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緊緊圍繞振興通化老工業基地和構建和諧社會中心任務,強基礎、調結構、增效益,堅持投資拉動,突出項目“領跑”;堅持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突出工業“先行”;堅持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市經濟保持較好較快增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實現了 “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3億元,增長4.1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4.2億元,增長28.1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3.2億元,增長17.5%。按常住人口計算,當年人均GDP達到12815元,比上年增長19.9%。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8.7:45.3 :36.0調整為2006年的14.9 :49.6 :35.5 。2006年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 % ;第二產業貢獻率為64.0 % ;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2.4 %。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財政收支實現較快增長,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全年完成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29.2億元,比上年增長21.5 %。其中,完成地方級財政收入13.3億元,增長44.6%。完成地方財政支出 41.7億元,比上年增長26.2 %。其中,科學和科技三項費用支出0.59億元,增長15.7%;農業支出2.41億元,增長45.4%;教育支出5.92億元,增長40.0%;醫療衛生支出1.68億元,增長38.0%;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2.45億元,增長28.8%;社會保障補助支出5.34億元,增長13.3%。
價格總體水平溫和上漲。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2 %,同比上漲1.2個百分點,漲幅比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1.3 %,同比上漲1.3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03.91%,同比上漲3.91個百分點。
勞動就業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全社會從業人員92.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2 %。全年創造城鎮就業崗位7.15萬個。城鎮新增就業6.13萬人,在城鎮新增就業人員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36萬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0萬人,登記失業率為3.8%。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偏小,綜合實力不強;產業規模不夠大,競爭力較弱;農村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加;城市規模小,基礎設施建設還較落后;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一些群眾的生活還有許多實際困難等。
二、農 業
全市農業生產形勢良好。2006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9億元,比上年增長7.8%。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不斷擴大,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25.1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7 %;糧食生產又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59.2萬噸,比上年增長7.3 %。其中玉米增產11.2%,單產增長8.6%;水稻增產1.6%,單產與上年基本持平。優質特用玉米和優質水稻播種面積分別達到63.7萬畝和128.1萬畝,分別占玉米和水稻播種面積的37.7 %和98.8 %。
畜牧業生產下降。2006年全市完成畜牧業產值31.7億元,比上年下降0.6%。全年牛出欄總量達66.2萬頭,比上年增長3.5 %;生豬出欄173.0萬頭,增長0.3 %;家禽出欄7296萬只,下降0.8%;羊出欄18.1萬只,增長6.0%。肉類總產量36.8萬噸,比上年增長4.5 %;禽蛋產量6.2萬噸,增長4.6 %;牛奶產量0.86萬噸,增長33.5 %。
加大農業基礎建設力度,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 109.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1 %。
三、工業和建筑業
積極開展工業提速增效活動,全市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1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8 %;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67.5億元,增長21.4%;實現稅金14.2億元,增長25.7%;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6.6億元,增長31.0%;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1%,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
支柱行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市醫藥、食品、冶金三大支柱行業完成增加值87.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6.1%。其中,醫藥工業完成增加值47.7億元;食品工業完成增加值8.3億元;冶金工業完成增加值31.2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1.6%、7.2%、27.2%。三大支柱行業實現利潤11.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9.2%;資產總額達到285.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9.9%。
民營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06年末,全市31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有民營企業223戶,比上年末增加22戶;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18.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增幅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0.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其中全年生產中成藥1.51萬噸,比上年增長23.1%;生產葡萄酒18163千升,增長10.7%;生產鋼材299萬噸,增長10.0%;生產水泥158萬噸,增長29.6%。
建筑業實現較快發展。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產值49.4億元,比上年增長81.7 %;實現利稅總額3.9億元;建筑施工面積 390.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7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9.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繼續大力實施投資拉動戰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高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3.4億元,比上年增長74.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2億元,增長106.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11.9億元,增長80.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7.3億元,增長65.2%。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7.2%,增幅比上年提升61.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68.7萬平方米,增長123.8 %,其中銷售住宅64.6萬平方米,增長110.4%。商品房空置面積10.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6.7%。商品房銷售額11.6億元,增長146.8 %。
重點項目建設投資帶動作用明顯。全市投資億元以上的施工項目有73個,比上年增加28個,完成投資額70.0億元,增長11.1 %,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總額的比重達到36.2 %。
五、國內貿易
在通信、汽車、住房、旅游等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和假日經濟效應的帶動下,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消費需求持續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6.6 %。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8.5%;報刊雜志類增長99.5%。
六、對外經濟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進出口貿易實現較快發展。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2%。其中實現出口總額1.81億美元,增長96.4%;實現進口總額1.73 億美元,下降1.3 %。在出口總額中,鋼材出口7493萬美元、松子仁出口4443萬美元、醫藥品出口1508萬美元,分別占出口總額的41.5%、24.6%、8.4%。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35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6.5 %。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104萬美元,增長14.6 %。全年實際引進外省資金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2 %。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0%。截至2006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 566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50公里。等級公路達到557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70公里。全市農村公路達到4960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比重為87.5%。
全市交通運輸完成貨物運輸量4766萬噸,比上年增長2.4 %,其中鐵路運輸完成貨物發運量 1141萬噸,下降6.3 %;公路運輸完成貨物發運量3625萬噸,增長5.5%。全市交通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2984萬人,比上年增長3.0 %。其中鐵路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417萬人,下降8.5 %;公路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2567萬人,增長5.1%。
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5.88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3%,其中,載客汽車達到3.42萬輛,增長15.8 %;載貨汽車達到1.43萬輛,增長2.1 %。私人汽車擁有量達到3.76萬輛,增長8.5%。
全市實現郵電業務總收入9.6億元,比上年增長1.6 %。其中,郵政業務實現收入1.24億元,增長13.4 %;電信業務實現收入8.36億元,增長0.07 %。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59.75萬戶,比上年末下降16.9%。其中住宅用戶電話達到50.5萬戶,下降20.1%。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2.86萬戶,比上年增長49.1 %。全市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26.3部;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40.9部。
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7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0 %。其中,接待國外入境旅游者1.66萬人次,增長6.9 %。全市旅游外匯收入5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0 %。接待國內旅游者177.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 %。國內旅游收入1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0 %。
八、金融、保險業
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全年實現金融保險業增加值5.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07.7億元,比年初增加38.0億元。其中,企業存款45.6億元,比年初增加5.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29.3億元, 比年初增加22.7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 194.6億元,比年初增加29.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30.1億元, 比年初增加15.5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9.0億元, 比年初增加8.5億元。
截至2006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1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7.96億元,比上年增長20.8 %。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48億元,增長36.8%;人身險保費收入6.48億元,增長17.7 %。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0.86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0.63億元;人身險賠款與給付0.23 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繼續發展。2006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9837人,比上年增加463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20645人,比上年增加10711人。其中,普通中專在校學生4914人,比上年增加72人;成人中專在校學生1234人,比上年增加964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14497人,比上年增加9675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27287人,比上年減少1828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39559人,比上年增加1694人;初中在校學生87728人,比上年減少3522人。全市小學在校學生126084人,比上年減少3053人。
科技研究開發成果喜人。全年有27個項目列入國家和省各類科技發展計劃。其中國家11項、省16項。全年經省主管部門登記的科技成果有13項,比上年增加9項。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45萬元。全年代理專利申請62件,其中發明專利14件、實用型專利41件、外觀設計專利7件。
年末為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52個,其中經授權的省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有6個。另外,全市共有縣以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7個,授權計量檢定機構11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眾藝術館2個、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8個,圖書館藏書655千冊。共有廣播電視臺6座,廣播電臺1座。全年制作電視節目2771小時;制作廣播節目13869小時。全市有線電視用戶39.0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6%,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農村電視綜合覆蓋率97.67%;廣播綜合覆蓋率98.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廣播綜合覆蓋率97.65%。
年末全市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1家,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覆蓋城鎮人口近52.73萬人。通過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向患者讓利201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為69.54萬人,參合率達77.56%,共籌措資金3455萬元,有31.9萬參合農民受益,支付補償資金2526萬元,占籌資總額的73.1%。
2006年我市運動員在國家級及省級運動會上共獲金牌236枚。其中在全國比賽中獲9枚金牌,在省級比賽中獲88枚金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為226.8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4萬人,出生率為7.24‰;死亡人口1.0萬人,死亡率為4.29‰;自然增長率為2.95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比上年末降低1.11、0.17和0.93個千分點。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4.4元,增長15.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713元,增長11.6%。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5.29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8.80 %。
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87萬人,比上年增長5.9%。其中公有制經濟參保人數為11.46萬人,比上年下降11.5%;非公有制經濟參保人數為12.41萬人,比上年增長29.6%。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2.94萬人,比上年增長35.1%。城鎮職工和居民參保人數為24.50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參保人數為6.84萬人;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為8.44萬人。全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80萬人,比上年增長16.8%。全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36萬人。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年末在全市重點流域地表水監測斷面中,達到國家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以上的占58.0%。全市重點污染源得到治理,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全年共治理冒黑煙鍋爐6臺,其中換新爐4臺,拆除2臺;治理油煙污染餐飲業戶135戶,安裝油煙凈化器51臺。2006年,市區大氣可吸入顆粒物日均值為0.097毫克/立方米,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0天,比2005年增加8天。全年有2個鄉鎮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環境優美鄉鎮。飲用水源和重點流域水源得到保護和治理。全年對水源流域進行了4次大檢查。對庫區內沒有環評手續、沒有污染防治設施的12家度假村和飯店、1家鐵礦選礦廠、4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關停了2座工業硅廠,治理了回頭溝1戶選礦廠污染設施,取締了1戶度假村,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發生生產安全、道路交通、火災事故1847起,比上年下降0.9%,死亡人數247人,比上年下降9.9%。其中,發生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29起,與上年同期持平,死亡人數40人,比上年增加7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64起,比上年增加33起,死亡人數203人,比上年下降13.6%;發生火災事故1154起,比上年下降50起,死亡人數6人,比上年下降33.3%。
說明:1.本公報發表的數據為年度快報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3.本公報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