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吉林

遼源市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5 12:47:39 來源:遼源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810次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推進和實現跨躍式發展為主題,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應對入世帶來的競爭和挑戰,進一步深化改革,全市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明顯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綜合

在市委市政府正確政策的強有力推動下,全市上下積極努力,搶抓機遇,全市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0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62%,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較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702萬元,增長10.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1669萬元,增長15.3%,其中工業增加值為158234萬元,增長16.1%,建筑業增加值為43435萬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22839萬元,增長8.2%。全市第一、二、三次產業的比例為24.8:29.0:46.2。比例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減少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降低1個百分點。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611元,比上年增加485元,增長9.7%。

全市經濟總產出為1488135萬元,增長14.9%。第一產業總產出為282609萬元,增長23.3%。第二產業總產出為701105萬元,增長16.8%;工業總產出為530470萬元,增長18.2%;建筑業總產出為170635萬元,增長12.8%。第三產業總產出為504412萬元,增長8.3%。

全市財政收入實現了較大的突破,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047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市本級完成24841萬元,增長14.0%;東豐縣完成10009萬元,增長40.3%;東遼縣完成5629萬元,增長45.8%。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6670萬元,增長25.4%。全年財政支出87530萬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市本級支出47106萬元,增長5.8%;東豐縣財政支出22745萬元,增長37.5%,東遼縣財政支出17679萬元,增長22.6%。從市本級財政支出項目看: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2146萬元,同比下降16.9%;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支出為2104萬元,增長59.0%;科技三項費用為478萬元,增長25.5%;支持農村生產支出和教育事業費支出為296萬元和750.2萬元,分別降低16.4%和增長26.8%。

勞動就業方面有所改善,年末在冊職工人數為18.8萬人,比上年下降3.65%。其中:國有企業職工14.2萬人;在崗職工11.7萬人,下降4.32%;全市職工工資總額及生活費為9.15億元,同比增長1.46%;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11868人,登記失業率為4.4%。

市場物價在低位運行。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9.3%,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指數為97.2%,下降7.8個百分點;煙酒及用品指數為100.8%,下降1.2個百分點;衣著類指數為100.8%,上升4.3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指數為94.9%,下降6.4個百分點;居住指數為101.5,下降3.1個百分點;交通和通訊工具指數為102.6%,增長3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指數為102.1%,下降0.8個百分點。

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工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股份制和民營經濟,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4586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重工業增加值75885萬元,增長11.8%;輕工業增加值38702萬元,增長15.0%。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2038萬元,增長1.4%;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13395萬元,增長66.7%;私營企業增加值26104萬元,增長49.6%。全年銷售收入400040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6.0%,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全市各縣區工業增加值完成情況都比較好,東豐縣完成工業增加值21920萬元,增長39.1%;東遼縣完成工業增加值7913萬元,增長9.3%;龍山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2942萬元,增長21.9%;西安區工業增加值完成5651萬元,增長91.6%;市直完成工業增加值66161萬元,增長1.8%。但從絕對值看,在全省的比重還是較小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為1.8%;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58234萬元,比上年增長16.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00233萬元,比上年增長19.4%。全市企業虧損額增大,虧損企業戶數53戶,虧損面為31.5%,比上年增加3.2個百分點;全市虧損額為18628萬元,比上年增虧9042萬元。主要是中省直企業虧損26246萬元。

全市建筑業發展較快,建筑業增加值43435萬元,增長12.5%。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筑企業實現建筑業總產值55796萬元,比上年增長22.1%;全年施工單位工程320個,建筑施工面積66.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6萬平方米,下降2.3%;竣工面積48.1萬平方米,增加7.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8%。

農業

全市農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大的豐收,糧食生產提高到了空前水平。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79783萬元,同比增長24.6%。糧食總產量達到97.4萬噸,增長69.5%;糧食播種面積為132330公頃,比上年增加363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為14912公頃,下降5.5%;玉米播種面積為79356公頃,下降7.2%;“訂單”作物面積為48133公頃,占糧食播種面積的36.4%,比上年增長66.7%。

畜牧業繼續發展,實現牧業總產值139144萬元,增長16.5%,占農林牧漁業的比重為49.7%,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豬牛羊肉產量達到9.9789萬噸,增長7.9%;禽蛋產量4.47萬噸,增長4.8%;牛奶產量0.57萬噸,增長8.4%。全年水產品總量達到0.19萬噸,比上年下降8.7%。

林業實現總產值1614萬元,增長18.5%,本年完成造林面積600公頃,退耕地造林400公頃,荒山荒地造林200公頃。按用途分:用材林574公頃,經濟林26公頃,全市森林管理面積172696公頃;有林地面積為16630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3.21%。

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2997萬元,比上年下降14.4%。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91574萬元,比上年下降28.8%;更新改造投資36965萬元,比上年下降36.2%;房地產開發投資46678萬元,增長110.3%;其它投資6357萬元,增長69.8%。

全年基本建設施工項目3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3個,新增固定資產15547萬元;更新改造項目1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8個,新增固定資產17336萬元。

全年億元以上項目主要有:礦務局基建投資完成12227萬元,得亨公司技改投資完成14000萬元,市交通局基建投資完成40127萬元,污水處理公司基建投資完成11952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市合理引導消費,增加消費信貸,改善消費環境,積極拓寬消費領域,促進了消費品市場的活躍和繁榮。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218.6萬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市一級零售額為145054.5萬元,增長20.8%;縣及縣以下零售額為115164.1萬元,下降7.5%;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為229408.3萬元,增長7.2%。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額完成30326.6萬元,下降5.1%;其它行業零售額完成8595萬元,下降21.9%。

全市積極應對入世的競爭和挑戰,搶抓機遇,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積極拓寬出口產品市場和領域,全市進出口貿易跳躍式發展。全市進出口總額257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6.8%。其中:出口總額2020萬美元,增長141.3%;進口總額553萬美元,增長35.9%.

全市引進外資實際到位3708萬美元,增長8.6%,引進域外資金19.6億元,增長21%。

交通郵電

交通郵電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市交通電信業完成增加值55506萬元,增長10.3%。其中,交通業完成增加值39515萬元,增長8.2%;完成旅客運送量1697.9萬人,增長4.3%;其中公路運送旅客1626萬人,增長4.8%;鐵路運輸完成71.9萬人,下降5.4%;完成貨物運輸量1613.4萬噸,增長11.0%。其中,公路運輸完成1384萬噸,增長8.8%;鐵路完成229.4萬噸,增長26.7%。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量23772萬元。其中,郵政完成1731萬元;電信業務量完成22041萬元;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18.06萬戶,增長15.0%。其中:市話14.21萬戶,增長16.6%;農話3.86萬戶,增長9.6%;移動電話用戶15.37萬戶,增長61.4%;無線尋呼用戶2.73萬戶,同比減少1.13萬戶。

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81350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6.2%。其中,數額較大的項目:企業存款為144758萬元,機關團體存款為20297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為599407萬元。全市各項貸款1073269萬元,同比增長7.5%,數額較大的貸款項目中:短期貸款798482萬元,中長期貸款為265476萬元。在短期貸款中,數額較大的有:工業貸款為225183萬元,商業貸款為361660萬元,農業貸款為70252萬元,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為11870萬元,個人短期消費貸款為23718萬元。

保險業保費收入14830.9萬元,比上年增長62.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798.3萬元,增長23.2%;人身險保費收入11032.6萬元,增長82.1%;財產險賠款金額1550.5萬元,同比下降12.4%;人身險賠付金額252.8萬元,比上年下降。

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2537人,比上年增加1292人,增長103.8%;普通中學在校生66042人,比上年增加1342人;小學在校生94415人,減少4685人;大專(成人)在校生799人,減少778人,普通中專在校生1542人,減少759人;成人中專在校生215人。

全市教職工數為15344人。其中:專任教師12412人,比上年增加1099人。全市普通高校錄取2707人,比上年增加193人。其中:市區1086人,東豐縣845人,東遼縣766人。在全部被錄取的學生中,文史類813人,理工類1894人,總錄取比例為70.4%。

科技研究,獲市級成果77項。

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6%,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6.5%。

全市衛生機構數達88個,床位數達4287張,衛生技術人員5389人;擁有各類醫院71所,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27所。

體育方面,全市舉辦各類比賽43次,參加省級體育各類比賽:獲省級金牌30枚,銀牌31枚,銅牌33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124.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29萬人,占46.17%。按縣區分:東豐縣人口40.62萬人,非農業人口11.08萬人;東遼縣人口38.91萬人,非農業人口7.37萬人;龍山區人口27.62萬人,非農業人口23.24萬人;西安區人口17.08萬人,非農業人口15.59萬人。全市年內出生人口11084人,出生率為8.92‰;自然增加人口4302人,自然增長率為3.46‰;全市人口按性別分:男性為63.53萬人,占總人口數的51.14%,女性人口為60.70萬人,占48.86%。

全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較大,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46元,人均消費支出4101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498元,其中:東豐縣人均2605元,東遼縣人均2358元,龍山區人均2820元,西安區人均2580元。

全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改善。全市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為109779人,比上年增長1.0%,全年養老保險應繳基金10174萬元,實繳基金10168萬元,應撥付保險金19909萬元,實際撥付19909萬元;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為16525人。全市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的體系初步建成,為居民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 五月天在线视频国产在线二 |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日本又大又粗又爽视频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