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吉林

白城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5 13:42:22 來源:白城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326次

2008年3月10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和省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又好又快發展,積極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民生狀況不斷改善。

綜 合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1億元,同比下降5.9%;第二產業增加值92.5億元,增長30.6%;第三產業增加值84.7億元,增長22.6%。按年平均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1251元,比上年增長19.6%。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25.5:38.1:36.4調整為2007年的22.4:40.5:37.1。2007年,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第二產業貢獻率為53.1%,第三產業貢獻率為40.1%。

財政收支實現較快增長,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8.4億元,增長24.0%。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46.6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2億元;公共安全支出2.8億元;教育支出9.9億元;科學技術支出0.4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0億元;醫療衛生支出3.1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7.9億元。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高于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6.7,比上年上漲3.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5.4%;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3.1%;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上漲2.7%;居住類價格上漲9.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4%;衣著類上漲0.4%。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分別下降了0.9%和0.1%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年末全市全社會從業人員達到82.3萬人。其中,第一產業48.3萬人,第二產業7.3萬人,第三產業26.7萬人。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1萬個,完成年計劃的111.0%,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11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10.9%。年末全市尚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15萬人,登記失業率為3.8%。全年實現創業促就業成功項目461個,完成年計劃的102.4%;創建充分就業社區68個,完成年計劃的121.4%;全年實現勞務輸出總數49萬人(次),完成年計劃的103.0%;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達到1.1萬人,完年計劃的101.3%。全年開發公益性崗位4312個,其中省統一開發公益性崗位1160個。

農 業

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農業經濟運行平穩。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農業產值48.9億元,畜牧業產值40.9億元,漁業產值1.7億元,林業產值2.6億元。2007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83.7萬噸,比上年下降24.7%, 其中:玉米產量102.7萬噸,水稻產量61.1萬噸。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2.8萬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7.8萬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4.2萬公頃。畜牧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肉類總產量22.4萬噸,與去年持平;禽蛋產量4.8萬噸,下降47.3%;牛奶產量18.8萬噸,增長20.5%。

農產品加工業、綠色食品產業迅速發展。到2007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875家,同比增長4.0%,加工產品共有17系列710個。全市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122萬噸,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35.0%。糧食加工量達270萬噸,同比增長116.0%。到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實現65.2億元,實現利稅7.5億元。全市已建設專業化生產基地面積642.8萬畝,帶動農戶15.9萬戶,占農戶總數的13.7%。全市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33個,有機食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195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00萬畝。

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工業生產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水平。全市全口徑工業完成增加值78.2億元,比上年增長3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2%。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32.7%,比上年提升30.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1億元,比上年增長47.9%。

工業產銷銜接較好。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106.2億元,比上年增長40.3%。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3%,其中重工業為95.8%,輕工業為96.3%。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和股份制企業分別為85.2%、93.2%和96.9%。

民營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07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有民營企業137戶,比上年末增加20戶,實現工業增加值2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2%,增幅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1億元,比上年增長39.7%。

投資規模擴張拉動建筑業增長。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4.3億元,比上年增長26.3%。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9.8萬平方米,全年竣工房屋面積22.2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大力實施投資拉動戰略,推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3.9億元,同比增長39.9%。其中:城鎮投資完成129.9億元,同比增長42.8%;農村投資完成54.1億元,同比增長33.3%;房地產投資完成7.6億元,同比增長71.1%。

投資規模擴大,大項目強勁支撐作用繼續顯現。2007年全市500萬元以上項目個數為326個,比上年增加36個,同比增長12.4%,完成投資129.8萬元,同比增長54.2%;1000萬元以上的施工項目256個,比上年增加60個,完成投資96.4億元,同比增長23.1%。

國內貿易

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消費需求持續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1.7%。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18.9億元;零售業零售額67.7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9億元。 按銷售地區分: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5.9億元,增長20.5%;縣級消費品零售額12.0億元,增長3.3%;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7.6億元,增長34.8%。全市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增加值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5%。

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6700萬美元,同比增長31.4%。其中,進口1044萬美元,同比增長68.2%;出口5656萬美元,同比增長26.2%。全市外貿進出口首次突破60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900項,實際到位域外資金160億元,同比增長25.5%。全年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4172萬美元,實際到位1152萬美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截至2007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445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85公里,省道349公里,縣道1205公里,鄉道3612公里,專用公路31公里,村道3063公里。2007年全市公路養護里程159.2公里。全市干線公路養護大修里程41.1公里,農村公路養護中修里程118.1公里。農村中修里程中,洮北區轄區內完成3.3公里,大安市境內完成34.3公里,鎮賚縣境內完成34.5公里,洮南市境內完成23.5公里,通榆縣境內完成22.5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821.5公里。其中,洮北區改建138.4公里,洮南市改建18.5公里,大安市改建387.4公里,通榆縣改建119.2公里,鎮賚縣改建158公里。

公路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786萬噸,貨運周轉量40976萬噸公里。完成客運量769萬人,客運周轉量45147萬人公里。2007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4.3萬輛。在民用汽車中,載客汽車達到3.4萬輛,轎車1.7萬輛,載貨汽車達到0.9萬輛。私人車輛保有量達到22.5萬輛。

年末全市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10513公里,增長11.2%。程控、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14.2萬門。全市公網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78.9萬戶。公網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2.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46萬戶。全年郵政業務總量7294.1萬元,比上年上升7.3%,發送函件169.6萬件,特快專遞18萬件。

進一步加大了生態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力度。圍繞“濕地風光、鶴鄉白城”主題,突出“草原風光、濕地風景、民族風情、風電景觀”特點,成功舉辦了“吉林省第三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暨白城文化旅游節”、“濕地風光攝影作品展”、“濕地旅游品牌建設研討會”、“草原風光、風電景觀游活動”、“‘穿越濕地、走進白城’汽車自駕游”、“中國向海第六屆濕地生態旅游節開幕式暨電視劇《永遠的田野》開機儀式”、“第五屆那達慕暨哈吐氣蒙古族鄉成立五十周年大會”、“吉林?鎮賚哈爾淖冰雪捕魚旅游活動”等活動。大安市農業科技示范場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市共有星級賓館14家,旅行社10家,AAAA級景區2處,AA級景區4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4.8萬人次,同比增長19.9%,實現旅游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37.4%。

金融保險

金融運行平穩,服務功能不斷增強。200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64.2億元,比年初增加6.0億元。其中,企事業存款余額29.4億元,比年初增加10.9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1.3億元,比年初增加1.0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44.3億元,比年初增加13.9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01.1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1.2億元。現金收支相抵凈投放貨幣16.9億元。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保險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全年保費收入5.0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3億元。全市賠款給付金額1.7億元。其中: 人身險給付金額0.1億元,財產險賠款金額1.6億元。

全市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7.9%。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研究開發成果喜人。全年共規劃實施了78項科技項目,其中:工業科技開發項目13項,農業科技開發項目22項,社會發展項目13項。爭取到國家、省各類項目9項。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23項。

高新技術企業和各類科技示范園區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底,全市已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戶,省級科技型企業21戶。全年共建設工、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及科技大院40個,其中:科技專家大院15個,科技示范園區25個。

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4所,當年招生3057人,年末共有在校學生6665人,畢業1533人;中等職業學校當年招生8087人,在校學生14879人。

積極發展高中教育。今年高考,我市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全市考生超過600分的文科54人,理科628人,文理科共有99人突破650分。本科文科進線率28.1%,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理科進線率62.7%,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中小學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2萬人,在校初中學生6.5萬人,畢業生2.5萬人;普通高中當年招生1.1萬人,在校高中學生3.3萬人,畢業生1.1萬人;小學當年招生2.0萬人,在校學生1.2萬人,畢業生2.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升學率100%。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圖書、檔案事業成績斐然。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個,文化館9個,博物館3個,公共圖書館6個。全市現有廣播節目5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7%;全市電視節目6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2.5萬戶。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55個,其中醫院33個,衛生防疫機構5個,婦幼保健站(所)6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6481張,比上年下降0.11%,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5846張,比上年下降2.8%。全市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084人,每萬人擁有醫生44.8人,擁有醫院床位31.9張。

全社會體育意識普遍增強。年內通過各級體育行政部門積極組織開展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目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已達7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9%。全民健身工程初具規模,共有體育健身廣場7個,鄉鎮農民健身場地36個,省級體育先進社區8個,白城游泳館、通榆體育公園、大安田徑場等新建擴建場地成為“民心工程”。

競技體育工作成績顯著。我市運動員在國際和國內的重大比賽中奮勇拼搏,共獲得25枚金牌、124枚銀牌和23枚銅牌。年內,全市6所業余體校,共向上級體育部門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12人。

環境保護和治理

大氣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市區大氣總懸浮微粒年均值為0.196毫克/標立方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級聲級為51.2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級聲級為67.4分貝,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水環境治理狀況良好,轄區內地表水水質達到了國家三類水體功能區的要求。

環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進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組織開展了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活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616人次,檢查企業768戶,列入市、縣級掛牌督辦的9戶,分別進行限期整改、關停、搬遷和取締;藍天工程取得新進展,對市區二環路以里及其外延500米的六個主要道路出入口的15戶煙塵污染源進行整治。年內,已有9戶完成了煙塵治理任務,占總數的60%。取締污染嚴重的舊鍋爐1臺,拆掉大小煙囪5個,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5萬平方米,減少煙塵排放量4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規定的限額以內,市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個。全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1.2萬公頃,占轄區面積比重達到12.1%,全市生態環境保護框架體系進一步鞏固。

城市建設和管理

全面實施了以人居環境建設工程、暢通便民工程、生態休閑設施建設工程、美化亮化建設工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馬路市場整治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民生民利建設工程。民生民利工程計劃建設6大工程34項,計劃投資16.6億元,2007年完成投資22.1億元,占計劃總投資的133.1%。人居環境建設工程計劃投資9.0億元,完成投資18.1億元,完成計劃的200.4%,其中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拆遷面積102萬平方米,結轉和新開工面積71.7萬平方米。市區人均住宅建筑面積為23.9平方米,比2006年提高4.4%。暢通便民建設工程計劃投資4.3億元,完成投資2.4億元,完成計劃的57.1%,新建、大修、維修的34條道路。市區人均城市道路面積9.0平方米,比2006年提高0.1%,自來水普及率、供熱普及率和燃氣普及率分別達89.8%、82%和80.9%。生態休閑建設工程計劃投資6533萬元,完成投資3560萬元,完成計劃的54.4%。實施園林綠化面積13.7萬平方米,市區綠化效果顯著。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6平方米,比2006年提高了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9.3%,比2006年提高了0.03個百分點。亮化建設工程路燈維修改造已全部完工,街路兩旁亮化美化得到進一步加強。市區二環路內路燈亮化率達100%。環境保護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馬路市場、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已開始簽訂“門前三包”責任狀,取得明顯成效,市區交通秩序、衛生狀況和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觀。

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全面推進。2007年,全市累計完成了33個建制鎮、11個鄉(集鎮)、242個村屯的規劃編制和修編工作;對新農村建設試點和省、市、縣三級試點村鎮的規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促進了村鎮規劃建設的深入開展。村鎮建設成果豐碩。全市村鎮建設共完成投資4.8億元。新建磚瓦住宅34.4萬平方米、公共建筑5.7萬平方米、生產性建筑5.5萬平方米、道路97.5公里,鋪設排水管線(溝)26.4公里,鋪設給水管線785.5公里。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顯著。年末全市總人口202.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5.7萬人,鄉村人口57.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180人,出生率為8.5‰;死亡人口13842人,死亡率為6.8‰;全年凈增人口3338人,自然增長率為1.7‰。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得到改善。2007年,全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3908元,比上年增長17.5%。居民儲蓄增量高于上年,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5484元,比上年末增加24元。

據抽樣調查,200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35元,比上年增長20.1%。2007年全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5%,比上年降低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85平方米。2007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06元,比上年增長1.7%。

全市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取得重大進展。2007年全市已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15.7萬人,實際繳費人數為15.1萬人,占參保人數的96%。全市養老保險費征繳達2.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7億元,增長35%。由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的月人均養老金達到720元。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為7.3萬人。

醫療保險進一步拓寬深化,積極擴大醫療覆蓋面,強化基金保險制度的實施。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20.2萬人。其中:職工16.5萬人,退休人員3.7萬人。按企事業劃分:企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1.7萬人;機關和事業單位為8.5萬人。

年末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全市低保對象19.1萬人,其中城鎮低保對象9.7萬人,農村低保對象9.4萬人。全市收養類單位年末床位5312張,收養3408人。全市有救助站5個,全年救助4704人次。全市社區服務設施417處,社區服務中心25個。農村敬老養老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

說明:1、本公報發表的數據為年度快報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3、本公報白城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中文字幕第2页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五十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