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穩定增速、努力增效、整體升位”的思路,努力實施“科教興市、開發帶動、振興國企、強縣壯區”四大戰略,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
一、綜合
初步統計,1999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59億元(現價,不變價),比上年增長10.5%。
市場價格持續下行。除服務項目、居住、醫療保險費用上漲外,蓁各類商品價格均比去年同期下降。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2%。
各項改革進一步推進。1999年以制度創新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完成了重點企業授權經營國有資產試點工作;建立了中小企業們用擔保公司;改革了地區稅收征管體制;市商業銀行改革初見成效;事業單位綜合配套改革進入實施階段;住房制度改革在提高房地產一級市場效益,規范和搞活二、三級市場等方面取得了較在進展。
勞動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市組建再就業服務機構277個,3.3萬名國有企業下網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站,有16249名下崗職工,通過多種途徑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登記失業率2.0%,比上年末降低了1.5個百分點。
1999年,全市經濟發展仍然是恢復性,與富民強市的目標還有差距,主要問題是:社會消費有效需求不足、就業壓力增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農業
1999年,全市各級政府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農業生產在調整中穩定發展。農業總產值達54.5億元(不變價,下同),比上年增長6.5%。
1999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261.2萬噸。由于受市場供求和播種面積調整的影響,主要農作物產量有增有減。
林業產值完成1.0億元,增長45.7%。當年完成造林面積0.7萬公頃,跡地更新面積(包括低產林改造)0.6萬公頃,封山育林面積4.9萬公頃,全年四旁植樹214萬株。
畜牧業生產在調整結構中持續發展。1999年全市完成畜牧業產值21.3億元,比上年增長5.7%。
漁業生產保持發展勢頭。完成產值0.9億元,增長10.1%。水產品產量2.6萬噸,增長11.7%。
鄉鎮企業保持加速發展,據鄉鎮企業局統計,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274.7億元,比上年增長30.8%。
三、工業和建筑業
1999年,鄉及鄉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中央工業完成產值比上年增長5.8%,省營工業增長17.4%,市及市以下工業增長14.7%。
全市實現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9.1億元(現價),比上年增長11.2%,實現利潤總額-7.9億元。
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招投標承包制健康發展。全年國有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1999年全市國有建筑業完成總產值28.5億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積98萬平方米,國有建筑業施工工程個數為1510個,實行招投標承包的工程個數710個,承包面達47.0%。
四、固定資產投資
1999年,全市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大投資力度,拉動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國有經濟投資63.9億元,比上年增長6%;其它經濟類型投資31.2億元,增長22.4%。
從投資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38.7億元,增長2.4%;更新改造投資22.8億元,增長1.0%;房地產投資16.5億元,增長21.7%;其他投資17.1億元(包括集體投資),增長4.4%。
更改限額以上項目投資完成較好。僅10個項目完成投資6.1億元,占更改投資比重為26.8%,其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吉林輕型車廠CA6350微型改造、吉林華潤啤酒有限公司十萬噸啤酒改造項目已建成投產。
投資資產進一步提高,全年建成投產項目686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76%;新增固定資產70.6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4.2%。全年竣工房屋面積265.6萬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152.2萬平方米。全市基建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天然氣長輸管線130公里、1.1億立方米/年;火力發電2.4萬千瓦,輸電線路長度(11萬伏以上)8公里;客車制造20000輛/年;化學纖維3600噸/年;電話單機70萬部/年。
五、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穩定增長。1999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完成增加值29.5億元(現價),比上年增長8.3%。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量664697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4%。其中,鐵路61050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4%;公路54123萬噸公里,增長1.8%;水運49萬噸公里,增長8.9%;航空25萬噸公里,下降29.9%。旅客周轉量完成313413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6.0%,其中,鐵路225000萬人公里,增長9.7%;公路82645萬人公里,下降0.5%;水運389萬人公里,下降5.1%;航空5379萬人公里,下降24.7%。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36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88億元,增長28.5%;電信業務總量4.83億元,增長15.6%;移動電話純增戶數8.2萬戶,年末用戶達到20.3萬戶。數字數據業務、電子數據交換業務繼續高速發展,數據通令總用戶達1935戶。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達9200。
六、國內貿易
1999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5億元,比上年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9%。
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31.5億元,增長9.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0.7億元,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13.2%和8.2%。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消費品零售額20.2億元,比上年下降9.4%;集體經濟13.3億元,下降5.6%;個體經濟83.8億元,私營經濟12.9億元,其它經濟27.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6%、39.7%、18.2%。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增長7.3%,餐飲業增長18.6%。
市場體系改革進一步完善。1999年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06個。其中:消費品市場274個、生產資料市場18個、生產要素市場14個;市場成交額達139.2億元,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44.9億元、生產資料市場成交3.6億元、生產要素市場成交90.7億元。在消費品市場交易中,糧食成交額1.3億元,肉食禽蛋類成交額10.8億元。
七、對外經濟
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總額3.02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4%。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7258萬美元,增長20.0%。
旅游業得到迅猛發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581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579.65萬人次,海外旅游者1.35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0.9億元人民幣,創匯1348.25萬美元(含小額旅游貿易出口),其中旅游商品創匯占全市旅游創匯17.4%,旅游業總收入占本市GDP的3.3%。接待國內旅游者121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5%,實現了連續三年增長3%的目標。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1999年財政實現收支平衡。全年實現市區財政體制留用收入為10.3億元,比上年增長8.7%,財政支出為16.7億元(另有掛帳9761萬元),增長17.1%(剔除國家調整收入分配政策補貼后,可比口徑增長6.5%)。市區地稅稅收收入為9.1億元,增長12.1%。
金融業體制改革加快,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336.28億元,比年初增加32.77億元,比同期增長10.8%;各項貸款余額達419.48億元,增加41.20億元,比同期增長10.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247.83億元,比年初增加19.95億元,比同期增長8.8%。全年銀行現金收入為844.07億元,比上年增加72.04億元,比同期增長9.3%;銀行現金支出為891.37億元,增長173.64億元,增長9.0%,收支相抵凈投放47.29億元。
保險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全年全市承保額515.7億元,比上年下降16.0%。保費收入4.01億元,增長8.1%。其中,財產險收入1.45億元,下降5.4%;人身險收入2.56億元,增長16.4%。賠付額0.86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0.6億元;人身險賠付0.26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1999年,全市登記的科研成果91項,其中,達到國際水平的3項,填補國內空白的6項,處于國領先水平的21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32項,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的29項。工業成果27項,農業成果20項,醫藥衛生成果22項,軟科學成果5項,特產成果1項,林業成果9項,畜牧成果7項。成果推廣應用率達到85%以上。
技術市場日趨活躍。1999年末,全市民營科技企業1000戶,新增90戶,從業人員達1.8萬人,當年累計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100份,交易金額1.6億元。
1999年全市有高等學校5所,中等專業學校22所。普通中學261所,在校學生23萬人;小學1529所,在校學生40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學藝術、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增強。1999年末,全市共有各種表演團體9個;影劇院24個;文化藝術館(站)145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3個;廣播電臺6座,電視臺6座,電視轉播、差轉臺61座,市有線電視臺可收看36套中央及地方的電視節目,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7.82%和95.27%。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1999年我市共舉辦各企事業運動會近52次,參加人數8萬人。我市運動員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12枚、銀牌8枚、銅牌10枚。在省以上比賽中獲金牌88枚、銀牌106枚、銅牌93枚。青少年體育達標率為92.3%。
我市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起來,全市有組織的晨晚練活動站180個,自發活動站近300個,參加活動人數達45萬人,活動項目共50項。
十一、城市建設和城市公用事業
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全市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億元,增長66.6%。解放大路北段、松江中路、世紀廣場等11項重點工程如期竣工;華山路、哈龍大橋、天然氣等6項重點工程達到預定形象進度。
城市公用事業取得新成績。1999年市區共有汽車線路51條,營運線路長度達799公里。年末實有公共汽車815標臺,客運量1.39億人次。城市市政代水總量86822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6052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為4.37萬噸,家庭用液一氣用戶達23.4萬戶。城市集中供熱面積1892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面積4944公頃。其中,建城區3490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759公頃。其中,建城區3297公頃。城市公共綠地面積678公頃。全市植樹16.5萬株。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1999年末全市總人口達430.01萬人,比上年增加2.42萬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為1.92‰,比上年下降0.42個千分點。其中,市區人口142.39萬人,增加1.45萬人,增長1.0%;農業人口223.19萬人,比上年增加0.45萬人,增長0.20%;非農業人口206.82萬人,增加1.97萬人,增長0.96%。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97萬人,死亡人口2.14萬人,人口出生率6.92‰,死亡率5.0‰。全市計劃生育率達94.61%,一胎率達89.97%。
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42.9億元,比上年下降1.6%。在網職工平均工資為7274元,比上年增長8.4%。另據對城市200戶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16元,比上年增長8.2%;據抽樣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00元,增長2%。
1999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8.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7平方米。農村住房抽樣調查,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9.3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6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全年參加養老保險企業戶數為1418戶,參加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人數為29.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38.2萬人,享受失業救濟人數6152人。全年為9.5萬名退休職工支付養老金1.9億元。
社會福利事業有了新的進展。1999年全市有城鎮福利院3個,收養人數628人;農村敬老院115個。收養孤寡老人3710名,使他們老有所養。全市擁有福利企業314戶,共安排殘疾人員就業4826名,使他們有了生活保障。
注:1、本公報部分統計數為快報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