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吉林

吉林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5 12:38:03 來源:吉林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3866次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克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迎難而上,凝心聚力,創新發展,奮力拼搏,使全市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發展,實現了經濟總量提前一年翻番的奮斗目標,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民利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為下一個翻番和在省內率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國民經濟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增長。據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0.2億元,現價增長29%,不變價增長2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7.3億元,現價增長23.4%,不變價增長13.1%;第二產業增加值635.3億元,現價增長27.9%,不變價增長16.1%;第三產業增加值497.6億元,現價增長32.4%,不變價增長28.3%。三次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的比例關系由上年的13.5:49.3:37.2調整為12.9:48.9:38.2。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0019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為4392美元。

財政收支

2008年,全市各級財稅部門狠抓財政收入征管,積極推進社會綜合治稅,強化稅源監控措施,加強非稅收入管理,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市地方級收入完成53.3億元,比上年增長30.6%。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改善民生等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證,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支出完成135.9億元,比上年增長37.6%。

開發區建設

2008年,高新區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主線,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各項指標,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江南新建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0.9億元,增長6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8.4億元,增長120%。全口徑財政收入12.1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增長40.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8.2億元,增長24%。其中:外資到位3300萬美元。

2008年,經開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8億元,同比增長36.1%;規模工業總產值136.5億元,同比增長23.5%;規模工業增加值34.5億元,同比增長44.9%;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39.8億元,同比增長35%;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8.8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引進外資3300萬美元,同比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6.1億元,同比增長17.8%;財政收入完成59997萬元,同比增長37.2%,全年新增21戶規模工業企業。

民營經濟

2008年,全市民營經濟超額完成經濟總量“三年翻一番”的任務,“促進民營經濟三年騰飛計劃”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全市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460.8億元,同比增長41.9%;實繳稅金39.3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民營經濟實繳稅金已達到全市一般全口徑財政收入的35.6%。全市私營企業達到13127戶,同比增長10.2%。規模以上企業戶數達到1162戶,同比增長34.2%。從事個體工商業業戶達到17.1萬戶,同比增長7.6%;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71.1萬人,同比增長36.8%。全市投資額千萬元以上項目共開工59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9個。

市場價格

2008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9%,其中食品類上漲13.1%,煙酒及用品類上漲5.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5.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3.6%,衣著類上漲3.6%,居住類上漲3.3%,交通和通信類下降3.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2%。

2008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7.2%,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7.37%;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上漲4.78%。生產資料三大類構成中,采掘工業類價格上漲28.59%;原料工業類價格上漲4.27%;加工工業類價格上漲13.62%。

農  業

2008年,全年繼續貫徹落實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農業取得良好發展,效益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7.2億元,增長21.5%。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糧食播種面積增加3%,其中:玉米播種面積下降1%;水稻播種面積下降4.1%;大豆播種面積增加48.6%。

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17.1億元,增長16.6%。糧食總產量457.7萬噸,增長17.1%,其中:水稻116.1萬噸,增長4.2%,玉米309.5萬噸,增長20.3%,大豆23.5萬噸,增長59.1%。油料產量1.3萬噸,增加8.3%;煙葉0.2萬噸,與上年持平。

全年實現牧業產值122.6億元,增長27.6%。生豬出欄463.8萬頭,增長15.3%,肉牛出欄127.1萬頭,增長6.5%。豬牛羊肉產量達到55.4萬噸,增長11.7%,牛奶產量10.3萬噸,增長27.2%。

全年漁業完成產值7.8億元,增長8.6%。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6萬噸,增長2.9%。

全年林業產值完成7.6億元,增長24.6%。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545公頃,增長9.7%,有林地造林面積10199公頃,增長75.9%;跡地更新面積1115公頃;全年四旁植樹203萬株,增長22.4%。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10.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7%。

工  業

工業經濟平穩快速發展。2008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37.8億元,現價增長30.2%(可比價增長17.3%)。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2.6億元,增長25.2%。工業產品銷售率9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出口交貨值45.7億元,增長10.7%。

2008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7.5億元,其中:化工行業虧損25.3億元,同比減利增虧42.2億元;冶金行業盈利9.5億元,同比減利6.7億元;化纖行業虧損7.4億元,同比減利增虧9.1億元;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盈利0.7億元,同比減利2.7億元。

全市規模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90.4,同比減少28.6。總資產貢獻率7.7%,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27.6%,同比增加22.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48.5%,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3.2次,同比增加0.3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1%,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61426.1元/人,同比減少21685.3元/人。

全市規模工業實現原煤產量376.6萬噸,同比增長24.9%;生鐵產量114.4萬噸,同比下降0.3%;鋼產量293.4萬噸,同比增長8.9%;水泥產量434.1萬噸,同比增長15.9%;乙烯產量79.4萬噸,同比下降9%;合成橡膠產量16.8萬噸,同比下降8.7%;化學纖維產量達到23.4萬噸,同比下降30.8%;汽車產量3.8萬輛,同比下降24%;發電量12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其中:水電27.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9.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建筑業

全年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06.5億元,增長33.8%,建筑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72.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84.7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城鎮投資完成933.5億元,增長24.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7億元,增長23.8%。

房屋施工面積2045.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72.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193.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88.3萬平方米。

在建項目3449項,吉林沱牌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為11.1億元建設的5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本年累計完成投資2.3億元;吉林省凱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計劃總投10億元建設的丁醇生產線項目本年累計完成投資8.4億元;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計劃總投為5.8億元建設的年產30萬噸苯胺項目本年累計完成投資5.6億元。

全年建成投產項目2697項,新增固定資產1060.4億元。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鐵合金2000折標噸/年;原煤開采27.5萬噸/年;銅采礦(原礦)1萬噸/年;石墨及碳素制品2520噸/年;冷軋(拔)鋼材8萬噸/年;水泥183萬噸/年;鉀肥0.8萬噸/年;新建公路1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2公里,二級公路21公里。改建公路90.4公里,其中:一級公路90.4公里。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規模質量顯著提升,成果顯著擴大。全年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比去年增加108億元,同比增長15.4%。全年實施各類項目1932項,其中工業項目1330項,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580項。吉林—深圳產業合作示范區規劃建設正式啟動,吉林(新加坡)新型農業合作食品區簽訂框架協議。

國內貿易

2008年,消費需求持續旺盛,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1億元,增長23.7%,比上年提高5.7個百分點。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實現412.8億元,增長24.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實現67.7億元,增長21.1%。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02.1億元,增長23.8%;縣及縣以下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實現79億元,增長23.2%。

對外經濟貿易

對外經貿發展勢頭強勁,實現歷史性新突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40567萬美元,增長46.6%。其中出口81798萬美元,增長45.5%;進口58768萬美元,增長48.3%。實際利用外資實現32118萬美元,增長11.3%。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實現6567萬美元,增長13.2%,新派勞務1767人,增長6.1%。

交通運輸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貨物周轉量①19629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    37.9%,其中,公路運輸19628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37.9%,水路運輸10萬噸公里。全年旅客發送量211295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2.5%。其中,公路20935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2.5%;水運1945萬人公里,同比增長    23.5%。

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8億元,比上年增長    7.2%;電信業務總量38.6億元,增長16.5%,其中:移動電話業務總收入28.9億元,增長22.4%;長途電話業務電路1.3萬路;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58萬戶,增加44.7%;年末本地電話用戶101.8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77.2萬戶,鄉村電話用戶24.6萬戶;年末住宅電話用戶82.3萬戶,同比減少11.6%;年末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0.28萬路端;局用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107.8萬路端;長途光纜線路長度2240.7公里;互聯網用戶29.5萬戶。

旅游業

科學整合旅游資源,培育特色旅游產品,積極開展旅游產業項目建設,營造旅游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傾力打造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截止2008年末,共接待國內游客1215.9萬人,同比增長28%,實現旅游收入93.8億元,同比增長27.6%,接待入境旅游者49300人次,創匯1400萬美元。

金融保險業

金融運行平穩,信貸資金來源穩步增長,貸款投放適度,結構合理。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998.3億元,比年初增加153億元。其中:本外幣企事業存款余額170.4億元,比年初增加24.8億元;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730.5億元,比年初增加126.3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487.9億元,比年初增加57.1億元②;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481.2億元,比年初增加58.6億元③。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18.2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47.5億元。全年累計現金收入3127.4億元,累計現金支出3172.9億元,收支相抵凈投放45.5億元。

保險市場主體增加,保險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共有財、壽險公司18家,其中財險公司9家,壽險公司9家。全年保費收入28.32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62億元,壽險保費收入24.7億元;財產險賠款金額2.48億元,壽險給付金額0.7億元。

二、社會發展

科  技

2008年,全市科技創新不斷推進,科技事業發展較快,多項工作在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名列前茅。

共列入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劃122項,爭取資金支持  3750萬元;完成市本級科技立項54項,投入資金650萬元,其中支持了10個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并取得較好成效。重點培育了10戶農村科技型龍頭企業,建設了1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示范村和5個高效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共登記科技成果92項,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共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2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0項;共授予吉林市科技進步獎85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7項,三等獎18項。

共完成專利申請量807件,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量565件;建立科普基地5個。

2008年,技術監督部門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標準進行了重審,作廢標準8項,幫助48戶食品小作坊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對18戶不符合條件的小作坊予以撤銷。落實了奧運期間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組織開展了對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對全市食品市場實施月監督抽檢制度。開展了對氣瓶、鍋爐、冶金起重機、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的專項整治,排除重大隱患75項。市政府授予28個產品為吉林名牌產品。

教  育

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緊緊圍繞建設和諧、普惠、優質、均衡和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深化教育改革。基礎教育優質化水平有了顯著提升,高考文理科超600分率、進重點率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位,特教學生高考錄取人數連續九年居東三省第一位。職業教育開展“課程改革”活動,確立了17個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和德育模式改革試點單位,加強了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訂單教育覆蓋率達70%,畢業生就業率達98.4%。繼續實施“上崗技能無償援助計劃”,為4366名下崗職工、貧困人口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了免費培訓。進一步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啟動了“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工程”,1.5萬名教師參加各種業務培訓,確立教師發展基地校100所,確定吉林市教育專家、教壇名師培養對象660人。加強了教育信息化建設,啟動了“數字化校園”工程和“多媒體進班級工程”,“農村遠程教育工程”通過省級驗收,全市覆蓋率達到100%。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38所,在校學生57986人,專任教師3068人;普通高中44所(含完中25所),高中生81601人,專任教師4299人;初中152所(含九年制學校31所),初中生140596人,專任教師9576人;小學850所,小學生233139人,專任教師18579人;幼兒園797所,在園兒童64460人,專任教師3466人,特殊教育學校10所,特教學生1041人,專任教師300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文  化

文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全年創作和改編歌舞晚會、二人轉等劇(節)目50多個(臺),兒童劇《三只小豬》獲第七屆上海優秀兒童劇展演優秀演出獎。市歌舞團參加了中央電視臺2008年春節聯歡晚會、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等27個國家級大型演出。成功舉辦了吉林市第十屆“松花江之夏”和“松花江金秋”廣場文化活動周,全年共組織開展了9大項1094場文化活動。建立了吉林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滿族珍珠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成了吉林平安鐘樓工程彩繪及全部收尾工作。文化產業收入比上年增長30%。

新聞出版全面履行政府監管和服務發展職能,全年共完成400個“農家書屋”建設任務及首批22個“農家書屋”掛牌工作,通過國家和省的驗收。開展了“驚蟄”和“谷雨”等10余次“掃黃打非”工作集中行動,共出動檢查人員800余人次,動用車輛200余臺次,收繳盜版書刊25000余冊,盜版音像制品及非法電子出版物80000余張(盤),封存盜版教材、教輔讀物2000余冊。

2008年,廣播電視事業加快發展,全市有廣播電臺6座,節目套數9套,全年廣播播出時間50076.6小時。電視臺、電視轉播臺全地區9座,節目套數9套,電視播出時間89224.1小時;中波發射臺2座,調頻發射臺6座,電視臺6座,電視轉播臺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6.6%。

2008年,市電視臺拍攝的27集電視連續劇《靜靜的白樺林》7月23日作為中宣部向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經廣臺的現場直播《驚心動魄100分鐘》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三等獎。通過廣播電視這一獨具優勢的載體,圍繞“霧凇冰雪節”、“蛟河紅葉節”、“松花湖開江魚美食節”、“雪花啤酒節”、“松花湖廣場文化活動周”策劃了一系列大型活動,對加速吉林地區工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情系災區,愛滿江城”大型賑災義演當場籌集善款834萬元,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做出了重要貢獻。

衛  生

全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覆蓋人口140萬,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93%;農村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共有178.9萬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81.8%,年度籌資總額為1.4億元,共有33.8 萬人次受益;強化醫療市場監管,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出臺了多項衛生惠民政策。

2008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01所,其中:醫院151所,療養院2所,衛生院105所,門診部77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機構2所,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1所,婦幼保健機構12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所,衛生監督所2所,醫療科學研究機構5所,診所1088所,衛生所(醫務室)176所,社區衛生服務站2267所,村衛生室35所,護理站55所。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4440人,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6人,全市擁有醫療床位18850張,千人口擁有醫療床位4.4張。

體  育

堅持高標準,圓滿完成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吉林市傳遞活動。

組織了全國新年群眾步步高登山、全市乒乓球比賽等系列活動59(項)次,有近65萬人次直接參與了活動;組織全市體育協會開展群眾喜聞樂見體育賽事和活動達到115項次;全市有26個民辦體育團體、258個晨晚練站點先后組織開展了太極拳等50余個體育項目比賽和活動,十萬余名體育愛好者活躍在全市城鄉。

加大了全民健身工程投入力度。投入174萬余元,在我市20個社區(廣場)投放體育健身器材403件,并建設籃球廣場一處;爭取國家、省體育局投入35萬元建設鄉村室內外健身路徑36處,投放器材368件;協調企業捐贈18萬元建設學校室外健身路徑2處,投放器材47件。

全國第十一屆冬季運動會取得好成績。我市參加了7個大項的角逐,我市運動員共獲得2枚金牌、9枚銀牌、17枚銅牌,團體總分位列第四、獎牌總數位列第五的好成績,在獎牌數和團體總分上取得了歷史最好水平。短道速滑亞洲杯比賽中,我市運動員李堅柔獲得1000米冠軍;我市運動員王春麗在瑞典舉行世界杯冬季兩項系列賽首站較量中,勇奪女子7.5公里短距離項目的冠軍。

舉辦全市青少年乒乓球、高山滑雪等8項比賽,承辦全省越野滑雪比賽等5項次,全國高山滑雪比賽3項次,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比賽50余項次。我市運動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共獲得世界冠軍1人次、洲際冠軍2人次、全國冠軍15人次、全省冠軍122人次。

體育彩票發行健康有序,地區體育彩票銷售額1.95億元,為地方財政代扣代繳73萬余元稅款,解決了近500個低收入家庭的貧困問題,近1000個無業人員、下崗人員的就業、再就業問題。

目前全市各類體育健身場所1600余家,開辦項目30余個,共有從業人員約12000人,有近5000余人實現了再就業。

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

2008年,城建工作克服了拆遷難、資金短缺、工期緊迫等諸多困難,圓滿完成了年度建設任務。全市完成城建固定資產投資98億元。

32項城建重點道路工程,空港路、環山街等26項全部竣工,勞動路等6項完成年度建設計劃。城際鐵路市區內40公里的征地拆遷工作基本結束。

重點棚戶區改造完成拆遷建筑面積101.7萬平方米,開工建設面積123萬平方米,改善了2.1萬人居住條件。通過大力扶持蘇寧天潤城、中環濱江花園等在建大項目,重點引進時代金科置業、中房等大型域外開發企業,使我市房地產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對江北溝北區、新吉林和江南華山路等5個區域的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自來水供水總量10295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4843萬立方米。

東關熱電擴能改造工程按期竣工,新鋪設熱網主干線18.5公里,取消79座分散供熱小鍋爐,實現并網面積236萬平方米。供熱總量1524萬吉焦,其中:熱水1467萬吉焦,蒸汽57萬吉焦。城市集中供熱面積3429萬平方米。

鋪設天然氣中低壓管線、庭院管線32公里。新發展天然氣用戶1.1萬戶,解決遺留問題1萬余戶。液化氣供氣總量4.5萬噸,人工煤氣供氣總量840萬立方米,天然氣供氣總量4105.3萬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氣用戶達22.5萬戶。

鋪設鐵合西路、東大溝、西部污水干線等7條污水管線,全長16.7公里。對水源江段6個污水吐口進行了截流改造。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日處理量達到22萬噸。購置免水沖移動公廁8座,翻建旱廁5座。垃圾焚燒電站主體工程按計劃竣工。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更新公交車輛117臺,新開、調整公交線路4條。市區共有公共汽車線路68條,運營線路網長746公里,標準運營車數984標臺,客運總量20463萬人次。年末實有出租汽車數4652輛。

三、人民生活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08年末,戶籍總人口433.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9.8萬人,女性人口213.8萬人。農業人口221.6萬人,非農業人口212萬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7‰,比上年減少0.48個千分點。出生人口3.79萬人,死亡人口2.16萬人,人口出生率8.75‰,死亡率4.98‰。全市計劃生育率達96.58%,提高1.46%;一胎率達78.37%,提高0.03%。

就  業

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給予各類優惠創業扶持政策,加快創業企業的生成,帶動了就業和再就業。全年開發城鎮就業崗位11.9萬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7%。轉移輸出勞務53萬人次。

生活與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據城市抽樣調查統計,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消費性支出10449.3元,比上年增長4%。據農村抽樣調查統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80.9元,增長17.5%。2008年末,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23.79平方米,增加2.2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積16.42平方米,增加1.51平方米。2008年,全市有10912戶住房困難的低保家庭通過各種形式享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政策。

截止2008年末,我地區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1.3萬人,擴面新增3.6萬人,其中非公經濟組織參保47.9萬人。實際繳費人員58.3萬人,其中個人續保3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38.5萬人。

征繳養老保險費23.7億元,其中清收欠費4783萬元,續保人員征繳養老保險費9.5億元。征繳失業保險費1.9億元,其中清欠為550萬元。

離退休人數為27.5萬人,新增退休2.2萬人,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率94.6%,離退休人員實際支付30.9億元,當期撥付率100%。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6.4萬人,失業保險金發放率100%。

2008年,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62.37萬人,比上年增長14.3%,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7.7萬人,比上年增長25.3%,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4.7萬人,比上年增長5.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4萬人,比上年增長19.3%;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8萬人,比上年增長37%。

社會福利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02個。全市城鎮社區服務設施2298個,全市各類社會福利企業173戶,安置 1237名城鎮殘疾人就業,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0138萬元,接受社會捐贈 11918萬元。

全市有315505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其中城市有180090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有116943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18472人享受到農村五保救助,保障資金達40447萬元,其中城鎮32062萬元,農村8385萬元;保障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5992人,安置退役士兵和復員干部1638人,保障離退休職人員973人,其中本年接收軍隊離退休干部60人。

登記管理社會團體604個,民辦非企業538個,本年登記結婚 33788對,離婚 12990對,救助 4893人。

環境保護

2008年,我市的環境保護事業取得新進展。主要污染物減排、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污染源普查、環境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好于2級以上天數為326天。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松花江出境斷面水質繼續保持三類水體,流域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率大于85%。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在55分貝以下。實際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22191噸,二氧化硫減排5929噸,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給我市的主要污染物削減指標,全市重點企業的40臺在線監控系統已安裝完成,并且實現了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全面完成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共普查污染源27900戶,數據審核、錄入、復錄全部結束,并完成了三次數據上報、數據分析及數據修正。打擊不法排污企業環保專項行動,有力地震懾了違法排污染企業,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環境難點問題,維護了群眾環境權益。

四、主要問題

2008年,全市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發展,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工業經濟效益下滑、產業結構不優、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等問題。

說明:①交通運輸客貨運量數據中不含鐵路。

②、③年末貸款比年初增加額是剔除不良貸款剝離因素后,按可比口徑計算。

本公報發表的數據位年度快報統計數。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