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我市撤地設市后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五”計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全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依托區域優勢,加大招商力度,全面促進工業化發展進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了建設新綏化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經濟穩步增長。據初步統計,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96.6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93.2億元,增長14.7%;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49.7億元,增長11.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222.6元,增長7.7%。產業結構有所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30.7:26.4:42.9調整為28.5:27.4:44.1。
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資金短缺,人才匱乏;農業基礎設施依舊薄弱,工業發展后勁不足,缺乏市場競爭崐力;市場消費需求不足,就業壓力增大。
二、農 業
2001年我市繼續以提高農民收入為重點,圍繞市場需求,狠抓綠色、特色作物種植,在克服了資金少、需求不足、低溫和干旱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1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467.1萬噸,比上年增長5.5%。分品種看,四大糧食作物呈“一增三減”趨勢,玉米增長22.6%、大豆下降10.95%、水稻下降14.02%、小麥下降39.1%。經濟作物中,亞麻、甜菜產量分別增長4.65%和20.4%,油料、烤煙、蔬菜產量分別降低15.7%、22.0%和11.8%。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市綠色食品認證達43個,占全省認證總數的15.3%,牽動農戶13.8萬戶。綠色食品播種面積達11萬公傾,綠色食品產量達73.5萬噸。
林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3.8%。實現退耕還林70公頃。
畜牧業生產明顯好于去年,全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5%。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33.4%。肉類總產量達35.5萬噸,比上年增長4.86%。水產品產量9.6萬噸,比上年下降7.0%。
鄉鎮企業持續發展。據市鄉企局統計,全市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33.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營業收入1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實繳稅金2.7億元,比上年增長7.4%;凈利潤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0%。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81.99萬千瓦;擁有大中小型農用拖拉機8.5萬臺;農村用電量41064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2.3%。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1年全市工業領域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深化企業改革,力求多方位創新,使工業生產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即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完成增加值7.1億元,增長23.7%;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6.6億元,增長5.1%。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9.8億元,下降3.7%;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2.0億元,增長20.4%;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8.8億元,增長40.3%。
工業經濟效益繼續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77.7,比上年提高6.7個百分點。實現利稅5.1億元,比崐上年增長11%;實現銷售收入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建筑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建筑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在全部建筑業企業中,資質等級四級及以上的建筑企業實現稅金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實現利潤0.21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全年通過投標承包工程362個,比上年增長2.3%。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1年全市投資領域認真落實國家及省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調整優化投資結構、深入投資體制改革,使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適度增長的良好態勢。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5億元,比上年增長2.1%。從隸屬關系看,中、省屬項目完成投資4.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占完成投資的比重由上年14.3%上升到15.9%;市、縣屬項目完成投資24.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占完成投資的比重由上年85.7%下降到84.2%。從投資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6%;更新改造投資完成6.3億元,比上年下降7.0%;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0.23億元,比上年下降64.0%。
投資結構進一步調整。全年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79億元,比上年增長517.7%,其中農業投資0.41億元,比上年增長79.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71億元,比上年下降16.3%,其中輕工業投資4.1億元,比上年增長6.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9億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金融、保險業投資0.28億元,比上年下降64.7%。
2001年全市在建項目計劃總投資34.8億元,比上年增長16.5%。施工項目個數287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8個,增長6.7%。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41個,比上年增加7個,增長3.0%。
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天然原油20萬噸/年;塑料樹脂及共聚物3000噸/年;摩托車制造2000輛/年;奶粉1000噸/年;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0.7萬噸/日;城市道路擴建長度47.04公里;城市污水處理能力0.2萬噸/日。
五、國內貿易、物價和對外經濟
2001年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拉動,消費者信心有所增強,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3億元,比上年增長4.1%。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44.35億元,增長5.9%;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52.96億元,增長2.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2.7億元,增長4.4%;餐飲業零售額7.4億元,增長7.35%。從商品類別看,吃的商品零售額46.87億元,增長3.55%,占全部零售額的比重為48.2%;穿的商品零售額20.5億元,增長5.5%,所占比重為21.1%;用的商品零售額23.95億元,增長3.6%,所占比重為24.6%。
年末全市擁有城鄉固定集貿市場263個,集市貿易成交額27億元,比上年增長5.4%。
市場物價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6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0.5個百分點。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慢的情況下,2001年全市對外貿易仍然保持穩定增長,全年進出口總值30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0%,其中出口總值285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4.4%。全年實際利用外崐資額635萬美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和郵電通信業繼續穩定增長,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增加值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3.6億元。
公路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綜合運輸能力增強。全年完成公路
貨物周轉量7.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0.39%,完成公路旅客周轉量8.4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0.4%。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支正常。全年財政總收入實現15.8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9.0億元,增長5.2%。財政總支出實現22.6億元,增長21.4%。
金融狀況良好。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71.0億元,比年初增加13.8億元。其中,企業存款18.4億元,比年初減少0.2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24.4億元,增加12.2億元。金融機崐構各項貸款余額269.8億元,比年初增加10.0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41.8億元,增加12.5億元;中長期貸款25.2億元,減少2.6億元。年末貨幣累計凈投放11.8億元。
保險事業不斷發展。全年保費收入2.1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83億元,增長8.6%;壽險保費收入1.32億元,增長7.8%。支付各類賠款0.65億元,比上年增長崐11.4%。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0.43億元,增長9.8%;壽險賠付金額0.22億元,增長14.6%。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隊伍繼續壯大,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年末全市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6萬人。全年受理專利申請65項,授權專利48項,共簽訂技術合同26份,成交金額7055萬元,其中技術金額204萬元。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3600人,比上年增崐長20.5%。普通中學在校生40.3萬人,比上年增長0.25%,全市初中入學率為99.5%,初中輟學率為4.3%;小學在校生39.7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小學生輟學率0.5%。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765人,幼兒園在園幼兒5.1萬人。成人技術學校培訓學員2587人次。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1個,檔案館11個。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35%。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9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4.45%。有線電視用戶14.34萬戶。
衛生事業規范運行。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0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7個。全市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5萬人,其中:醫生5234人,護師、護士3146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機構14個,衛生技術人員1076人。婦幼衛生機構10個,衛生技術人員673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157個,床位1150張,衛生技術人員2328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達98.6%,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5077人。
體育事業成績喜人。全年在省內比賽中獲得金牌63枚,銀牌59枚,銅牌61枚,較上年都有很大進步。舉辦運動競賽會18次,參加人數8500人次,《國家體育鍛練標準》達標人數60.6萬人,增長0.5%。
十、人口和環境保護
人口低速增長。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長率4.7‰。年末全市總人口547.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26.8%;農業人口400.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73.2%。男性人口278.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9%;女性人口269.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9.1%。
環境保護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環保系統共有442人,各級環境監測站10個,環境監測人員192人。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20個,面積878.1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40個,總投資4.96億元。2001年,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8.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75.8%,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2分貝,工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率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1年全市在崗職工30.6萬人,比上年減少6.2%。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579元,增長8.1%。據勞動部門統計,全年有3.85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再就業率達55.8%。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比上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
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由于全市經濟持續增長,加上政策性調資、城市拆遷補償、離退休金足額發放到位等因素拉動,全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50元,比上年增長3.6%。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92.8元,增長9.4%。雖然糧食產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價格和市場需求等因素,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下降1.2%,為1956.3元。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1平方米,同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社會保障工作日益加強。全市基本養老保險費收繳率為85.6%,實際撥付率為99.7%;全年實際參加養老保險職工28.3萬人,參保率達91%;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人數4.98萬人,社會化發放率97.0%。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0萬人,占參保職工的70%。全市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19.5萬人,比年初增加3.5萬人。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指標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