -1.7
化肥(折純量) 29.O5萬噸 -3.6
電石 9.29萬噸 -10.7
塑料 6.81萬噸 36.l
輪胎外胎 113.43萬條 26.5
金屬切削機床 1130臺 ll.7
汽車 9.23萬輛 25.9
拖拉機 3167臺 7.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小型拖拉機 6.35萬臺 55.3
鐵路客車 811輛 -16.O
產品質量有所提高。全年優質產品產值達到l74.9億元,比上年增長8.l%,優質產品產值率達到33.3%,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為進一步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壯大社會主義的主體經濟,吉林省率先決定在5O戶企業進行放開經營的試點,在企業機制轉換方面邁出 了重要的步伐。
1991年工業經濟狀況雖有所好轉,“三角債”和產成品資金過多的困擾明顯減輕,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2.9%,但效益下降的趨勢未能遏制。1991年全省地方預算內工業企業實現利稅l9.l億元,比上年下降6.8%,其中實現利潤下降48.l%;虧損企業虧損額達6.17億元,增虧13.3% ;平均每百元資金實現利稅由去年的9.68元下降到7.85元;可比產品成本繼續上升。
三、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穩步發展,重點物資運輸完成情況較好,為全省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提供了保證。
各種運輸工具完成的運輸量如下:
1991年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450.28億噸公里 3.6
鐵路 387.6O億噸公里 2.4
公路 6l.48億噸公里 12.2
水運 1.20億噸公里 -9.8
旅客周轉量 155.1l億人公里 4.9
鐵路 106.2 5億人公里 1.9
公路 48·78億人公里 12.1
水運 O.O8億人公里 11.1
民航事業迅猛發展。到年末,已開通l9條航線,航線里程達3萬公里。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2l.2萬人,比上年增長37.7%。
郵電通信事業有較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1億元,扣除價格變動因素后比上年增長23.7%。到年末,全省電話裝機容量已達46.5萬門,比上年末增長18.9%。市內電話用戶達到2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3.2%。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1991年,國家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繼續增加投資需求,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回升,對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起了積極作用。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O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6億元,增長22.1%。在全部投資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8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9% ;集體所有制單位投資6.O億元,增長1.1倍;城鄉個人投資22.4億元,下降5.9%。在建項目增加。全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施工項目2229個,比上年增加26O個,本年新開項目增加384個。
投資結構經過調整趨向合理,重點部門投資得到加強。全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完成投資4O.5億元,比上年增長39.O%,其中用于能源工業的投資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用于科研部門的投資2675萬元,增長5.8%。生產性投資比重由上年的67.7%上升到68.9% ;非生產性投資比重由32.3%下降到3l.l%。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企業內涵擴大再生產投資有所增加,用于增加品種的投資比上年增長48.4%,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投資增長31.1%。
重點建設加快,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發揮效益。列入國家計劃的基本建設大中型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共23個,全年完成投資l8.3億元,為年計劃的97.3%。更新改造限額以上項目25個,完成投資792億元。全年建成投產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3個;限額以上更新改造項目6個。建成投產的主要工程有:長春熱電二廠、露水河刨花板廠、 白山水電站二期工程、吉林豐滿發電廠擴建工程、長山化肥廠一期工程、梨樹縣造紙廠、通化葡萄酒公司擴建工程等。
l991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共建成投產129O個項目,新增固定資產52.8億元。新增加的主要生產能力有:煤炭開采15萬噸,發電機組容量58.5萬千瓦,其中水電38.5萬千瓦,木材采運2萬立方米,機制紙及紙板1.3噸,刨花板5萬立方米,市內電話自動交接機6.04萬門,純堿4萬噸等。
建設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本建設投資新開工項目較多,且小型化羅更新改造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較低,企業技術改造投資不足,資金籌措困難。這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后勁的增強是不利的。
建筑業生產全面回升,經濟效益有所好轉。1991年,全省建筑施工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全年全民和城鎮集體施工企業承建的房屋建筑面積為l12O.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7%。全民所有制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5O74元,增長14.8%。虧損企業減少,但拖欠工程款嚴重,經濟效益仍不理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地質勘探工作又取得新成果。全年新發現及有新進展的主要礦產地ll處,提交轉入詳查的產地2處。有1種礦產資源新增了探明儲量。全年完成地質鉆探進尺8萬米,超過年計劃的23.1%。石油、天然氣普查勘探進展順利。為國家探明中型二氧化碳氣田l處,提交一批探明及控制儲量。
五、國內商業
l991年全省積極啟動和開拓市場,重點抓好銷售政策的落實,強化地產品銷售,充分發
揮國合商業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供求關系得到改善,市場銷售逐步從疲軟轉向正常增長階段。全年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3.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 增7.8%。在各種用途的商品零售額中,消費品零售額223.7億元,比上年增長l2.4%,其中售予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23.8億元,增長20.8% ;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31.7億元,增長19.4%。在各種經濟類型的商品零售額中,全民所有制單位零售額l06.3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集體所有制單位零售額70.90億元 ,增長1.0%;其它所有制零售額78.1億元,增長2l.9%。主要商品中,糧食、食用植物油、豬和豬肉、鮮蛋、化纖布、電視機等銷售量比上年有所增長,食糖、棉布、自行車、錄音機、電風扇、洗衣機等銷售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商業部門經濟效益仍不理想。1991年省商業廳系統實現利潤為447O萬元,比上年下34.8%;虧損企業虧損額達9418萬元;比上年增長19.2%。
生產資料市場購銷兩旺,趨向正常發展。1991年全省物資系統購進生產資料42.5億元,比上年增長l6.1%;銷售各種生產資料4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全年鋼材、水泥、機電設備、汽車銷售量比上年增長29%以上。到年末,全省有生產資料貿易中心33個,銷售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26.1%。
物價基本穩定。1991年雖然國家及省里出臺了多項調價措施,特別是較大幅度調整平價糧油的銷價及全省蔬菜和生豬價格全部放開,完全由市場調節。由于社會供求平衡狀況較好,物價基本平穩。全年零售物價總水平比上年上升5.1%,是1987年以來的第二個低水平。分城鄉看,城鎮上漲5.5%,農村上漲4.7%。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漲幅較高,比上年上漲7.5%,二是由于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水平下降和農村工業品價格穩步上升,使工農業商品價格剪刀差繼續擴大,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各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情況如下:
1991年比上年上漲% 其中:城鎮
消費品 5.1 5.5
食品類 4.7 4.9
糧食 5.6 5.5
肉禽蛋 -3.6 -3.7
鮮菜 15.6 15.6
水產品 -0.2 -0.2
衣著類 5.0 4.8
日用品類 3.0 3.0
文化娛樂用品類 -3.2 -3.2
書報雜志類 O.5 0.4
藥及醫療用品類 3.0 2.4
建筑材料類 1.5 1.6
燃料類 49.4 52.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農業生產資料類 5.9
服務項目 23.4 23.9
全年全省包括生活消費品和百陡務項目在內的城鄉居民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8%,其中城鎮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上升17.1%,農村農民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上升5.2%。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1991年全省外貿實行自負盈虧新體制后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出口創匯超計劃、超歷史最高水平、超全國平均增長水平的好成績。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l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出口創匯lO.l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2% ;全年進口總額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l4.7%。邊境小額貿易和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也較快,全年完成進出口額達9184萬美元。
利用外資有較大幅邕度的增長。1991年全省新批“三資”企業121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l.7倍。“八五”期間一批重點利用外資項目進展較快,如吉化30萬噸乙烯工程等的前期工作正在進行。全年已批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75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倍,勞務輸出突破萬人次。
旅游業持續發展。1991年來本省游覽、訪問、探親及從事各項活動的海外旅游者達6.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5%。全年旅游外匯收入859萬美元, 比上年增長4O.8%。
七、科學技術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574項,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獎勵,其中有1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有l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有5項獲國家星火獎 ;有134項成果獲得省級獎勵。全年獲國家批準的專利546項。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科技和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全年有38O項科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科技與工業生產相結合,促進了產品結構調整,推動了企業技術進步和資源的綜合開發。全年新產品投產2100種, 實現產值19.5億元,實現利稅3.6億元。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結合日趨緊密,有332個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了對口交流。通過交流,共向企業轉讓了43.6項科技成果,共同組織技術開發項目169項。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l991年末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4萬人。群眾性科技活動也有所發展。
企業技術開發工作進一步加強。1991年末全省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設有專門技術開發機構234個,比上年末增加14個。技術開發人員1.9萬人。共組織技術開發項目l3l7項,比上年增加415項。
科技服務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5268項,成交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89.2%。到年末,全省各類科技開發、咨詢服務機構發展到l319個。1991年末,全省建立了1個省級、17個地級、46個縣級氣象災情監測預警網,各類有人值守的地震臺(站)l6個,作了比較及時、準確的預報。測繪部門測繪了l2個項目的各種比例尺地圖3465.5幅,出版了圖冊、旅游圖、交通圖、土地利用現狀圖4個圖種。
八、教育、文化
教育事業加強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高等、中等專業教育堅持按需招生,為經濟建設培養了急需人才。1991年全省招收研究生l34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l52人,碩士研究生l190人。1991年在學研究生3993人,畢業研究生1497人,其中在學博士生480人,畢業博士研究生123人,在學碩士研究生3513人,畢業碩士研究生l306人。1991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42所,招收本、專科學生2.2萬人,比上年增長2.4% ;在校學生7.3萬人,比上年下降0.4%。
全省成人學歷教育調整取得進展,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蓬勃發展。1991年成人高等教育招收本、專科學生1.17萬人,比上年下降9.7%,在校學生5.9萬人,比上年下降5.5%。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穩步發展。1991年末普通高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在校學生44.3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56.8%。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3.4萬人, 比上年增長0.6%。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在校學生114.l萬人,比上年增加5O.2萬人。
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1991年末全省初中在校學生106.2萬人,比上年增長4.7%。小學在校學生267.2萬人,比上年下降3.2%。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8%,比上年略有下降。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9O.1%,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全省幼兒園2536所,在園兒童45.3萬人,比上年增長5.8%。
文化藝術事業蓬勃發展。l991年吉林省出臺了建國以來第一套綜合性文化經濟政策,由文化部向各地轉發。同時制定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措施,促進了全省文化藝術事業的進一步繁榮。在全國表演藝術最高獎——“文華獎”首屆評獎活動中,吉林省有《春香傳》等4個劇目、2O位藝術家獲l7項獎勵,獲大獎總數和獲獎總數均占全國第一。
長春電影制片廠全年共生產故事片22部,其中合拍片l部,生產美術片4部、譯制片lO部。攝制的彩色故事片《大城市199O》獲國家廣播電視部頒發的優秀故事片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全省共拍攝電視劇14部1O8集,制作廣播劇48部129集。省電視臺攝制的電視專題片《家在向海》在意大利桑迪歐國際生物保護電影節評選中獲評委主席特別獎、國家資格獎、女性特別獎三項大獎。各電影發行單位全年發行各種新片(長片)182部。到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3個,演出1.2萬場,觀眾達1186.3萬人次。全省共有劇場64個,文化、藝術館(站)1O57個,公共圖書館49個,博物館16個,檔案館93個,廣播電臺21座,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3座,電視臺32座,一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9座。全省廣播覆蓋率已達84.3%,電視覆蓋率達79.9%。各類電
影放映單位466O個,全年放映5O.2萬場,觀眾達1.6億人次。全年共出版地方性報紙39種,發 行3.1億份;出版各類雜志476O萬冊,出版圖書1.4億冊。
九、衛生、體育
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1991年末全省共有各種衛生機構4369個,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2.4萬人,比上年增長3.6%,其中醫生5.1萬人(含中、西醫師3.7萬人),增長2.2%,護師、護士3.6萬人,增長6.1%,醫院病床達8.4萬張,比上年末增長O.7%。由于新技術、新設備不斷運用臨床,使醫療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l991年全省有6項醫療科研成果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有16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以初級衛生保健為龍頭的農村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計劃免疫在全國年評中獲得第一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體育事業貫徹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戰略,取得明顯的成績。1991年吉林省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獲7枚金牌、2.5枚銀牌、4枚銅牌,19人進入前8名 。在亞洲錦標賽中獲5.5枚金牌、4枚銅牌。在全國比賽中獲53枚金牌、417枚銀牌、55枚銅牌。共有5人9次打破17項世界紀錄,平1項世界紀錄,有4人7次打破7項全國紀錄。
群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987萬人,學校體育活動十分活躍,全省有248.2萬學生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有17個市、縣被國家評為體育先進縣。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上,吉林省代表團獲金牌數列全國第4名、表演項目一等獎的好成績。
十、人民生活
1991年全省職工工資總額1O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職工平均貨幣工資2O45元,增長8.3%,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工資與上年基本持平。據抽樣調查,1991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費收入為1259.2O元,比上年增長11.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受農業自然災害較重的影響,農民收入比上年下降。199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48.33元,比上年下降6.9%,扣除商品性支出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下降lO.2%。
城鎮就業繼續增加。1991年全省城鎮安置待業人員12.6萬人。年末全省職工人數為533.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1萬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的職工達45.7萬人,增加6.1萬人。年末城鎮個體勞動者31.5萬人,增加2.O萬人。
社會養老保險和待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1991年全省實行了退休費用省級統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企業1.3萬戶,在職和離退休職工233.9萬人 ;參加待業保險企業1.2萬戶,職工236萬人。
城鄉儲蓄大幅度增加。1991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253.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6.7億元,增長28.8%。
城鄉 居民居住條件繼續得到改善。全年全省城市新建住宅557.6萬平方米,農村新建住宅593.5萬平方米。到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上年的5.6平方米增加到5.7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由上年的13.42,平方米增加到13.87平方米。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1991年末全省共有各類社會福利院、事業院(包括鄉鎮敬老院)930處,床位達4.2萬張,共收養3.2萬人。農村由集體供養的社會散居孤、老、殘、幼等共有4.6萬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國家救濟達55.1萬人次。
保險事業不斷壯大。1 9 9 1年保險部門新增加21個險種,擴大了保險面。全年國內各類財產險承保總額達1070.8億元,比上年增長22.O%。全省共有2.2萬戶企業參加了企業財產保險, 有239萬戶居民參加了家庭財產保險,有459萬人參加了人身保險。全年保險公司共處理國內財產險賠案1O萬件,支付已決賠款1.7億元,為26萬人支付人身保險賠款1.3億元。
十一、人 口
根據人口變動抽樣調查,199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7.O9‰,死亡率為6.8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25‰。據推算,年末全省常住總人 口為250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5.6萬人。由于計劃生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全省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少增加了4.9萬人。
注:(1)本公報所列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及各項總產值絕對數均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的自產自用產品價格過去是按國家牌價計算的,現按合同定購綜合平均價計算。199O年按新方法計算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03.52元。
(3)本公報在載入本年鑒時,對一些初步數字按實際數字進行了改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