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吉林

吉林市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5 12:33:08 來源:吉林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063次

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十六大"精神,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總攬全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圍繞富民強市和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是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快速、成效顯著的一年。

一、國民經濟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據初步統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15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4%,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9%,是近幾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3億元,增長9.6%;第二產業增加值211.8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226億元,增長12.5%。三次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的比例關系由上年的15.8:39.2:45調整為15:41.1:43.9。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863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為1433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9%。

財政收支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2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41.3億元,增長13.5%。財政總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8%。全市一般預算體制留用收入1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全市一般預算支出完成36.1億元,比上年增長18.6%。稅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國稅稅收收入26.9億元,增長13.8%;地稅全口徑稅收收入14.4億元,增長11.8%。

國企改革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改革方向,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國有工業企業基本實現三年改革、脫困目標,國有企業脫困面達到67%。截止到2000年末,市屬187戶國有中小型應改制企業中,有141戶企業完成了改制工作,占應改制企業總數的75.4%。在完成改制的企業中,改為股份有限公司的13戶,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73戶,改為股份合作制的21戶,出售19戶,兼并和租賃15戶。全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479戶,虧損企業有126戶,虧損面為26.3%,比去年同期下降0.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為7.6億元,下降54.4%。列入省考核的56戶脫困企業中33戶盈利,23戶虧損,虧損面為41%。

繼續深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三項改革。實行了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工作,全年全市共有52所醫療單位、119個藥品企業參加集中采購招投標活動,有112個企業、1759個規格品種中標。

開發區建設

2002年,高新區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進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據統計,全年技工貿總收入完成337.1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江南封閉區完成125.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總產值完成34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江南封閉區完成95億元,比上年增長35.7%。GDP完成9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江南封閉區完成38.5億元,比上年增長26.6%。高新技術企業技工貿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完成276億元、280億元、6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21%、20%。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出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奮斗目標,并配套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和發展新舉措,開發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全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24.1%;實現GDP10.5億元,同比增長3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同比增長186%;工業總產值完成33億元,同比增長26%;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6381萬元,同比增長27%。

民營經濟

2002年,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發展質量有大幅度提升。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45億元,比上年增長40%;實繳稅金8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市共新生民營企業1510戶,已組建民營企業集團26戶,民營經濟領域開發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375個,其中億元以上的大項目34個。東北虎蛹蟲草項目、盟友科技園項目等重點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

市場價格

市場物價低位運行。2002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99.7%,比上年下降0.3%。分項目看,除食品類、居住類分別上漲1%和1.9%、煙酒及用品類與去年持平以外,其余各類消費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交通及通訊類下降5.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下降2.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1.7%,衣著類下降0.1%。

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7.5億元(現價,下同),增長8.5%。

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2.8%,其中:玉米播種面積增長5.8%;水稻播種面積下降7.6%;大豆播種面積增長14.8%。

全年實現農業產值57.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全年糧食總產量240萬噸,比上年增長5.2%,其中:水稻78萬噸,下降4.9%,玉米135萬噸,增長12.5%,大豆20萬噸,與去年持平。油料產量1.7萬噸,增長2.4%;煙葉0.7萬噸,增長37.7%。

畜牧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全年實現牧業產值5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生豬出欄284.7萬頭,增長8.2%,肉牛出欄124.2萬頭,增長17.8%。豬牛羊肉產量達到36萬噸;牛奶產量4.5萬噸。

全年漁業完成產值4.3億元,比上年增長6.4%。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6萬噸。

林業經濟持續發展,開發與資源保護全面推進。全年林業產值完成2.9億元,增長28.8%。當年完成造林面積11844公頃,比上年增長1.8倍;跡地更新面積2032公頃,下降3.8%;全年四旁植樹203萬株,增長26.9%。

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綜合機械化裝備水平有所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2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3%。以農田水利建設和節水灌溉工程等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綜合防災抗災能力明顯增強。

工業

2002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0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完成不變價總產值350.5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7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工業企業虧損面不斷縮小,虧損企業虧損額明顯下降,全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億元,與上年相比,扭虧增盈6.4億元,徹底扭轉了自2001年以來的連續23個月虧損局面。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為-0.4億元,比上年減虧增盈5億元。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81.1,比上年上升5.7;總資產貢獻率4%,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資產保值增值率96.7%,比上年下降40.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7.2%,比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2次,比上年加快0.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0.6%,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38476元/人,比上年增長3153元;產品銷售率98.2%,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工業產業結構在發展中調整,重點行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ぁ⑵噧纱髠鹘y支柱產業全年完成產值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6.7%。乙烯產量51萬噸,增長7.6%;丙烯產量29.3萬噸,增長1.4%;合成橡膠產量11.4萬噸,增長7.3%;汽車產量達到7.9萬輛,增長63.2%;化學纖維產量達14.9萬噸,增長0.8%;原煤產量195萬噸,下降10.4%;生鐵產量34.1萬噸,增長2.8倍;鋼產量27萬噸,增長213.5倍;鋁產量5.2萬噸,增長14.2%;水泥產量185.2萬噸,增長3.7%。

建筑業

建筑業保持高速增長。全年建筑業完成總產值44.5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建筑企業完成增加值15.8億元。全年施工工程1967個,其中,投標工程1109個,占全部施工工程的56.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35.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9萬平方米,增長1.1%;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28.8萬平方米,增加9.9萬平方米,增長4.5%。

交通運輸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貨物周轉量763557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0.6%,其中,鐵路運輸704030萬噸公里,增長0.3%;公路運輸59466萬噸公里,增長4.2%;水路運輸45.8萬噸公里,下降2.6%;民用航空運輸15.3萬噸公里,下降15.9%。全年旅客發送量403600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0.8%。其中,鐵路290570萬人公里,下降5.2%;公路106096萬人公里,增長13.4%;水運442萬人公里,下降31.2%;民用航空6492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4.5%。

郵電通信業加快發展,現代化通信能力快速提高。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7億元,增長9.5%;電信業務總量6.3億元,增長0.4%;移動電話業務總收入7億元,增長44.9%;電纜長度10604皮長公里,增長11.8%;長途業務電路達5.3萬路,增長1.1倍;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05.5萬門,增長2%;電話用戶數達到78.8萬戶,增長8.3%,其中:住宅電話69.7萬戶,增長7.1%。移動通信繼續發展。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8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2.3%;郵電系統注冊國際互聯網絡用戶20468戶,比上年增長12.7%。

固定資產投資

2002年我市提出了"大力度運作,大規模建設,大跨度發展",擴大投資規模,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經濟效益的提升。

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1億元,比上年增長93.1%,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07.3億元,比上年增長79.1%;更新改造完成投資57.1億元,比上年增長92.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它投資完成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倍;集體、個體投資完成26.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倍。

房屋施工面積962.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18.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604.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98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179.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28.3萬平方米;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5.6億元。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07.7萬平方米,占全部商品房銷售面積的83.9%。

在建項目超過1700項,其中:60萬噸燃料乙醇、30萬噸合成氨、東北虎藥業的蛹蟲草菌粉及制劑、冀東水泥磐石熟料生產線、吉生制藥GMP改造、有線寬帶網、吉熱技改一期工程、中油催化裂化改造工程、特種鐵合金等項目,當年投資超過億元,進展順利;ABS增產改造、哈達電廠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產;34萬噸林漿紙一體化、油頁巖綜合開發、引進俄羅斯天然氣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全年建成投產項目1364個,新增固定資產172.3億元,全市基建和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合成氨30萬噸、蒸汽130噸/小時、熱水87兆瓦/小時、電解鋁1.6萬噸、軟飲料5萬噸、轎車制造4000輛、各類學生席位15414個、城市道路擴建長度35.8公里。

國內貿易

2002年,我市認真貫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擴大內需,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市場消費需求明顯增長,而且具有相當程度的連續性,市場上商品數量充足,品種繁多,商品的供求環境寬松,消費品市場實際購買能力增強。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分城鄉看,城市零售額179.8億元,增長15.1%;縣及縣以下零售額40.6億元,增長4.6%。按行業分組,全年餐飲業零售額38.2億元,增長28.2%,是行業增幅之首;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71.5億元,增長11.4%,是消費市場的主體;其它行業零售額10.8億元,下降4.1%。全市集市貿易成交額達52.4億元,比上年增長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8%。

市場體系得到完善。2002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10個。其中:消費品市場263個、生產資料市場28個、生產要素市場19個;市場成交額達115.2億元,比上年下降18.5%。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49.1億元,比上年增長0.6%;生產資料市場成交14.8億元,比上年增長65.8%;生產要素市場成交51.3億元,比上年下降38.7%。

對外經濟貿易

2002年全市出口創匯13598萬美元,下降13.67%。其中:外貿企業出口10367萬美元,增長0.24%;三資企業出口3231萬美元,下降40.27%。全年進出口總額25819萬美元,下降18.9%;合同利用外資31351.8萬美元,增長2.6倍;實際利用外資11681.9萬美元,增長31.6%。全市勞務輸出9716人,增長83.8%。

旅游業

2002年,全市旅游工作經過新機構、新人員、新體制的磨合運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市特色旅游發展的管理模式,確立了我市旅游產業在全市經濟社會中重要的地位,實現旅游業由過去單一的行業管理向產業化發展,以國際霧凇冰雪節、松花湖之夏旅游節、長白山楓葉節等旅游產業的市場化運作能力提高,旅游業產業規模擴大。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5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8%,旅游總收入實現28.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35.7%,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25.4%,占全市GDP5.5%,比上年增長1個百分點。

金融保險業

金融業進一步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支撐作用開始增強,金融規模繼續擴大,市場融資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合理運用國家各項金融調控政策,支持和推動全市經濟發展。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45.3億元,比年初增加37.6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76.5億元,比年初增加1.1億元。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403.9億元,比年初增加11.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94.8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85億元。全年銀行累計現金總收入1232.3億元;累計現金總支出1264.3億元。全年貨幣收支相抵凈投放32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44.9億元,增加26.7億元,增長8.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事業平穩發展。全年保費收入6.5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5.2億元。財產險賠款金額0.7億元,人身險給付金額1.4億元。

二、社會發展

科技

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積極推進科技事業發展,突出做好工業企業技術創新、高效特色農業科技示范、科技合作交流、科技服務工作,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

2002年,全市登記的科研成果92項,其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7項,填補國內空白的3項,填補省內空白的25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57項。按項目類型分,工業成果28項,農業成果26項,醫藥衛生成果34項,軟科學成果4項,成果推廣應用率達到85%。獲省科技進步獎13項,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9項。評選市科技進步獎56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26項,推廣獎2項。

全年收集申報各類專利200項,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150項。

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884份,各類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4億元,比上年下降16.1%。

技術監督工作加大了監督抽查力度,全年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專項打假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年來,共監督檢查產品4898批次,查處違法案件2071件,查處商品標值493萬元,端掉黑窩點25個,辦案準確率100%,接待群眾投訴舉報283起,處理282起,挽回經濟損失265.1萬元,辦結率達到99.6%。

教育

素質教育全面加強,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步伐加快,教育布局結構合理。全市共有普通中學241所,在校學生265949人,專任教師13918人。其中:高級中學20所,完中(高中、初中)38所,初級中學160所;小學1291所,在校學生322188人;幼兒園512所,在園兒童54526人;全市有各級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1045人。

文化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藝術表演場所6個,影劇院7個,文化藝術館(站)97個,公共圖書館10個,總藏書量達到171萬冊,博物館3個,文物藏品15365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繁榮和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全年共創作和改編移植大型歌舞晚會《踏歌起舞》、話劇《工會主席》、廣播劇《汪洋湖》、二人轉《深宮欲海》、小品《呼喚》、舞蹈《世紀將軍令》等各類。ü潱┠130多臺(個),一些劇(節)目在國家和省級藝術評獎中獲獎。

2002年,廣播電視事業加快建設,全市有廣播電臺6座,中短波發射機2座,調頻發射臺6座,節目套數9套,平均每日播音時間達到129小時50分,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7.82%;電視臺6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座,電視節目套數9套,全年制作電視節目11101小時,平均每周播出時間達到810小時38分,電視人口覆蓋率95.7%。

衛生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有效推進衛生改革新路子。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63所,其中:醫院144所,衛生院111所,門診部43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機構5所,婦幼保健院(站、所)12所,?萍膊》乐卧海ㄕ、所)1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所,衛生監督所2所,醫學科學研究機構7所,診所877所,衛生所、醫務室254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846所,村衛生室1015所。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4277人,其中:醫院、衛生院17726人,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1人。全市擁有醫療床位16539張,千人口擁有床位3.8張。

體育

體育事業成績喜人。競技體育有了新突破,省十四運比賽我市共獲157.6枚金牌,位居全省第二名。全國十冬會,我市在參賽的五個項目中,獲1金、2銀、3銅的好成績。日本清神縣第5屆亞冬會上,欒正榮和劉紅艷兩名運動員在亞冬會4×5公里越野接力賽中獲銅牌。在第21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上,王春麗獲世界大學生冬運會女子十公里越野第十四名,是我國參加這個項目比賽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

成功舉辦了2002年全國花樣輪滑精英賽、第十七屆全國速度輪滑錦標賽、全國極限輪滑表演賽、國際滑水公開賽、世界名校賽艇對抗賽、全國游泳春季達標賽(北方賽區)、國際冬季龍舟賽等賽事。其中,國際冬季龍舟賽是我市有史以來舉辦過的最大規模的國際級比賽。

2002年,我市群眾體育工作進一步得到發展,在全市226個晨晚練站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增加到平均每天近5萬人次,有11000多人次參加比賽。在第七個全民健身活動月中,共組織各類群眾體育活動100多次,有30多萬人參加了活動。2002年我市體育人口達到77.5萬人。

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

城市建設投資完成65.3億元,是繼1998年以來的又一個高峰年。繞城公路西南環建成通車,北京路、琿春街等重點街路改造工程竣工;"清水綠帶"完成23公里江灘整治及生態系統建設;西部供熱工程、東關電廠二期投入運行;聯通公司樞紐樓、郵政樞紐綜合樓投入使用。大連萬達、長春亞泰等國內房地產知名品牌進駐吉林,啟動了西山棚戶區改造等民心工程,新建江畔人家、鴻博御園等規模化精品小區。

城市公用事業再創佳績。城市供水總量87891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6523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氣總量3萬噸、人工煤氣供氣總量855萬立方米、天燃氣供氣總量2271萬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氣用戶達20萬戶。供熱總量1739萬吉焦,城市集中供熱面積2239.8萬平方米。市區共有汽車線路64條,運營線路網長634公里,標準運營車數1072標臺,客運總量14906萬人次。年末實有出租汽車數6429輛。

城市綠化覆蓋面積5719.8公頃,其中:建成區4727.9公頃。園林綠地面積5284.1公頃,其中:建成區4421.3公頃。公共綠地面積868.6公頃。

三、人民生活

人口與計劃生育

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所下降,人口素質繼續提高。2002年末,全市人口達450萬人,其中市區200萬人。戶籍總人口431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9.3萬人,女性人口211.7萬人。農業人口221.7萬人,非農業人口209.4萬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5‰,比上年下降0.01個千分點。出生人口3.05萬人,死亡人口2.08萬人,人口出生率7.07‰,死亡率4.82‰。全市計劃生育率達93.73%,比去年下降1.06%;一胎率達82.41%,比去年下降4.37%。

生活與保障

人民生活質量提高。據城市抽樣調查統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0元,比上年增長1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3%,人均消費性支出5280元,比上年增長10%。據農村抽樣調查統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60元,比上年增長13.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81元,增長5.7%。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積達13.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8.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7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達到91%。全年省統籌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10363人,領取養老金的人數達119646人,全年征繳社會保險費58432萬元,支出養老金89023萬元,納入社會化發放人數119646人,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集體統籌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450人,征繳社會保險費9154萬元,發放養老金924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到336169人,征繳失業保險費8739萬元,領取失業金的人數44312人,發放失業金9562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16個,擁有床位6812張,收養4961人。農村敬老院111個,收養孤寡老人4458人。到2002年末,全市城鎮社區服務設施1585個。全市各類社會福利企業212戶,共安置2223名城鎮殘疾人就業。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937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2萬元,接收社會捐贈2031萬元。

2002年,全市有260866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全市低保資金達到11097萬元,其中城鎮9960萬元,農村1137萬元。

環境保護

2002年,我市環境保護工作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成績顯著。地區大氣總懸浮顆粒物(TSP)年日均值為33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了21%;松花江吉林江段高錳酸鹽年日均值為5.62毫克/升,比去年下降了10%;飲用水質達標率為99.8%,水質明顯改善。

2002年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難點問題為重點,啟動了"藍天工程",全年實施鍋爐并網126臺,完成鍋爐改型、改燃700多臺;開展了餐飲娛樂業油煙治理整頓工作,近20戶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業安裝了油煙分離器;治理機動車2700臺,8條線路230臺公交車完成了改燃任務;實施了"清水綠帶"工程,取締了5個重要污水排放口;審批建設項目115項,驗收34項,有效地控制了新建項目的排污總量;排污費收繳任務超額完成,收費總額達到2595萬元;地方環境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各項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開通了"12369"環境舉報熱線電話,各城區配齊了環保110,設置了大屏幕遠程監控系統,環境信訪接案率、結案率大大提高,全年接待信訪案件1307件,結案率99%,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注:本公報中部份指標為快報數,個別指標因口徑變動,變化較大,由統計局負責解釋。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色五月天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 最新精品视频精久久综合 |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日本无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